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家長必看!9種最傷孩子的「中式」教育法!

在很多中國家庭,容易出現過度「界限不清」,於是問題一籮筐,尤其是孩子,還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心理專家給我們詳細解釋了9種典型的不健康的家庭癥狀,讓我們防患於未然。

家庭角色不平衡

這種在中國家庭中也比較常見。比如說,爸爸在家庭中一直處於一種消失的狀態,而媽媽擁有這個家庭過多的權力。

這個一方面會影響孩子對於性別的認同感;一方面,也是用這種方式防止父親在這個家庭中失控。

爸爸的攻擊性和侵略性要強一些,而媽媽呢,就算它再兇悍,也是具有母性的,所以,對家庭的傷害就會少很多。

高比例的隔代教育

一些年輕家長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

然而隔代教育,有3個很明顯的弊端:

其一:祖輩家長對孫輩疼愛很容易過度形成溺愛,處處遷就孩子,致使孩子的弱點長期得不到矯正。

其二:長輩思想觀念相對要舊一些,且大多難接受新的觀念,無形中就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識的難度,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著極大影響。

其三: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祖輩家長特別容易對孫輩的溺愛和護短,造成孩子與其父母的感情隔閡。

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建議將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委託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也要擔負起相應的責任。

功利化的關係

無條件的愛是,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你擁有了什麼。

功利化的愛,是你必須會彈鋼琴我才愛你,或者說,你必須在社會上取得很多成就我才愛你。

這種有條件的愛,反映在親情里,尤其顯得悲哀無助,長期以往,無疑會將孩子打造成一個唯利是圖的人。

所以,這種藉助「功利」的教育要注意使用次數,該有的原則還是要有的,不能因為愛失去了原則。

過度背景化

現在社會上,很常見的一個詞「拼爹」,孩子們之間談論的是,我爹是做什麼的,我媽是做什麼的。

父母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個好父母,所以需要這些背景來擋住前面,來隔離孩子跟真實的自己靠近。一個人的背景把這個人本身給掩蓋,對於父母來說,過度在孩子面前證明自己的社會背景,說明他心裡很虛。

代價是外在吹噓的談資,會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失去真實的自我價值,因為在虛假中呆得太久了,就忘記了原本的真實。

相反,經濟不濟的家庭背景也成為另一些家庭發展自卑的土壤。孩子們在父母過度的遮掩中,聽到父母心中認為自己不好的聲音。善良的孩子也會呼應父母的心聲,將自卑的種子種在自己心裡,在學校羞於談及父母。

大家常常看見在學校中,有這樣一些可憐的孩子被欺負,這些孩子往往傳遞著這樣一種信息:我是一個不夠好的人,不值得別人尊重。而這種羞愧,會成為在人群中非常注目的攻擊靶。

這種情況,往往揭示的是,一個家庭有被掩蓋的問題,但孩子是這個家庭系統中最弱的環節,他們敏感、善良,為了維持家庭的存在,把他們表達不出來的問題,用自己的癥狀,甚至犧牲來拯救家庭。

所以,讓家庭教育回歸真實,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內心世界吧,藉由他們的勇敢來看看自己可能在迴避的問題。這些問題裡面往往是父母被壓抑的真實自我,有的時候,人們會很恐懼看到這一點,這常常涉及到一個人自我價值感和自尊,是真實的強大,還是虛張的強大。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教育條件和積極健康的價值觀,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過度工作化

在中國,有很多的家庭,父母都在拚命地工作,把孩子忽略了。他們為什麼要拚命地工作呢?逼不得已為了生計啊!

家庭里是一個少講理、多用情的地方,是一個很容易接近真實自我的地方。如果家長有很多時間在家,他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會在家庭情感里卷出自己的脆弱。

很多孩子被父母的過度勤奮工作給毀了,孩子被極大地忽略了。這樣的父母對國家、民族的確做了很大的貢獻,但實在是虧欠伴侶和孩子太多了。

過度指責

一個家裡父母常常相互指責,或是指責孩子,盯著對方身上有沒有什麼錯誤和缺點,然後去攻擊,這是家庭成員之間沒有界限的表現。

指責,是想進入另一人的世界,是家庭中未分化的表示。

簡單說,孩子如果有某項能力上的缺憾,可能是父母和孩子界限不清,離得太近,父母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太多,把孩子變得「無能」了。

家庭中有一個過度嚴厲的父親

中國人常說,嚴父慈母,這實在是對父親功能的限制,因為父親也可以很溫柔的。

我理想化的一個父親,是這樣一個狀態,他跟他人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邊界,但是他也有溫柔的能力。

很多父親,他的人格沒有真正成長到一個男人的狀態,所以他需要用過度嚴厲來偽裝得像一個男人。實際上,是在拚命掩蓋自己沒有長大的這一部分。

如果大家想像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歡的女孩兒面前如何的裝模作樣,你就可以理解已經有了兒女的男人,為什麼在孩子們面前那麼嚴肅。

家庭中有一個過分嘮叨的媽媽

你有沒有想過,正是你的嘮叨,孩子學習的責任卻轉移到了你的身上?

你有沒有想過,正是你的嘮叨,孩子才不聽你的話?

是說媽媽們以後三緘其口,什麼都不說了,即便是,沒幾個父母能做到,所以要請媽媽們要注意把握一個分寸,事不過三的道理,相信我們都能理解。

和孩子只談學習

在中國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談起,也最容易掩蓋其他事實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學習。

爸爸媽媽跟孩子沒有任何的話題,只能夠談學習,這是被中國家庭談論最多的事。

當父母在孩子說到某個話題時感到不安,不讓孩子討論,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那份不安,有可能那裡就是自己無意識在著急,有個需要解開的心結。

如果父母在此時,能夠不斷地清理自己的結,那麼孩子將獲得家族方式的解放,因為這個結,有可能是在自己童年被父母無意識地給植入的。

孔子在《論語》中說過「過猶不及」。

意思是說:

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只要事情做過了頭就跟事情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

因此做父母的要也清楚家庭教育中的分寸。


推薦閱讀:

如何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
警察如何找女朋友?我們警察有特殊渠道,脫單狗現身說法
試題推薦系統如何建立?
教育之美在於沒有了教育的痕迹

TAG:教育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