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諮詢:青少年心理危機處理(二)

青少年心理諮詢:青少年心理危機處理(二)問題:班上有情緒困擾的學生上課騷擾別的孩子怎麼辦?來做青少年心理諮詢的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描述了這樣一個事例,有個孩子有情緒上的因擾,個子矮小,但力氣很大,這孩子上學時表現不好,引起緊張的情緒,丟教室的東西,甚至發生攻擊性的行為,和老師拉扯,最嚴重的行為則是咬同學及老師,情況之慘烈,真是叫人感到棘手。這樣不但影向到自己的學習,也會影向到其它同學們的受教權益。點評:他是一個「衝動型」的孩子,對事物的忍耐程度或者說是等待的耐心非常的弱,當下想要得到某個物品,甚至是喝口水,即刻就要得到滿足,否則就像是受到無窮的委屈似的,就此觸發他情緒上的變化,如果師長處理不得法,就會產生行為問題。他還有好動的情形,上課的注意力非常不集中,時常要求離開教室,要去上廁所。即使是最喜歡的體育課,在列隊時也會讓周圍同學破壞隊形,有時自己就擅自離隊,對該生本身的學習影向很大,時常需要老師,喚回他的注意力。 這個孩子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認知功能很好,口語的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都不錯。還知道自己的「愛搗亂」,同時又希望自己能表現好,情緒不穩定時,有時還會告訴旁邊的師長「老師我快不行了,我要出去走走」,「老師我不舒服,快要生氣了」,不禁讓我想到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一燈大師的徒弟裘千仞,情緒極為爆燥,起起落落,嗜殺成性,無法自拔,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墮落下去,每次犯錯,理智清醒後,都悔不當初,希望師傅能渡化他。該生還有一個特別的情況是,嚴重行為問題發生的頻率不高,每個星期一至二次,大部分的時間約一個月會發生一次,且大多發生在星期一或放完假的第一個上學日。解答: 當孩子伴隨適應行為問題時,這些問題行為的背後其實是具有某種複雜的溝通意義和功能的,只是一般人不清楚而已。我們用行為分析學原理建議可透過功能性評估來了解其行為表現的潛在動機。學校諮詢老師可以透過訪談任課教師、還可進行A-B-C行為觀察等功能性評估方式,透過「起因」、「行為」及「後果」的分析來了解個案問題行為的可能動機,或是原因,進行介入,之後還要進行假設考驗以及了解介入策略對於問題行為處理的成效,視成效再做下一步的調整。最重要的是能夠識別行為背後的意義和具有哪些現實功能。 如果老師和家長一眛的想要改變孩子衝動,過動的特質,必定會受到很大的挫折,很可能走上放棄之路。但是我們能夠怎樣改變孩子的認知內容或者行為結果?最重的是改變家長及老師的處理方式。怎麼說呢?透過功能性分析,目前孩子的認知是:「我不想要上課」(可能只是要暫時性逃離一下上課的情境),「我在課堂上搗下亂,我等一下就不用上課」;「我想要和老師說說話,但老師現在沒空理我,那麼我搗亂、咬同學,丟東西,老師等一下就會把我個別帶離教室,老師就會陪我」。直到孩子的行為失去控制了,和師長發生衝突時,孩子的狀況就更多了。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在問題行發生後,在沒有安全顧慮之下,不再讓孩離開教室,老師也不對他「一味斥責」,停止「搗亂-老師陪我」,「咬人-不用上課」的不良連結。 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教導孩子把需求說出來,這一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當他把需求說出來的時候,老師怎樣設法滿足他的需求。這時候,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不管孩子要求什麼我們都要答應他嗎?這不是會寵壞孩子嗎?之後怎樣教育呢?甚至開始質疑這樣的處理方式,對孩子的行為問題有幫助嗎?」針對這些疑問,我們目前處理的方式是,給他這些特權,但是要附帶一些條件,如:可以離開教室,但每次上課前達成次數、時間、地點,是否有老師陪同等協議。可以在下課前提早得到自由活動的權利,但每次上課前達成協議,必需先完成某些工作或不超過離開教室的上限,才可以有這個權利,同時約定好時間長短、地點,是否有老師陪同等協議。 另一個處理的方式則是提供他選擇的機會,特別是在他表現的不好,甚至是發生行為問題時,特別是認知功能好的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錯,心理也不好受,但有不會處理這樣的狀況,下次看見老師時,也有可能因為急於表現一些好的行為或者想要表示歉意,又產生情緒上的因擾,出現一些一般人無法接受的舉動。因此,在行為問題發生後,幫孩子做好後續的處理,除了讓孩子得到一些「教訓」,也能給孩子一個台階下。讓孩子選擇被剝奪的權利,例如,不能參加明天的校外教學,或是今天回家不能聽喜歡聽的DVD,聽DVD的時間要挪來寫額外的功課等等。 事後的補救不如事前的預防,前述的兩個處理方式,很顯然事前的工作較為重要,我們要了解,行為發生的「前事」例如,前面提到,之前在學校發生的事件沒有「結案」與否。孩子行為的結果,師長的處理方式是否增強問題行為的本身,例如,上課吵鬧,被罰站,剛好不用坐在位子上聽講。還有問題行為是否特別容易發生在特定的時段,例如,早上的最後一節課,這時肚子最餓,早餐又沒有吃。行為學派的理論基礎中提到剌激及反應所帶來的制約關係,基本上個體在剛出生時是一張白紙,所有的行為都是學習來的。因此,我們可以說,孩子的行為反應絕大部分是外人給予的剌激所造成,因此孩子從小的教養方式就很重要,應避免不當的「管教」方式,免得孩子提早像裘千仞一樣胡亂練功,最後「走火入魔」無法自拔。 此外,班上如果有孩子有嚴重的行為問題,老師們必定不能單打獨鬥,相關的任課教師一定相互合作,尤其是男性教師。以該生為例,前面提到孩子有嚴重的行為出現時,又不能夠如孩子的意:「老師把我帶離教室」,又擔心他會攻擊其它的同學或師長。此外,不定時和其它老師進行溝通,充分了解孩子當天的學習狀況,共同發展出一致的處理模式,對孩子的行為的進度也很有幫助。 當然,我們絕不能忘了家長,要和家長密切聯繫,了解每天第一手的信息,對孩子的態度也要同聲一氣,建立一致的共識。當孩子的行為嚴重到可能會傷害到他人時,儘可能和學校相關人員開會進行討論,發展出適當且大家都能接受的處理方式,例如,適當的隔離,或限制孩子使用可能傷害到他的用品,與會人員簽名,同時留下會議記錄。有些家長可能對於開會、會議記錄、簽名,甚至錄音感到反感,但是,我們要試著讓家長了解其必要,這些事前的準備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即然進行了特別的處理措施,不應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但是,如果對其他的孩子造成傷害,其它家長也較能接受後果,反而對孩子有幫助。 最後,視孩子的需要和師長要能和心理治療單位密切合作,建議老師能夠和家長一同去接受輔導,籍此讓心理諮詢師得到較正確的信息,向心理諮詢師解釋孩子的狀況外,和專業的學者專家請教,還能檢視老師的介入策略是否適當,是否需要調整,也能讓老師們「功力大增」。
推薦閱讀:

七不出,八不歸,你誤解了多少年?
少年把腳泡海中 拿出後鮮血淋漓
「壯哉,我少年中國……」
年少不懂姚謙詞,聽懂已不再少年
青少年補腦健腦食品一覽表

TAG:心理諮詢 | 心理 | 諮詢 | 青少年 | 青少年心理 | 危機 | 少年 | 處理 | 危機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