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該怎樣擴大內需?
中國該怎樣擴大內需?
作者按:這是去年底,我為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在香山舉行的擴大內需政策研討會,提交的一篇書面發言稿。此文後來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報》評論版。今天看到,特發在此。
重讀本文之後,我認為僅有以下三點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擴大內需放到促進民生的高度,並將民生促進目標放到經濟增長目標之上,中國才有可能形成依靠居民消費拉動的經濟健康發展。
(正文)
擴大內需是當前中國的一個熱點,但是對於怎樣擴大內需,則見仁見智,而目前政策多側重於擴大固定資產投資,促進消費的政策除汽車、家電外,多數乏善可陳。在促進消費方面,現有政策側重於刺激城鄉居民擴大消費支出、減少儲蓄比例,缺乏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消除過大收入差距、完善社保體系擴大居民消費的長遠觀點。這樣的思路和政策,即使短期實現了拉動經濟增長的目的,從長期來看可能得不償失,甚至導致國民經濟結構的惡化。
一、國內居民消費是拉動我國內需和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
一種理解投資也是國內需求,在消費需求不足的情況下,擴大投資可以迅速擴大內需。這是一種短期的觀點。從短期GDP核算的觀點看,GDP增長可以由於一系列建設項目的開工而明顯加快。但是這個項目對於長期的民生究竟有沒有用?如果沒有,雖然可能帶來短期的GDP增長,但一個必然結果是項目建設所需的人財物的巨大浪費;如果有,則要考慮現有的財力能不能支撐這個項目的投資。例如一些政府項目採取收費的方式,則應該從商業的角度分析項目的投資回收,否則可能給銀行帶來嚴重的信貸風險,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嚴重隱患。
從投資和消費的關係看,一些直接服務於民生的投資項目,如安居工程、廉租房、社區醫院等,本身應該屬於「持久」消費的範疇,只是在施工期間被列入固定資產投資,在試用期間被看作固定資產;一些生產用的固定資產投資,終極仍然是為消費服務的,投資需要獲得消費的長期支撐。
在不考慮進出口的國民經濟體系中,消費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缺乏國內居民消費拉動的「擴大內需」,註定無法達到目的。而且,沒有消費的支持,任何投資都將變為無源之水、無米之炊。在考慮進出口的條件下,擴大出口雖然可以解決國內產品的銷售問題,但外匯儲備對於國內貨幣體系的影響,以及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於外匯儲備的利用是否合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民生水平的提高。
因此,必須以社會再生產理論為基礎,正確地、科學地調整投資和消費之間的關係,通過擴大消費規模和限制投資規模,將投資引導到促進消費且與消費保持合理比例關係的水平,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否則,脫離消費能力的過度投資,必然會對經濟發展造成更大破壞。
二、增加就業和收入水平是擴大居民消費的關鍵
目前我國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思路,就是設法讓老百姓擴大消費支出,較少考慮擴大政府轉移支付和城鄉居民的增收問題。這是一個嚴重的悖論。擴大內需的一個根本原則,就是要形成居民消費增長與國民經濟增長之間的良性循環;而擴大居民消費增長的關鍵,是增加就業和提高工資水平。反之,不能擴大就業的GDP增長,以及雖然能夠增加就業,但平均工資水平仍然處於較低水平的,則不能起到擴大消費的目的。
由於貨幣投放過多而導致房地產價格和證券價格上漲,可以拉動房地產業的增加值的增長,以及由於居民金融資產升值而擴大消費支出(而在證券價格下跌時大幅度減少消費支出),雖然可能在短期內推動GDP的增長,但這個GDP增長過程並不能創造就業機會,這是需要我們高度警惕的。如果在我們的GDP增長中,這些不能擴大就業的GDP所佔份額過大,則這樣的GDP增長將失去提高民生水平的應有之意。
即使由於基礎設施項目刺激,拉動了國民經濟和就業增長,但若就業局限於建築施工等低工資水平的體力勞動範疇,而集合知識技術的創意型經濟不能得到發展,則擴大就業很難起到擴大內需的效果。
因此,應把擴大就業特別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當成擴大內需的關鍵因素,舍此沒有別的出路。
三、把消除貧富差距做為擴大內需的戰略手段
一些人把中國當前需求不足的原因歸到美國金融危機上,這是一種錯誤的思路。即使沒有美國金融危機,中國依靠房地產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終將自生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加速了中國經濟矛盾的顯現,但此後中國「保增長」的一些列舉措,惡化了已經嚴重失衡的經濟結構,工業產能的嚴重過剩和高房價的走向,將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影響著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
解決中國居民的消費需求增長問題,根本上需要依靠消除貧富差距,使廣大的城鄉居民能夠公平地分享改革開放成果。在我看來,解決貧富差距的主要思路是:一是通過法律措施,提高體力勞動者的最大工資水平,降低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以及政府稅收在社會總產品中的分配比例,使廣大的體力勞動者能與腦力勞動者獲得相當的收入水平;二是著力推進政府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消除行政等級和城鄉身份形成的巨大鴻溝,使公共服務能夠均勻低惠及全部城鄉居民;三是通過土地制度改革和國有企業制度改革,推動城鄉土地權利的平等化和國有企業分紅權的全民化,提高農民和全社會低收入群體的財產性收入水平;四是堅決消除資產市場泡沫,杜絕由於資產泡沫導致的大規模財富轉移機制,最大限度地防止已經分化的社會各階層收入的進一步拉開;五是認真、全面推進幹部財產公開制度,將幹部家庭(包括成年、出國子女)財產公佈於陽光之下,杜絕領導幹部利用權力牟取私利的腐敗行為,逐步消除干群財產分化引起的貧富差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