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解隨筆「雙重則滯,偏沉則隨」
「雙重則滯,偏沉則隨。」
前賢還有一言曰:「徒有數年純功,率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人們對雙重方面議者多,對偏沉方面談的少。且對雙重的理解限於雙方兩人之間皆以力氣的對待,上身各以兩手頂抗對方之兩手,下部各以兩腿力撐,互相扭在一起,形如一張方形的桌子,以此來形容和說明雙重則滯的含義,固亦未嘗不可,但不夠全面。要知前賢之言,句句皆有廣義性,不可局限於一點。雙重者既有雙方皆以力來頂抗的雙重,亦有雙方的力用在同一個部位的雙重,以及自身的雙手不分陰陽虛實的雙重,否則偏沉則隨之句,又怎能與上一句相聯繫呢,正因為鑒於你自身有雙重之病,才指出必須偏沉才能脫滯而得活也,隨者亦有自身之隨以及對方隨我之隨,自己不能相隨又怎能令對方隨己呢。
雙重之病,實際上皆由於盲目行為所致,一受到對方力量所迫,在不了解對方的力量程度下,採取的以力抗力,若對方力量小於己,自然亦能解決被迫的問題,甚至也有取勝之可能,苟對方的力量大於己,則不但不能解決被迫的問題,反而加重了被壓迫的程度,像小孩子被大人抓牢一樣,以小孩子的力量,要想掙脫大人的緊抓是不可能的,這就是缺乏知己知彼的一種盲目行為,這種情況,對不習太極者的常人而言,出於本能,無可厚非,至於對既習太極之人來說,是說不過去的,可是現在習太極者,崇尚力量之風非常流行,這隻能徒呼奈何了。
習太極者,應該遵循太極拳的應用原則,前提是要以弱者自居,無論對方的力大力小,是強是弱,都要以比自己強大而視之的,從而才能捨己從人,順敵變化。才能做到刻刻留意,以小力引化對方強大的力量,這就是要以偏沉則隨的法則。
雙重的另一個現象,是雙方用力的部位,處於同一點的問題,設對方用大力緊緊抓住我的兩手腕不放。而你仍也在想在被抓處的腕部來掙脫,那是掙不脫的,以手部的力對付對方也是手部的抓力,是同一點的用力,也是雙重,尤其是自己的力小於對方的話,則等於小孩掙扎大人的抓力,是徒勞的。
另外自身的雙重問題,是雙手不分陰陽虛實,缺乏陰陽互濟,虛實互補之法則,雙手一齊同做一個陰或陽,虛或實,雙陰雙陽,兩虛兩實,也是自身的雙重問題,除兩手之外,於身體其它部位同樣也有雙重則滯的問題,如兩腿死死撐地,滿以為是樁穩胯堅和中定的牢固而忽視輕靈活潑是太極拳最重要的理法。
茲舉一事實以明雙重之病及偏沉則隨的具體例證,某日,有位習太極已久的拳友晤,他說,他有一位朋友是不會拳的,但有力氣。某次,他的朋友戲以大力抓住他的雙手之腕,問他有辦法嗎。他掙扎再三而不能解脫,問余有啥辦法可解,余答以偏沉可也,設沉左手,則先沉左肩,使之帶動左墜肘和左腕,一齊向左下沉,於此同時,右手則上隨向左,這是自身之隨,合乎一動皆動,陰陽虛實相濟作用,一下一上而無雙重卻有偏沉,既有自身之隨,亦會令對方造成傾斜而隨我之隨。以及失勢欲跌之隨,從而亦使其不知不覺中而鬆開緊抓之手矣,無須我之掙扎也,這一過程實係披掛手之動作, 斜單鞭時及雙擺蓮後就本有此動作的。其它多處都有,與摔角中以盤大缸類似,亦如駕駛員操作方向盤相似,這位拳友,回去後再叫其朋友試過後,對我說:「啊,毫不弗力,輕而易舉,奇而妙甚。」余補充曰:「太極拳的技藝是哲理,是智取,是巧勝,在應用上具有藝術性,才能算太極拳,若靠力大手快和勇猛,狠,凶,也是拳,也能取勝,但決不是真正太極的內蘊,更不可能具有百戰而不殆之可能也。
半解者:四明董斌隨筆於2007.2.10
此為董斌先生50-60時的照片
董斌:又名董光軍,出生於浙江寧波市四明山。自幼喜愛武藝。年近三十始隨董世祚先生練太極拳,後又師從樂奐之先生深造。由於天賦聰慧,深得兩位老師喜愛。以懂勁而聞名。
*本文整理自董斌老師手稿,公眾平台轉載請聯繫自道精舍,機構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歡迎個人讀者轉發。
推薦閱讀:
※曹立偉:夏季隨筆(1990)
※隨筆丨聖誕節總是為了某個人
※【國學典籍】《容齋隨筆》卷三---太白雪讒
※風之子:紅樓隨筆續(7)
※容齋隨筆(宋)洪邁卷第十(二十則)
TAG: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