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系(學苑論衡)

  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努力為人類社會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同志指出:「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思想離不開語言,理論離不開話語體系。加快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系,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富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哲學話語,是中國哲學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必由之路。

  從應該構建、如何構建推進到切實構建。近年來,國內學界關於中國哲學話語體系構建已經進行了不少思考和探索,但大都處於初始階段,主要集中在說明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系的理論意義和現實需求,即應該構建的層面。實際上,更為關鍵的是探索實質性構建途徑,深入思考如何構建具有世界影響力、富有中國特色的哲學話語體系。這就需要反思中國近現代哲學史,講清楚中西思想交融、生活世界變遷如何為中國哲學話語體系構建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進而揭示翻譯與跨語際交流中的思想生成以及傳統話語與現代話語、學術話語與日常話語、生活世界與經典世界的複雜關係,凸顯中國現代哲學話語的獨特價值,揭示其對解決當下全球性問題的啟發意義;總結近現代中國哲學話語體系構建的經驗和教訓,對如何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系進行理論闡釋,即如何構建的問題。但是,無論應該構建還是如何構建,都還停留在研究討論層面。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加快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系,需要從「嘴上快活」推進到「手上出活」,從應該構建、如何構建推進到切實構建,化理論為方法、循方法而實踐,圍繞具體哲學問題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富有中國特色的哲學話語。

  著眼新時代增強中國哲學原創能力。習近平同志指出,「現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已基本確立,但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其中就包括學術原創能力還不強的問題。原創能力不強,就難以構建好中國哲學話語體系。增強中國哲學的原創能力,需要聆聽時代聲音,從總體上深刻領會我們所處的新時代,創造性地提出一整套話語,從哲學層面深入理解把握新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說,新時代與近現代之別不單純是時間意義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氣質上的。在近現代,中國的基本問題是在古今中西之爭背景下應向何處去。進入新時代,中國除了關注自身,還要以更大的責任感觀照世界,深入思考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應向何處去,對新時代的精神氣質進行哲學把握。這將為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系提供強大動力。時代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通過哲學家的切身感受體現出來的。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只有把準時代脈搏、看準時代問題,才能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形成具體認知,進而在時代責任感驅使下進行艱苦持久探索,最終取得豐碩的原創性成果。可以預見,新時代中國哲學的中國特色將會得到前所未有的彰顯。這主要表現為,中國哲學將自身理解為哲學探索的中國形態,追求「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從而超越近現代以來依傍西方哲學的做法,超越僅僅被當作客觀對象加以考察的哲學史研究範式。

  紮根生活世界和文化傳統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系。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系少不了「活的哲學語言」,需要樂於紮根生活世界,接續中國思想文化傳統。一方面,要「接地氣」,深入當下生活世界。應關注經濟社會新發展新變化,學習借鑒不同領域話語創新的理論和方法,在若干具體問題上提出一系列有解釋力的標誌性概念。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中國哲學傳統話語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深厚的中國哲學傳統中汲取解決當代具體問題的概念工具和理論智慧。只有這樣,哲學工作者才會形成真切的體會和情感認同,自覺將傳統話語轉化為用來說事情、講道理、想問題的話語,中國哲學話語體系才會生機盎然。此外,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系還需要錘鍊日常語言。日常語言是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系的富礦,因為它和生活世界有著天然聯繫,用日常語言闡述哲學思想會更貼切、更實在。一些看似平常不過的日常用語,實則具有深厚文化內涵。例如,《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就是這樣。學主要指獲得能力之知,培養德性,覺悟生命;習則強調實踐。習中成學,學以成人;學、習難分,知行合一。這也說明,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系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從日常語言中萃取精華,將其錘鍊成具有義理深度的哲學話語,將日常生活中的樸素道理升華為富有系統性、理論性的哲學思想。

  (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暨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推薦閱讀:

精闢話語(828)
精妙話語:人生需要「歸零」
陋室書屋2的《精妙話語》
精闢話語(三十四)
精闢話語(七)

TAG:中國 | 哲學 | 中國哲學 | 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