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觀察 】地方鬆綁樓市為何只做不說?2014-07-31 第1226期

2014-07-31 第1226期地方鬆綁樓市為何只做不說?

自呼和浩特正式鬆綁樓市限購以來,全國已有數十個城市放鬆或取消樓市限購政策。但多數地方政府選擇低調行事,只做不說。各地為何對放鬆限購遮遮掩掩?放鬆限購勢頭能否持續?樓市鬆綁潮暗涌 地方政府「只做不說」7月31日起,寧波也加入鬆綁限購的隊伍,樓市鬆綁潮仍在蔓延。自從呼和浩特、濟南等地放鬆樓市限購以來,目前全國已有數十個城市放鬆或取消樓市限購政策。但各地取消限購的方式則是遮遮掩掩,多數地方政府「只做不說」。例如,蘇州市在沒有提前發布任何官方文件的情況下,開始對限購放鬆操作。而杭州僅在通過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官方微博發布放鬆限購的消息,作為對此前傳聞的回應。呼和浩特取消限購的過程更加一波三折,6月20日,呼和浩特發布限購鬆綁通知,但發文當天即緊急撤回,理由是政府文件有列印錯誤,需要重新發布。6天之後,放鬆限購文件再次出台,唯一的區別是「含二套住房」被改為「含二手住房」。

蘭州鬆綁限購的做法則體現了當地政府對「分類調控」的理解。具體為城市中心城區嚴格限購,郊區不再嚴格限制購房人的戶籍、繳納社保或納稅年限及房屋套數。地方政府鬆綁限購的做法不清不楚,連專業機構也出現分歧。易居中國旗下克而瑞信息集團(CRIC)報告指出,近八成城市並未調整限購政策。而中原集團報告卻顯示,在46個限購城市中有26個城市針對限購政策進行了微調。地方旁敲側擊試探中央調控邊界目前來看,對中央「分類調控」把握不準以及擔心輿論壓力是各地放鬆限購「只做不說」的原因。今年3月中央提出分類調控後,無疑給房價上漲壓力較小的二三線城市鬆綁限購提供了政策依據,但由於具體調控政策並未出台,地方政府很難拿捏鬆綁的尺度。因此,以一種含蓄的方式試探監管層的反應成為地方政府的選擇。

另一方面,取消限購就意味著將背負「助漲房價」的政策風險。濟南在放鬆限購後即以「解除限購,成交量暴漲188%」登上新聞頭條,在樓市調整的敏感時期,一些地方政府難免壓力山大,只好不斷旁敲側擊地試探各方反應。此外,就各地此前出台的限購令而言,不管是直轄市、省會城市,都不是由同級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所制定和頒布,因而各地的限購令也不是地方性法規,放鬆限購不必發文公告。而且,在2010年出台的多個地方版限購令中,都將限購定性成一個短暫實施的階段性政策。地方限購令既不是強制性法規也未明確結束時間,也成為各地「只做不說」的依據。退出樓市限購不必扭扭捏捏樓市限購政策一經推出曾落下「政府干預經濟」的口實,如今退出實在不用「諱莫如深」。

近幾年,在限購政策驅使下,房地產企業和社會資本轉向限購較松的三四線城市,超前開發導致三四線樓市供大於求,加速樓市兩極分化。有漲有跌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政府過度干預剝奪了中國房地產經歷市場歷練的機會,令開發商放棄應對市場,轉而迎合政策。房地產市場嚴重扭曲,房價在一輪輪調控中屢調屢漲就是例證。自2010年4月「國十條」出台,實行以行政力量直接調節商品房供需關係。但這只是針對房價過快上漲做出的權宜之計,逐步放鬆商品房限購才是大勢所趨。按照「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的住房發展總體方向,未來既要將樓市還給市場,也要發揮政府的保障作用。比如根據實際需求科學制訂住房發展計劃,合理推進保障房建設等,這才是分類調控的應有之義。結語退出限購本質是放鬆行政管制,將樓市還給市場,不應被視為救市的信號,不必扭扭捏捏。分享你是否贊同作者觀點?141057%43%
推薦閱讀:

奇哉!中國人,不懂中國字!(版別:2014-05-13)
2014北京天工獎精美作品欣賞
「江山如玉」-2014 許華新水墨作品巡展·東莞
小暑節氣養生(2014
五款人氣全畫幅相機(2014年2月消息)

TAG:財經 | 樓市 | 地方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