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妙趣橫生的趣聯故事(八)

妙趣橫生的趣聯故事(八)(2010-04-11 15:13:35)

趣聯故事(136)賈席珍坐館巧對 從前,某地有個財主姓陳名家顏,小時候上過幾年私塾。他人很聰明,只是生性頑皮,不肯好好讀書。父母因為就這一個兒子,不忍管教,由著他胡鬧,因此荒廢了學業。他長成之後,見不少幼年同窗都有了功名,而自己只是一個土財主,心中非常後悔,便將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 兒子六歲那年,陳家顏不肯送他進村塾讀書,寧願多花些錢一定要請個名師來家中坐館。幾經磋商,他終於以高薪請來了當地最好的先生賈席珍。陳家顏對賈先生非常客氣,把他當作上客,還吩咐家中之人誰也不許得罪先生。但他自己卻有一個至死也改不了的毛病——好開玩笑,好在賈先生也是個幽默的人,因此賓主十分相得。 有一天,陳家顏準備了幾樣好菜,與賈先生在院中對飲,二人性格相投,說說笑笑十分快活。說著,說著,陳家顏又開起玩笑來了,他對賈先生說道:「我出個對子讓你對吧。」說完,不等賈先生點頭,他便吟道: 賈席珍失去寶貝珍珠,方為西席; 賈先生知道他好開玩笑,也不為怪,笑著對道: 陳家顏割落耳朵顏面,才是東家。 這一對,把陳家顏逗樂了,他端起酒杯說:「好!好!為此聯乾杯。」說畢,二人同時舉杯哈哈大笑起來。 不久,陳家顏女兒出嫁,當地風俗,迎親之時要寫起轎聯,男方寫上聯,女家對下聯。當然,這不過是虛應故事,大都請人代筆,但男方既有上聯,女方若不能對也很丟臉面。那一天,男方送來的上聯是: 取女成娶,娶取淑女; 陳家顏原以為一般對聯自己也能對,所以沒放在心上。此時一看上聯卻傻了眼,只得來請賈先生幫忙。賈先生一笑,提筆便對出下聯: 生男為甥,甥生才男。 此聯一出,皆大歡喜,一聲「起轎」,男方吹吹打打抬著新娘走了。趣聯故事(137)天下第一家 一天,早朝已退,文武百官都各自散去,只有和珅跪在金鑾殿不走,乾隆皇帝問他:「愛聊沒有退朝,莫非有什麼要緊事嗎?」和珅說:「啟奏萬歲,我近日聽說,劉墉私持八旗公款,在他的山東老家大興土木,修建一座比御花園還要講究的園林。劉墉心存不軌,望皇上明察。」乾隆聽了一愣,皺起眉頭想道:都說你劉羅鍋子為官清正,原來你也是個口是心非的貪官呀!於是決定趁南巡的機會,親自到劉墉的山東老家察看一番。這一天,皇帝南巡的一隊人馬,來到山東濟南府地界,老遠就見一戶民宅,楊柳成行,溪水環繞,真是一處風景幽雅的地方。走到跟前一看,門上寫著一副對聯: 心為大清,不要管劉姓何姓; 志在報國,何必分漢人滿人。 橫批是「天下第一家」。乾隆思索了一會,覺得有點好笑,心想:普天之下,除了愛新覺羅氏我弘曆這一支,有誰敢來妄稱什麼天下第一家呢?他想知道個究竟,就去扣門。隨著敲門聲,走出來一位黑鬍子老頭,約有五六十歲。乾隆問他:「請問,這天下第一家作何解釋?」黑鬍子老人搖搖頭說:「這事還得問我父親。」乾隆跟隨進到二門,老頭敲了幾下門,又迎出來一位花白鬍子老頭,大約七八十歲,乾隆躬身施禮:「請問,這天下第一家作何解釋?」花白鬍子老人也搖搖頭說:「這事還得問我父親。」乾隆暗自琢磨:這兩位老者儀態高雅,舉止非凡,必然有點來歷,斷然不是一般人家。這時候,第三道門已經打開,迎出來一位白鬍子老頭,約模有百歲開外的年紀。他穿著一身素色衣服,手拄一根龍頭拐杖,乾隆趕緊上前施禮。老人連忙把皇上攙扶起來,說道:「請萬歲免禮。」皇帝的隨從正在納悶:皇上是一國之君,為什麼向一個鄉下老人行禮呢?就聽乾隆對老人說:「我在年幼時,聽皇祖(康熙)對我說,他曾經把一根龍頭拐杖賞賜給濟南府的一位功臣,這根龍頭拐杖被敕『上打君,下打臣』,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我怎麼敢失禮呢?」白鬍子老人微微一笑,高聲喊道:「皇上駕臨敝舍,家人快來迎接。」這一聲好似洪鐘,傳遍幾層院落,不一會兒,全家百十來口人都跪在當院,拜見過了皇上,然後又都散去了。」 乾隆跟著白鬍子老人來到堂屋,他已經對大門上的橫批有了點理解,但他還是問道:「請問,這天下第一家作何解釋?」那老人捋了捋尺把白鬍子,慢慢地說:「我家自秦漢以來,宗族興旺,枝蔓繁盛,遍及天下各府州縣,算起來總共出了八十個翰林,三個狀元,十二個宰相,成百個王侯,如今老夫我是五世同堂,全家共有人丁一百單八個。」說著,從櫃櫥里取出一卷黃綾來。打開一看,寫的是「天下第一家」,下署康熙某年御筆,印有皇帝的玉璽。乾隆對老人說:「這麼說,這就是劉愛聊的家了。」老人點頭說:「劉墉正是老夫的重孫。這孩兒性情直憨,恐有不周之處,還望皇上海涵。」乾隆說:「正是因為劉墉秉公正直,我才如此器重他呀!」 這時已是正午,老人說:「已到午飯時刻,臣無備,請皇上賞光,就在寒舍用膳。」乾隆點頭答應了。只聽鐘聲一響,端來了飯菜。皇上還以為是山珍海味呢,沒想到是一個盤子里盛著個玉米面窩頭,還有兩碗青菜湯。老人把窩頭切成四塊,遞給皇上一塊。乾隆勉強吃下半塊窩頭,就再也咽不下去了,剩下那三塊老人全吃光了。乾隆看著老人吃得是那樣香甜,斷定他是粗茶淡飯,勤儉度日慣了的人。心想:這與和珅家那種花天酒地的生活,是無法相比的。 乾隆南巡返回北京後,對劉墉更加賞識、更加信任了,相反,對和珅卻增加了幾分疑慮。趣聯故事(138)一聯解得店主憂 清朝時,浙江南部有個叫亞松嶺的山腳下,一對老夫妻在這兒開了爿茶館。茶館地處三岔路口。凡是進出城的百姓都得從這兒經過,每天茶館裡人來客往,生意興隆。 一天,城裡趙秀才趙紀洪訪友途經這裡。他口渴難熬,便想到茶館去喝杯茶解解渴再登前程。趙秀才跨進店門,主人便迎上來熱情招呼。話語投機,不一會兒,就拉起家常。當秀才問及到茶館生意時,店主滿面愁容。原來這小小茶館生意雖然不錯,卻有不少地方上熟人每天賒欠喝茶。有的拖上三月半載都不思還錢,弄得店裡本錢一時難以周轉。有礙於熟人熟面,情面難卻,不得開口討還。 趙紀洪一邊茗茶,一邊細聽店主訴說苦衷,覺得店主言之有理,並深表同情,腦子裡為店主打起主意來。 不一會兒,趙紀洪聽完店主的訴說後,叫他拿來紙和筆,大筆一揮,寫了一首詩貼在店堂內,詩云: 出門無傘望雲遮, 生意又如水轉車, 石上種松根本少, 諸君光顧莫言賒。 詩中不僅暗喻了店小本少,又婉轉地道出開茶館還得靠眾人幫忙相助。 店主看罷,心中十分高興,既而又請趙秀才再為茶館大門題一聯。趙秀才欣然同意店主的要求,心中盤算了一陣,他想:店主為人厚道,茶館小本經營,得為他來個「一語雙關」,既讓茶客不好意思欠賬,又能招攬生意發家致富。趙秀才思忖許久,然後抓起筆來,一副店門聯寫出來了: 問賒二字子丑寅; 現錢光顧午未申。 寫畢,趙秀才向店主解釋道:「這上聯有『子丑寅』少個『卯』字(『卯』諧音『沒』,沒有的意思),意思是茶客如果想賒欠,就沒有茶喝;下聯有『午未申』少個『酉』字(『酉』諧音『有』),意思是出現錢就請進來喝茶。 店主一聽,高興得跳了起來,連呼:「有意思,有意思!」 趙秀才為茶館店堂題了一首詩,又為大門題了一聯,果然平日喝茶欠賬的人少了,而且還吸引了不少來客欣賞、喝茶,增加了茶館生意。從此,茶館越開越興旺。

趣聯故事(139)楊憲益家對聯的故事楊憲益家客廳里掛有一副對聯,曾有好幾篇文章對它作了不同的引述。  筆者在《楊憲益喬遷陋巷自風流》一文中是這樣引述的:「自古聖賢皆寂寞,是真名士自風流」。  趙蘅在《斷蓬白髮亦平安》一文中寫的是:「古來聖賢皆寂寞 是真名士自風流」。  馬鴻斌在《酒仙·酒聯》一文中認為前面兩種引述都欠準確,應該是「從古聖賢皆寂寞」,並考證這上下聯都與飲酒有關,文如其人,是不可多得的楹聯珍品。  眼看一副對聯竟引起了人們如此濃厚的興趣,為了一探究竟,筆者特意致函楊老求教。楊老複信說,最早是上海年輕記者陸灝送我一張肖像畫,畫旁寫有「是真名士自風流」的贊語。隨後丁聰也給我畫了一幅漫畫像,我因想起陸灝畫旁那句贊語,覺得不敢當,就寫了一首打油詩:「少小欠風流,而今糟老頭,學成半瓶醋,詩打一缸油,恃欲言無忌,貪杯孰與儔,蹉跎慚白髮,辛苦作黃牛。」後來我妹妹敏如看了這張畫,就用古詩「自古聖賢皆寂寞」給我湊了一副對聯,又請王世襄兄寫成送給我。我考慮自古的「自」字,同下聯中的「自」字重複,就建議把「自古」改為「從古」。又想到這副對聯不僅把我說成名士,還把我比作聖賢,我當然更不敢當,就在另一幅朋友給我畫的漫畫像的鏡框里,寫下了:「難比聖賢,不甘寂寞,冒充名士,自作風流。」這都是自我諷刺的話。  了解了這兩副對聯的來龍去脈,使人不由為楊老為人的謙遜和自我諷刺的幽默而對他更加崇敬。由漫畫家、翻譯家、「酒仙」、書法家連起來引發的這則對聯故事,稱得上是文壇一樁佳話,它反映出了一個真實的楊憲益,一個博學、謙遜,但又嗜酒、幽默的「糟老頭」。趣聯故事(140) 1974年,一青年下鄉當知青,帶去一箱書,瀏覽之餘,喜歡抄錄古詩中那些美妙的詩句,滿滿一大本。像「讀書成底事/報國是何人」、「欲渡無舟楫/端居恥聖明」、「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雞鳴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等等,或含悲壯之心,或造恬淡之境,總是令這個青年陶醉不已。 不久,縣委工作隊來青年所在的漁場「整頓」,抽調青年去擔任材料員。工作隊的秘書年紀不大便禿了頂,有空就抱著《資本論》、《哥達綱領批判》什麼的啃,很有些學究氣。他少言寡語,但偶然看過青年的「手抄本」後,就喜歡和青年談哲學,滿口的康德、休謨和黑格爾。 不多時,他調回縣機關,後來有人說是隊長不喜歡他的書生氣。臨別,他悄悄把青年叫到湖邊,送青年一本某局的《工作手冊》,用作抄對聯。這個青年樂滋滋地一翻,扉頁上是一副對聯: 有書真富貴 無事小神仙 他神色莊重,叮嚀這個青年別讓人看見。 那時少年氣盛,青年品了一會兒,竟然說下聯對仗欠工穩,可改為「無詩假神仙」或「無酒假神仙」。他一聽,急忙擺手說改不得改不得,細細講了對聯的來歷。原來,對聯出自《我的前半生》,是溥儀還沒當皇帝時,溥儀之父載灃畏於皇室傾軋,撰以自警的。講畢,他摸摸這個青年的頭說:人有旦夕禍福,平安無事就好,長大了就會明白這一點的。 隨著歲月的流逝,青年慢慢體會了他當時對一位18歲知青的一番苦心。那時,畢竟還在「文革」後期呵。趣聯故事(141)1990年,一位女工程師,非黨員,因為工作成績出色,被發展介紹入黨。解放初期,她父親陳竹虛是知名民主人士,在省政府任參事,「鎮反」期間突然被捕,數月後病逝獄中,什麼結論也沒有,但陰影一直尾隨著她這一代人。她總想弄清楚這一個謎。 發展她入黨之前,她鄭重提出一個請求:希望組織上能協助查清她父親的問題。幾經周折,在省委統戰部幸而查到檔案,一位老人塵封40多年的歷史就此被翻開。 老人一生不凡。他1926年入黨,1927年後與地下組織失去聯繫,致力於「教育救國」,辦過幾所私立中學。抗戰期間,出任湖北崇陽縣縣長,為前線徵兵送糧。後不滿吏治腐敗,掛印而去,繼續辦學,在武昌任中華大學教授兼中華中學校長,參加了同盟上層的工作。「鎮反」中,因手下一教師涉嫌「軍統」而受牽連。上世紀80年代初,公安機關作出平反決定,遺憾的是有關單位和子女都沒有接到文件。 在一堆發黃的材料中,有老人早年寫的一副自勉聯: 不拿一分冤枉錢,暗有鬼神明有律 莫做半點虧心事,遠報兒女近報身 他的女兒聽調查者轉述這副對聯,欲哭無淚,好一會兒才嘆息道:「這有什麼用呢,他自己就無善報,還連累後人……但我沒有白白尋找父親,我相信他一生是照著對聯這麼做的。」 後來,又調查到老人家鄉的咸寧縣誌和他任過縣長的崇陽縣誌,兩志列出他的種種功業善舉,多有讚譽。趣聯故事(142) 有一副對聯,是記者在採訪中讀到的。採訪對象是一位女環保專家,主持一項環保工程頗有建樹,因此榮獲「勞動模範」稱號。 她年過半百,一直追求進步。扎羊角小辮時扭秧歌打腰鼓迎接解放軍進城,讀中學時是學生會宣傳部長兼文體部長,上大學正遇「大辦農業」而報考華中農學院。參加工作後,一直是骨幹,業務棒,人品也好,多項科研成果受到國家部一級獎勵。可是,她從18歲開始寫入黨申請書,經受幾十年的考驗,直到最近才解決「組織問題」。所有熟悉她的人都驚嘆她的執著,她總是那樣生氣勃勃地工作,彷彿循著一個既定軌道運行,從不掉隊,永不歇步。 究竟是什麼支撐她呢?有關部門指示挖掘她的思想境界。 她捧出一摞《工作日誌》,30多年一年一本,在每一本《工作日誌》扉頁,都抄錄著這樣一副對聯: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就高處立,擇平處生,往寬處行 那一刻,記者抬頭注視她,她淚花盈眶,轉過臉去。一輩子,她就是這麼過來的? 數十年如一日,一切似乎可以從對聯中得到解讀。 關於她的報告文學《為了一片藍天》發表了,這副對聯只能留在記者的採訪本上。她告訴記者,這副對聯源自榮毅仁無錫故居的中堂,它曾是資本家傳家的「座右銘」。趣聯故事(143)從范文瀾先生的一副對聯說起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曾撰寫過一副對聯,「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這副對聯是許多前輩學者一心向學、嚴謹求實精神的真實寫照,正是秉承著這種忠實做學問的精神,我們的前輩學者才取得了非凡的學術成就,他們的真知灼見至今仍然惠賜後人。

趣聯故事(144)詩詞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李白有「斗酒詩百篇」之說,雖說有些誇大,但也道出了詩與酒的關係。對聯與酒同樣親密無間。酒聯,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堪稱佳聯者,不勝枚舉。曹操早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名句,表現了一個亂世英雄的開闊胸襟。飲酒寄興,須適可而止,「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唐代大詩人李白以工詩名揚天下,其嗜酒之癖古今馳名,向有「酒中仙」之譽。「階下舉杯邀明月;籬邊信步賞花開。」聯中沒有一個「酒」字,但卻是一副酒聯,且屬對聯中的晦明嵌字格,上聯暗示,下聯明嵌,上聯暗嵌「酒」字,下聯明嵌「花」字。所以今人王友才題安徽馬鞍山市采石磯太白樓聯曰:「我輩此中宜飲酒;先生在上莫題詩。」有的酒聯,除表明一些酒店、酒館、酒廠的經營性質的宗旨外,大都對酒致以讚美之辭。有的酒聯,不僅內容得體,在表現手法上也十分巧妙。傳說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與友人一次對飲時,曾吟一聯曰:「賈島醉來非假倒;劉伶飲盡不留零。」此聯也沒有一個「酒」字,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一副飲酒聯。上聯中的賈島,是晚唐著名「推敲」詩人,聯語以其名字諧音「假倒」,描寫出酒後的醉態,維妙維肖。下聯中的劉伶,是西晉「竹林七賢」之一,以嗜酒著稱,曾作《酒德頌》。也是以其姓名諧音,描寫酒席上「酒逢知己千杯少」,賓主開懷暢飲,酒杯點滴無餘的情景。諧音自然,雅俗共賞,妙趣橫生。有的酒聯,則多以典故點綴,清淡傳神,明快含蓄。如:「劉伶借問誰家好;李白還言此處佳。」「畫棟前臨楊柳岸;青簾高掛杏花村。」「泉香憑誰問?酒冽待君嘗。」劉伶、李白是古代聞名的嗜酒文人;「楊柳岸」是柳永詞名句;「杏花村」出自唐代詩人杜牧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迢指杏花村。」「香泉」、「酒冽」,見諸宋文學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還有的酒聯,極言酒之威力,十分幽默風趣。如:「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門一拱歪之乎?」「鐵漢三杯軟腳;金剛一盞搖頭。」「三杯竹葉穿心過;兩朵桃花上臉來。」「釀成春夏秋冬酒;醉倒東西南北人。」「沽酒客來風亦醉;歡宴人去路還香。」這些聯屬對工巧,妙趣無窮,雅俗共賞,不僅令人看了捧腹大笑,而且能引人開懷暢飲。既然酒的威力如此之大,有些貪杯好勝之徒偏偏不信邪,結果上了酒家老闆的當。當然也有勸人少飲的,這些酒店老闆很懂得生意經,一副「菩薩」心腸,如:「交易小心,須知良莠難辯;酒莫過量,謹防樂極生悲。」更多的酒聯,則是以熱情的態度,渲染酒的品種與酒力,招引顧客光臨。據說過去有家酒店生意蕭條,幾近倒閉。後來請位秀才寫了一副對聯:「東不管,西不管,酒管;興也罷,衰也罷,喝罷。」來店喝酒的顧客便越來越多,很快生意興隆了起來。某地一小酒家,門上貼對聯曰:「頭上白雲悠悠過;足上清泉潺潺流。」橫批為「太白酒家」。許多人讀了此聯,無不拍手稱絕,自覺不自覺地要進去痛飲兩杯。的確於此飲酒,頭上飄著悠悠的白雲,足下流著潺潺的清泉,眼望著遠處蜿蜒的群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在其中,樂在其中。另一家酒店門上的對聯這樣寫道:「美味招徠雲外客;清香引出月中仙。」聯語情趣盎然,誰讀了也會胃口大開,非得痛飲一番不可。山西汾陽縣城東北15公里,有一釀酒聞名的古老村鎮,鎮上有古井一口,俗稱神井,井水芬芳甘冽。該村鎮八槐街有一杏花村汾酒廠,所釀汾酒竹葉青,在國內外久負盛名。廠門有聯曰:「酒氣衝天,飛鳥聞香化鳳;糟粕落地,游魚得味成龍。」以飛鳥化鳳、游魚成龍作烘托,極力誇張酒醇。飛鳥聞香能化鳳,游魚得味能成龍,人飲了如此神奇的佳釀,又該怎樣呢?言外之意,只有讓酒客自己去心領神會了。在以酒入聯之作中,也有著意於抒情寫景的,如:「秋月春花名士酒;青山綠水美人簫。」月是秋月,山是青山;花是春花,水是綠水;酒是名士來飲,簫是美人來吹,一副賞心悅目的飲酒行樂圖!還有一些故事聯也與酒有關。傳說有一天蘇軾與秦觀乘船外出,忽見岸上有一個醉漢,騎著驢東倒西歪地走著。蘇軾出對道:「醉漢騎驢,步步顛來算酒帳;」秦觀一時不能對出,想著想著,忽見船尾艄公搖著船一俯一仰的樣子,即對道:「艄公搖櫓,深深作揖討船錢。」在酒聯中,也有一種消極的以酒澆愁的內容。如「一醉千愁解;三杯萬事和。」「消愁有綠蟻;解憂唯杜康。」後一聯中的上聯扣李白「舉杯消愁」和李珣的「素鼓琴,傾綠蟻,扁舟自得逍遙志」的詩句;下聯切曹操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聯語悲觀消沉,格調勽高,但對仗工整,用典得當,從藝術角度上還是值得鑒賞的。還有一類嘲諷的酒聯,如某君贈酒徒聯:「紅白相間,醉後不知南北;青黃不接,貧來只賣東西。」嘲諷有力,入木三分,寓意深刻。四川鄉村裡過去土地廟不少,用得較多的對聯是:「黃酒白酒都不論;公雞母雞均要肥。」把那些「當方土地」的小丑人物生動地刻划出來。過去的保甲鄉約,就是最直接的敲詐勒索善良百姓的「大油嘴」。「土地老爺」就是比喻這些傢伙的代表人物。聯語巧絕妙極,堪稱畫骨之筆。若借用嘲諷當今極少數貪臟枉法、受賄納賂的人,無疑也是挺合適的。趣聯故事(145)舊日粵西婚俗,有通過婚前的「龍燭對」、「彩旗聯」、「轎門聯」,結婚之日洞房的「逗新娘」、「難新郎」等五花八門的項目來進行「考詩斗聯」,以觀其一對新人的「知書識墨」程度。這些項目,特別是在文人結婚時猶為注重。這也算是粵西婚俗的一支插曲吧。龍 燭 對粵西舊俗,男女迎親嫁娶之日,男家除了具備酒米肉餅、乾菜檳榔、八音樂隊、大紅花轎前往迎娶新娘之外,還要把男家準備拜祖先的龍鳳禮燭,包紮裝璜,外面貼上一張灑金紅紙,擬好一比「龍燭對頭」,讓女家對回「鳳燭對尾」。女家除回贈一台四椅、衣服被帳、鞋帽、器具等嫁妝外,也以擬好一比「鳳燭對尾」為主要形式。這樣,新郎便心滿意足地帶著龍鳳禮燭,偕同新娘「成雙成對」地回家,以諧其「好意頭」。「龍燭」出對頭,「鳳燭」答對尾,二者合成一副「大吉大利」的對聯。舊日內容多是「百年好合;五世其昌。」「螽斯衍慶;麒麟呈祥。」「同心永結;比翼齊飛」等吉祥美意的對句。後來逐漸演變為誇耀自己氏族的光輝歷史,表彰自己先人的彪炳業績,雙方互鬥口氣高,而故意出奇聯難對,來「考」對方文墨的一種程式。這當中,亦有不少佳聯妙對富有哲理及藝術性。由於有這一「考」,女方一時對不通「龍燭對」,雖日暮入夜,新娘也不能出門。故用重金聘能人高手來代對者有之,預先派人到男方處暗中打聽「龍燭對頭」,回來籌對者亦有之。因為誰也不願在大眾場合中承認自己的「低威」,故這一支「小插曲」,往往為婚禮增添了不少趣味,由此而引出不少奇聞軼事。民國初年,羅定縣泗綸鎮榃井社許光榮的兒子聘定青桐村黃伯書的女兒為妻。迎娶之日,許家特地請黃沙秀才沈養軒為他寫了一比「龍燭對」的對頭:龍燭畫龍鳳,龍引鳳,鳳引龍,龍引鳳歸偕白髮;此聯為「頂真」格聯,首嵌「龍燭」為題。黃家乃泗綸三大望族之一,文人墨客,人才濟濟。但一看到此比聯首亦不禁愕然,搜索枯腸、絞盡腦汁仍未得句。待到筵席飲完,嫁妝備妥,但「龍燭對」尾尚未對出來,按風俗新娘不能上轎,黃伯書情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其侄女黃爾慈年方十八,聰明伶俐,容貌出眾,正在房中綉著枕頭,聞知此事便問:「二伯父,這聯尾試由小侄女學對如何?」黃伯書心想,村中雲集的文朋高手個個都拈鬚抓耳對不上來.區區女流之輩又怎能對得來!但見天近黃昏,新娘再上不了花轎便受世人恥笑,便說:「侄女儘管一試吧,以解伯父燃眉之急!」好個黃爾慈,望著手中的繡花枕觸景生情,一下子便對出聯尾來:鴛枕綉鴛鴦,鴛弄鴦,鴦弄鴛,鴛弄鴦舞慶齊眉。黃伯書聽罷,連聲贊道:「乖侄女,好對!好對啊!」立即叫人把「龍燭對」尾寫好,高高興興地讓新娘上轎,如期于歸許家。花轎到達許家,六親百客一看到黃家的「龍燭對」尾,無不嘖嘖稱讚。民國25年間,雲浮縣宋桂車崗村一葉姓男子與鬱南縣歷垌鄉一莫姓女子成親之日,男家出的「龍燭對」頭是:一支花燭光大垌;當時女家竟無人能應對。正當為難之際,剛巧中里村教館先生何德翼訪友途中,經過門前,聽到此比上聯,又見六親百客一個個呆若木雞,即朗聲而答:百褶羅裙蓋車崗。眾人聽後,嘖嘖稱讚。原來這比下聯以男家地名「車崗」對對方地名「大垌」,且語氣力壓上聯。主人連忙把這位「不速之客」請入府上,坐了個首席飲喜酒,並請何先生揮毫把「龍燭對」尾寫好,一時傳為佳話。彩旗聯·花轎聯粵西舊日迎親的規矩要有兩面六尺來長的彩旗為前導,由男家在其中一面寫上有關婚姻的聯首,另一面則由女家對上聯尾,稱之為「彩旗聯」。有些地方亦有把聯首寫在迎親花轎之門兩側,稱之為「花轎聯」。按當時習慣,對不上就不能接新娘回去。某年,雲浮縣都騎古竹坑有個村民娶媳婦,新娘是楊柳鄉山邊村人。她的舅父是個肇慶的舉人,他見男家的彩旗沒寫聯首,便不讓新娘上轎,經客郎們多方請求亦不答允。新娘的舅父一方面想抬高自己的身價,另一方面欲欺男家村中沒能人,好藉機多索禮金。客郎們迫於無奈,只好派人飛報男家。男家聞報後,一個個束手無策。適遇村中任教的外地先生馮軒挺身相助,代撰該聯首:古竹為簫,吹出楊柳枝詞,大播一聲,山邊迎淑女;來人把聯首速送女方,新娘的舅父一看,當堂目瞪口呆,躺在太師椅上。原來,彩旗聯首中的「古竹」、「楊柳」、「大播」、「山邊」都是當地村名,而且既相關又口氣高,這個舅父怎能對出下聯來?此事一時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開建縣某村何家嫁女,男方是外地潘家。良辰吉日,潘家吹著八音,抬著大紅花轎前來迎親,轎簾右側寫著一比對頭:潘家公子,有水有田兼有米;何家鳴炮,按風俗迎接。午時,賓客們酒足飯飽,一切禮物嫁妝打點停當,新娘也穿戴好早早上了大紅花轎。可是,送嫁的隊伍卻遲遲不見動身。這時,太陽快下山了,坐了半天花轎的新娘等得不耐煩了,便問轎邊的伴嫁娘,時間不早了,因何尚未起行?伴嫁娘便把何家尚欠男方一比「花轎聯」尾,一批文人墨客咬文嚼字未能對上之事說了一遍。新娘一聽,便說:「這有何難?待本姑娘對來!」言畢,玉手輕撩轎簾,看了一眼聯首,隨口而對:何氏姑娘,添人添口又添丁。新娘吟罷,放下轎簾。筆墨先生立即高興地走過來把此比對尾寫於轎門左側上。隨即八音齊奏,新娘在太陽下山前出嫁。眾客對新娘捷才佩服之至,齊聲贊道:「客姑善詩對,才女配才郎!」懷集詩洞保安鄉近村,有一女子與安華鄉六良村一男子聯婚。迎親那天,男方寫了一比彩旗聯讓女家和對。聯曰:六良六合飲六酒;此聯首以「六良」村名入題,連用三個「六」字,很是難對。當日女家接聯後,苦思半天,無人能對。一直苦思冥吟到傍晚仍未得佳句,正在為難之際,適遇一位窮文人拾豬糞路過此地。本是個大喜日子,但見一個個苦口苦面,窮文人問清情由,即答通下聯:近村近鄰接近親。此聯以女家「近村」村名入聯,對以男方「六良」村名,並以三個「近」字,巧對三個「六」字,對得天衣無縫。女家主人高興得請那位窮文人揮寫彩旗聯尾,並請他坐上席飲酒。逗 新 娘入夜,依習俗,男女老少皆可入新房逗新娘,城鎮更為時興,花款也特別多,此俗稱之為「逗新娘」(即鬧新房)。前來逗新娘的人,往往要考一考新娘的「文才」。清雍正年間,雲浮縣宋桂(今屬鬱南縣)葉繼熊娶南海李紹祖之女李氏為妻。花燭之夜,眾多文人學土紛紛前來「逗新娘」,直到四更將近,眾人尚餘興未盡,纏著新娘即席賦詩一首,規定「洞房花燭」為題,但又不準犯題。如詩作不成,則給一對新人各罰酒三大杯。只見新娘沉吟片刻,即席吟詩一首:百世良緣在此宵,諸君何故苦相邀。可憐織女機邊立,早放牛郎渡鵲橋。眾賓客聽罷此詩,無不嘖嘖稱讚新娘果是才女,並品出了「春宵一刻值千金」的「逐客令」來,一個個識趣地拱手而別。從前,雲浮有個秀才叫呂鴻儒,學問淵博,有女叫麗娟,生得明眸皓齒,才華橫溢,後來與秀才馮軒結婚。新婚之夜,戚友鬧房,有人對麗娟說:「三更已過,請新娘出一比對聯讓我們對,如果對不上,就速退出新房,讓你們行周公之禮;否則,我們鬧洞房到天亮。」新娘笑答:「請前輩命題讓小女子一試。」「就以你們今夜花燭洞房于飛之樂為題。」原來,這人想利用婦女難於啟齒來取勝。新娘聽後,故作為難。正當人們起鬨之際,她卻輕啟朱唇:搽指甲,抹胭脂,羞喚紫薇郎,斜插玉簪思夜合;新娘吟罷,知音者無不高聲喝采,盛讚她果然才華蘊藉。原來,此聯不但把洞房花燭夜新娘的心事細膩地和盤托出,而且從字面上看,全是花名(指甲、胭脂、紫薇、玉簪、夜合),但細看之,可又是動賓片語。那班文人又哪能對得出?只好燒過爆竹,灰溜溜地來個棚尾拉箱,退出新房而去。考 新 郎清初貢生江克猷,宋桂塘底村人,與車崗葉氏新婚洞房時,葉小姐關上房門,出聯要他對通了才准入房行交杯之禮。葉小姐以頭上鳳釵為題,出上聯:頭搖鳳,鳳搖頭,頭搖鳳舞;江秀才在門外思索良久,未得佳句,便回書房看書,猛地被手中書上的「騰龍」插圖觸動靈感,高興得直奔新房門外,朗聲答道:手卷龍,龍捲手,手卷龍飛。葉小姐在房內聽個明白,即開門笑迎新郎進入洞房。合巹交杯後,葉小姐再以自己出身之地作一對尾:車崗車水車崗車;江秀才不加思索,即答:渡村渡撐渡村渡。此「迴文聯」,順讀倒讀一樣,且「渡村」又是當地村名,剛好與「車崗」村名相對。真是出得巧,對得妙。

趣聯故事(146)藥名信聯雙關情清朝末年,山東某城有一片大藥鋪,名叫保和堂,是個百年老店。藥店老闆是個行家,由於經營有方,做到遠悅近來,歷年賺了不少錢。於是擴大資金,增加貨源,多雇店員,光是派在川、廣、雲、貴採辦道地藥材的就有三四人。全店上上下下數十人,也都個個賣力。 店裡有位大先生(店員),家住城郊,小橋流水,茅屋數楹,家裡種上四五畝田地,稱得上是小康之家。兒子十四五歲,常在店裡「學生意」,由於誠實勤謹,深得店東的嘉許。 一年冬季,「大先生」受店主人的委派,帶著兒子到四川去採購藥材。山高水遠,轉眼到了第二年,清明、穀雨已可,麥子由綠而黃。立夏後臨近小滿,就要開鐮收麥了,可是「大先生」和他的兒子還遠在四川未歸。妻子一人在家,全沒主意,只好央人寫了封信,信上倒要言不煩,只寫了一行字: 小麥已熟,父子及早當歸; 「大先生」拆開信封,嘻嘻一笑,兒子問有什麼喜訊。「大先生」把信遞給兒子,說:「家中麥好收了,要我們早點回去。你看『做一行,諳一行』,連你媽信上也有三味藥名哩!」兒子一番端詳,原來「父子」是「附子」,「及早」是「芨草」,「當歸」也是常用藥名,真是妙語雙關。 何人不起故園情?「大先生」父子遠在四川,接信後當然歸心似箭。一年一度的麥收,關係到全家人一年的口糧和收入,這是庄稼人的頭等大事。無奈有一筆大宗買賣正在洽談,成功的話,百把「大龍洋」(銀元)可以到手,再說臨走時店主也多次說過,安心在外做生意,家裡有事一切由店主安排。於量,「大先生」當晚便擬好一份電報,第二天送到電報局去拍發。電文是: 大財未進,阿嬌權歇半夏。 來信三言兩語,複電言簡意賅。妻子接到電報,送給代筆的王先生過目,王先生一看,不由得連聲喊「妙!妙!妙哉!」妻子雖然莫名其妙,但見王先生的喜悅之情,料想並非禍事,忙問:「什麼妙?」王先生告訴他,「大先生」還有一筆生意,「大財」尚未到手,叫你夏令暫且歇息,不要過於忙碌,累壞了身體。王先生接著解釋道:「上次我幫你寫的信,總共十個字,隱喻了三味藥名,如今電報上,可巧也是十個字,也嵌進了三味藥名『阿膠』、『全蠍』、『半夏』,你說妙不妙?」趣聯故事(147) 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對戀人,婚期因戰爭一再推延,他倆在日本投降後成親,有人寫了一副婚聯為贈: 喜氣溢江夏,喜報上林春,喜十年訂就良緣,喜今夕吹簫引鳳; 幸寇退浠川,幸從離亂出,幸三生結成佳配,幸此日淑女乘龍。 「四喜」對「四幸」,一對戀人終結良緣,讀來便覺很超俗。 過去江西某地流行一種作法,叫轎對,即女方出半對,由男方對答。有一位新娘的喜車上寫道: 今月乃古月,美景良辰心像意。 聯中運用拆字和嵌字手法,把新郎胡美意寫進了對聯。這上聯雖比較難對,但難不倒請來答對的秀才們: 新人真可人,妙齡佳偶競嬋娟。 聯中也嵌進了新娘的名字何妙娟,確實對得好。 關於婚聯,民間還曾流傳這樣一個故事:明代山西有一位名醫叫喬嗣祖,家有二女,名珍姐和珠妹。喬老不想把家傳醫術傳給外人,決定出一聯應對招婿入贅,他寫道: 珍珠雙花紅娘子。 有一天,一位身穿綠錦袍的少年上門應對: 枸杞二丑綠賓郎。 喬老問少年:「下聯作何解釋?」少年笑道:「我叫吳杞,兄叫吳苟,他有病在家,叫我穿綠錦衣而來。兄的醫術和文才勝我十倍。」喬老聽了,心中大喜,當面招吳苟二兄弟入贅。趣聯故事(148)在豐富多採的中藥寶庫里,有些中藥名或成藥名本身就含意深遠,並有悠深的寓意,給人以閒情逸緻。不少文人學士看中藥名的這一特點,巧妙地運用藥名撰寫「葯聯」,給藥物以活力,賦草木以生機,表現手法頗為工整嚴謹,使人讀後既得到藝術享受,又增進中藥知識。現舉幾例如下:當歸方寸地;獨活世人間。海龍海馬通四海;紅花紅藤映山紅。紅娘合歡一見喜;紫苑迎春廣木香。劉寄奴含羞望春花;徐長卿砒霜采臘梅。四君子講八法降烏賊不用大戟;兩仙膏話四珍伏海龍專使虎杖。想當年,辭知母,別蓮子,走了幾個月季,過了多少生地,到了沙苑,一路上斬荊芥,披蒺藜,滿道桔梗;到如今,心甘遂,酬遠志,經歷千離百合,贏來萬家合歡,又茴香里,半途中賞紅花,走熟地,路路皆通。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老;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蓯蓉出閣,宛若雲母天仙。

趣聯故事(149)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有的仿孫髯翁先生昆明大觀樓長聯撰了一聯,勸戒人們不要吸鴉片。聯云: 五百兩煙泥賒來手裡。價廉貨凈,喜洋洋興趣無窮。看粵誇黑土,楚重紅瓢,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何妨請客閑評。趁火旺爐燃,煮就了魚泡蟹眼;正更長夜永,安排些雪藕香桃。莫辜負四棱響斗,萬字香盤,九節老槍,三鑲玉嘴; 數千年金家忘卻心頭。癮發神疲,嘆滾滾錢財何用!想品類巴菰,膏珍福壽,種傳罌粟,花號芙蓉。橫枕開燈,足盡平生樂事。盡朝吹暮吸,哪管它日烈風寒;縱妻怨兒啼,都裝作天聾地啞。只剩下幾寸囚毛,半抽肩膀,兩行清涕,一副枯骸。 聯語庄諧結合、嘲喻相間、憐恨交織,發人深省,實為勸戒煙聯中之最。前些年,台灣防高血壓協會和社會祥和基金會為宣傳戒煙,製作了一批戒煙宣傳卡片,有一張上面印有一副仿《釵頭鳳》而作的戒煙聯: 本國煙,外國煙,成癮苦海都無邊。前人唱,後人和,飯後一支,神仙生活。錯錯錯; 煙如舊,人苦透,咳嗽氣喘罪受夠。喜樂少,悉苦多,一朝上癮,終身枷鎖。莫莫莫。 一位妻子見丈夫抽煙成癮,而且多次勸阻都無絲毫收斂,於是就送了一上聯給丈夫,以示嘲諷。誰知丈夫見後,心想好傢夥,婦道人家敢教訓我這大丈夫?馬上以下聯予以還擊: 張口閉眼,噴雲吐霧,誰家男人像你這燒火先生? 搬嘴弄舌,說風道雨,哪個女子似我那潑水夫人! 見丈夫仍執迷不悟,聰明的妻子又很快作了一副疊字聯: 根根柱柱抽抽扔扔手手人民幣; 絲絲縷縷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 好厲害的夫人!妻子的疊字聯似乎給了丈夫不小的震動,他決意戒煙,並送妻子一副拆字聯,既讓妻子監督,又示自己的決心: 信是人言,本欲取信於人,不然言而有信; 煙乃火因,常見抽煙起火,應該因此戒煙。趣聯故事(150)對聯戒煙紙煙紙煙,害人非淺,五臟六腑,備受熬煎。為此,不少有識之士,用對聯大力倡導戒煙。  山西省長治技校退休職工單祥表自費騎車長途跋涉宣傳戒煙。一年春節,他為自家門上寫的對聯是:「煙煙煙病自煙里發,酒酒酒禍從酒中生。」一售煙店主勸顧客戒煙,寫了這樣兩副對聯:「諸君戒煙日,我店關門時。」「勸諸君能戒最好,願我店不開為高。」也有人以煙店為題,以苦人結尾,撰寫一聯:「火因成煙,若不撤除真是苦;廣占是店,入而忘返難為人。」意思是入煙店而老返者,不是成了煙鬼,若不戒煙,豈不真是苦嗎?  近年來,全球戒煙的呼聲越來越高,世界衛生組織把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戒煙日,目前,頒布了戒煙法令的國家和地區已達92個,但真正實行戒煙不那麼簡單,正如有人擬聯戲謔道:「抽抽忌忌抽抽忌,忌忌抽抽忌忌抽。」  相傳一姓張人家,丈夫吸煙成癖,兒子也熏陶上癮,家中常煙霧繚繞,嗆得老母妻子咳嗽不止,家庭經濟也入不敷出。一天,丈夫從外邊回來嘴上叼著兩支對接的煙,其妻知道他愛好對聯便吟一句上聯諷刺他:「張口閉眼,噴雲吐霧,誰像你這燒火先生。」丈夫一聽不甘示弱,立即對出下聯:「撥舌弄嘴,說風道雨,那是我的賢惠夫人。」妻子見諷刺不成,又作成一副疊字聯規勸他:「根根柱柱抽抽扔扔,手手人民幣;絲絲縷縷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丈夫見妻子用疊字手法將吸煙的害處說得形象生動,情真意切,便暗暗下定決心,今後一定戒煙,同時自擬一副對聯貼在牆上,用來自勉:「信是人言,本欲取信於人,必然言而有信;煙乃火因,常見吸煙起火,理應因此戒煙。」  兒子見父親戒了煙,也下決心把煙戒了。一家人高興極了,遂一起作了一副對聯以示慶祝:「父戒煙、子戒煙,父子不吸煙;母高興,妻高興,全家都高興。」 不少人戒煙是時戒時抽,戒戒抽抽,抽抽戒戒,愈戒愈抽。於是,有人作了這樣一副重疊聯: 屢抽屢戒屢屢抽屢屢戒; 日戒日抽日日戒日日抽。 橫批是:白費。

推薦閱讀:

不好的命遇見了好運,就有故事了
說幾個自己親身體驗的幾個特別噁心的男生?
社交網路里的孔乙己

TAG: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