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之「接手」

太極拳之「接手」 關於太極拳「接手」問題業界鮮有議論,其實,只要是技擊運動,都存在「接手」問題。 何謂「接手」?筆者以為,凡與對方交手時觸及對方第一手(腳、肘等)、第一招或第一打擊的稱之為「接手」。任何種類的技擊都應重視「接手」,因為,接手往往對全局的勝敗產生重要影響。「接手」的得機得勢,能挫其銳氣,在心理上震懾對方。如同棋弈的開局,足球比賽的第一粒進球等。一般拳術的接手主要採取隔、攔、架、拿諸方法,比如,最普通的進攻招勢,對方右順步右拳擊我上部,我即用左拳向上或者向左隔、架,右手見機行事。這種隔架用的是直勁、死勁、僵勁,自身本力較小者容易吃虧。太極拳的接手是根據太極拳理的原則,要求順著對方的勁路接手,不能與對方產生抗、頂之勁。以上勢為例,對方右拳向我上部擊來,若我左手接應,當左手自左胸前順纏至臉頰前逆纏,正好觸及對方右手小臂直勁,經我左手臂螺旋纏絲的弧行切線而過,在我與對方手臂接觸點上,對方直線,我是弧線,對方進攻的直勁不是沿我弧形之切線而落空就是勁卸其半,而我左手乘其勁卸反扣其腕,同時右進身可實施多種采拿靠打。顯然我之這樣的接手要討巧的多。拳術上講究「橫破直、直破橫」,太極拳也不例外。但,太極拳的「橫直破論」的要義在於螺旋纏絲,誠如上勢所舉。進一步探討,雙方交手搏擊,不可能不被對方擊中(當然,身體重要部位應盡量保護避免,如頭、襠部位),若是高手,可能賣個破綻有意讓對方擊中,問題的關鍵是,知道或感知可能遭對方所擊時如何接手?根據筆者之經驗,首先心理上不要懼怕,不要怕被打、被擊。其次,被擊打部位不能頂抗,接觸的剎那聽其對方勁路,下意識地內含旋轉,不僅僅是身體腰隙的旋轉,更主要地是接觸點肌肉筋骨內在的旋轉,同時,雙手前後或上下(也可以單手)粘住對方進擊部位,得機得勢化、拿、打、發、摔等。比如,對方右手用拳或掌擊或推按我胸部或腹部,在感知對方拳或掌接觸我被攻擊點時,含胸或含腹,被擊部位的肌肉下意識旋轉,這叫「點的卸化」;同時,立馬雙手前後粘住對方右臂,腰胯隨對方泄勁之方向旋轉,進而採用得勢之技勢擊打之!以上是被動性接手,被動性接手往往是太極拳「後發制人」及「後發先制」要訣的生動體現。然,我們不能老是被動地等待對方進攻、出手。適時地、主動地進攻也是一種接手,我們稱之為「主動性接手」。主動性接手要有第一手的預備,更要有第二、第三打擊的連續方能奏效。所謂第一手是你給勁與對方,在乎一個「引」字,即引對方勁路而出,當對方勁路被你引出並聽(捕捉)到時,你即可用多種技勢打擊,並且是連續不斷地打擊,直至對方丟失抵抗。主動進攻對方、給對方勁就是主動與對方接手,這個「接手」的勁是「引蛇出洞」的誘餌,因此,勁道拿捏的火候十分重要。勁道不及,「蛇」不出洞,勁道過及,反被「蛇」咬。水平一般者不可用!被動性接手是我「迎接」;主動性接手是我「要接」。不論是被動性接手還是主動性接手,太極拳要求是,接手之勁走螺旋、走纏絲、走弧形。接手的好壞如上所述直接影響全局的勝敗,練好接手無疑是交手搏擊的重要一環。因此,在拳架、推手有一定基礎上,就要散形對練被動性接手:乙方對甲方上部定點進攻,甲方以手臂螺旋纏絲沾粘接手。先單手再雙手,先定點後多點,速度由慢漸快,反覆練習,做到心不懼、眼不眨、手纏身進等。待熟練後方可練習主動性接手。太極拳是身體力行的運動,再詳細的文字解釋、說明都無法講清具體對弈的體會和妙用。因此,在正確思想指導下的刻苦練習接手和技勢就顯得猶為重要了。(發表於《少林與太極》2007第11期)
推薦閱讀:

楊澄甫著《太極拳體用全書》簡體版(十)
太極「開合收放」解
太極雜說48
1928年太極劍(附太極長拳)
手抄本整理——人身中先天太極論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