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童年閱讀:為什麼讀?讀什麼

一篇舊文,轉自中國作家網,原作者李東華。

  

閱讀:兒童精神成長的深刻需要

  溫家寶總理說,一個不崇尚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被視作民族未來的我國兒童的閱讀狀況又是怎樣呢?教育家朱永新介紹說:「目前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的閱讀狀況令人堪憂。有調查表明,59.2%的學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時間來閱讀課外書籍,甚至有6.2%的學生閱讀時間為零。在競爭激烈的應試壓力下,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

  北京陳經綸中學北工大帝景實驗學校老師胡俊賢說:「如果非要功利地把課外閱讀和校內的語文學習扯在一起的話,在短期內不會對學習產生很明顯的促進作用。但是,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堅持廣泛的課外閱讀,對孩子的人文素養提高有著明顯的作用。」課外閱讀不能像奧數、英語的課外補習班一樣,立刻給孩子的學習成績帶來提升,這應該是阻礙家長們重視孩子課外閱讀的最根本的原因。急功近利的應試教育觀讓人很難沉下心來研究閱讀對兒童精神成長的潛在的、長遠的影響。朱永新認為:「對於人的精神成長而言,學校教育相當於母乳。但是,學校的教育,學校的教科書教輔書不可能替代兒童成長的精神食糧,就像母乳不可能伴隨孩子終身。孩子需要自己的精神食糧,精神的成長依賴於閱讀適合年齡發展的優秀作品。兒童的閱讀有許多關鍵期。在生活的每一個時期,兒童都會產生不同的精神飢餓感,需要閱讀不同的作品,一旦錯過了關鍵期,精神上的缺失就比較難以彌補。這就是《學記》所說的『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小學階段就是所有關鍵期中最為關鍵的時期。現代科學雖然還缺少精確的量化研究,但是心理學界一致認為,對孩子來說,閱讀是一種全方位、多維度的智力體操,它能使孩子的頭腦逐漸變得靈活敏捷,並進一步促進孩子心智的全面成長。」

  當然,我們也不能由此完全看不到閱讀推廣活動在中國校園中日漸活躍的趨勢。北京市安慧北里小學桂春梅老師介紹說,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佔有的比例越來越大。僅以人教版低年級課標實驗教材為例,課文中選用兒童文學作品的數量為:一年級上冊有15篇,佔全部課文的75%;一年級下冊有25篇,佔全部課文的73%;二年級上冊有20篇,佔全部課文的58%;二年級下冊有17篇,佔全部課文的53%。這個統計尚不包括拼音部分的兒歌和「語文園地」中的閱讀短文。與此同時,市場上出現的大量「選本」、「讀本」,兒童文學作品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分量。她們學校從2009年起便參加了北京市朝陽區「兒童文學促進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實驗與研究」課題,初衷是將兒童文學這一語文教學的重要課程資源引入到小學語文教育中,探索在課堂和課外兒童文學閱讀的新模式,通過學校、家庭、圖書館對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為語文教育改革走出一條新路,課題組開展了「兒童文學閱讀」校園觀摩會、培訓會、班級讀書會等一系列活動。這應該是閱讀在學校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一個信號和縮影。

  

讀什麼:選擇的困惑

  除了閱讀時間難以得到保證,困擾孩子閱讀的另一大難題是:面對汗牛充棟的圖書,該讀哪些書呢?這需要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中國的小學生正在讀什麼。

  我曾經親眼看到一位五年級小學生拿著百元大鈔,在報刊亭買下了《〈憤怒的小鳥〉遊戲全攻略》、貓小樂的《阿衰》、漫畫《笑爆校園》,這是在沒有家長老師監督的情況下一位小男生自願的閱讀選擇。我曾經問過很多家長他們會選擇哪些書給孩子看,十之六七的人會自豪地回答:「當然只買經典。」當你進一步追問:何謂經典?他們通常會列出以下書單:《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四大名著、安徒生童話以及格林童話。這是一部分中國家長願意自掏腰包給孩子買的書,他們談到這些書時的表情如同買包買了LV,大牌,品質有保證。看上去是一種永遠不會出錯的選擇。對當下作家作品以及超出他們閱讀經驗的圖書,他們通常會懷疑和拒絕,而絕少先「試閱讀」以確定買不買,他們不怎麼反思他們心目中的「經典」是否已經涵蓋所有的「經典」,還是僅僅是大海中之一滴水。《中國新聞出版報》的資深編輯周翼雙,已經負責該報的「全國優秀暢銷書排行榜」多年,她說:「就少兒圖書暢銷榜而言,最突出的印象就是暢銷品種過於集中,楊紅櫻、伍美珍、曹文軒、沈石溪等作家的系列作品佔據大半江山;文學類圖書一枝獨秀,社科知識、科普類的圖書幾乎看不到。」 據她介紹,該排行榜所依據的基礎銷售數據主要來自北京開卷信息有限責任公司,而該公司的數據則來自全國30多個中心城市2000多家地面書店的圖書銷售統計,應該說具有相當的可信度和代表性。

  以上是對當下中國孩子閱讀狀況的一個粗略掃描,也許有以偏概全之嫌,但它至少從一個側面說明:當下中國孩子已經不是買得起買不起圖書的問題,而是買什麼讀什麼的問題。我們不能再籠統地說,兒童要親近閱讀,親近好書,而是要問一問,親近什麼樣的閱讀?親近的好書是否全面?閱讀結構是否合理?

  閱讀時間少,而可選擇的圖書卻很多,在這個「多」和「少」的矛盾中,就連專家也感到選擇的艱難和困惑。朱永新說:「我國每年新出版圖書有30萬種左右,其中少兒讀物約4萬種,常銷的書還有數10萬種。在這浩如煙海的童書中,究竟哪些書最適合各年齡段孩子閱讀?如果說成年人多少可以自主選擇他們的書目,至少可以借鑒各種工具找到他們需要的書目,小學生則很難做到自主選擇他們的讀物。他們是最需要在閱讀書目上提供幫助的一個群體。一旦在他們精神成長最敏感的時期遇到好的書,他們就可以形成一個好的『胃口』,就可以對圖書充滿著期待和感情。而一旦選擇了不好的圖書,就會『倒胃口』,就不會對閱讀產生興趣。因為只有真正的好書,才能夠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夠點燃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到達兒童手上的每一本書都是好書

  孩子們都是通過什麼渠道得到圖書的呢?胡俊賢和桂春梅兩位老師通過長期觀察,發現班裡的孩子大部分憑藉個人喜好和同學間的相互影響進行購買,還有一部分是源自老師和家長的推薦。這就是說,孩子們有自主購買圖書的機會和權利,面對分辨力、判斷力還不夠成熟的他們,要確保他們買到的每一本書都是好書,這隻能從圖書的生產源頭上嚴格把關,出版者應該是這條閱讀鏈條中最重要的一環。《兒童文學》主編、出版人徐德霞說:「在圖書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作為一個出版人,應該堅守文人品性,恪守文人本分。不該忽略那些老生常談的辭彙,諸如道德、責任、匡正、教化、傳承等等。我們應該有自己矢志堅守、恆久不變的精神內核,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傳承意識。否則心智不明、意志不堅,為社會潮流所裹挾,為利益所誘惑,為賺錢而出書,為人情而出書,為私利而出書,為出書而出書,即使窮盡畢生才志,也不可能出版優秀圖書。編輯是一手托兩家的特殊職業,一邊是作家,一邊是讀者。我們應該尊重作家,善待每一部書稿,要知道每一部到手的書稿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同時我們應該尊重每一位讀者,因為每買走一本書,都包含著讀者一份熱切的期待與渴望。為了這兩份深切的目光,我們就不該有不求甚解、得過且過的混世之想,也不該因駕輕就熟而生輕飄草率之心,而應該殫精竭慮、精益求精,做好每一本新書。」

  只有出版者負責任了,我們才能放手讓孩子們在書海中自由徜徉,就如同只有交通安全了,社會秩序好了,我們才能放心孩子在大街上自己行走一樣。

  

「管理」童年閱讀:

  是否需要一份權威書單?

  然而閱讀終究不是孩子個人的事情,它需要家長和老師引導他們的閱讀趣味,完善他們的閱讀結構,提供更多的好書信息。要對孩子的課外閱讀進行適當「管理」,才能讓閱讀真正參與孩子的精神成長。這就要求家長和老師要克服惰性,及時跟蹤和掌握圖書出版信息,篩選圖書,幫助孩子制定一個有效的閱讀計劃。這裡就牽涉到一個問題:我們是否需要一份權威的書單的指引?

  桂春梅和胡俊賢老師給出的答案都是:太需要了。胡俊賢說:「我個人在給孩子推薦書目時,一方面是依據自己的閱讀喜好,另一方面則是依據專家推薦書單。我們每個人的閱讀都是有限的,因此,我認為如果有一份權威的書單或圖書排行榜,對教師和家長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桂春梅說:「兒童文學的經典作品絕不只有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還有很多經典作品。由於教師普遍比較缺乏兒童文學素養,不知道推薦哪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給學生閱讀,或者只知道推薦成人文學的經典名著給學生閱讀,這些都可能挫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需要一份比較權威的推薦書單作為自己給孩子介紹圖書的指南。與此同時,語文教師要實現專業成長,必須提高兒童文學素養。教師閱讀兒童文學,不但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閱讀,還能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更能調整自己的教學思想。」

  怎樣的一份書單才算是可以信賴的呢?面對層出不窮的各種排行榜和各種專家的推薦,家長和老師該何去何從?周翼雙認為:「就目前排行榜的情況來看,給孩子買書過分倚重排行榜,會造成兒童精神營養的單一。排行榜更多的是反映圖書市場的情況,並不代表圖書的質量是否真正適合兒童閱讀。當然,任何存在都有其合理性,這些圖書之所以能暢銷就有其獨特的價值,它們更符合兒童閱讀的心理和趣味,並能讓孩子從中獲得教益。從這個意義上說,暢銷書可以讀,但如果尋求更高層次的閱讀境界,建築孩子更高尚豐富的精神家園,只讀榜單上的書是遠遠不夠的。」

  朱永新帶領王泉根、王林、吳岩、楊鵬等各個領域裡的專家,花費近一年時間,研究制定出「中國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30種)」和「中國小學生推薦閱讀書目(70種)」,於2011年4月23日推出。朱永新介紹說,為了確保這份書單的客觀、公正、獨立的品格,這份書單在制定過程中沒有出版社介入,以確保不受商業利益的困擾。同時,為了增強這份書單的科學性,在制定過程中遵循了以下理念:第一,關注作品所體現的核心價值觀。第二,尊重孩子的興趣,也強調書目的引導性。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興趣,才能讓孩子自主閱讀,才能讓孩子被圖書本身所吸引,才能引導孩子真正熱愛讀書。但如果完全以孩子的興趣為轉移,則可能導致讀書的隨意性,導致閱讀的「偏食」,導致孩子鑒賞能力和閱讀品位的降低,對那些單純取悅和討好他們的作品失去判斷力。所以,他們一方面通過大量問卷調查了解孩子的閱讀興趣,通過學校試讀發現孩子的閱讀傾向;另一方面堅持從價值觀出發,從圖書內容的結構和覆蓋面出發,從孩子最需要的「美好的東西」出發,引導孩子閱讀那些真正有價值的好書。第三,尊重市場的選擇,也強調作品的經典性。第四,關注作品的趣味性,也關注作品的形而上思考。第五,突顯本民族的文化傳統,也強調孩子作為未來世界公民所具有的現代觀念。在書目研製中還充分吸取了兒童分級閱讀的相關理論,按照小學低、中、高三個年齡段來推薦圖書,給學生更切實的指導。朱永新說:「書目只是提供孩子們閱讀的基本依據,孩子們應該也能夠駛向更廣闊的閱讀海洋。我們希望在共同閱讀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孩子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興趣與閱讀領域。我們希望用這些最好的童書,把孩子帶到圖書的世界,帶到廣闊的草原和大海,騎上駿馬在草原上奔騰,駕起航船在大海上航行,一定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情。」

  童年閱讀永遠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也是很多有識之士不斷深入思考的話題,但願這些可貴的思考成果,能夠到達家長、老師和孩子的手上和心裡,照亮心靈的閱讀之路。


推薦閱讀:

如何閱讀丹經
【CV論文閱讀】YOLO:Unified, Real
【推薦閱讀】血寫歷史——滿清入關,通往奴役之路
有哪些形容時間過得快的句子?
0-11歲兒童閱讀+英語學習常見問題全解

TAG:閱讀 | 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