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胃呆 脾濕不思飲食 藿香三味飲
藿香三味飲的組成:藿香10克、佩蘭10克、砂仁6~8克。
加減:燒心,加黃連6克,吳茱萸3克;胃痞滿,加代代花10克,厚朴花10克,莪術6克;口淡無味,加烏梅10克,生麥芽15克。
功效:芳香化濕,開胃進食。
主治:胃呆,脾濕不思飲食,口中粘膩,或口中有穢濁之氣味。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水煎,每次煎15分鐘,過煎則藥性易揮發。以飯前服用為好,兩次藥液混合後,分3次服用。
方解:胃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其原因有外因,有內因,更多的是飲食因素。飲食中的濕濁、油膩、甜膩等,均可傷及脾胃,使其脾被濕困,胃納不開。這時需要芳香健脾,化濕開胃。藿香、佩蘭、砂仁三味,是芳香化濕的常用之葯,其芳香而不溫燥,理氣而不伐陰,為臨床常用的健脾開胃藥物組合。毛老對於胃納失常,口膩失馨,舌苔白膩(或薄黃膩),診為慢性胃炎、慢性食道炎等疾患者,常以此方為主,隨證加減。方雖簡單,但藥性凸顯,若遇脾濕不化,胃呆者,投之必效。
病例:張某,男,50歲。患多發性腎上腺瘤術後10天就診。
術後高熱39℃,用抗生素後體溫降至正常,但見腹脹、腹痛,大便稀薄,伴有腸鳴;舌質淡紅、苔白厚膩,脈象弦細。診為「術後腹脹」,為濕熱壅滯證,當芳香化濕,健脾理氣,予藿香三味飲加味治療。方葯:藿香10克,佩蘭10克,砂仁8克(後下),廣木香10克,生麥芽30克,炒麥芽30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大腹皮15克,炒萊菔子15克,防風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一日1劑。服藥7劑後,腹脹腹痛明顯減輕,大便成形,繼服7劑後,癥狀消失。
按語:患者形體肥胖,體內痰濕蘊結,術後高熱,用抗生素體溫雖降,然脾胃濕熱未除,且術後卧床不起,又不利於氣機斡旋,故見腹脹、腹痛,大便稀薄。方用藿香三味飲芳香化濕,醒脾開胃;木香行脾胃之氣滯,生麥芽與炒麥芽合用,既可疏肝理氣,又可健脾祛濕;更用青皮行肝之郁,陳皮行脾之郁;防風為風葯中之潤劑,可以行胃經、大腸經之氣滯;大腹皮主降逆,萊菔子主導滯,可使中上焦之濕與熱從下而解。諸葯合用,以藿香三味飲為主方,醒脾為主,降胃為副,標本並治,故而奏效。
推薦閱讀:
※「團餐」真難吃的背後,是個更嚴重的問題
※大寒節氣的飲食與養生
※健康飲食,少喝酒多運動三分之一癌症可預防 今日早報
※糖尿病:不可不知的飲食技巧
※【健康飲食】吃飯有順序 美體又健康
TAG: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