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寒門也無法出貴子?
周六一位亞裔女性與Trump的會面,讓教育界頗為惶恐。她就是韓裔Michelle Rhee,民主黨人,前DC學區的chancellor,著名教育改革專家,現加州Sacramento市市長夫人。
現在的情況,她很有可能成為下一任教育部長,這估計是教師工會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消息一出來,不少左派媒體,列出各種理由,她絕對不能當教育部長。
比如 「President-Elect Trump should remember the song "The Snake" before he meets with Michelle Rhee today」,又如 "Federalist: Democrat Michelle Rhee as Education Secretary "Would Be a Terrible Choice"。
這位米歇爾李究竟為什麼這麼招人恨,Trump又看中了她什麼?我們稍後詳細介紹。
另外我們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過她。等待超人的背後-美國公立學校的真相
從Trump會見Michelle Rhee 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Trump在大選前說的話是算數的,教育改革會提速。
美國基礎教育體制改革的問題,是個龐大的話題,全放在一篇裡面討論不是很現實,我將推出美國教育改革觀察系列,一起探討,剖析美國基礎教育的現狀,改革的困境,可能會採取的措施,對美國的影響,對華人家庭的影響,以及對中國教育改革可借鑒之處。
本篇是這個系列的第一篇,主要討論美國的現行的基礎教育體系。
美國基礎教育體系
1、普通公立學校 (Public School)
美國承諾對於全體國民提供K-12的免費義務教育。提供義務教育的主體是公立學校。公立學校的經費主要由州政府資金和本地稅收(主要是property tax 房產稅)。
一般來講,只要是在該school zone 內的孩子,無論是購房的還是租房的,只要來報名上學,都可以入學。
下圖是美國一個典型州教育經費來源比例。
由於生源完全取決於學區的劃分,好學區,房價普遍比較高,學區的經費也比較充足,師資力量也可以保證。學生家庭條件一般都還可以,家長對教育比較重視和學校互動非常頻繁,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而比較差的學區,往往由於房價普遍很低,貧困人口占多數,學區的經費比較緊張,師資力量弱,家庭往往在掙扎生存,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而這批孩子因為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被死死地封死在底層,毫無出頭之日。
所以當我們說公立學校的時候,公立學校與公立學校之間的差距非常非常大。有非常出色的公立學校,但是整個體系中更多的公立學校,常年無法提供合格的基礎教育,無法維持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一些學校十幾年未能有學生考取正規大學,淪為輟學工廠。
對於家長,如果希望讓孩子上個好的公立學校,換個好學區的房子是最簡單的方法。在美國只要是在學區內租房,有租約或者水電費賬單,就可以送孩子入學了,不需要什麼戶口,居住地,父母工作地等限制。
不過好學區的房租也一點不便宜,喬布斯的媽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從一個差學區搬到了好學區。讓喬布斯從一個現在還排名500左右的學校搬到了Cupertino的Homestead中學(現在排名60左右)。這讓喬布斯在高中的時候有機會接觸電子興趣班,從而改變了整個世界。而更多的「喬布斯」因為家庭根本沒有錢,沒有機會接觸優質教育改變自己命運。
真實數據分析
學生家庭收入狀況的一個指標是領取免費午餐人數佔總人數的比例(推薦一個網站https://www.schooldigger.com可以看到美國所有公立學校的評分情況。)
上面就是華盛頓州,排名非常靠後的幾所高中免費午餐領取的比例,最慘的一個學校,居然有88.3%的學生!這個學校2015~2016學年州統一考試的標準平均分是0.4分!滿分100!
人口比例 老墨佔了近80%!
這個社區的房子均價是14萬美元,因為還不起房貸被強制收走房子的比例高於當地0.1個百分點,但比全國還低0.2個百分點!
而作為對比,好的公立學校,一般免費午餐的比例在20%以下,標準平均分一般在90以上。
拿其中的Mercer island高中舉例,領取免費午餐的比例只有4.5%
這個島上基本上沒有低於100萬美元的房子,過去三個月掛牌房子中位價是237萬美元!
在同一個州的公立教育系統中,這應該是兩個極端了。差距如此之大。Mercer Island高中出來的孩子和Stanton高中出來的孩子,完全沒有交集。Stanton出來的孩子連給Mercer Island孩子割草的機會都沒有(豪宅區都有專業的landscape公司),這就是階層固化。而真正有錢的,從K到大學,完全在私立學校的孩子和Mercer Island 高中里孩子的交集還有,但也不是很大,這又是一層階層劃分。
公立學校的好處和壞處都很明顯,好處是能保證一個最低保障,讓極端貧困的孩子,有飯吃,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壞處是學校的好壞完全根據學區劃分,很難為那些身處底層的優秀生提供更高的上升空間。單純從效果來講,這就是一種赤裸裸的階層隔離。
有錢去好學區買學區房,再差點去好學區租房,實在沒錢只能去差區混畢業。在這種體系下寒門怎麼可能出貴子呢?
Michelle Rhee 曾經爆出來一個數據,美國DC學區里有很多高中,只有8%的學生的英語和數學,達到了該年級應該有的水平。說實在的,這種學校出來的學生,連流水線工人都當不了。這些人最終只能淪為社會吃低保的寄生蟲,然後下一代繼續這個惡性循環。
經費問題?
美國政府投入到公立學校的經費一點都不少(不要說和中國比)和其他發達國家比起來,都是土豪級別的投入,但是經費有投入,但是很長時間看不到效果。
下圖:2012年,哥倫比亞特區每個學生投入的經費是29931美元,全國平均水平是12331美元/學生,最差的idaho的投入是7405美元/學生。
而成績基本上毫無起色,有的還有所下降。
美國投入到教育系統的經費不算少,然而呢這些錢未必真正用到了學生頭上。各種利益集團,吃掉了大塊,最終真正用到學生頭上的所剩無幾。
各種利益集團
舉個例子,每個學區都有些speical need 的學生,需要特別照顧,這個無可厚非,但是,有人把這些speical need 學生變成了牟利工具。然後呢,各種怪事出來了。
學區每年要付9160萬美元給校車公司接送3239名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平均2.75萬美元一年。這個錢每年都可以買一輛Corolla了!而且這個錢,學區根本無法控制,必須給,因為這是有court order的。這個接送公司還是court oder指定的,學區只能每年到點付錢,討價還價的機會都沒有,換個接送的公司都不行。
你覺得這是孤例嗎?Naive!全美26個州,都有類似的court order。
還有教科書利益集團等等。例如美國小學四年的數學課本,Envision Math,價格是103美元,中國小學四年級數學課本不到1美元!而且中國小學四年級課本的教學效果遠遠好於Envision Math!
教師工會
在中國來講,老師教學生教的好,要表揚,要發錢,教得不好,要批評,要滾蛋。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在美國,當老師,只要你願意當老師,滿兩年就有tenure的計劃,以後基本上無法開掉你了。tenure通過率是98%!
這些老師一般進了這個系統好比進了保險箱,隨便折騰都不用擔心丟掉工作。
衡量老師的標準,且不說教的好,教的壞,就說為人師表最基本的一點,至少不是色狼吧。如果教師認定是色狼,應該被開掉,這個底線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低的不能再低了吧。
呵呵,教師工會,依然袒護!(WSJ 新聞)
教師工會是民主黨堅定的支持者和政治捐款者。比如教師工會就出現在wikileak 希拉里捐款大戶中。
而且更加可惡的是教師工會為了進一步維護自己的地位,在學校里對孩子進行洗腦。比如這次大選,很多學校的老師(包括小學)都在拚命抹黑Trump,吹捧希拉里。
凡是引入競爭的,讓老師的位置不穩的改革,都會受到教師工會的強烈抵制和阻撓。
教育是突破階層壁壘的階梯,大量美國中下層階級的孩子因為無法接受到高質量的公共教育被禁錮在自己的階層,無法找到出路。
由於美國公立學校的差勁表現,以及教師工會的強勢,美國教育改革走出了三種新形態的學校:Charter School,Magnent School,Vouchers Program 教育券
2、特許經營的公立學校(Charter School)
Charter school 是 公立資助,私有化管理,非宗教不受學區限制的公立學校。
這個最早在1991年的時候明州首先搞出來的。在差學區,還是有很多有上進心的好孩子和家長想把孩子送進大學,改變家族的命運。但由於經濟上,工作上沒有條件,不能搬到好學區,孩子就被耽誤了。
於是就有一批人提出,你政府收了我們的稅,每個小孩也投了不少錢(美國平均12331美元),但是政府無能,機構僵化,導致一些學校淪為輟學工廠!還不如政府把錢還給社區,讓我們自己找人來搞更有水平的教學。政府一想,反正有些學校十年一個大學生都考不上,還花了那麼多錢。還不如把死馬當活馬醫。這個事情就上馬了。
Charter School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於政府稅收和政府撥款,每收一個學生,政府都會把相應的資金撥款給學校。另外,學校本身也可以開源節流:向外界要求募捐助學,並削減一些在公立學校必須提供的福利性質的支出,比如校車,而把錢用到刀刃上——教師質量。一般來說,Charter School的教師質量會比普通公立學校高一個層次。
在招生上,Charter School的生源也並不局限於所在的學區,一般來說,鄰近學區的孩子均可報名入學。如果報名人數過多,就抽籤決定誰能入學。一般1個位置,4個人搶。但是對於個人而言,這就是100%。圖中小黑孩將來究竟是本卡森醫生還是Mike Brown 就在那個球的概率上。想想就可悲。
Charter School在教學上有很大的自主權,對老師要求高,對學生要求也高。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依然有一定的淘汰機制在起作用——比如相對普通公立學校更多的家庭作業,更長的教學時間,要求家長更多參與學生的教學,還有定期的考試評分制度,其嚴格程度甚至不亞於一些國內的重點學校。有些堅持不下來的學生也就轉回所在學區的公立學校,空出位置來給那些等待入學的孩子,但能一直堅持下來的,就會得到比在原有公立學校更好的教育,更大的上升空間。
拿KIPP這個charter School的例子來說,無論是高中畢業於,大學入學率,大學畢業率幾個指標上都遠高於普通高中。
而且由於私有化管理,可以對老師打分,可以fire老師,可以花錢獎勵好的老師。教師的積極性很好,教學也出成果。學生看到希望,也更加努力。Charter School出現於上世紀90年代初,現在已經發展到全美各地,2016年的估計有6800所,而且還在高速發展中。
當然charter school 管理方是私營的,charter school 的好壞完全取決於私人管理團隊負責人(校長)的責任心。有的地方監管不力也出現了種種問題,比如出現開了半年,就關門的情況。錢可以賠,可以退,但是學生就給耽誤了一個學期。這個還是需要嚴格監管。
3. MagnetSchool
這個其實還是屬於公立學校的一部分,但是可以不受學區的嚴格限制。招生要走一個比較嚴格的流程,而不是基於你住在哪裡。這一點有點類似於國內的重點中學,可以跨區掐尖。
一般Magnetschool都是有個特定的主題,比如理工科STEM,比如藝術。因為這種學校比較特殊,所以有時候會收到學區特別的經費,用於資助學生和老師。
4. 教育券 Vouchers Program
教育券的想法在美國50年代的時候弗里德曼就提出過,但是在美國實施的很少。DC曾經實行過一段時間的DC OpportunityScholarship Program (OSP)計劃, 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花錢少,收益大。
可惜這個計划動了公立教育體制內各個利益集團的利益,12年奧巴馬為了回報教師工會,把OSP掐死了。有個紀錄片里一對黑人母女,因為這個program被取消掉之後,小女孩只能回到原來的公立學校。母女倆哭著說,奧巴馬我們當初選了你,你怎麼可以這麼對我們。不過最近Trump 說他執政後,會馬上恢復這個OSP計劃。
2011年Pence所在的印第安納州,推出了教育券計劃,而且很快得到了推廣。總體來說反饋不錯。
其實思路很簡單,就是以前我們把錢給公立學校,現在我們把經費弄成券,給到家長手裡,然後由家長決定到底把教育經費給誰。
衡量教育券計劃是否有效果的幾個維度是:
Freedom of choice 是否促進了自由選擇?
Productive and efficiency 是否在效率上有所提高?
equality 是否促進了公平
social cohesion 社會凝聚力 是否因為教育券加深了社會階層的隔閡
客觀的來講,教育券在美國實施的時間還比較有限,效果還要有待觀察,畢竟在這個系統里我們假設家長是理性的。但是如果這個假設不成立呢,比如有家長把教育券給了穆斯林學校(塔利班)呢?
教育券的使用和推廣,還是需要更多的觀察和監管。
5、私立學校(Private school)
私立學校的資金基本上靠自籌,來源是學生學費和社會捐助。
美國今天的私立學校主要是三波里建立起來的
宗教驅動
19世紀末,為了對抗公立學校中新教徒佔據中學教育主導地位的局面,美國天主教會支持建立了大批私立學校。直到今天為止,美國的教會學校中天主教學校仍然是主體。有趣的是,20世紀末的新教徒(Protestants)為了對抗私立學校中天主教會學校佔主導地位的局面,也出資建立了不少新教學校。
美國教育部VS Brown 案
這個案子導致黑人可以和白人一起上課。白人輸了官司很不服氣,老子關起門自己玩。這又導致一批的私立學校的崛起。
現在是第三波,教育券
因為教育券賦予公民自己選擇私立學校的機會,那麼開私立學校又變成了一個有利可圖的生意。一個學生,一年價值8000美元左右!所以最近又一批私立學校破土而出。
私立學校的特點是招生完全自己做主,想要誰就要誰。只要校方有能力,搞的多高大上都行。教師質量也是水漲船高,只要有錢,教師陣容可以非常強大。老師教的不好,該滾蛋,就滾蛋。教的好,改獎就會獎。
而且私立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完全自主,可以非常有特色,有針對性。但是私立學校的特點就是普遍貴!從1萬多4萬多都有,而且很多學校,有錢未必能進。因為學生家長根本都不缺錢。
但是並非所有的私立學校都是針對富裕階層,比如某些宗教色彩的學校,家長送孩子去只是為了讓孩子從小在宗教的氛圍里成長——但不能強制學生信教。這種學校的學費並不高,但可能會有些別的特殊要求。
6、家庭學校(Home school)
家長自己,或者幾個家長合夥自己教孩子。資金自籌,課程自定。但很多家庭學校用的是普通教材,同時讓孩子參加公立學校的考試和課餘活動。
隨著在線教育的發展,Home School也在增長,2011年有3%的,5-17歲年齡段孩子在Home School接受初級教育。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Khan Academy 上講的數學比美國絕大多數老師要講的好。
但是Home School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是不現實的,投入的資金與精力一點也不比上私立學校少。而且一般home school的家庭,父母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很多底層家庭孩子的父母自身都沒有大學學歷,拿什麼給孩子教?
美國不管你是從那個學校體系出來的,都可以參加SAT考試。所以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都是好貓。
總結:
說了這麼多學校,總結到最後,都是錢,錢,錢。在現有的教育體系下,美國普通中下階層家庭的孩子想通過教育改變自己命運已經非常困難了。美國的階層固化已經非常嚴重,加上大量中產工作機會的流失,導致維持父輩階層已經很困難了,美國寒門早已無法再出貴子。
還是拿數據來說話:
最底層的20%進入最上層的20%的機率,丹麥是14%,英國12%,美國是8%。
美國知名大學中學生構成比例:來自底層50%的人群佔8%,而74%來自上層25%的人群。而教育在美國影響收入的程度是比較高的。
高收入家庭的孩子,54%能完成大學學業,低收入家庭只有9%。
作為家長只能自己多掙錢,想辦法買學區房,讓孩子上好的公立學校。或者想辦法給孩子上私立學校,有爹可拼。想辦法多花點時間去盯孩子學習的進度,多和學校溝通,自己多上點心。
推薦閱讀:
※2018年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中文(全文)
※歷任美國總統訪華最愛去的名勝古迹盤點[組圖]3
※美國輝煌的深空探測
※美國女人很顧家
TAG: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