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慈法法師《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講記(22)

《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講記(22)

慈法法師

今言無量壽者是法

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法。

覺者是人

佛是人,那稱念南無阿彌陀,就必然能成佛,人必然得以成就,過去說機法怎麼用成就,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都是有了,南無是九界之機,這個法能饒益九界,能成就九界,大機大用。

人法並彰,故名阿彌陀佛

在阿彌陀佛這個地方,人與法、因與果是互彰互顯的。

又言.人法者是所觀之境,即有其二,一者依報,二者正報,就依報中即有其三,一者地下莊嚴,即一切寶幢光明互相映發等是

依報,因為《觀經》的內容,他在解釋這個體,經名體,依報中有地下莊嚴。

二者地上莊嚴,即一切寶地池林寶樓宮閣等是

《往生論》把它列成十七大類。

三者虛空莊嚴,即一切變化寶宮華網寶雲化鳥風光動發聲樂等是

很豐富的,依報很莊嚴,很具足。

如前雖有三種差別,皆是彌陀凈國無漏真實之勝相

是第一義諦妙境界相,非是我們有漏心中生出來的,貪染心建立起來的,它從無漏心中,清凈真實功德中順性建立的妙莊嚴,折射出來的妙莊嚴,因為順著這種莊嚴就會消歸清凈光明自性中,得大安穩,大光明相。

此即總結成依報莊嚴也,又言依報者,從日觀下至華座觀已來,總明依報。就此依報中,即有通有別,言別者,華座一觀是其別依,唯屬彌陀佛也

阿彌陀佛華座就是「無量大寶王,微妙凈華台」,唯屬阿彌陀佛這個佛中之王光中之尊,他是別境,與一切境有差別,這一觀是所謂的別處。

餘上六觀是其通依,即屬法界之凡聖,但使得生者共同受用,故言通也

所含法界的一切有情都可以得到這樣的利益,彌陀為什麼要奪一切眾生一切諸佛的這種莊嚴呢?為使我們大家唯有一個因緣所歸,奪九界的這種染著或修持的意向,使我們生一個決定意,在《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上這樣的話特別的多,《無量壽經》說「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之極尊」,就是這個別處,以別一切佛的教化,一切賢聖的修持,使一切有緣眾生髮起唯一的皈命心,唯一的皈命心,因為此法最尊最貴。

並不是把其他法給貶低了,是說你有緣遇者就是最尊貴,讓你發起這種絕待的依靠與隨順,這是教法中的善巧,釋迦佛也利用這種善巧,要不利用善巧大家學法往往會迷悶,大家就會推測是不是還有比這樣更好的方法,就會來運用其他因緣。

又就此六中,即有真有假

這個真假是相對而言。

言假者,即日想水想冰想等,是其假依

是順應我們這個世間說的,說的是假設相,因為我們能看到水,能看到日,能看到冰,但在極樂世界的確是沒有這些物體,所以假藉此界的物來彰顯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使我們隨著假想進入真觀,這是有對說。

由是此界中相似可見境相故,言真依者,即從琉璃地下至寶樓觀已來,是其真依

「真依」,要是我們沒有假觀就不能契入。

真觀假觀是有別的,這是一種覺受,大家真有興趣就會放下一些雜緣雜業,自己制心一處很容易出現一些超常的真境、聖境,或者說不可預計的一些境界,就是我們的見聞覺知都不起作用了,平時所知道,所看到的東西都不起作用了,特別有意思的。實際十六觀的確是很方便的觀法,很容易契入,因為這個觀法不單單是我們自心的觀察法,是有佛陀的加持的,是釋迦佛的加持力,有彌陀的加持,自有佛力的加被處。

希望以後下去的時候拿一觀我們試一試,做一做,主要是方向要找准,觀想的對象要找准,不複雜,我說個方法大家都可以試試,再厲害的太陽都不頂作用,就是簡單的一個方法,希望大家對這個法有個興趣,有一個嚮往,法要用,給自己要聯繫上就成法了,聯繫不上就是個說教,跟自己沒關係,一聽過去了,你說邊聽邊扔就不叫法了。

因為我們國界有這些東西,是為假觀,沒有呢,是真依呀,因為凡夫沒有天眼,或者沒有這個慧眼,沒有這個法眼、佛眼.我們不能具足見,不能清凈見,不能莊嚴見,往往有障見,障見就會看到這個濁土濁相,所以假以我們這種凡夫眼、肉眼,能見到的這種形象,使我們得到清凈的透視,才能睜開法眼、慧眼、天眼包括佛眼,讓我們見清凈相。


推薦閱讀: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八五集)
佛教界對於凈空「法師」的看法及批判
海濤法師《輪迴之苦》
凈空法師開示:夢中見到過世的親人,讀經、念佛該如何迴向給他們?
【學誠法師開示及答疑 2017-05-05】

TAG:大師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