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草地上有一個蛹,被一小孩發現並帶回了家。過了幾天,蛹上出現了一道小裂縫,裡面的蝴蝶掙扎了好長一段時間,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掙扎的樣子十分不忍。於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殼剪開,幫助蝴蝶脫蛹出來。然而,由於這隻蝴蝶沒有經過破蛹前必須經過的痛苦掙扎,以至出殼後身體臃腫,翅膀乾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久就死了。自然,這隻蝴蝶的歡樂也就是隨著它的死亡而永久地消失了。

請大家思考:這個小故事說明了一個怎樣的人生道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啟示:適當的挫折教育是人生成長的必經之路。古往今來,許多名人賢士無不是在挫折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面對耳聾,貝多芬頑強拼搏,發出「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吶喊,終成一代「樂聖」;面對失敗,愛迪生堅持不懈,發出「我已找到一千多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的樂觀心聲,終於給世界帶來了光明;面對仕途苦悶,蘇東坡壯心不已,發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昂揚曲調,在挫折中走向豪邁……是挫折,使他們平靜的理想之湖激蕩起壯美的浪花;是挫折,使他們和緩的心靈之曲奏鳴出雄壯的旋律!

  • 孩子耐挫力不強的根本原因
  • 我們在《永久的痛》這一案例中發現,現實中很多孩子遇到一點小挫折,承受能力很弱,動不動就輕生……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這一切不由得引起我們的深思:現在的孩子怎麼了?為什麼經不起一點兒挫折?這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引起的:(PPT)優越的生活條件造就了孩子們自私的個性;家長的嬌縱與老師的無奈造就了他們任性的個性;畸形的愛與過重的學習壓力造就了一顆易碎的童心;媒體的負面影響,讓老師無力可使,讓孩子為所欲為。

    研究表明,意志力薄弱,耐挫折能力差是當代兒童青少年的通病,是困擾兒童青少年教育的突出問題。因承受不了困難、委屈、批評、責備等打擊而輕生,就是挫折教育不力的表現。如果這些孩子現在不能正確對待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今後又怎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增強學生的耐挫力,進行有效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勢在必然。

  • 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PPT)《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例如:日本孩子的心理素質被世人稱道,源於其重視挫折教育。日本的挫折教育,簡單地說,就是讓孩子自小受到艱難困苦的磨練,以培養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日本的幼兒園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逢冬天,幼兒都要赤身裸體於風雪之中摸爬滾打一定時間。天寒地凍,不少幼兒凍得嘴唇發紫,渾身發抖。但站在一旁的家長們個個「鐵石心腸,沒有一個上前摟住自己的孩子。他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換來孩子的健康。在日本,不少中學還興起了一種「窮留學」之風,即富裕的大城市的中小學生到偏遠的山區村寨接受艱苦的生活訓練。日本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美國兒童心理衛生專家認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這是因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後會因為不適應激烈競爭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由此看出,挫折教育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打擊學生的驕傲情緒,使學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悅,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

  • 關於挫折
  • 為此,挫折教育必須培養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具體內容包括引導學生認識挫折,了解面對挫折的自我情緒,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堅韌性的訓練,控制力的養成,逆境中引導自己走出挫折能力的訓練,耐挫力的訓練,超越逆境的心理素質如競爭力、進取心、創造力、毅力、冒險精神、應變能力等的訓練等。

    ※挫折內涵

    (PPT)挫折是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無法克服或者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和干擾,使其需要或者動機不能得到滿足的一種消極反應。

    (PPT)需要(need):是個體和社會的客觀需要在頭腦中的反映,指人對某種目標的渴求和慾望,是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基本動力。它包括生物性需要(生理性、原發性、自然性、本能性)和社會性需要(人類特有)。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就將人類的需要分為以下幾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動機(motive)是指由一種目標或對象所引導、激發和維持的個體活動的內在過程或內部動力。動機是一種內部心理過程。

    挫折具有三層含義:

    1.挫折情境:需要不能得到滿足的內外障礙或干擾等情境因素。

    2.挫折反應:對自己需要不能滿足時產生的情緒或行為反應。

    3.挫折認知:對挫折情境的知覺、認識和評價。(最重要)

    ※ 挫折產生的原因

    1.外部因素:社會環境和社會規範。

    2.內部因素:個人生理、心理因素等帶來的阻礙、限制。

    1. 個體生理條件
    2. 動機衝突
    3. 能力和期望的矛盾
    4. 人際關係阻礙
    5. 學習上的不適應
    6. 生活上的創傷

    中小學生由於認識、能力水平有限,經驗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在願望與現實之間形成種種矛盾,這些矛盾使中小學生心理發展不穩定『脆弱『容易遭受打擊,形成挫折心理。

    ※ 學生挫折心理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型

    1.體像問題:身材、容貌不符合自己的理想而產生的挫折心理,主要表現是自卑、焦慮等。

    2.學習問題:學習和活動中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由於意志力差、基礎差學習方法不當等沒能如願以償而產生的挫折心理,主要表現是自卑、緊張、冷漠、逃避等。

    3.情感問題:有早戀的情感與行為,不能正確處理,形成單相思或失戀等後果而產生的挫折心理,主要表現為痛苦、消沉等。

    4.人際問題:與同伴交往中渴望找到相互理解、互訴衷腸、互相幫助的朋友,但由於不善於處理交往中出現的問題,而產生的挫折心理,主要表現為茫然、失落、孤獨等。

    比如:受同學嘲笑,遭同學欺侮,背後被人說壞話,玩耍時不受同伴歡迎等,遭受心理挫折,易於陷入孤獨、自卑的境界。

  • 對待挫折的兩種態度
  • 事實上,挫折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對挫折本身的反應。

    一是積極的態度:面對挫折能冷靜思考,積極查找原因,不屈不撓,最終能走出困境,邁向成功,成為生活的強者。

    二是消極的態度:面對挫折焦慮不安,悲觀失望,甚至自暴自棄,結果半途而廢,難成一番事業。

    在遭受挫折後,多數學生不知如何去看待,不能承受、轉移挫折感受,往往沉湎於消極情緒狀態中,聽任這種消極情緒瀰漫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導致挫折的消極影響持久而廣泛,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正常生活、學習。

    ※ 學生面對挫折的情緒反應

    因為學生個性和背景的不同,面對挫折時,學生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作為班主任應該及時觀察把握其特點,深究其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1.焦慮(anxiety)

    主要表現為緊張、不安、憂慮、恐懼等感受所交織的複雜心情。

    精神上會出現擔憂、緊張、不安全感、焦躁不安和害怕等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軀體上會有口感、吞咽困難、上腹部不適,消化不良,腹脹、胸悶、心悸、心前區不適或疼痛、耳鳴、視力模糊、周身不適、頭暈、失眠等;

    這類學生遇到挫折時,內心會充滿緊張和焦慮。比如:考試成績差,害怕同學嘲笑,擔心父母責罵。有的小學生乾脆把試卷藏起來,不讓父母看到。

    2.攻擊(aggression)

    主要表現為缺乏社會教養的行為失調,目的是直接損害他人。

    Stewart認為具有五個特點:攻擊性(打架、辱罵)、不服從性(漠視命令、反抗權威、不尊敬師長)、反社會性(偷、盜、殘忍、不當的性行為)、活動性增高(煩躁不安、衝動、經不起挫折)、自我中心(自私、喜歡指責和支配他人、故意惹人注意)

    比如:學生爭強好勝,自控力差,受挫後很容易引起攻擊性行為。受到同伴嘲笑,他就會以拳頭來對付這位嘲笑他的同學;受到老師的批評,以後就不願聽這位老師上課,甚至將怒氣發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同學身上。

    攻擊行為分為(1)直接攻擊;(2)間接攻擊

    3.冷漠(Inhospitality)

    這類學生受挫後主要變現為對待事情和人物無動於衷、漠不關心。表面冷漠退讓,內心往往隱藏得很深的痛苦,是一種受壓抑極深的反應。

    4.退化(Deterioration)

    個體遇到挫折時表現出與自己的年齡、身份極不相稱的幼稚行為。這是成熟向幼稚倒退的反常現象.

    5.幻想(Imagination)

    以自己想像的虛幻情景來應付挫折,藉以擺脫現實的痛苦,並在此虛幻情境中尋求滿足。

    6.固執(Stubborn)

    執著地用固有的方法(模式)應對不同的環境刺激。(碰著鼻子還不知道轉彎)

    7.自殺(Suicide)

    這類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特別弱,他們以逃避的方式對待挫折。比如:成績不好,遭到老師或父母的批評,就會離家出走,更有甚者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

  • 關於挫折承受力
  • 對挫折的反應因人而異,有人頹廢沮喪,有人則百折不撓,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會感受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適」;而對於樂觀的人來說,表現出的則是「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氣概。同樣是高考落榜,有人堅信它是成功之母,汲取教訓,再度奮發;有人卻因無法自我解脫而走上輕生的道路。

    心理學家稱這種承受能力為耐受力,也就是挫折承受力。

    ※ 概念

    USA羅森茨威格:抵抗挫折而沒有不良反應的能力,個體適應挫折、抗禦和對付挫折的能力。

    ※ 影響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1)生理條件;(2)過去經驗;(3)挫折頻率;(4)認知因素:(5)個性因素;(6)社會支持。

    ※ 挫折承受力的培養

    (1)適當應用心理防衛機制

    我們會發現很多學生遇到挫折時,會採取這些方式來承受,

    a/壓抑:個體在不知不覺中自動地抑制威脅性的一種行動。

    b/投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承受方法,就是投射,把己的想法去推測別人的想法,或將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動推到別人身上。

    c/合理化:利用各種理由或借口提高自己價值或爭取社會認可。比如酸葡萄、甜檸檬心理;阿Q精神。

    這些十分常見,對身心危害很大。

    d/認同:個體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去建立與一個人、一個團體或一個目標的同一性。

    e/反向:內在動機與外在行為相反的現象。是個體對自己衝動和慾望進行壓抑的一種心理表現。

    f/升華:個體在人生的主要目標和興趣上遭遇失敗時,轉移理想到另一有價值的事業上去。(例如別林斯基說過: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

    g/補償:以其他方面的長處補充某方面的不足。(例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h/幽默:以玩笑、快樂、詼諧的方式來轉移遭遇的失敗或者不幸。

    其中壓抑、投射、合理化、認同、反向都處於消極的應對挫折的方式,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運用積極應付挫折的方式,就是升華、補償、幽默。

    (2)正確看待挫折

    ※ 人生並非一帆風順『挫折十之八九」。

    ※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無偉男

    ※ 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

    ※ 挫折——人生寶貴的財富。

    ※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用艱辛、痛苦、失敗磨練心身,培養心性。

    ※ 司馬遷---宮刑---痛不欲生---《史記》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論語》;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挫折是強者愈強的礪石。)

    (3)正確認識自己

    肯定自己,增強自信:發現自己的有待你,肯定自己的能力,培養某方面的興趣,發現自己的外在美。這實際上就是教會學生如何調節自己的抱負水平。

    (4)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遵循從定向——情感搜索——情感交流——穩定交往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求學生:從我做起,向別人發出友好的信號;主動熱情待人;相互重視、尊重和支持,建立信任感、安全感;自我保護。

    影響人際關係的主要人格品質我們可以粗略分為三種:

    ※最積極品質:真誠、誠實、理解、忠誠、智慧、熱情、體貼、善良、友好、快樂、無私、幽默、負責、開朗

    ※中間品質:固執、刻板、謹慎、易激動、文靜、衝動、靦腆、天真、羞怯、空想、孤獨、依賴

    ※最消極品質:古怪、敵意、自私、粗魯、自負、貪婪、不真誠、殘忍、惡毒、虛偽、冷酷、說謊

    (J.L.Freedman,按次序,受人歡迎程度遞減)

    了解這些特點,我們就應該引導學生努力培養最積極的品質,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從而增強挫折承受力。

    ◆ 對付挫折的良方

    1.儘快走出挫折的陰影

    告別灰色情緒是擺脫和戰勝挫折的第一步。

    案例:瑞士數學家歐拉:28歲右眼失明,59歲雙目失明,64歲手稿焚之於火,直到76歲逝世錢一直憑記憶和心算進行研究;

    2.良好的心態

    積極地心態是戰勝挫折的巨大力量,是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和經驗的有效途徑。

    案例:愛迪生經過無數次失敗仍然很高興,說:至少我現在已經發現有1200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

    3.忍耐

    解決困難的最好對策是忍耐和勇氣。忍耐不是消極等待,是為了更好地判斷、調整心態,迎接挑戰。

    4.善於控制自己,不讓挫折惡化自己的境遇和心態。

    案例:街亭之敗——諸葛亮跌足長嘆:大勢去矣。諸葛亮及時調整心態,經受挫折衝擊,表現出自我控制的堅強意志,大擺「空城計」,智退司馬懿。

    5.換個途徑,再努力。

    案例:凡爾納,法國科幻小說家,第一部科幻小說《乘氣球五周記》,被15次退稿。準備焚稿棄筆,妻子安慰:「不要灰心,再試一次吧!」改投出版社,終於成功。出版社與之簽訂20年出版合同。

    6.挖掘自己潛在的優勢。

    案例:富蘭克林。羅斯福

    因患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腿功能致殘,憑著充滿智慧的大腦和堅忍不拔德意志成功競選紐約州州長,併入住白宮。————失去了雙腿,我還有健全的頭腦。

  • 怎樣進行生命挫折教育
  • 人生的道路不是平坦、一帆風順,它隨時都遭遇挫折和不幸。但是挫折對個體影響有兩重性,要全面認識,既要看到消極作用又要看到積極作用,告訴學生「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所以挫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什麼是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的目的,實質就是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那麼在培養學生耐挫力的同時,班主任如何進行生命挫折教育?

    一、寓挫折教育於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

    教材中,包含著各種豐富的心理信息,特別是歷史、思想品德、語文等教材中有大量的挫折教育方面的事例可供利用、挖掘。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事例,步步滲透,讓學生認識挫折,正視挫折,增強克服挫折的勇氣。例如:語文教材《一定要爭氣》一課中的童第周面對考試成績差、要被開除等困難發憤學習,以驚人的毅力成為了偉大的生物學家。思品教材《血染的金鑰匙》一課中的劉玲英,遇歹徒搶劫行刺毫不畏懼,保衛國家和人民的財產,身受重傷的事例,可引導學生正確的對待挫折:一旦挫折來臨,不逃避、不退縮、不屈服,分析受挫的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積極主動戰勝挫折。

    如班隊活動課,班主任可以有計劃地開展行為訓練,學習磨鍊,登山野炊、軍訓、社會勞動實踐等,讓學生從溫室中走出來,敢於承擔責任,自我錘鍊,自理能力,適應能力,承受能力提高了,會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1.生活對照,體驗挫折。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那些耐挫力強的人,一是經受過多次挫折,即飽經風霜,備受憂患;二是從小受過耐挫訓練。由於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人的某些目標與期望往往無法實現。如果學生對此準備不足,就可能挫傷情緒,導致心理失衡。所以班主任可以創設受挫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挫折,在心理上先有個承受挫折的準備而達到培養學生耐挫力的目的。 

    如六年級生命教育課時選錄:(南方網訊)2003年12月13日,對於絕大多數深圳人來說,這只是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對於連日來曾感動了無數深圳人的18歲福建少年董斌來說,這卻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這天之前,他始終拒絕治療,靜靜地等著死亡來臨。因為就在不久前,董斌突然查出自己身患絕症。在死神的腳步離他越來越近時,他提出臨終請求:將自己的眼角膜以及其它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18歲,生命力正頑強,就此凋落讓學生們惋惜,但是董斌勇敢、頑強笑對病魔,寬廣的心胸,博大、高貴的心靈會深深地印在孩子們的心坎上,就在這一天,他們對生命的價值會有了全新的認識。

    在教學中,可通過「未來與現實」等各種類型的主題班會,演講、討論、講故事,演心理話劇等形式,幫助學生找稱呼合理的方式對待挫折,指導學生在行為上採取一些合理方式,克服挫折帶來的消極,緊張的情緒和不良行為。如語言暗示消除自卑,提高自信心,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磨練他們的意志,使他們在挫折面前不退縮,不氣餒。

    2.體驗成功,感悟挫折。

    教學實踐中,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就能使他們不斷增強成功的渴望,增強自信,即使遭到失敗也不會被壓倒,還會從挫敗中吸取教訓。如果屢次失敗,又受老師批評,同學嘲笑,家長責備,學生就會產生消極情緒,以致視學習如猛獸,碰老師掉頭走,見同學低著頭,遇考試就發慌,挫敗愈慘重就愈妨礙學生的身心發展。

    因此這就要求班主任提出的要求要合理,要因人而宜,不能強求一律,更並不能把分數作為評判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即使批評也要講究技巧,要知道「糖衣良藥」比「苦口良藥」效果要好的多,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感到自己還有成功之處。同時也可用「優點轟炸」的訓練,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認識同伴,為自己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3.多學科多管齊下

    通過各科教學來培養小學生的耐挫能力。在各科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科課程本身所蘊含的心理輔導資源來教育學生,學會正確看待挫折。如在思想品德課中教育學生要有遠大的志向和明確的目標,對自己所做的事要有信心堅持到底,要勇敢堅毅,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氣餒。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安排挫折練習,創設挫折情境,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各種形式的挫折磨練,指導他們採取適當的情緒控制行為,幫助他們掌握一些受挫後應採取的積極行為技能。

    二、在近現代史教育的廣闊背景中滲透耐挫教育。

    江澤民同志提出要對小學生、中學生一直到大學生,由淺入深,堅持不懈地進行中國近現代史及國情教育。

    中華民族有優秀的人文傳統,百折不撓、奮發圖強、艱苦奮鬥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運用各種豐富多彩的方式,讓學生不斷吸取這些「精神財富」。是培養、提高耐挫能力的重要途徑。可以利用課文,錄象向學生形象,立體地展示紅軍、八路軍、解放軍以及革命群眾在戰爭年代與外國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的不屈不撓的鬥爭史實。讓學生在學習中深刻體驗到:新中國的誕生浸染了辛酸、血淚,寫滿了挫折、艱難;我們的民族遭受了巨大的挫折,蒙受了巨大的災難與侮辱。但具有堅強意志的中華兒女並未被挫折壓倒,而是愈挫愈勇,奮然前行——取得偉大的勝利。兩相對照,學生會發現,自己這點小小的挫折根本不算什麼?

    班主任可以經常在晨會、班會課上通過對日曆上的「紅黑頁」、近代的不平等條約的回顧,及講述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鬥爭故事等多種方式,形象地、立體地閱讀近現代史,使學生認識到:一部近代史浸潤了辛酸、血淚,寫滿了挫折、艱難,當然更顯現了挫折中的抗爭,記錄了剛性的中華民族精神。諸如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失敗,南京、天津、煙台、伊犁、馬關等20多個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使民族遭受巨大的挫折,蒙受巨大的災難。但中國人民並未被挫折壓倒,而是愈挫愈勇,奮然前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這種歷史的、形象的、宏觀的、廣闊的教育背景中滲透挫折教育內容,說服力強、感染力深、震撼力透、立足點高,當然收到的成效是顯著的。三、利用各種主題活動及在日常生活中加強挫折磨練。多研究也表明,早年的挫折經驗對成年後的影響甚大。如:有人用動物做電擊實驗,發現凡幼年受過刺激的動物,成年後對刺激就能表現出迅速而有效的反應;反之,則不能反應或反應遲緩,且有效性差。對人類來說也是如此。一個從小經過逆境磨練的人,成年後就更能有效地適應環境。所謂「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正因為如此,許多有遠見的教育家,都非常強調從小讓孩子在日程生活中經受艱苦磨練,使其懂得生活中還有逆境、坎坷、困難等字眼。對於小學生,可以從身邊的小事、瑣事做起。

    (1)結合電視或媒體,開展教育。

    「小鬼當家」這一節目,是大家所熟悉的欄目,有人說電視台真會「整人」,為孩子們設下一個個障礙。我要說「整得好」,這就是典型的耐挫折教育,或許這些孩子會因參加了這樣的活動,而改變他的一生。作為學校的一位老師,我絕沒有能力,向孩子開展這樣大型的活動,但我可以組織學生回家觀看這一節目,第二天,再到校進行討論。這樣的活動,很受孩子們的歡迎,因為它很貼近孩子,孩子們愛看,也愛討論。通過這樣一次次的收看,一次次的討論,孩子們知道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耐挫折力也提高了。比如,我校很多班主任就為株洲晚報、瀟湘晨報等多家報社提供小記者,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暑假一些學生當起了小報童,頂著烈日走上街頭,汗流浹背地賣報,並定期撰稿參加投稿活動。

    (2)結合學校活動,加強教育。

    學校的活動豐富多彩,班主任應善於發掘其中能培養孩子耐挫折力的活動,加強教育。

    可以根據學校組織的諸如野營、登山、自炊、支農、學工、軍訓等專題活動,從室內拓展到室外,從單純追求安全保險趨向於敢於承擔風險,從「坐而論道」發展到「起而力行」在「吃苦活動」中「自討苦吃」自我錘鍊。如每年,我校會組織學生積极參加區里的綠色軍營活動,讓學生接受兩天的艱苦的軍人生活,開展了一系列的軍訓活動,應該說這對於我們那些父母眼中叫苦連天。針對這一情況,我校班主任馬上在班中開展軍訓前教育,讓孩子談談軍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克服困難,完成校方交給的任務。與此同時,班主任應該又要求教官更嚴格地加強訓練,並幫助一起訓練。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們克服了各種困難,堅持了下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比如,今年暑假,我校200多個學生參加了北京夏令營活動,有意識地為少年兒童設置障礙,把他們置於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下,組織的這次「磨難式夏令營」,也是鍛煉學生耐挫能力的有效方法。炎炎酷暑,孩子們進行了一個星期的磨練,遠足、野營、登山、軍訓等主題活動相結合,讓學生經受了嚴格的考驗,得到了自我鍛煉。

    (3)結合課外, 拓寬教育。

    小學生都喜歡參加課外活動,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確定切實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內容和抗挫折目標。定時間、定地點、定輔導教師、定輔導內容,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磨練意志。要充分發揮輿論導向的作用,利用板報、牆報、廣播的形式滲透抗挫折教育。重視環境氛圍的教育作用,努力營造抗挫折教育的內部和外部環境氛圍。如在櫥窗里設立抗挫折教育專欄,展示學生戰勝困難的事迹圖片;在班級牆壁上掛上名人戰勝挫折的警句等,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氛圍中接受教育。

    (4)結合家庭,深化教育

    現在不少父母教育子女或「忘我奉獻」或「心靈施暴」,造成孩子不敢面對挫折。因此老師應同家長取得聯繫,通過家長學校等方式讓家長在保護孩子安全前提下放心的讓孩子自己做事。

    班主任可與家庭聯繫,以團組織為依託,以班隊組織為陣地,開展「今天我當家」「每月學會一件事」「我是父母的好幫手」「怎樣解決生活難題」等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了解挫折情境、挫折認知、挫折反應、挫折防禦、挫折疏導等有關的基本知識,提高挫折意識,以提高學生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戰的各種準備,自覺增強應付挫折的心理和能力。

    現實生活的很多素材都是鍛煉、培養、提高學生耐挫能力的正面教材。所以我們要善於聯繫,善於捕捉、使用這些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教材,產生感情共鳴,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注意利用榜樣的力量進行挫折教育。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個「困難」字眼,這個字眼是跟勞動、流汗、手上磨出老繭分不開的。這樣,他們長大後就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挫折耐力。日本東京一家小學為三年級小學生設置了一種新課,要他們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擔挑水或抬水,用煤爐生火,用石磨磨大豆,並告訴他們幾十年前絕大多數日本人就是這樣生活的,許多家長也被告知,要培養孩子的競爭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輸不起」的心理障礙,能謙讓,能合作,能吃虧,然後才能競爭。美國汽車大王福特儘管身為億萬富翁,但卻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掙錢;印度也規定了小孩的「飢餓日」以餓其體膚,苦其心志等等。這些國家的榜樣,無疑拓寬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兒童往往把某些具體的人物形象作為自己的模仿形象。在具體榜樣形象的感染下,學生能加深對挫折的認識,激起內在的上進熱情,進而轉化為「自我發展運動」。挫折現象的普遍性決定了榜樣的豐富性。學生的「耐挫折教育」可效仿的榜樣,大體可分為三類:(1)以全國著名的同齡人英雄為榜樣。

    賴寧,「自造」逆境,鍛煉自己;成潔,失去雙臂譜寫生活新旋律;邊榮唐,七歲的稚嫩雙肩支撐起一個殘破家庭;楊雲和,由不識字的奶奶領養大,蟄居六平方米的小閣樓內,卻兩次摘取了國際信息學競賽的金牌;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的武高梅、周婷婷、季洪波也都是身處逆境自強自立的典範。(2)以中外著名人物戰勝挫折的典型範例為榜樣。

    要努力使學生明白,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必須努力學習才能有所發展。歷史上有成就的科學家都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力。19世紀20年代,俄國青年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在創建非歐幾何--羅巴切夫斯基幾何新論的過程中,蒙受許多人的嘲弄、攻擊,說他是「瘋子」、「怪人」。但是,他把個人蒙受的一切侮辱,誹謗置之度外,勇往直前,繼續他的研究,終於取得了成功。所以意志堅強還是薄弱,對人的學習,乃到一生的事業關係極大。凡是在學業和事業上做出較大貢獻的人,都是意志堅強、始終如一的人。反之,那些意志薄弱、不願艱苦奮鬥的人,即使具有超常人的聰明才智也很難獲得成功。(3)以身邊的榜樣戰勝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為價值尺度。

    注意找尋學校、班級學生的閃光點,選擇適宜時機進行教育,比如,我班以前有一個貧困生,名叫黃由儉,穿著十分樸素,生活十分節儉,但是他勤奮進取,在全市的數學和作文競賽中屢屢獲獎,就可以「挫折叢中的一朵花」為題開展主題活動。當學生能自覺用這類「英雄人物的生活作為測量自己的尺度」時,其挫折就會成為新的努力的起點、新的台階。五、教給學生戰勝挫折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抗挫折的應付能力。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將一隻飢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族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的玻璃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動進攻,一次、兩次、三次、四次,多次進攻無望後,它不再進攻。這時,拿開擋板,鱷魚依然不動。它只是無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它的眼皮底下游來游去,放棄了所有的努力,活活餓死。

    這個實驗說明:對待挫折選擇放棄,最終只會坐以待斃。適當地教給學生戰爭挫折的方法,可以提高其對抗挫折的應付能力。

    (1)選擇性忽視:即有意不去注意自己的挫折和精神痛苦。對傷心事不去感知,不去接觸,不去回憶,不去思考。但應注意盡量採用積極的方法。避免或盡量少用消極的方法。(2)選擇性重視:即特別注意自己的優點、成就,樂觀地以自己的長處比較別人的短處,恢復自信心和自尊心。再努力向上,以優異的成績來彌補精神上的創傷。(3)改變願望滿足方式:在遭受精神創傷之後,選擇其他方式獲得滿足。如:積极參加文娛、體育等活動,尋找業餘愛好。(4)降低自己的理想、願望與要求:即以符合事實或低於實際的方法要求自己。比如:以前總要求自己成績排進前10名,現在要求排進20名就可以了,其餘時間培養一種興趣。(5)在遭受挫折時與老師、家長、同學坦率地交談,他們可以提供必要的幫助,樹立信心。(6)學會自我激勵:多和積極性格的人交往,多給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能經常自己給自己「打氣」,多主動尋找外界的激勵源,多看振奮人心的好書,多聽積極的報告或講座,多唱積極向上的好歌,並通過互相交流等方式起到讓大家共同提高的效果。挫折教育在提高挫折耐力的同時,要加強提高學生對抗挫折的應付能力,培養學生

    六、通過心理諮詢進行耐挫教育。

    1.設立「心理諮詢信箱」

    在教室里設立「心理諮詢箱」傾聽孩子的心聲。在家時家長往往習慣於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在學校里班主任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也就是教師說,小學生說話的機會相對少,說心理話的機會更少了。所以要發揮心理諮詢箱的作用使小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當學生遇到挫折時,會不可避免的產生消極的情緒:憤怒、失望、自卑等。班主任發現這種情緒,應主動地幫助他們用不同的調控方法來矯正,如跟他們一起聽音樂,打球來排遣消極情緒。班主任應主動關心受挫的小學生,讓他們能向自己傾訴失意,苦悶和委屈,在指導他們控制情緒,正確面對挫折時,還要幫助他們分析導致挫折的原因,克服內外障礙,增強自信心,培養樂觀、堅強的心理素質。小學生在接受班主任的情緒輔導過程中體驗到了教師「良師益友」的形象,體驗到了教師的尊重、信賴、關心等積極情感,會激發起他們情感共鳴,促使他們消除不良的情緒,並進一步向積極良好的情緒轉化。這樣為學生受到挫折時找到心靈的釋放點、安撫點,逐步提高學生的耐挫能力。

    2.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來增強學生的耐挫折能力

    定期上心理健康教育課。課上使學生明確增強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技巧和方法並學習他人的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課上我真誠的講述了自己學生時代面對挫折的故事,並由學生評價老師承受挫折的能力。我這一帶頭同學們開始講述自己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時的心理脆弱性。如競選之後的失落、同學鬧矛盾之後的痛苦、考試之後的緊張、父母不理解時的傷心、老師批評之後的自卑心理等等。針對學生提出的這些情況,我教給學生一些技巧方法。如選擇性忽視,選擇性重視,改變願望滿足方式,降低自己的理想,學會自己激勵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就提出了一個口號:「學會生存」。這個口號將競爭提到了人們生死存亡的高度。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在小學生中進行抗挫折教育不僅是社會的要求,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巴樂扎克有一句名言「我粉碎每一個障礙」。作為教育工作者,為了下一代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從容應對各種困難挫折,寵辱不驚,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撐起一片燦爛的晴空。


    推薦閱讀:

    學生作品
    學霸和學神哪個厲害 學霸與學神的區別
    香港特區政府:與「佔中」學生對話大門始終開放
    「港獨」學生當眾焚燒《基本法》 梁振英回應(圖)

    TAG:教育 | 學生 | 挫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