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脈絡南鑼鼓巷

北京的衚衕不僅是京城歷史的脈絡,交通的衢道,而且是京城歷史文化發展演化的重要舞台,是這座古城的基礎文化元素。蘊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沒多少野念!充滿了煙火人間的親切和溫馨。作為老北京的文化載體——衚衕已經漸漸地消失在鱗次櫛比的大廈後面,可是細品京味兒,體驗皇城根下平民的生活仍然首當衚衕。她正在以獨特的魅力引起越來越多的人們重視和喜愛。當你穿走於殘存的衚衕之中,將自己溶入青磚灰瓦,仍會隱約感到那種悠悠的氣韻……

北京衚衕保護區的南鑼鼓巷,從南到北不足800米的直線距離,貫穿了700年的歷史,東西各自排布元代遺留至今的8條衚衕。今天的南鑼鼓巷北接鼓樓東大街,南垂於地安門外大街,仍遺存著元代「魚骨式」的衚衕格局,是京城衚衕中保存最完整的,經歲月的考驗而歷久彌新。在城市化的浮華絢麗後,北京仍舊倖存相當數量的類似街區,將京味風格的元素一點點舒展開來。北京對於文化和藝術景觀的全情呵護已屬特別有心了。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這一塊也是北京保存傳統民居規模最大的一塊,也是北京草根創意最洶湧的區域。有人說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剎海酒吧街是暗紅色的,而南鑼鼓巷酒吧街是翠綠色的。這樣的評說可能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內涵吧。這裡的每一條衚衕都有豐厚的文化積澱,每一個宅院里都訴說著老故事。明清以來,這裡一直是「富人區」,居住過許多達官貴人、社會名流,從明朝將軍到清朝王爺,從文學大師到畫壇巨匠,這裡的每一條衚衕都留下歷史的痕迹。現在這裡所有人物都伴著老去的時光,紛紛糾結散淡在南鑼鼓巷繁複龐雜的背景中,只留下些許零星的院落卻依舊幽雅閑適,沉默無語。

今天這裡變得叫人眼花繚亂:許多時尚雜誌報道的熱點,不少電視劇在這裡取景拍攝,許多國外旅行者把其列為在北京的必游景點。沉鬱的四合院大多成了萬般風情的酒吧或店鋪,頹敗的青石板路上少了旗袍馬褂的身影,卻穿梭著找尋「中國味」的老外、背著徽章包的潮人一族、妝面靚麗的中戲美女,以及拿著相機四處猛拍的遊客:光與影的調和讓人多了一份深沉,一份聯想,任你翩躚。這裡,靈感總是連綿不絕,枯燥無味的人也能說出妙語連珠的話來一任散淡在陽光里……

在南鑼鼓巷漫不經心的走街串巷,慢享衚衕的原滋老味,猶如打開了通向過去的一扇門——那些已被風化剝落的院牆、殘存的石雕、門墩上雕琢的圖案都被歲月打磨得錯落有致(它們是實用與審美、技術與藝術、物質與精神的高度統一)。站在這裡回望,思古之情油然而生:你會對歷史的北京和現實的北京充滿懷念、無奈、感嘆。(嚴格的說,鑼鼓巷已淪為旅遊點,不能代表真正歷史的衚衕!我們需要科學的共識維護城市記憶和遺存!一個事物一旦進入刻意保護的程序,它的生命力也就開始減退。如龍應台所言:「每一個被我"看見"的瞬間剎那,都被我採下,而採下的每一個當時,我都感受到一種美的逼迫,因為每一個當時,都稍縱即逝;稍縱,即逝。」)。你會想到明天的南鑼鼓巷是什麼樣,我們的後代會珍惜這祖先的以往嗎?懷舊是對過去時代的美好事物、美好傳統在心靈里的一種傳承。懷念往事應該在一代代人的心中繼續延伸下去。在前衛創新的古都城市裡,懷舊不會使人老去。對於南鑼鼓巷,我只是過客,我不敢也不能代替住於斯的人們進行思考。生活是不是應該改變應該由他們自己做主!

如果你不喜歡咖啡和酒吧,那就閑逛小店,鱗次櫛比的商店,賣的都是些創意產品:有泥塑的,有原創的——新潮和懷舊的物件在這裡大集結:唱片機、手搖電話、縫紉機、綠軍包、茶缸,江南刺繡的旗袍、首飾盒,時下流行的手工小本、毛絨玩具、和潮人新寵。所謂時尚從來離不開「新」與「舊」的交織,要麼重新啟用數年前的庸碌,要麼提前預測數年後的潮流,再要麼兩廂摻雜,萬般的好情致。


推薦閱讀:

南鑼鼓巷和夫子廟有什麼不同?
永康街與南鑼鼓巷的對話(12.6.27)
劉濟瑞| 歷久彌新的南鑼鼓巷(11.8.16)
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陣雨

TAG:北京 | 老北京 | 南鑼鼓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