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盛澤報刊雜誌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盛澤的教育界、工商界思想十分活躍,創辦的報刊有10餘種之多。《天籟》為淵淵學社社刊,創辦於民國10年(1921),為盛澤最早的報刊;《前進》半月刊創辦於民國11年(1922),主辦人徐蔚南,曾受到柳亞子的讚賞;《新盛澤》報創辦於民國12年(1923),主辦人徐蘧軒,在吳江地區受人矚目影響頗大。其它報刊有《盛澤報》、《盛報》、《晨光》月刊、《群育》月刊、《春社》半月刊、《春》、《春光》、《盛澤商報》、《新商人》、《樂趣》月刊、《盛涇》、《舜湖公報》、《吳江晨報》、《幼光》、《消閑》月刊、《春明》月刊、《鶯鳴》半月刊、《盛澤新報》、《盛澤醫藥報》等(以上列舉報刊部分為30年代創辦,並不全與「五四」文化有關)。1927年後,報刊出版走向低潮。1933年,張品泉主辦《評論報》。「文化大革命」中,油印小報蜂起,均由群眾組織出版,但無突出者。「批林批孔」運動中,盛澤中學曾辦過《學批聯》,對外地發行。本章就資料所及,分述如下。

第一節 報  刊

一、《盛澤報》與《盛報》

《盛澤報》創刊於民國11年(1922)10月18日,社址設在陽春弄。該報設編輯部、會計部、廣告部、發行部、徐因時、呂君豪為主編。並特聘律師沈軼千為常年法律顧問,辦報經費靠徵求贊助員捐贈,年納社金4元者為甲等贊助員,納1元者為乙等贊助員。該報初為周報,逢一出版。1至36期為油印版,37期起改為鉛印,由蘇州文新公司代印。自77期(1924年2月28日)起,改周報為旬報,逢八出版(中間又曾恢復過周刊)。出至130期(1927年1月23日)停刊。

該報最初以刊登文藝作品為主,後逐步改良,主張抨擊舊制度,維持人道,宣傳孫中山「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記載翔實,深為社會信仰。所辦專欄有:本埠新聞、本縣要訊、各區通信、評論、建議、常識、時評小言、學術思潮、文藝筆記、婦女界、隨感錄、談話掌故、雜俎餘興等。文章兼用白話、文言,撰稿者除社會名流外,還有各區的特聘採訪員。發行量多達2000份,發行遍及吳江各地及蘇州、南京、上海、嘉興、杭州、淮安、北京、天津、青島、漢口、廣州等地。本埠及縣內一些地方設有分銷處和推銷人。

該報出版至95期(1924年8月28日)因江浙戰事,交通阻絕,無法送稿至蘇州付印,乃與《盛涇報》臨時合組,出版《盛報》。由盛澤新星公司代印,僅出版一期即因人員逃散而停版。同年11月18日,江浙戰事畢,該報復刊。

二、《新盛澤》報

《新盛澤》報創辦於民國12年(1923)7月16日,社址設在盛澤后街,徐蔚南、徐蘧軒創辦。該報是在「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響下,在柳亞子主辦的《新黎里》報的觸動下創辦的。徐蘧軒任編輯主任,李伯華任新聞主任,汪光祖任廣告主任。特約撰述員有柳亞子、徐佩青、徐蔚南、洪雄聲、曹紉秋、張詠春、唐誦清、沈鼎吾、沈晦翁等,特約通訊員有葉心田(吳江)、楊劍秋(震澤)、過天梅(平望)、凌煥文(莘塔)、施士知(嚴墓)、趙自權(橫○)、沈劍雙(黎里)、孫宗復(蘇州)等。初創時,里人出資贊助,柳亞子亦捐銀10元。該報每期八開四張,每月3期,逢一出版,由蘇州文新印刷公司承印,中華郵局特准挂號,定為新聞紙類。

該報第一號上發表發刊詞如下:「吾鎮盛澤,僻處一隅,無大事可記,然商賈輻輳,戶口殷繁:風俗則宜敦厚之,鄉愚則宜明曉之,商業則宜振興之,公益則宜提創之,學校則宜擴充之,國粹則宜保存之,新文化則宜輸入之,新文藝則宜介紹之,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三言兩語,可無即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本報旨焉:名之曰新盛澤。」1924年2月1日的第20號上蔚南在「編輯縱談」中更進一步地宣告該報宗旨:「建設一種不偏不黨,正確健全的批評,掃除一切阻害新事業發展的障礙,提倡新思潮,提倡士氣。」該報專欄,有本埠新聞、外埠新聞、社論、思潮、短評、學說、商情、文苑、小說、詩歌、譯文、廣告、讀者論壇、來函照登等,內容新穎,文筆活潑,融新聞性、社會性、文藝性、學術性、政治性於一爐。有特別需要者,出版專號,如識字運動、地方自治、體育、教育、農業、風災等專號。當時,吳江縣內以「新」字當頭的報紙有多種,除《新黎里》外,尚有《新平望》、《新周庄》、《新莘塔》、《新同里》、《新嚴墓》、《新震澤》等,辦報蔚成風氣。柳亞子評論《新盛澤》說:「自從貴報出版,突飛猛進,一日千里,我覺得有一種聲氣應求之感。」在識字運動專號上,曾刊登列寧文章。也有研究和宣傳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文章。「五卅慘案」後該報聲援上海工人運動,反對帝國主義甚力。提倡國貨,提倡實業,提倡科學衛生,反對軍閥,反對賭博宿娼,關心盛澤綢業的發展。記載邵力子、柳亞子、茅盾、侯紹裘、張應春、惲代英、楊賢江等人在盛澤的革命活動。該報共存88期,至1927年1月21日停刊。

三、《盛涇報》

《盛涇報》由盛澤綢業界丁趾祥等人,聯合浙江王江涇人士創辦。創刊號於民國12年(1923)10月10日出版,程良偁、沈復鏡任編輯,徐少方負責廣告,洪和鈴、施韻笙負責發行。該報宗旨,「以儘先覺之責,尤盡忠告之言;要大家知道社會和人生的關係;促進文化宣傳,注重平民教育,極力提倡使社會上多一人識字明理,以增進社會進步。」所辦專欄有:社論、吳江嘉興兩縣各區新聞思潮,科學常識、商情、小評、文藝專載等。文章文言、白話都有。

該報徵求兩種社員。一為基本社員;年納基金5元,有維持該報之責,有對報社職員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二為贊助員:甲等贊助員,年納贊助金4元,送閱該報全年,登廣告對摺計算;乙等贊助員,年納贊助金1元,送閱該報全年,登廣告以八折計算。

該報初為五日刊,出版至24期,因辦報同人皆為兼職,報務繁忙,曾延期出版。民國13年(1924)3月6日,程良偁、沈復鏡、徐少方、洪和鈴、施韻笙、張一如等6人在三高小學開會重新組織報社職員,議決改五日刊為旬刊,推定施韻笙為會計。3月15日復刊,出版25期。江浙戰爭時,該報暫行停刊。12月8日又行復刊,編輯主任由沈復鏡、程良偁輪流擔任。民國14年(1925)8月24日,改為周刊,9月11日出版至53期停刊,原因無考。

四、《舜湖公報》

《舜湖公報》由教育界人士張應巢、姚俊先於民國13年(1924)創辦。辦報經費由地方熱心人士天元衣庄的戴醉醒、周某等協同籌措,戴、周各捐資50元。張應巢為編輯主任,社址設在盛澤花園街。

該報原計划出三日刊或周刊,後定為旬刊。幾經周折,創刊號於3月1日出版,並改旬刊為雙周刊。該報鉛印,由嘉興同源祥承印。因同源祥誤期,後改由蘇州文新印刷公所代印。因經費來源艱缺,不到一年即停刊。該報出版時間雖短,但對主持地方輿論,揭露時弊,助長正氣,起一定作用。

五、《盛澤快報》

《盛澤快報》創辦於1958年,為八開單面油印小報。當時處在大躍進年代,盛澤鎮成立支農指揮部,後大鍊鋼鐵,大辦地方工業,均歸該指揮部領導。為配合形勢、宣傳鼓動的需要,由該指揮部編印出版《盛澤快報》。報務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沈雒生主持,辦公室秘書柳秉仁負責審稿定稿。全鎮各廠各校均有通訊員、撰稿員。蔡坤霖負責刻寫油印。所辦專欄有通訊、評比、經驗介紹、好人好事、技術革新、鎮委指示等。不定期出版,多時每天1至2期,平時每周2至3期。約於1961年停刊。

第二節 雜  志

一、《晨光月刊》

《晨光月刊》由盛澤小說研究會創辦於民國12年(1923),徐因時任編輯主任。該刊四開版面,鉛印,由蘇州文新印刷公司代印,中華郵務局特准挂號,定為新聞紙類。內容以小說創作為主,兼有小說述評、詩歌等。有提倡婚姻自由等反封建的新題材,作品篇幅短小,也有小說研究會的動態報道。主要撰稿者有徐因時、王天恨、呂君豪、劉恨我、陸律已、鬱郁生、陶見山、朱嘯雲、楊雪門、孫忍?、昔樵、富鵬等。共出版11期(五月號未出),至1923年底,宣告停刊,另籌備出版其它文藝刊物。

二、《吳江文藝》

《吳江文藝》創辦於民國26年(1937)5月,由江蘇文藝協會吳江分會主編,蘇州景德路利蘇印書社印刷。該會會址設在盛澤荔枝街4號。該刊宗旨,在「建築民族意識、發揚民族精神」,「把全縣文化界,集中在民族文藝運動的旗幟之下」。該刊為八開鉛印本,內容有論文、小說、詩歌、戲劇、通訊等,撰稿人有丁趾祥、呂君豪、金松岑、沈指鵬、李嵩一、周迦陵、於潔萍等。時當國難,內容有宣揚岳飛、文天祥、黃遵憲等民族英雄,辛亥革命烈士錢滌根,愛國歷史人物卜舜年及為抗日而受傷的士兵等。描寫當地風物,有描寫與抗倭事迹有關的「敵樓」等。該刊批評「文藝界的混亂狀態」,在肯定普羅文學的成熟勃興後,又斷言它「不適合於中國國情,不得不沒落,銷沉沮敗了」(見沈指鵬《民族與文藝》)。該刊僅存第一、二兩期。


推薦閱讀:

TAG:雜誌 | 報刊 | 報刊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