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數碼相機拍攝技巧
判斷整體曝光正常的標準,我們一般認為膚色要自然潤澤,白紗等高光部有層次,有質感,古裝、禮服等暗部要有層次。攝影師要通過試拍來掌握規律。模特穿白紗在影棚實拍,使用測光表測光,從曝光欠2檔開始,採取包圍曝光的方式,每隔半檔一直拍到過2檔,記錄下每次的曝光組合,在經過色彩校正的顯示器上觀察分析(一定要經過校色,否則判斷沒有標準,具體方法下面會講),找出正常的曝光組合。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攝影師往往以數碼相機的LCD顯示屏為標準來判斷曝光,但LCD往往過亮,不能準確判別,攝影師可以以校色過的顯示器為標準,將LCD調暗,盡量跟實際曝光一致,但也僅僅只能作為參考。 在做這個曝光試驗時,還需特別注意的時,我們說的準確曝光,並不一定是按測光表的讀數去曝光,而是要用加過曝光補償的值去曝光,不同顏色的服裝或背景,補償值可能不同,因為它們的反光率不同,這個經驗值可以在經過校色的顯示器上分別找出。一般的規律為,如果白紗用測光讀數拍攝正常的話,禮服或古裝要適當加一些曝光。 找出不同場景的準確曝光後,再來試驗光比,一般重點控制面部和白紗的光比。用測光表測一下面部的入射光(測光表對向燈光),再測一下白紗的反射光(測光表對向白紗),記錄下兩個曝光值,通過調整主光燈B、輔光燈A、底光燈E的燈位或高度,多測試幾種組合,你會發現,若面部正常曝光,往往白紗控制在比面部過0.5檔的範圍內層次能表現好,這就是你要控制的光比範圍,控制方法通過調整主光燈和輔光燈的燈位解決(實際光比範圍由攝影師實地試驗測量),原則是,膚色表現要潤澤,白紗要有層次。掌握住規律後,測光表要勤用,服裝、背景、燈位變了,都要重新測光,根據測試的經驗值來調整燈位,使曝光和光比在接受範圍內。 由於頭髮會吸收很多的光線,如果不將它照亮,會顯得無層次。頂光可以採用小型柔光箱,除非你的主、輔光是大型的柔光柱,否則,一定要加頂燈。有時,為了保證拍照質量,如深色禮服,為了表現層次細節,要調整底光進行補光。 燈源方面,穩定的燈源對於獲得高通透度的照片和漂亮的膚色還原很重要,燈源的功率不得低於400W,600W更好,高功率的燈源能產生亮麗的色彩、優良的密度和反差,也更有利於白平衡的校正。很多攝影師反映數碼拍攝通透度不夠,白平衡不好校正,都跟燈光功率不夠或燈光老化有關。 以上說的是室內拍攝,外景拍攝,光線更複雜,通過以上理論的掌握,攝影師更要多方嘗試,總結經驗,同樣要遵循0.5檔和1:1.5原則,測光時,一定要用測光表,不要使用相機的機內測光,機測誤差太大。理想的拍攝環境是微陰或薄雲的散射光,太陽光很強時,要選擇光比較小的場景,如樹蔭、大的建築物旁邊等,盡量避免大光比場景。超出光圈調控範圍的大光比場景,非拍不可的,要用遮光板遮光,或反光板,或加柔的閃光燈補光。特別注意的仍然是注意白紗和面部的光比,分別用測光表測量面部和白紗,根據經驗值判斷光比是否超出控制範圍,根據情況,決定是遮光還是補光。 還有一種初步判斷曝光是否在正常範圍的方法,就是查看直方圖。在相機上瀏覽當前圖像時,打開直方圖功能,柱狀圖左端顯示圖像暗部情況,右端顯示亮部情況,如果線柱分布均勻,基本可以說明曝光正常,如果右端溢出(往往伴隨左端缺失),說明高光部丟失層次,曝光過度,如果左端溢出(往往伴隨右端缺失),說明暗部沒有層次,曝光不足。
曝光正常,直方圖分布均勻
曝光過度,高光部丟失層次,右端溢出,左端缺失
曝光不足,暗部沒有層次,左端溢出,右端缺失 友情提示:這部分用光技巧,完全是理論結合實踐的經驗總結,建議攝影師反覆閱讀,深刻理解,重點是要充分認識數碼拍攝對燈光的嚴格要求,要在實踐中反覆動手、動腦,反覆嘗試,善於總結經驗,利用測光表等工具,熟練掌握曝光寬容度和光比的控制方法和技巧。 二、跟拍攝質量有關的幾種相機設定: 1.ISO感光度設置: 很多攝影師在光線不足時,喜歡提升感光度來拍攝,認為一方面彌補了光線的不足,另一方面避免了低速快門造成的圖像發虛,但同時,卻產生了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拍攝的圖像顆粒粗大,色彩黯淡不細膩。所以,攝影師在拍攝時,為了得到亮麗的色彩和細膩的質感,在棚內拍攝,一定要使用相機的最低感光度,大部分相機是ISO100,有的是ISO200,室外拍攝,能用低感光度就盡量用低,可以通過加柔的閃光燈來彌補光線的不足,或使用三角架來使用盡量低的快門,頗不得已要提高感光度,也盡量不要高於200。 2.關於拍攝時的對焦問題: 很多攝影師拍攝時發現焦點不實,人物面部虛了,特別是外景時更加明顯,這個問題是可以通過技巧來解決的。對焦不實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對到了背景景物上,一個是脫焦。對於第一個原因,解決方法為,使用相機的點對焦功能,在影棚內人像拍攝時,多區域對焦其實是不精確的,點對焦時,而且要使用中間的那個點才最準確,對準人物的眼睛,半按快門,鎖住焦點後,在焦平面上再微調鏡頭的角度(即相機前後位置不要再變),再完全按下快門拍攝。對於第二個原因,在拍外景尤其突出,一是影像反差不明顯時易脫焦,一是拍攝場景較大,不易鎖定眼睛,可以嘗試先將人物拉近,在半特寫狀態下以點對焦方式半按快門鎖定眼睛,再通過變焦將人物推到合適位置,再完全按下快門拍攝,質量好的鏡頭焦點會很實。 3.關於數碼相機的色彩模式設定: 富士S2默認設置是SRGB,且不可更改,但現在新上市的單反相機,如尼康D70s、佳能350D等都有多種色彩模式設定,一般分為:Adobe RGB、SRGB I、SRGB II等,很多資料建議使用Adobe RGB模式拍攝,理由是它的色域較寬,這個理由當然成立,但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根據自己的拍攝用途來決定模式的選擇,我們拍攝圖像,目的是輸出數碼照片,而數碼輸出機的色域都是SRGB,那麼,我們就應該用SRGB模式來拍,這樣才跟輸出一致,便於我們在各個環節的色彩管理,如果你用了Adobe RGB模式,在輸出時,大色域往小色域轉換,會造成色彩偏差。SRGB II的飽和度偏高,適合拍攝風光照,適合人像拍攝的是SRGB I模式(具體內容請參閱相機說明書)。 4.關於數碼相機的自定義設置: 如尼康D70s、佳能350D等,在選擇色彩模式時,可以自行定義,對飽和度、色調、銳度等進行增減,達到自己理想的影調效果,如果攝影師經過測試,達到理想效果當然更好,但很多情況下,可能因為種種原因,不但達不到理想效果,反而面目全非,倒不如穩著來,全部設為標準值,使用SRGB I模式效果更好。 5.正常拍攝時圖像的保存格式: 單反數碼相機,正常拍攝條件下,建議保存為最大像素,最大格式的JPG文件,例如富士S2的JPG格式里的F選項(即最大格式的JPG),解析度的4256選項(即最大的1200萬像素)。我們所說的正常條件,是指數碼相機的白平衡經過正確設定(下邊會講到具體設定原理和方法),在影棚內或明亮的自然光等良好條件下拍攝。這樣才是既能保證拍攝質量,又能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選擇,TIF格式建議根本就不要使用,文件大,既浪費存儲空間,工作效率又低,理論上TIF沒有壓縮損失,但是你作個試驗就會明白,同樣一張圖像,保存成最大格式的JPG和TIF格式,在屏幕上放大到足夠大去看,以及輸出成盡量大的照片來看,其實你看不出區別,人眼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商業化拍攝,注重質量,也要注重效率。只有在特殊情況下,例如環境光線不利拍攝時、白平衡無法正確設定時、特別重要的拍攝場所需要絕對保證拍攝質量時,我們建議使用原始影像格式。還有一個特例,柯達的14n和SLR單反相機,我們建議在正常拍攝條件下也要使用原始影像格式,經過測試,發現它的JPG格式拍攝效果,在清晰度和消除雜訊方面,都不如原始格式。 6.原始影像格式: 特殊情況下,使用原始影像格式。數碼相機保存的JPG圖像,是數碼相機的外圍電路將CCD或CMOS得到的光電信號進行數字化處理,對數據進行數學運算或數據壓縮處理,而得到的圖像,會損失很多原始信息,不利於後期調整。RAW數據是將數碼相機拍攝的原始數據不進行任何數據壓縮或數學運算處理,而將原始光電信號進行數字化處理而得到的圖像數據,記錄CCD或CMOS每一個感光點的原始信息,在原始數據基礎上,可以對拍攝時的各種參數,例如白平衡、曝光補償值等進行最大限度的調整。在追求高品質圖像拍攝時要使用原始RAW格式進行拍攝,RAW格式因相機廠家不同,格式不統一,文件後綴也各異,一般需用數碼相機附帶的RAW數據處理軟體將其轉換成TIFF或JPG等格式才能觀看或用PHOTOSHOP進行處理。新版的PHOTOSHOP CS通過插件也能直接對RAW圖像格式進行處理轉換,最新插件幾乎支持所有的單反相機原始格式,包括富士S3,可以輕鬆地對白平衡參數、曝光補償、色彩等數據進行調整,而不會對原始圖像的品質造成損失。 在圖像的轉換中,糾正兩種不正確的做法。有的相機,在隨機贈送的軟體中,不具備對原始格式的調整功能,只能直接轉換,這種轉換,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還不如你調整正確的白平衡後,在正確的曝光和光比下以JPG格式拍攝效果好,還有一種,軟體有調整功能,因為攝影師、設計師不懂或偷懶,不調整而直接轉換後在PHOTOSHOP里再調整,同樣失去了原始影像拍攝的意義,因為你轉換後就有了損失,後期校正範圍大打折扣。原始影像格式的拍攝,一定要在相關軟體里進行色溫、曝光補償等校正後,才能轉換成JPG格式,並進一步做設計。以PHOTOSHOP CS插件為例來介紹原始影像的調整。
如圖所示,為佳能10D拍攝的原始格式,色彩空間space設置為SRGB(跟輸出要求一致),色彩位數為8bit(跟photoshop一致),像素size為3072x2048(佳能10D最高像素),解析度resolution,根據輸出機精度來設定,例如數碼寶麗輸出,可設為254dpi。先做曝光補償exposure,向右為加,向左為減,再調整白平衡White balance,設置為手動調整custom,向右為高色溫,向左為低色溫。調整到位後,點擊OK確定,再另存成JPG文件。 友情提示:以上介紹的跟拍攝質量密切相關的各項設定,攝影師、設計師要明白理解,要善於閱讀數碼相機說明書,真正了解各項設定的意義,防止誤用。 三、數碼相機白平衡的正確設定: 白光由混合光組成,標準白光的色溫為6500K,當暖光多時,色溫低,偏紅黃,冷光多時,色溫高,偏青藍,攝影師要糾正自動白平衡能校正所有偏色的錯誤理念。要想自動白平衡拍的好,燈光色溫必須達到均衡的白光,5500K-6200K是理想的閃光燈。一般影棚閃光燈的色溫只有4700K-5000K,沒有校正過白平衡,以自動白平衡模式拍攝的照片大多以偏黃居多。攝影師先在影棚用自動白平衡模式試拍,在經過校色的電腦上看色彩是否在允許範圍內,如果偏色過大,就需要手工校正。數碼相機雖然內置的有幾種白平衡模式,你可以嘗試,但往往在影棚里自動拍不好時,其他幾種,甚至閃光燈模式也無濟於事,除非你想拍暖調,可將白平衡模式設置到熒光燈,想拍冷調,可將白平衡模式設置到白熾燈。 校正白平衡的神奇武器――灰板。如果燈光色溫有偏差,通過灰板校正, 可以使中性灰的RGB值盡量一致,從而使色彩還原準確。 校正原理:數碼相機設置到手動設定白平衡模式,在影棚當前實拍燈光下拍攝灰板的白色面(將白色面充滿整個取景器),如果拍出的RGB不相等,則數碼相機進行RGB的調整,並將校正值記錄下來,達到校正色彩的目的。(詳細方法請參閱不同相機的操作說明書,方法各有差別,但原理相同)
外景拍攝白平衡設置同樣重要。如果是在明亮的自然光下,當然自動白平衡就能取得滿意效果,但有時外景光線變化多樣,特別是陰天或林蔭下,自然光很不標準時,就會有較大偏差,如果擁有一塊如圖所示的灰板,可隨時設定,以達到滿意效果。 如果你在室內使用數碼後背拍攝,那麼它的白平衡(灰平衡)設定就更加簡單,只需在拍攝前先拍攝一張灰卡,用吸管點取一下中性灰即可,拍攝完成後,在軟體里只需做一下簡單的曝光補償調整,然後轉換成JPG格式保存,例如飛思數碼後背。
友情提示:白平衡非常重要,發現相機色彩不對需重做白平衡,忽略和忘記數碼相機白平衡會使拍攝的色彩有大的偏差,這大大增加後期的調色時間,甚至影響最終的影像質量。 四、顯示器的色彩管理: 校正顯示器的目的是使顯示跟輸出一致,便於攝影師判斷曝光、光比和白平衡的準確度,並利於後續環節的色彩控制。 1.Adobe Gamma調整法: 首先通過顯示器面板,將色溫調為6500K,對比度調為100,亮度調為適中。然後檢查系統左下角「開始」-「程序」-「啟動」,確認在「啟動」中存在「Adobe Gamma Loader」,如果沒有,重裝photoshop即可。然後要準備一張標準校色片,可以從輸出公司尋求支持,也可以自己找一張合適的照片,到輸出公司不做任何調整直接輸出。
開始做色彩管理前,先將標準校色片拷貝到電腦,同時拿出輸出照片做對照,顯示器要開機至少30分鐘。 雙擊控制面板中的Adobe Gamma圖標(如果沒有,重新安裝photoshop後,會出現在控制面板中),並同時打開photoshop,將校色文件打開, 在Adobe Gamma窗口中點擊「控制面板」,點擊下一步,伽瑪設定對話框出現。
將輸出的照片放在一邊,確認「僅檢視單一伽瑪」前打勾,伽瑪值為2.2,調節小框下的移動鈕(向左邊密度變大,向右邊密度變小),將膚色密度調成一致(一定要先將密度調整一致後再進行下一項),然後將「僅檢視單一伽瑪」前勾選項去除,出現以下對話框:
校準時,以人像膚色為主,膚色有偏差,請調節紅綠藍鈕,點中調節鈕,用鍵盤上的左右箭頭鍵進行微調,直至電腦上影像上的臉部的密度和色彩跟照片儘可能一致。 這一步調節很重要,會花費一些時間。然後將「硬體」設置成6500K,將「已調整」設置成如同硬體,最後按「確定」,將色彩管理文件保存下來,下一次調節時,就可直接將此文件調出進行調節。
2.顯示屬性校正法: 如果以上方法操作無效,可能跟顯卡驅動有關,可嘗試第二種方法。在桌面點擊滑鼠右鍵,選擇「屬性」-「設置」-「高級」-「顏色」,如圖所示。
「所有顏色」前打勾為調整密度值,經過測試,調整「亮度」鈕效果較好,將勾去掉,分別為調整紅綠藍色彩,同樣,通過亮度鈕來調整。調整到位後,點擊「應用」、「確定」。 友情提示:最好使用專業而適合的顯示器,如優派G75f+或相同等級的顯示器以獲得最好的色彩同步。校正顯示器時,最好能在6500K的標準光源下,如果沒有,校色照片也應拿到合適光源下,如明亮的自然光下觀察,以獲得最精準的色彩。
推薦閱讀:
※【如何設置,鎖定點測光】_數碼相機
※榮耀MagicBook,和手機一起還能這樣互動
※華強北出品iphoneX,真假難辨,你認出來算我輸!
※尼康和佳能,今天就告訴你一個真正的攝影師選哪個
※10個最好的相機對焦技巧,數碼相機對焦技術和使用的最佳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