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手的培訓
辯論是人們持不同立場對同一對象展開爭論的過程。辯論可以探求真知真理,豐富知識底蘊;可以展示語言風采,弘揚口才魅力;可以磨練思維能力,提高心理素質。中學生開展辯論是中學語文新課標規定的口語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學生辯論賽,是展示當代中學生機敏、睿智的頭腦、雄辯的口才和團結協作精神的舞台,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學生課餘的文化生活,加強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
一、辯手的選拔
辯手的最理想的條件是:既能夠「論」也能夠「辯」,既能夠「說」也能夠「寫」。具體地說,辯手應該性格開朗活躍,思維開闊敏捷,邏輯嚴密,表達準確,語言精鍊、有感召力。選拔的過程,可以先通過自己報名,他人推薦,然後開展小組辯論,班級選拔。這樣不僅可以選出優秀的辯手,也促使全員參與,為辯論賽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辯手的培訓
辯手的培訓可集中訓練思維能力、知識結構、風度禮儀、心理素質四個方面。
1、思維能力訓練。思維是辯論的靈魂和基礎。辯論中,對辯題的分析是否透徹,思路是否清晰,反應是否敏捷,想像是否豐富,推理是否縝密,引據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等等,都是以思維為基礎的。對辯手的思維能力訓練可集中訓練他們的收斂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前者主要訓練他們的分類能力、鑒賞能力和判斷能力。後者主要訓練思維的廣闊性、思維的靈活性、思維的變通性和思維的獨立性。
2、知識結構訓練。要讓辯手掌握邏輯推理的常用方法,如三段論、歸納法、類比法、反證法;了解邏輯推理的典型錯誤,如偷換概念、偷換論題、斷章取義、以偏概全;懂得駁斥詭辯的基本方法,如運用註解法來反駁偷換概念或論題,運用列舉反例法來駁倒論敵以偏概全,運用以毒攻毒法制服機械類比等詭辯。
3、風度禮儀訓練。儀態儀錶方面,如頭部表現要沉穩莊重,頻頻點頭或搖頭都不適宜;眼神、目光要親切、莊重、堅毅,表現出友好、沉穩、自信的風度;面帶微笑;手勢貴精不貴多,要適中得體,乾脆利落,自然大方,表意確切。辯論要有高尚的辯風辯德。辯論賽不僅僅是口才的較量,更應學會尊重對手,了解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觀點,無需強求別人認同自己,應懂得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見。辯論時只能針對對方的觀點和理由進行反擊,而不能涉及對方的人品。
4、心理素質訓練。辯手應具備成熟的自信、強烈表現欲、求勝心強、從容等心理素質;辯論中能控制緊
張和急躁,避免衝動或壓抑。訓練的方式有:集體聽講或討論,單人獨練或兩人對練,正反演練互挑毛病,有條件還可以觀看錄像。
三、辯題的剖析
辯題確定後,首先要對辯題進行嚴格的審題。1、要審清辯題類型。從中學生的實際出發可分為這樣五類:即大小辯題、比較辯題、是非辯題、先後辯題和主次辯題。大小辯題就是誰大誰小的辯題,如「發展旅
游業利大於弊」/「發展旅遊業弊大於利」 ;比較辯題是將二者做比較的辯題,如:「治愚比治貧更重要」 / 「治貧比治愚更重要」 ;是非辯題就是你說是而我說不是的辯題,如「機遇是成功的關鍵」/「機遇不是成功的關鍵」 ;先後辯題就是判斷誰先誰後的辯題,如:「情在理先」/「理在情先」;主次辯題就是判斷誰主誰次的辯題,如:「社會發展主要靠法制」/「社會發展主要靠德制」 。對論辯命題分類的意義在於根據不同命題的特點來確定思路、建立框架、組織材料,最終的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論點。2、要對辯題每個詞或片語逐個進行概念分析。這種分析要同時站在雙方的立場審視,不能一廂情願。尤其是要分析哪些詞或片語對對方立論具有潛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為雙方首先爭論的焦點。3、確立一個最有利於本方論證的具體的總論點。所謂「最有利於本方」,是指這個總論點不僅觀點正確,旗幟鮮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對方任何的立論,用之守,能抵擋對方的任何攻擊。最佳立論應該是隊員感情認同、觀眾產生共鳴、評委認可的立論。
四、材料的搜集
在確定總論點之後,接下來就是圍繞中心搜集材料了。搜集材料應注意以下幾方面:1、廣泛性:材料應包括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可以是縱向的:歷史的,現實的,未來的;可以是橫向的:個人的,家庭的,社會的,國家的,宇宙的。2、新穎性:儘可能選擇那些新鮮的、有趣的、感人的材料。3、典型性:選取最具權威性、代表性的材料。4、多樣性:可以是事實材料,也可以是名人名言;可以是歷史典故,也可以是民俗諺語。不僅要搜集本方論證所需的材料,也要搜集對方論證所需的材料,「知己知彼」,才會有備無患。搜集的途徑:有關注現實生活、收聽廣播、收看電視、翻閱報刊文摘、查閱圖書資料、上網路查詢等。
五、材料的整合
這裡的整合是指對各個辯手手頭的材料進行整理和組合。對於中學生來說,材料的整合這一步驟十分重要。中學生不如大學生那樣能道會寫,對材料的辨別處理能力相對較弱。因而指導老師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關鍵。整合的過程事實上也是一個交流、熟悉、掌握材料的過程,通過整合把各個辯手手頭零散的材料轉變為整個辯論隊的材料。整合的過程還是一個梳理思路的過程,材料掌握越豐富,論辯思路會越開闊;材料分析越細緻,論辯思路會越清晰。要對材料進行分類,理清是對方的還是本方的,是進攻的還是防守的,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是事實的還是理論的,是重點的還是一般的。然後對材料進行分配,哪些材料由哪位辯手使用。
六、辯詞的完稿
在辯論賽中,預定的辯詞約佔60%的用時。因此,辯詞的質量將對整場辯論賽的勝負起決定性的作用。一般每位辯手陳述時間規定為4分鐘,按一般的語速,辯稿字數大約在700—800之間。由於時間和字數的限制,因而每篇辯詞都應精心地選材和組材,在謀篇布局上狠下功夫。具體要求是:要緊緊圍繞辯題,要有明確、清楚的層次,要重點突出,要做到首尾圓合,自然嚴密。不僅如此,更為重要的是四篇辯詞要有全盤考慮,注重整體配合。具體地說,一辯首先要破題,對辯題進行闡述,然後儘可能闡述本方的理由,儘可能限制對方的論述範圍,做到攻守兼備,並亮出本方的觀點,這是「起」。二辯則是「承」,緊接一辯,進一步申述本方的理由,鞏固己方的陣地,進一步批駁對方的謬誤,擴大進攻的戰果。三辯則是「轉」,由面到點,把辯論的方向集中到辯論的焦點上,在原則性根本性問題上進行論證,突破重點、難點,這是攻堅階段。最後四辯的總結陳詞則是「合」,既要對本方的主
要觀點進行重申和歸結,又要對對方的論述進行批駁或糾偏。這是收尾階段。總之,四篇辯詞,既要起、承、轉、合,各司其職,又要前後呼應,渾然成一體。七、辯詞的潤飾辯詞的潤飾主要在材料、結構和語言三方面進行。
1、斟酌材料。材料翔實,論據充分,辯詞才有說服力。材料太少,就會使辯詞顯得內容空洞;材料太多,湮沒觀點,理論性不足,也是弊病。因此,辯手寫成初稿後,教師要指導他們,對材料重新估價,加以必要的增刪。尤其要從對手的角度來對材料進行審視,有否漏洞,以防對手借力打力。
2、調整結構。要檢查辯詞結構是否合理。如出現頭緒繁多而雜亂,層次不清晰,重點不突出或重點確定有誤,內部次序顛倒,首尾缺乏照應等問題,就要通過調整,使文章層次清楚,結構嚴謹,首尾圓合,渾然一體。
3、修飾語言。辯論語言有以下特點:精確性,要忠實於信息傳遞;藝術性,具有文采,妙用修辭;攻擊性,辯論語言具有挑戰性;簡潔性,語言精練,清晰明了;新奇性,語言的內容要有新意,表達要讓人覺得新奇;感染性,具有感召力,幽默、風趣更佳。通過修飾儘可能達到以上要求。
八、賽前的演練
如同其他比賽一樣,論辯隊要想在正式比賽中獲勝,一定要在正式比賽前搞一次嘗試性的比賽,以檢驗自己的賽前準備是否經得起實際的考驗。試辯的另一個意圖,是讓參賽隊員進入角色。論辯賽在比賽過程中不僅有理論上的正面交鋒,還有辯論風度、情態等方面的表演,通過試辯促使參賽隊員完全進入角色。對於初賽者來說,試辯還可以先鍛煉一下上場的膽量,培養一下臨場的經驗。試辯時還要注意語音、語速、語調。語音要求咬文吐字清晰。語速要因人、因景而異:活潑熱情的辯手語速可快一點,沉穩、理性的辯手語速可慢一點;反擊進攻時語速可快一點,陳詞提問、申訴要點、列舉論據時語速可慢一點,關鍵字眼可一字一頓加以突出。語調也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陳詞說理要慷慨激昂,反擊進攻要堅決有力,調侃幽默時語調可以大起大落。
九、自由辯論的指導
自由辯論是辯論賽中的重頭戲。自由辯論要講究以下策略。1.攻其要害。 糾纏細枝末節,這是辯論的大忌。要迅速地判明對方立論中的要害問題,從而抓住這一問題,一攻到底,以便從理論上徹底地擊敗對方。2.利用矛盾。 由於辯論雙方各由四位隊員組成,四位隊員在辯論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隊員,在自由辯論中,由於出語很快,也有可能出現矛盾。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應當馬上抓住,竭力擴大對方的矛盾,使之自顧不暇,無力進攻我方。3、善用質詢。自由辯論常常運用質詢,可用質詢來確定對方立場、暴露對方證據的缺失, 也可用質詢來強化自己的立場或回應對方的攻擊。但質詢者所提問題應簡短易懂,避免問「開放式問題」,而讓答辯者有任意回答之機會。可以這樣說,如果質詢者提出幾個好問題,就會使對方陷入被動;相反,被質詢者答好幾個難題,如回答準確、乾淨、利落、機智、幽默、風趣,反而陷對方於被動、尷尬之地,引起場上強烈共鳴。另外,要竭力消除以下弊端:1、滔滔演講、無端耗時。這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背離了辯論短兵相接、你
來我往的特點。2、冷嘲熱諷、傲慢無禮。這既是對對方不尊重,又顯得自己沒有修養,有失風度。3、照稿宣講、打語錄仗。這使辯論變了味。4、嘩眾取寵、取悅觀眾。這屬於煽動觀眾情緒,人為製造場上氣氛,會引起評委反感。5、答非所問、迴避交鋒。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自然也就不是辯論了。
十、附辯手陳詞及簡評
新安江中學第二屆校園辯論賽決賽正方辯詞合作比競爭更有利於人的發展
高二(4)代表隊 指導老師馬正仁
一辯潘曉霏同學陳詞我方觀點:合作更有利於人的發展。《辭海》對「人」的解釋第一義項就是「人類」,這當然包括人的群體和個體。關於什麼是合作和競爭,《中國百科全書·社會學卷》中指出:合作即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競爭是指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對於一個共同目標的爭奪。我們承認競爭在歷史上、在現實中乃至將來都將對人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起促進作用。但是我們不能無限制地誇大競爭的作用。這是因為:①不是時時處處需要競爭,只有當供不應求時才會發生競爭;②競爭的消極面也很大,它會擴大個人之間、團體之間的差距;③有時競爭反而會對人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起阻礙作用。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競爭,容易造成自私心理,貪婪心理,容易造成自卑心理,挫折心理,甚至自殺心理;群體之間的競爭會造成分配不公、資源浪費;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很容易導致戰爭的發生。而合作就沒有這些弊端,合作更有利於人的發展。
首先,合作是人類生存的必須。馬克思曾說過,個人是微弱的,整體就是力量。在原始社會,人類必須合作,才能抵禦各種自然災害,才能抵禦毒蛇猛獸的侵害。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吃、穿、住、行,哪樣又離得開合作呢?沒有合作人類就難以生存,可以說,合作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第二,合作促進人的發展。就個體來說,人與人之間互相合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並且互相合作,有利於人的身心健康。就集體來說,合作是事業取得成功的保證。中國女排取得五連冠,復旦大學辯論隊榮獲「首屆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無一不是團結合作的結果。就人類整體來說,分工合作才能使猿發展到人類,分工合作才能使一部分人能夠從事科學、教育、文化等事業,促進人類不斷向前發展。
第三,合作也是人類不斷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世界各國之間的各種聯繫和合作也越來越密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是國際間經濟的合作;加入國際互聯網路這是科技、文化、教育等的合作;加入聯合國,這是國際政治、外交、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的全面合作。合作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因此,我方認為合作比競爭更有利於人的發展。
二辯李莉同學陳詞
首先,我要指出對方辯友的錯誤:對方辯友認為競爭是個人發展、社會進步的真正動力。我方認為理想、目標、信念才是個人發展、人類進步的真正動力。競爭充其量不過是促進個人發展社會進步的手段之一,或稱之為興奮劑。對方辯友有意誇大競爭的作用,有魚目混珠之嫌。為了證明我方合作更有利於人的發展的觀點,下面,我將進一步闡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合作貫穿於人的一生。呱呱落地時,就要有人為他餵奶穿衣;上幼兒園,要與小朋友好好相處,不罵人,不打架;上學了,要團結同學,尊敬師長,遵守校紀;工作了,要與同事領導融洽相處;到了結婚年齡,得找對象,建立家庭,養兒育女;病了,需要醫生為他醫治;老了,需要有人贍養。可見,人從生到死都離不開合作。
其次,合作有利於集體、國家事業發展壯大。請看:建立醫療保險制度,建設上海浦東,建設三峽水利工程,開發大西北,哪樣又離得開合作?哪樣不是各方面專家合作的結果?不是黨政軍民緊密合作的結果?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了人口質量,改善了人口結構,這也是全民合作的結果。
第三,合作促進了人類的不斷進步。1969年7月20日至21日,美國N·A阿姆斯特朗和E·E奧爾德林乘「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成功。阿姆斯特朗在向月球表面邁出第一步時說:「對我來說,這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這是巨大的一步。」為了這一步,美國耗資300億美元,歷時11載,參加的單位有兩萬多個,參加的科學家、工程師達40萬。在這裡既有大量的具有一般科技水平的通才,又擁有人數眾多的精通某一科技領域的專才,還擁有一些通曉多種科技領域具有戰略指揮才能和科技組織才能的博才。這樣一支龐大的科技人員隊伍,猶如一個交響樂團,它要求每位參加演出的人員,都要無條件服從音樂指揮,誰也不能為了爭名奪利而任意胡來。可見,沒有合作,哪有「阿波羅」11號飛船的登月成功?哪有人類的巨大飛躍呢?
第四,除了橫向的合作之外,還有縱向合作。子承父業是合作,師徒結對是合作,新老交替是合作,人類就是通過前赴後繼,生生不息,來承傳文明,開創未來的。綜上所述,我方認為合作更有利於人的發展。
三辯吳兆敏同學陳詞
為了突出合作比競爭更重要、更有利於人的發展,我們不妨把兩者作個比較。
第一,人的生存、發展有時並不需要競爭,卻自始至終離不開合作。這說明合作對人的發展是必需的,必要的。競爭只不過有時能促進人的發展,也可以說是促進人類發展的一種手段,一種興奮劑。
第二,競爭產生的消極作用是明顯的,即使是正當的競爭也會產生許多消極作用。在這方面我方一辯已陳述,而合作幾乎沒有副作用。
第三,競爭往往是人們不自覺、不情願的,往往是被動的、無奈的,;而合作卻是人們所希望、所嚮往、所追求的,是人們理想中的境界。這就是國際社會呼籲走和平發展的道路,而不希望通過戰爭來解決爭端求得發展的原因。人們希望走和平道路,這就是講求合作,而戰爭是競爭的最高惡性形式,人們都厭惡它
第四,合作是競爭的基礎,合作制約著競爭。就以體育競技拔河比賽來說吧,首先雙方隊員必須合作才能形成競爭的基礎和前提。競爭過程中,雙方隊員要各自全力合作,合作不夠的一方必然失敗,取勝的一方必是圓滿合作的結果。合作制約著競爭的勝負,也貫穿於競爭的始終。再拿今天的辯論賽來說,正反雙方必須各自緊密合作,才能參加辯論,只有評判老師的公正裁判,其他同學的積极參与,才能形成競爭的環境和機制,否則辯論賽無從談起。
第五,從人類發展長遠趨勢看,競爭將逐漸被合作所替代,合作將更為普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進入共產主義理想社會,消滅了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差別,物質財富極大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實行了按需分配的原則,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也極大地提高。到那時,競爭將逐漸由科技競賽、勞動競賽、體育競賽所替代;而合作將更為普及,更是人們的自覺行動。
總之,競爭對人的發展是有條件限制的,對人的發展作用是相對的;而合作對人的發展作用是不可置疑的,是絕對的。那麼是相對重要還是絕對重要,這一結論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見,合作比競爭更有利於人的發展。
四辯江海穎同學陳詞
我有必要再澄清幾點:首先,我方認為理想、目標、信念才是個人發展、社會進步的真正動力,對方不能過度地誇大競爭的作用
其次,論題中「人的發展」既指個體的發展,又指集體和整體人類的發展,而不能僅局限於個人的發展。
再次,競爭是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對於一個共同目標的爭奪,合作則是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我方再次重申:我們承認競爭在歷史上、在現實中對人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起促進作用,甚至不遠的將來也還起著這種促進作用。但是這遠不如合作對人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來得重要。這是因為:
一、人類生存的必須。人要生存,時時處處離不開合作,就像人類離不開空氣、陽光和水分一樣。
二、合作能增進人的智慧和力量。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三、合作能使人創造出新。馬克思、恩格斯緊密合作,完成了劃時代的巨著《資本論》;就連指出「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者達爾文也曾說過:「要是沒有為數眾多的可敬的觀察家們辛勤搜集到的豐富資料,我的著作根本不可能完成。」
四、合作能使人形成健全人格和先進的思想。人在集體的生活中,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會更全面健康地發展。比如尊重他人,團結同志,有利於培養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
五、合作能使一個集體更快發展。比如一個領導班子,如能擰成一股繩,互相支持、互相補充,形成向心力,團結合作,事業就會興旺發達,個人也就因此能得到發展;相反,班子內部互不服氣,互相拆台、產生內耗、兩敗俱傷,還談什麼發展?
六、合作能使人類進步更快,生活更幸福、美滿。各國之間進行政治、科技、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可以加快人類的進步,使世界成為一個地球村,同時由於各國友好合作,和平共處,就可以遠離戰爭,使人民的生活更幸福美滿。
因此,我方一致認為:競爭有利於人的發展,但合作更有利於人的發展。
簡評:這是一個比較型的論題。(反方的論題是:競爭比合作更有利於人的發展)也就是說,合作競爭都對人的發展有利。關鍵詞是「更」。這是雙方辯論的焦點。
一辯開門見山亮出本方觀點,並對辯題中的幾個重要概念「人」、「合作」、「競爭」進行權威性的闡釋。這為本方的辯論打開思路奠定基礎。接著,先承認競爭對人的發展起作用。正是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樣既可以使對方眾多炮火失之無效,也為己方築起穩固的防線,真是一舉兩得。隨即話鋒一轉,從三方面陳述競爭的局限性和消極作用。有攻有守,攻防兼備。最後從歷史、現實、將來三個角度列舉大量的事實來正面闡述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必然趨勢,這為三辯得出「競爭是相對的,合作是絕對的」埋下了有力的伏筆。
二辯,首先駁斥了對方的一個錯誤觀點。這也是辯論中的有關勝負大局的一個問題,很有必要。然後在一辯的基礎上列舉大量事實闡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個人、集體、國家、全人類,由小到大,縱橫交錯,點面結合,材料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精鍊,排比、反問氣勢雄渾,尤其是飛船登月一例,以一當十,具有雄辯的說服力,擴大了優勢戰果,為正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辯的陳詞,緊緊抓住辯題中的關鍵詞「更」字作比較,進行正反論述,辯論進入白日化階段,也是攻堅階段。從五方面作了正反對照,有力突出了合作對人的發展的必要性、必然性和絕對性,競爭的局限性、消極性和相對性。
四辯的總結陳詞,首先澄清了辯論中的幾個重要事實,然後從六個方面總結了合作對人的生存和發展的各方面,如生活的、思想的、經濟的、文化的,雄辯地論證了「合作比競爭更有利於人的發展」的中心論點。例證法(生活現象與典型事例)、引證法(引用名言和俗語)的貼切運用,大大地增強了說服力
有關辯論賽
辯論賽不問辯論者本人的立場和主張,而側重於辯論技巧的比賽,比賽雙方都不準備說服對方或被對方說服,而以駁倒對方,爭取評委和聽眾從來戰勝對方。比賽程序:
一、陳詞階段,順序和時間依次為:
二、自由辯論階段共8分鐘,雙方輪流發言。
自由辯論規則:
三、總結陳詞階段共8分鐘
反方四辯總結 4分鐘正方四辯總結 4分鐘
辯手注意事項
注意言談辭令,辯論風度
· 在辯論中,特別是一對一攻辯和自由辯論時,應針對對方提問和辯駁的內容回答或反駁,內容不能偏離辯題或各自為論,要體現比賽的對抗性。
辯論評分標準
1.辯論技巧(25分):辯手是否言語流暢、立場明確,能否從多角度、多層次分析、理解、認識辯題,敘述是否有層次性、條理性,論證是否具有說服力。
2.內容資料(15分):論據是否充分、合理、恰當、有力、引述資料是否正確、翔實。 3.自由辯論(25分):能否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主動、準確、及時、機智地反駁對方的觀點,思路清晰、立場堅定、邏輯正確、應對靈活。
4.整體配合(20分):是否有團隊精神,能否相互支持,論辯銜接是否流暢,論點結構是否完整,是否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5.表情風度(15分):辯手錶情、手勢是否恰當、自然、大方,不強詞奪理,尊重對方,尊重評委和觀眾,富有幽默感。
初次參加辯論賽的參賽隊員在賽前該做好哪些準備
辯論賽是許多青年同誌喜愛的一項側重於人們言辭表達能力的比賽。然而,不少青年,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學生,雖參賽熱情很高,卻由於缺乏一定的辯論賽知識,或賽前不懂如何正確準備,或賽中不要領,初次上陣便遭受挫折。因此,對初學者來說,掌握一些辯論賽的基本入門知識顯得十分必要。那麼,初次參加辯論賽的參賽隊員在賽前該做好哪些準備呢?主要有四項:認識準備、核對準備、立論準備和試辯準備。一、認識準備所謂認識準備,是指參賽隊員在賽前對「辯論賽」的性質和特點要有所認識。辯論賽是一咱作為比賽項目來進行的模擬辯論(即辯論演習)。這種辯論往往不問辯論者本人的立場和主張,而側重於人們的辯論技巧的比賽。比賽雙方都不準備說服對方或被對方說服,而以駁倒對方、爭取評委的裁決和聽眾的反響來擊敗對方。因此,這種比賽有以下三個特點:1.辯論的題目、辯論的程序、發言的時間等,都是由辯論賽的組織者所決定,參賽者必須按規定進行辯論,不能隨意改變。2.比賽勝負標準包括立論、材料、辭令、風度以及應變技巧等綜合因素、勝負由評委根據標準及主觀印象進行裁定。3.辯論時只能針對對方的觀點和理由進行攻擊,而不能涉及對方的立場和人品。初賽者了解了辯論賽的這些性質和特點,就不會在比賽中,在思想和方法上與日常爭辯相混淆。二、核對準備三、立論準備辯題被明確無誤地確認後,參賽隊員就可以根據辯題,共同商量,研究確立一個最有利於本方論證的具體的總論點。所謂最有利於本方,就是指該總論點不僅觀點正確,旗幟鮮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對方任何的立論,用之守能抵擋對方的任何攻擊。能不能確立這樣一個總論點是一次辯論賽準備的成敗關鍵。為了要確立這樣一個總論點,首先要對題進行嚴格的審題,也就是要對辯題字面上的每個詞或片語逐個進行概念分析,即通常所說的「破題」。這種分析要同時站在雙方的立場審視,不能一廂情願。尤其是要分析出哪些詞或片語對對方立論具有潛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為雙方首先爭論的焦點,因為一般的辯論賽雙方都會抓住辯題中的某個詞項解釋入手開始辯論,有時會出現整個辯論賽始終圍繞這種解釋來進行。因此,盡量設法站在一定理論高度,對辯題作出有利於本方觀點的界定,以獲得大多數聽眾的「公認」,是極為重要的一環。為了典型說明這個問題,下面試舉1990年第三屆亞洲大專辯論會一例。應該說,這三個過程是整個辯論賽準備的靈魂,初學者在這個準備階段應晝找一些有一定理信紙水平又有一定實際辯論能力的人請教一下。此外,不應把立論準備看作是一個孤立的靜止準備看作是一個孤立的靜止準備階段,而應在以後的辯詞撰寫和試辯過程中隨時要審視先前的審題總論點及戰略戰術設計有無不慎之處,以便及時修正。在立論準備停當,各辯手便可分頭撰寫自己分工的辯詞。四、試辯準備如同其他比賽一樣,辯論隊要想在正式比賽中獲勝,一定要在正式比賽前搞一次嘗試性的比賽,以檢驗自己的賽前準備是否經得起實際的考驗。為了達到檢驗的效果,試辯條件和氣氛要盡量搞得逼真些,這就需要在正式參賽隊員進入準備階段的同時,應有一支與之實力相當的假設「對方」也進入準備階段,並且雙方都應處於「保密」狀態。不過,為了增加正式隊員的一些難度,正式隊員應故意泄露些立論方面的要點,來吸引「假設對方」作有針對性的進攻準備,用之在試辯中檢驗參賽一方的立論和戰略戰術是否能奏效。試辯的另一個意圖,是讓參賽隊員進入角色。前面已經說過,辯論賽的最大特點就是辯題觀點不一定與辯論者本人最初的觀點相一致,就像某些演員本身的性格與劇中人的性格不一致一樣,需要深入生活,深入實踐才能進入角色。辯論賽在比賽過程中不僅有理信紙上的正面交鋒,還辯論風度、情態等方面的表演,通過試辯往往能促使參賽隊員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情感上也完全站在所持的辯題觀念上,以便逼真地表現出理直氣壯、慷慨激昂、義正辭嚴而又通情達理地維護真理的樣子。對於初賽者來說,試辯還可以先鍛煉一下上場的膽量,培養一下臨場的經驗。試辯一般宜在正式比賽前一兩天舉行,這類似於賽前的熱身賽,使參賽隊員保持最佳競技狀態。
確立立場的兩個基本原則
(一)弱化我方命題,強化對方命題。確立立場不僅應確立我方對辯題的理解,還須限定對方對辯題的理解,也就是必須明確指出對方應該論證的內容。儘可能擴大我方立論範圍,從而給我方留下較大的加旋餘地。如1986年亞洲大專辯論會北大隊對香港中文大學隊的比賽中,辯題是"發展旅遊業利大於弊",北大隊是反方,正方中文大學隊舉出許多例子論證許多國家由於具備某些條件,發展旅遊業獲得了成功。北大隊馬上指出,正方的立場並不是"在一定條件下"發展旅遊業利大於弊,所以中文大學隊跑題了。這實際上是要正方證明"在任何情況下"發展旅遊業都利大於弊,當然使正方無從論證,陷入被動。 (二)盡量選擇邏輯性強、不易受攻擊的立場。其主要方法是"高立論"。在任何一個細節上都和對方糾纏不休往往會喪失本方的優勢,到最後仍是"一筆糊塗帳";不如乾脆對一些顯而易見的事實、眾所周知的觀點予以承認,接著立即指出:這些僅僅是問題中一個方面,但我們應該討論的是更重要的東西,把爭論上升到更高層次,使對方精心準備的材料無從發揮,在我方熟悉的陣地上與其交鋒,高屋建瓴,勢如破竹。應當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這就要求教練和隊員們對辯題仔細揣摩和思索,努力使自己的立場既無懈可擊、固若金湯,又新意迭出,令對方猝不及防,從而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反客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過來成為主人。比喻變被動為主動。在論辯賽中,被動是賽場上常見的劣勢,也往往是敗北的先兆。論辯中的反客為主,通俗他說,就是在論辯中變被動為主動。下面,本文試以技法理論結合對實際辯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紹幾種反客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俠小說中有一招數,名叫"借力打力",是說內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對方攻擊之力反擊對方。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到論辯中來。 例如,在關於"知難行易"的辯論中,有這麼一個回合: 當對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難"的實例論證於知易行難"時,正方馬上轉而化之從:"知法不易"的角度強化己方觀點,給對方以有力的回擊。扭轉了被動局勢。
正方:對啊!那些人正是因為上了刑場死到臨頭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嚴,可謂"知難"哪,對方辨友!(熱烈掌聲) 二、移花接木 剔除對方論據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換上於我方有利的觀點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我們把這一技法喻名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難行易》的論辯中曾出現過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說"蜀遭難,難於上青天",是說蜀道難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難,孫行者為什麼不叫孫知者? 正方:孫大聖的小名是叫孫行者,可對方辯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孫悟空,"悟"是不是"知"? 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辯例。反方的例證看似有板有眼,實際上有些牽強附會:以"孫行者為什麼不叫孫知者"為駁難,雖然是一種近乎強詞奪理的主動,但畢竟在氣勢上佔了上風。正方敏銳地發現了對方論據的片面性,果斷地從"孫悟空"這一面著手,以"悟"就是"知"反詰對方,使對方提出關於"孫大聖"的引證成為抱薪救火、惹火燒身。 比如,在關於"治愚比治貧更重要"的論辯中,正方有這樣一段陳詞:"…對方辯友以迫切性來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訴您,我現在肚子餓得很,十萬火急地需要食物來充饑,但我還是要辯下去,因為我意識到論辯比充饑更重要。"話音一落,掌聲四起。這時反方從容辯道:"對方辯友,我認為』有飯不吃』和』無飯可吃』是兩碼事……"反方的答辯激起了更熱烈的掌聲。正方以"有飯不吃"來論證貧困不足以畏懼和治愚的相對重要性,反方立即從己方觀點中歸納出"無飯可吃"的旨要,鮮明地比較出了兩者本質上的天差地別,有效地扼制了對方偷換概念的傾向。 三、順水推舟 表面上認同對方觀點,順應對方的邏輯進行推導,並在推導中根據我方需要,設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礙,使對方觀點在所增設的條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與對方觀點截然相反的結論。 例如,在"愚公應該移山還是應該搬家"的論辯中: 反方:……我們要請教對方辨友,愚公搬家解決了困難,保護了資源,節省了人力、財力,這究竟有什麼不應該?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可愚公所處的地方連門都難出去,家又怎麼搬?……可見,搬家姑且可以考慮,也得在移完山之後再搬呀! 神話故事都是誇大其事以顯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絕對不能讓反方迂旋於就事論事之上,否則,反方符合現代價值取向的"方法論"必占上手。從上面的辯詞來看,反方的就事論事,理據充分,根基紮實,正方先順勢肯定"搬家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既而均人"愚公所處的地方連門都難出去"這一條件,自然而然地導出"家又怎麼搬"的詰問,最後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後搬家"的結論。如此一系列理論環環相扣。節節貫穿,以勢不可當的攻擊力把對方的就事論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謂精彩絕倫!五、釜底抽薪 刁鑽的選擇性提問,是許多辯手慣用的進攻招式之一。通常,這種提問是有預謀的,它能置人於"二難"境地,無論對方作哪種選擇都於己不利。對付這種提問的一個具體技法是,從對方的選擇性提問中,抽出一個預設選項進行強有力的反詰,從根本上挫敗對方的銳氣,這種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應該適應(超越)市場經濟"的論辯中,有如下一輪交鋒: 反方:……我問雷鋒精神到底是無私奉獻精神還是等價交換精神? 正方:對方辨友這裡錯誤地理解了等價交換,等價交換就是說,所有的交換都要等價,但並不是說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換,雷鋒還沒有想到交換,當然雷鋒精神談不上等價了。(全場掌聲) 反方:那我還要請問對方辯友,我們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還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為人民服務難道不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嗎?(掌聲)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請君人瓮"之意,有備而來。顯然,如果以定勢思維被動答問,就難以處理反方預設的"二難":選擇前者,則剛好證明了反方"思想道德應該超越市場經濟"的觀點;選擇後者,則有背事實,更是謬之千里。但是,正方辯手卻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設定,反過來單刀直人,從兩個預設選項抽出"等價交換",以倒樹尋根之勢徹徹底底地推翻了它作為預設選項的正確性,語氣從容,語鋒犀利,其應變之靈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嘆為觀止! 當然,辯場上的實際情況十分複雜,要想在論辯中變被動為主動,掌握一些反客為主的技巧還僅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為主還需要仰仗於非常到位的即興發揮,而這一點卻是無章可循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