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爸爸媽媽的愛不能像母雞

爸爸媽媽的愛不能像母雞無論婚姻中有什麼樣的矛盾,為了我們孩子的順利成長,面對幼小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剋制,而且父母永遠都不要忘了自己有關心和愛護子女的責任,至少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美]珍妮·艾里姆愛孩子不僅是保護孩子好媽媽要牢記:好的生活環境並不僅僅是讓孩子吃好喝好不受氣,對孩子來說,心理的健康成長更重要。好的品格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幸福。兒童時的成長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命運。孩子在成長環境中會受到很多人和事的影響,比如保姆、比如父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大,他們給孩子怎樣的成長環境,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父母來說,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更具有挑戰性。然而,很多父母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很多父母都說,讓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是自己最大的願望。不過,什麼樣的快樂健康才是真正的快樂健康呢?很多父母自己都沒想明白。惠惠是媽媽卧床10個月,小心地保胎才生下的心肝寶貝。在這之前,惠惠的媽媽已經經歷了四次流產。惠惠從小就獨享全家所有人的愛。惠惠真的就像全家人的心尖尖一樣,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惠惠的爸爸是一個普通的工人,有一天工作時突然發作癲癇病。經過一番努力,勞動仲裁認定,惠惠爸爸的發病誘因是不正常的工作環境,因此算工傷。惠惠的爸爸從此沒有了下崗裁員的風險,但是企業不景氣,收入當然也高不到哪裡去。惠惠的媽媽是一個出納,在單位應付各種壓力,也比較辛苦。他們對自己生活中的煩惱心有不甘,但是又沒能力改變。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寶貝女兒能過上高階層的生活,擺脫他們這樣困窘的日子。惠惠從小就顯得同別的孩子不太一樣,她自我保護意識非常強。別人不小心碰了她一下,或說了一句什麼不好的話,惠惠會毫不猶豫地打過去或罵人家。惠惠四歲時,跟媽媽去單位玩。有一個阿姨逗惠惠,把橘子皮托在手上,問惠惠吃不吃。惠惠拿起橘子皮就朝阿姨扔去,嘴裡還罵:去你媽的。但是惠惠並不是對所有人都這樣的。她有一個同齡的小朋友不具備的本領:在一群人中,她能準確分清誰是領導,誰的官更大些。有一次惠惠的媽媽帶她參加單位的聚餐,飯吃到一半,惠惠突然舉杯站起來,大聲提議,要祝王伯伯萬壽無疆。王伯伯是媽媽的頂頭上司。所有人都愣住了,然後笑倒了所有聚餐的人。惠惠非常得意。還有一次,是媽媽單位組織遊園。那天王伯伯沒去,另外一個女領導帶隊。惠惠剝好荔枝,很殷勤地送過去,讓這個阿姨吃。別的阿姨逗惠惠,說,這個阿姨不喜歡吃荔枝,你給我剝吧,我愛吃。惠惠看著阿姨,很認真地說:滾。惠惠畢竟還是孩子,童言無忌,經常說一些讓別人吃驚的話。她說:我以後要嫁有錢人,不能找像我爸爸這樣的人。我爸爸就是一個沒本事的小男人。她說這些話的時候,她媽媽就在一旁微笑地聽著。惠惠上學後,學習比較吃力,她媽媽非常著急。她說惠惠不笨呀,所有的老師都喜歡惠惠,可是為什麼學習這麼讓人不省心?惠惠確實不笨,要不然,她也分不清誰的官銜高,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她把注意力都放在領會老師的意圖上,她還有多少精力來學習!惠惠的父母對她小心呵護,但是惠惠讓他們忍無可忍時,他們也會大發脾氣。有一次,惠惠的任性讓很多人在場的人非常氣憤,大家紛紛指責惠惠和媽媽。媽媽惱羞成怒,抓住惠惠使勁地揍了一頓,甚至一腳把惠惠踢出去老遠。遭到暴打的惠惠拚命討好媽媽,不停地說媽媽你別生氣了,我不這樣了,以求能安撫媽媽的怒氣。惠惠的父母同樣沒給惠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生活環境並不是讓孩子吃好喝好不受氣。對孩子來說,心理的健康成長更重要。好的品格會帶來孩子一生的幸福。惠惠的父母同別的父母一樣重視孩子的教育,他們渴望女兒能出人頭地,他們希望女兒不像他們這樣活得窩囊。但是,他們自己並不知道,給孩子一個怎樣的成長環境才是對女兒最好的。惠惠的媽媽繼續對女兒的成長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惠惠小升初時,媽媽擔心女兒考不上好一點的中學,求人為女兒寫了人、事、景作文各一篇,讓女兒背熟應考。但是,以後呢?以後媽媽的勢力範圍達不到時,媽媽還怎麼幫助惠惠呢!爸爸媽媽也要培訓上崗好媽媽要牢記:家庭教育包括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包括家長的自我教育。任何人不可能沒有缺點,但是作為父母需要能早點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並不斷改進,以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首先,父母一定要約束自己的行為。肖川在《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中說: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夠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蒙昧的雙眼帶來清明,給羸弱的身軀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樑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們帶來自信。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環境,而孩子就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成熟長大的。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同金錢和權勢無關,但對父母或者看護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父母的成長過程,需要父母約束自己的行為,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孩子個性的形成,社會行為的獲得,大多都是在家庭中得到的。早期孩子與父母的相互作用,對孩子以後性格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孩子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都是通過父母形成並建立起來的。父母本身的性格特點、價值標準、是非判斷等都會強烈地影響到他們的後代。其次,父母要不斷學習。成長的環境對孩子至關重要,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成長環境在孩子身上打下的烙印就越來越明顯,而這烙印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影響他一生的喜怒哀樂和幸福。成長是由一個又一個的細節組成的。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家庭教育就是幫他們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這道路包括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行為等多方面。所以成長環境的第一個作用就是選擇,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選擇正確的價值觀念,選擇正確的心理心態,等等。任何人的教育都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結果。家庭教育包括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包括家長的自我教育。做父母的需要努力提高自己,需要不斷學習,要不斷檢查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單純指責孩子。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家長,才能真正擔當起為孩子把關的重任。父母該給孩子怎樣的愛好媽媽要牢記:多擁抱孩子,多親吻孩子,可以把你的愛更好地傳遞給孩子。高爾基曾說過:愛孩子是一件連母雞都會做的事。但是,怎樣才能給孩子正確的愛,卻不是每個家長都認真思考過的。我們一直在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和家庭的影響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以後的生活至關重要。那麼我們究竟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愛?我們一直說要給孩子最好的,要給孩子一件能受益終生的東西,那麼這個東西就是父母的愛和教育:給孩子比較好的教育,用我們的人格和智慧影響孩子的人生。1.要有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孩子小的時候,對父母非常依戀。這種依戀是任何東西都難以取代的,可是現在的父母壓力也非常大。身為父母,都希望能給孩子提供比較好的經濟基礎。於是,很多父母為了工作,犧牲了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實際上,在孩子的成長中,金錢永遠不能取代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和愛護。同孩子多相處是孩子最需要的愛。女兒兩歲時我非常忙碌,有一段時間持續加班,後來索性就住在辦公室不回家了。女兒每天最大的快樂就是在我下班時去接我,看著我從班車上走下來,她就高興地撲過去。那天,女兒又在班車站等我,看到全車的人都下來了也沒有媽媽,她非常失望。有很多阿姨跟她說,你媽媽沒坐班車,我帶你回家吧。她動都不動,還在眼巴巴地看著車門,希望媽媽能走出來。又一個阿姨逗她說,跟我走吧,我帶你去找媽媽。女兒就真的要跟阿姨去找媽媽。第二天,我聽到同事跟我講述女兒的事情,眼淚都流出來了。在孩子心中,每天都能見到媽媽,同媽媽一起玩耍一會是多麼快樂的事情。因此,不管你的工作多麼忙碌,只要你為人父母,那麼就一定要給孩子留出陪伴他成長和玩耍的時間。物質取代不了你的愛。2.不要怕孩子哭,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孩子的哭鬧讓很多父母非常尷尬,認為孩子哭鬧就是淘氣、搗亂,或者是故意同父母作對。其實,孩子沒有這個概念,孩子心情不好、不舒服、不滿意當然就會哭的。哭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運動。孩子小的時候,會因為餓了、不舒服了等各種原因哭鬧,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哭了就一定表示了孩子的不滿意和不舒服,一定要哄好孩子,直到孩子安靜為止。孩子漸漸長大後,父母經常會要求孩子一直處在一種正常的狀態下,不要哭鬧,不要瘋笑。可能我們自己成年了,為人父母后已經忘了自己小的時候是什麼樣。我們小的時候,也經常會有莫名的心情不好,或者心情激動的時候。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能會讓童年時的我們心情低落。比如睡覺時被子沒蓋好,感覺很冷,我們起床後可能就會很不開心。那麼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也有這種情緒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容忍了呢?對孩子來說,哭鬧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的表現,當然,我們需要告訴孩子一些原則,而不是縱容孩子的無理取鬧。3.多擁抱孩子,多撫摸孩子。孩子對父母的感情來自實際的體驗,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身體的接觸,包括撫摸和親吻。小的孩子喜歡讓父母抱在懷裡,是因為孩子想同父母保持親密。在父母懷中,他可以看到父母的臉,而他自己行走的時候,如果他的目光一直留戀在父母身上,他只能看到父母的腿。所以,多擁抱孩子,多親吻孩子,可以把你的愛更好地傳遞給孩子。4.多帶孩子玩耍,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玩對孩子的意義,同大人的休閑放鬆非常不同。孩子是在玩耍中完成自己的發育和成長。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初步具備了方向感、空間時間感、溝通的技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玩耍的過程也是孩子思維體現的過程。此外,玩耍還同孩子的語言表述能力密切相關。研究顯示,很會玩的孩子,講故事的能力會比一般孩子強,更能夠有條理地敘述自己的經歷和情感。陳鶴琴先生認為:孩子是在周圍的環境中學習的,而孩子的環境無非就兩個方面:大自然和大社會。因此,對於學齡前兒童,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大自然包括動物、植物和各種自然現象,如花朵柳絮、雷鳴電閃,蜻蜓荷花、秋菊冬雪等。孩子在社會環境中、在與人的相互交往中學習和增長與人交往的經驗和知識,並學會與他人情感的交流,進行著對兒童的發展更為重要的社會化過程。因此,社會環境可以教育兒童。社會環境需要適應孩子的興趣和發展的需要,符合他們的能力水平,比如各種聚會、節日慶典等。但是,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家長的壓力很大,時間緊張,經常忽略了孩子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使孩子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少。很多孩子更多地與電腦、電視為伴,這制約了孩子的體能和身體的活躍能力,不利於孩子的發展以及自我保護。5.教孩子一些原則,懂得對原則的敬畏。我們說要無條件地接受孩子、愛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但是很多時候,作為父母經常會困惑,不知道孩子的哪個行為是可以原諒的,哪個行為是必須要糾正的。太過放任縱容的孩子,在社交活動中會遇到交往的障礙。所以,我們在愛孩子、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要把握好原則,要讓孩子學會尊重的原則,並保持對原則的敬畏,而這原則就是父母是否應該糾正孩子的界限。這個原則就是不能傷害自己,不能傷害別人。在這個大的前提下,對孩子的一些錯誤就可以判斷是否要嚴格糾正還是可以原諒。制定了原則就要嚴格遵守,觸犯了原則的舉動一定要糾正,讓孩子知道自己行動的界限。6.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孩子的心理是隨著年齡不斷發生變化和完善的過程,每個年齡都有其不同於其他年齡的特點。家長如果能正確認識到孩子在每個時期的特定的心理變化,就能更客觀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成長。比如,2歲多的孩子,開始具有自我意識。這個時候,他們會專註於自己的選擇,不顧家長的拒絕,堅持自己的要求。同時,他們還開始認識情緒,需要發泄和釋放自己的脾氣。孩子們對情緒的探索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在這期間,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就可能激怒孩子,或者父母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到底為什麼發脾氣。總之父母會覺得孩子越來越不好相處了。這個時候,父母同孩子經常會有衝突,很多家長難以控制自己的脾氣,會暴怒,會懲罰孩子。但是,如果能正確認識到孩子的心理特點,父母就可以利用孩子對情緒的探索,而引導孩子正確面對自己的情緒,為提升孩子的情商打下比較好的基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青春期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期。普遍認為人生有兩個重要時期,一個是青春期,一個是更年期。但是現在,更年期受到更多的關注,更年期的父母也可以得到更多的體諒和照顧,但青春期則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心理變化也經常受到父母的忽視。青春期心理變化非常大,身體、外貌、行為方式、情緒特點、人生觀等都同兒童時期不同,而這些變化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會使孩子產生困擾、焦慮等各種心理。同時,這個時候也正是孩子的學習壓力大、負擔重的時期。因此,青春期是孩子比較艱難的時期。很多孩子非常希望能找到知心的傾聽者和引導者,來傾訴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煩惱,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這個運氣,能找到合適的交流對象。現在,高校的學生似乎與以前的大學生非常不同,經常有學生無力面對自己的煩惱,而採取極端的舉動。這些學生都有自己的心理難題,尤其是中學時競爭壓力大的學生,他們在中學時主要精力都放在學習上,沒有機會和時間來完成自己青春期的心理轉變。但是到了大學後,功課輕鬆了很多,尤其在一些人文氣息比較濃的學校,孩子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思想和理論。這些思想理論,同他們以前的價值觀發生衝擊和碰撞,讓他們無所適從。這是孩子們心理變化最大,心中困惑最多的時期。很多學校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配備了心理諮詢員,但是條件所限,不是所有的孩子在自己心理困惑的時候都有機會接受心理的疏導。父母應多關注孩子,去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有良好的溝通和交流,並且及時疏導孩子、安撫孩子情緒的變化,使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7.讓孩子有一個終身受益的愛好。愛好就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發泄情緒的方式。目前的社會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富,孩子們的生長環境同我們小時候的非常不同。孩子們可以接觸的活動非常多,可以選擇的興趣班和特長班也非常多。很多孩子的業餘生活都被各種各樣的學習班佔滿了。但是亂花漸欲迷人眼,選擇多的時候,孩子和家長往往不能確切地知道孩子真正的興趣愛好到底是什麼。學齡前的兒童有愛好興趣多樣性和短暫性的特點,很多時候,孩子能否堅持到最後、能否把這個發展成為自己的愛好要看父母是否堅持。因此我們一再說,很多時候,孩子的選擇就是父母選擇的結果。但是,父母的選擇並不是說要父母強迫孩子愛好和喜歡。現在的父母和老師都比較注重維護孩子的興趣,希望孩子能在快樂的玩耍中學到很多東西,因此,很多興趣班都採取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但是,這只是讓孩子喜歡學習的起點,保持興趣還需要持續的努力,需要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成就感,比較少地有挫敗感。孩子興趣的喪失源於壓力和畏難以及由此而來的逃避情緒。幫助孩子渡過這個關口,孩子就可以保持長時間的興趣。不過,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方面,很多孩子現在是全面撒網,興趣班太多了。這樣的後果就是擠壓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而且,興趣太多了也就沒有興趣了。給孩子合適的愛,這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
推薦閱讀:

費玉清自曝愛雞如命 親自體驗母雞孵蛋
產婦生產過後適合吃公雞還是母雞?
我媽從不殺母雞,養到自然死,更不吃母雞肉,想知道是啥原因嗎?
吉祥年,一起看國畫:公雞振啼威武,母雞護雛慈愛,小雞絨絨萌態
公貓抓到一隻老母雞,接下來的畫面令人尷尬!

TAG:媽媽 | 母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