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雨迅:美麗少女渴望為希特勒生個孩子

  多年以前,筆者讀到季羨林先生的《留德十年》,對書中的一段記述印象極為深刻:「希特勒剛上台不幾年,德國崇拜他如瘋如狂。我認識一個女孩子,年輕貌美。有一次同她偶爾談到希特勒,她脫口而出:『如果我能同希特勒生一個孩子,是我莫大的光榮!』我真是大吃一驚,做夢也沒有想到。」

  其實,這在當時的德國並不是個別現象,而是一種時尚。可能是季羨林先生身處小城哥廷根,埋頭讀書,才顯得如此少見多怪。當年,德國和奧地利成千上萬年輕女子不斷向希特勒寫求愛信,有的言行還相當極端:「親愛的元首,我願意為您犧牲一切,包括我的身子」。「心上人兒,現在請讓我來告訴您:我為您配了一把我卧室的鑰匙寄給您,每天晚上我會裸睡等著您。」以至希特勒辦公室要專門派人處理這些郵件,有「痴情女」甚至因此被蓋世太保送進精神病院。這種瘋狂的行為甚至還感染了德國以外的女性,其中最著名的是被希特勒稱為「英國女神」的尤妮蒂·米特福德。尤妮蒂本是一名英國女貴族,還是英國首相丘吉爾的表妹,因為狂熱崇拜希特勒,她離開了富有的家庭遷往德國,做了希特勒的情婦,據傳後來還為其產下一名私生子。1939年9月,當英國向德國宣戰後,25歲的尤妮蒂無法忍受兩國交惡,竟開槍自殺。

  希特勒則利用婦女們對自己的崇拜,組建了荒唐的「忠誠與美麗軍團」,在德國發動了一次重大「戰役」,要求婦女為第三帝國獻出貞操,放棄保守的婚姻忠貞觀念,多與優秀男子交合,多生孩子來保衛帝國。歷史學家赫蒙·艾爾索菲指出:「當年參加『忠誠與美麗軍團』的年輕女性大都是希特勒的崇拜者和傾慕者,她們朝思暮想的德國『樣品』男子其實只有一位,那就是她們的『元首』。為了『元首』她們將隨時聽候他的召喚並為他付出一切。」

  眾所周知,德國是盛產音樂家、哲學家、詩人和科學家的國度,正如季羨林先生所言,「德國人聰明絕世,在政治上卻幼稚天真如兒童。」希特勒年輕時曾是個飽嘗失戀痛苦、幾乎註定要打一輩子光棍的流浪漢,只因頭頂出現一道眩目的政治光環,就令無數德國女人對其如醉如痴,完全喪失了理性判斷能力和道德規範,就連一些傑出的女性也成了希特勒的狂熱崇拜者和追隨者。萊妮·瑞芬斯塔爾是德國最著名的演員、導演、製片人和作家,年輕時還是柏林選美亞軍和運動員。她還是《時代》周刊評選的20世紀100位最重要藝術家中惟一一位女性。瑞芬斯塔爾在回憶錄中寫道,她於1932年5月18日寫了下面一封信:

  尊敬的希特勒先生:

  前不久在我一生中首次參加的一次政治集會上,聽了您在柏林體育場作的一次演講,我不得不承認,您和場上聽眾們表現的狂熱之情深深打動了我,我很想親自同您認識一下。很遺憾,再過幾天我將離開德國好幾個月,為的是要去格陵蘭島拍電影。所以在我啟程前與您見面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了。我也不知道我的這封信能否到達您的手中,如能收到您的回信我會感到很高興。

   致以衷心的問候。

   您的萊妮·瑞芬斯塔爾

  當時,希特勒正為贏得德國總理寶座的國會選舉到處演講、拉贊助,每天都有大量郵件如雪片般朝他飛來。對這些狂熱崇拜者的來信希特勒一般無暇顧及,然而,當助手將萊妮·瑞芬斯塔爾的信送給他時,他卻迫不及待地與其會了面。希特勒對她說,凡是她參加拍攝的電影他都看過。顯然,希特勒早就崇拜這位當紅女明星了。不過,當初希特勒還一文不名,他崇拜瑞芬斯塔爾用一句中國話來形容最為恰當——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如今,希特勒正在通過征服世界來征服女人。

  瑞芬斯塔爾自此成為希特勒的宣傳工具。1935年,她傾心導演製作的大型紀錄片《意志的勝利》公映並引起轟動,隨後相繼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獎,巴黎世博會最佳電影獎(由法國總理達拉第親自授予)。影片開頭是一架飛機緩緩降落,無數狂熱的崇拜者仰望天空,熱切期待著希特勒像眾神之神一樣從天而降。當希特勒走出機艙時,人群沸騰了。隨後希特勒乘坐敞蓬車前往市區,沿途同樣都是沸騰的人群,畫面上呈現出海嘯般的衝擊波,極具感染力。影片率先採用了廣角大特寫、蒙太奇剪輯等表現手法,深刻地影響了日後的電影和廣告業。該片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個經典,今天我們從許多介紹二戰的影片中所看到的歷史鏡頭,大都源於《意志的勝利》。希特勒為此讚美瑞芬斯塔爾是「德國最完美的女人」。瑞芬斯塔爾一直活到2003年,享年101歲,她的大半生都因為與希特勒的關係而飽受爭議。

  瑞芬斯塔爾不過是納粹狂熱宣傳運動的記錄者,因此,盟國戰後沒有追究她的戰爭責任。瑞芬斯塔爾後來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第一次單獨與希特勒見面的印象:「希特勒穿著一件深藍色的西服,白色襯衫上系著一根不顯眼的領帶,他沒戴帽子,神態很自然,沒有任何架子,完全像一個普通的人,根本不像個未來的獨裁者,更像一個很謙虛的人。」這是瑞芬斯塔爾沒有想到的。真正把本來很普通、很落魄的希特勒推上神壇的是戈培爾博士,他是「創造希特勒的人」。戈培爾在兒時患上骨脊髓炎,導使左腿殘疾,他不僅像希特勒一樣早年飽經屈辱與磨難,而且後來還像希特勒一樣曾狂熱追求有夫之婦瑞芬斯塔爾,甚至為此跪在她面前抽泣。瑞芬斯塔爾卻不為所動,因為她正狂熱崇拜著希特勒。

  戈培爾有一句臭名昭著的名言:「謊言重複千遍就是真理。」然而,真正要把謊言變成真理並不那麼簡單。戈培爾首先在德國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焚書運動。1933年5月10日晚,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還不到100天,戈培爾就鼓動成千上萬不諳世事的學生高舉火把,在柏林各條大街遊行,並匯聚到柏林大學對面的廣場,將堆積如山記載著人類文明成果的書籍付之一炬。戈培爾在現場演講,鼓動支持燒書行動:「在這火光下,不僅一個舊時代結束了,這火光還照亮了新時代」。燒書行動隨後遍及全國。

  與此同時,戈培爾領導的納粹宣傳部強化了對媒體的控制,實行嚴格的新聞檢查制度,任何作品的出版或上演都必須經過其審查許可。那些不願為納粹服務、不能與納粹保持同一種聲音的報刊均被停辦。其目的是讓德國人民只能聽到一種聲音。戈培爾說:「報紙上的言論,應當趨於一致的目的,不能被出版自由的邪說所迷惑。」「報紙的任務就是把統治者的意志傳遞給被統治者,使他們視地獄為天堂。」那些有正義感和良知的知識分子要麼受到迫害、要麼流亡。

  不僅如此,納粹德國還對少年兒童加強思想灌輸和控制。那些剛上小學的孩子學到的第一句課文是「希特勒萬歲!」他們還利用孩子們的天真無邪,鼓動其加入所謂「少年衝鋒隊」、「青年衝鋒隊」。年輕人結婚時最時尚的禮物是希特勒的《我的奮鬥》。今天,我們在紀錄片《意志的勝利》中還可以看到許多納粹少年兒童的影像。每當筆者看到這些就不由地想:幾年後,這些狂熱的少年或許已在西伯利亞戰俘營慘死,美麗的少女或許已慘遭佔領軍的蹂躪,直到那時,他們或許才感到後悔莫及。二戰後期,盟軍解放了一座已經無人管理的納粹集中營,只見骨瘦如柴的少數倖存者已經奄奄一息。盟軍要求附近德國小鎮的居民來處理屍體、救助倖存者。這些善良的德國居民起初根本不相信附近有這樣一座人間地獄。在鐵的事實目前,他們沉默了——畢竟他們不是孩子,何以竟被蒙蔽了如此之久!

  日耳曼民族至少在這一段歷史中表現得一點也不優秀,他們愧對了自己睿智的祖先,為狂熱擁護希特勒的愚蠢行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推薦閱讀:

你對孩子做的6件事,孩子能記一輩子
孩子在懂道理之前該如何教育?
好父母給孩子犯錯的權利
5種方法讓孩子感受愛
如何看待「31歲的媽媽,抱著2個不到3歲的小孩跳樓,留下的遺書」的事件?

TAG:孩子 | 美麗 | 少女 | 希特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