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MPA之父」年近百歲仍執教鞭:不讓白髮遜黑頭
「中國MPA之父」年近百歲仍執教鞭:不讓白髮遜黑頭 2016年07月06日 08:50 來源:廣州日報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7-06/7928949.shtml
夏書章
記者 何瑞琪 攝影 王維宣
1947年,28歲的夏書章從哈佛大學學成歸來,被中大力邀任教,成為學校當時最年輕的教授。一晃大半個世紀,這位年近百歲的「中國MPA之父」依然鶴髮童顏,不拄拐杖,慢慢踱步回學院,孜孜不倦地培養一屆屆博士生。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晚年的夏書章並沒有選擇靜享天倫之樂,而是積極延續自己的學術和社會生命。每年的中大學位授予儀式上,他在旁人的攙扶下,雙手擎5公斤重的權杖,率主禮教授隊伍莊嚴入場,場景令人深深動容。年齡之於他,只代表生命已走過的長度,他所追求的,恰恰是生命的寬度。
夏書章,1919年1月生,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行政學的主要奠基人,中國MPA之父,中國行政管理學界的泰斗。現任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名譽會長。2006年獲美國公共行政學會第一次在亞洲頒發的「國際公共管理傑出貢獻獎」。
他1985年主編出版的《行政管理學》,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本關於行政管理學方面的學術專著,為這門學科奠定了理論框架。此後,發起籌建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為中國行政管理學的重建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編著的著作30餘本,發表論文約300篇。具代表性的有《行政學新論》《現代公共管理概論》和《〈孫子兵法〉與現代管理》等。
少時求學「九死一生」 28歲當中大教授
1919年,夏書章出生在五四運動的前夕,命運似乎決心讓他成為中國近現代史的「活化石」。中學期間夏書章曾兩度輟學,飽受貧窮、戰爭、離亂,但他依然堅持讀書,兼學英語,終於如願考上「國立中央大學」。
當時學校遷往重慶,為了上學,夏書章走上一條「九死一生,七十二拐」的求學路。他曾喬裝「打工仔」登上輪船,當給燒木炭運輸車加水的小工,一路拿著錄取通知書不停乞求路費。頭頂是呼嘯而至的炸彈,腳下是不知何時能抵達象牙塔的漫漫長路,花了整整2個多月,他才抵達學期早已過了一半的學校,開始求知之旅。
上醫醫國,其次疾人。當時大部分學子投向數理化,而深受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影響的夏書章卻堅定不移選擇政治學:「周恩來說,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深以為然。」
1943年大學畢業後,夏書章在學術上依然執著,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行政學學位。恰逢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招生,現場面試後,便留在哈佛求學。在世界知名的高等學府求學,讓他對當時國民政府的腐敗有了深刻的認識。1946年,夏書章以畢業論文《中國戰時地方政府》通過答辯,成為最早在國外獲得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的中國留學生。
學成歸來,1947年,時任中大校長王星拱力邀夏書章前往任教,最終,他成為中大當時最年輕的教授。但沒過幾年,全國開始了高校院系大調整,政治學、社會學等系全部停辦,夏書章「轉行」教「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這個經歷,讓他開始探索將行政管理學理念與中國國情融合,為後來在國內高校引進MPA學位制打下基礎。
首倡引進MPA 「公務員素質事關人民福祉」
「我等了30年,一直盼望恢復政治學學科的曙光。」1979年,當夏書章聽到鄧小平講話中提到要重振政治學、法學、社會學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激動的他馬上提筆給《人民日報》寫信,呼籲「要把行政學的研究提上日程」,並很快得到學界的響應。
「我們從辦師資培訓班和辦刊物入手。」夏書章說,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學者一起,開講習班、辦學術會議、編專著教材、辦刊物,並積極組織學術隊伍。《中國行政管理》雜誌就在此時創刊。1985年,夏書章等人出版了改革開放後第一本《行政管理學》教科書。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也於1988年成立。中國行政管理學科初具規模。
在夏書章心中,引入MPA學位教育是一個偉大的夢想。「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但公共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他舉例,當時註冊一個公司,歐美通常只需要幾個小時,而內地竟然要兩三個月,有些邊遠地區甚至幾年辦不下來。中國加入WTO在即,公務員的素質、政府的管理水平、辦事效率都將成為影響國家參與世界競爭的重要因素。
1999年,他在國內首次倡導引進MPA,最初只打算試點6所,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批試點MPA專業學位的全國重點院校在各界強烈要求下增至24所。至今,全國已有100多所院校擁有MPA學位授予點,學界尊稱夏書章為「中國MPA之父」。
懷著對政治學的激情,夏書章半個世紀以來,從沒放下過教鞭。學校免除了他給本科生、碩士生上課的教學任務,但他堅持在家中給博士們開題、授課。在早已奠定地位的學科領域上,夏書章筆耕不輟,今年,他耗時兩年寫就的力作《論實幹興邦》由中山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夏書章說,要真正吃好公務員這碗飯,其實是不容易的。現在社會上,部分人認為公務員工作輕鬆安逸,其實沒有好好考慮要為國家做貢獻。他呼籲:「公務員的素質高低,對整個國家的公共事業管理影響很大。要把公務員當"事業』來做,要有犧牲和奉獻精神,真正為國家為人民謀幸福!」
晚年愛作打油詩 不服老只知充電加油
有人說,「人到中年萬事休」,「七十老翁復何求」,感慨中老年人過了巔峰之境,對人生不再有強烈的追求。然而,夏書章很討厭這兩句詩,身為中大最年長的教授,他偏偏不服老:「我不同意,我只知充電與加油。」
採訪前,他已經讀完了一份中國社會科學報,回家後,他還要讀光明日報、參考消息等,也看廣州日報等本地新聞報紙。每晚雷打不動的,是坐在電視前看《新聞聯播》。
這些年,他止步於中大,較少到外地參與學術活動,但經常激揚文字,發表見解。他在《中國行政管理》開設《夏老漫談》專欄,寫一千多字的小文章,從《簡政放權》到《怒批懶政》,從《海綿城市》到《王婆賣瓜》,夏書章涉獵甚廣,又不乏鞭辟入裡的深見。對於年輕人,他期望甚殷。「一些年輕人總是把國家的一些政治表述看成是政治口號,實際上這些話簡潔明快,正是中國共產黨對長期以來治國理政、理論聯繫實際、歷史經驗的總結,我們更應該去關注研究。」
閑暇時,這位近百歲的教授依然閑不住,常在校園中漫步,不知不覺又走到學院中來。60歲時,他騎10分鐘單車從家裡過去;70歲後,學校實在不敢再讓這位「鎮校之寶」騎著自行車上下坡,他只好算準時間,走上15分鐘到學院;96歲,記者採訪他時,他出門走上半小時;如今97歲,夏書章要提前1個小時出發。只要說好時間,無論年事如何,他從不遲到。
夏書章言談間頗為生動有趣,在他眼裡,百歲老人一點都不「稀奇」:「我做了一首打油詩,你們聽聽。一百不稀奇,九十有的是,八十滿街跑,七十小弟弟,六十五十搖籃里,四十三十不用提。」念完,全場都被這位「老頑童」一樣的教授所傾服。
這僅是夏書章所作打油詩其中的一首。因正色敢言,他被學界讚歎「真"剛猛』也」。他聽了,給自己做了一首「加油詩」:前人打油我加油,不讓白髮遜黑頭。與時俱進永恆事,意氣尚存誓不休。總結自己的晚年心態,夏書章說,自己是「做事有序,飲食有度,生活有趣,心中有數」。 跨越兩個世紀,歷經社會變遷,個人升沉與時代緊密關聯,因而治學研究多含家國之憂,他也分外珍惜如今的治學環境。老而彌堅,與時俱進,這就是對夏書章一生的最好總結。
【編輯:陳鴻燕】
推薦閱讀:
※長征五號擁有強大的「中國芯」
※中國平均每4天產生一個億萬富豪,但他們能逃過這個魔咒嗎?
※濮陽地下埋著一張中國最早的天文圖……
※茅於軾且慢為中國富豪「喊冤」
※曾是中國最美的小鎮,因148元遭受遊客冷落,跌出中國最美古城前十,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