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你和孩子溝通最大的障礙其實是情緒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溝通內容占很小的比例,更多取決於溝通時的語氣和肢體動作。而語氣和肢體動作都是由你當時的情緒決定的,簡單來說溝通大部分都是情緒上的交流。和孩子溝通也不例外。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亮媽媽發現孩子抄作業,氣的直哆嗦,但是想起以前和孩子發火導致的爭吵和不愉快,這次她決定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小亮媽壓制住自己內心的怒火,推開門坐到小亮床邊,問小亮有沒有抄作業?小亮矢口否認,小亮媽把聲音提高了幾個分貝:「沒關係,你老實告訴我,我不會怪你的」。小亮沉默不語,媽媽徹底爆發。事後小亮媽納悶,我正常跟他說話,又沒有批評責怪,怎麼就跟溝通不了呢?
其實,在與孩子溝通之前,最重要的不是想要說什麼,而是想清楚自己處於一種什麼情緒之中。就像上面小亮媽媽的例子,即使她在溝通前語言組織的再好,沒有意識到自己所處的情緒或者壓抑自己的情緒,都會以失敗而告終。
怎樣擺脫情緒的困擾?1、確認自己的情緒
肯定情緒的客觀存在以及價值,不要試圖暴力壓抑。很多時候,當我們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那種情緒本來沒有太大的影響,然而我們如臨大敵,為自己有這樣的情緒而自責,把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這就好比失眠,本來只是輕度,然而對失眠的擔心、對第二天工作的焦慮,最終使輕度失眠變成重度了。
所以處理好自身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肯定情緒的客觀存在,避免壓抑情緒。小亮媽媽和孩子溝通失敗的最大原因就在於此。
2、分析自己的情緒
確認自己的情緒之後,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我為什麼生氣?我為什麼難過?我為什麼覺得挫折無助?我為什麼……找出原因我們才知道這樣的反應是否正常,找出引發情緒的原因,我們才能對症下藥。
舉例來說,有一次批改一個孩子的作業,作業寫的是亂七八糟,我立即給家長發微信,要求家長做好監督。過了好久,家長回復了一句:知道了老師。記得當時非常生氣,表面看是因為學生作業的問題,但仔細分析之後就會發現,真正氣憤的原因在於家長漠不關心的態度。
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家長很多時候不是因為孩子沒考好而生氣,而是聯想到孩子平時懶散的狀態而怒不可遏。
3、管理自己的情緒
情緒的釋放主要有兩種途徑:向上(通過思維),向下(通過身體)
向上,指的是通過理性的思考,來管理自己的情緒,也是本文所推薦的方法。
向下,指的是通過身體運動來宣洩情緒的能量,比如讓抑鬱焦慮的人瘋狂地跑步、運動,從而脫離情緒,就是向下到身體的解決方案。
這裡重點講解一下如何通過理性的思考來管理自己的情緒。情緒產生的過程是:外界的事件(A)→對於該事件的認知評價(B)→情緒(C)。
所以,管理情緒幾乎萬能的鑰匙就是:認知重評(B),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通過理性思考來管理自己的情緒。比如說,上面的例子,小亮媽媽應該重新審視一下孩子抄作業這件事,自己的反應是不是過於強烈,是不是高估了這件事的嚴重性。除此之外,找到新的有效辦法,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控制情緒的辦法。
比如:小亮媽媽可以這麼思考,我跟孩子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讓他認識到抄作業這件事是錯的,以後杜絕抄作業,但根據以往的經驗,直接跟他發火,往往導致兩人之間的矛盾衝突,無法達成自己的目的。相反,如果我最近加強監督,每天抽出幾分鐘時間檢查一下他的作業,效果可能會更好。相信經過這樣一個思考過程,小亮媽媽的情緒會平和很多。
管理情緒,就像管理自己的體型。日積月累,才能到達彼岸。急於求成,本身就是一種情緒的躁動和不穩定。多練習,多體驗。少擔憂,少焦慮。一次次失控的情緒,是你擁有日漸穩定情緒的積累。
>>>>
結語
最後給各位家長強調一句話:在與孩子溝通之前,最重要的不是想要說什麼,而是想清楚自己處於一種什麼情緒之中。
來源丨微信號 科學家長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