《好太王碑》研習與創作簡論 書法,書法家$ m4 ^0 c" C$ a0 r 郭名高
bbs.china-shufajia.com/ NH" w! _% ybbs.china-shufajia.com) d: L# d: c1 o, H2 J3 a《好太王碑》又稱《好大王碑》,乃東晉高句麗第十九代王談德(374——413)的記功碑。碑體呈方柱型,高6.39米,底寬1.34——1.97米之間,四面環刻碑文,共44行,每行足字41字,計1775字,其中141字已脫落無法辨識。該碑由一塊巨大的天然角礫凝灰岩石柱略加修琢而成,字徑一般為14CM見方。因為碑體嚴重風化,碑文剝蝕不清,傳世拓本多是拓工用石灰在碑面上作了修補後製成,致使碑文釋讀存在很大分歧。就所述內容來看,我們可以將《好太王碑》大體分為三節:第一部分記述高句麗建國的神話傳說,並簡要講述了好太王的行狀;第二部分記述其征碑麗、伐百濟、救新羅、敗倭寇、征東夫余過程中攻城掠地等史實;第三部分是對好太王守墓人煙戶來源和家數作了詳細記載,並刻記不得轉賣守墓人的法令。書法,書法家$ h; _, U: y" U; y8 p* d從歷史學角度講,《好太王碑》對於我們研究高句麗、朝鮮半島以及當年日本列島倭人的活動,有著很重要的參考價值。3 w5 g& a, D" n/ C2 M7 p書法,書法家結體論《好太王碑》結體古奧,直承漢隸,有楷意,亦不乏草書的些許影子,就整體論,屬於隸書範疇。楊守敬《學書邇言?評碑》中如是說:「《好大王碑》,近時出見,醇古整齊。」該碑以憨拙求趣味,注重字內空間的營構,有宰相腹中可撐船的大氣象。細言之,其結體有以下特點:中國書法家論壇6 O* ~L0 }2 L 一 字之骨架的外部伸張。主要採取泯滅主筆,弱化漢隸波磔長橫的統領地位,使橫畫適當收縮變短,收尾以較為含蓄的燕尾或篆籀筆意結束,繼而誇大字的局部構成。如圖(一)「誓」、「百」、「而」諸字,在漢隸中常見的「言」部首橫及「百」、「而」的第一筆皆化主筆為輔筆,弱化收筆的裝飾性;與此同時,又對「言」部的「口」、「百」之「日」、「而」之下部進行適當的誇大,使其骨架向外部伸張,幾近乎與橫畫的邊沿持平,甚或超出,如此以來,字的主筆由一筆而成一個偏旁組合,增強了字的張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