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中年煩惱,都是境界問題
原標題:酣客FFC 第239節酣客匯:中年煩惱的本質?
作者:酣客老王
人到中年,塵埃落定,不該再有煩惱。因為——
如果是因為窮,你肯定不是剛開始窮,窮了前半生了,窮就是一種常態,是常態,煩惱什麼呢?
如果是因為婚姻,你們夫妻肯定不是剛剛出問題,而是由來已久,好則過,不好就離,煩惱什麼呢?
……塵埃落定後的人生,就不應該有煩惱……
現實正相反,中年,煩惱最多!那麼,中年煩惱的根源是什麼呢?
人「煩惱」都是因為應得而未得,應有而未有。人到中年,基本開始過後半生了,一切都塵埃落定了。塵埃落定就是穩定了,我們看這個世界上,富人有富的快樂,窮人也有窮開心的日子。有婚姻的有快樂,獨身者也有快樂的。
這個世界上不管擁有什麼,或者沒有什麼,都有讓自己蠻快樂、蠻開心、想得開的,因為人生如果是一種穩定的常態,那就應該接受它。婚姻也罷、感情也罷、錢也罷、事業也罷,人到中年的時候,你有不是剛剛有,沒有,也不是剛剛沒有;富你不是剛剛富、偶然富,窮你也不是剛剛開始窮,窮了很長時間了。婚姻,好,它不是剛剛好;不好,也不是剛剛不好,它是由來已久的一種穩定狀態。一切穩定狀態的東西,人都應該坦然接受,忘記「煩惱」,因為它是穩定不可改變的狀態。再「煩惱」,就是蠢,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但是,現實恰恰相反。現實當中,中年人的「煩惱」是最多的,多到想像不到,什麼都是「煩惱」——事業「煩惱」、婚姻「煩惱」、夫妻關係「煩惱」、教育孩子「煩惱」,教育孩子一切的「煩惱」都是對自己愚蠢的反饋。就算是蠢,你也不是剛剛蠢,你已經蠢了前半輩子了。蠢了前半輩子了,幹嘛還要為「蠢」煩惱呢?乾脆哈哈一笑。所以,中年的「煩惱」是有根源的,這個根源是什麼呢?一切中年「煩惱」根源都是境界問題。
我們學過知識,讀書就是為了學這個,我們有過見識,行萬里路,就是為了見識。我們還有常識,我們還有經驗。人一生當中,最沒地方教、沒地方學的東西,可能就是「境界」這個詞。也難怪大家「煩惱」,因為「境界」的確沒有一個地方教,也沒有一個地方學,大家也沒受過這個訓練,所以「煩惱」,也就不奇怪了。什麼是「境界」呢?這個詞不解釋似乎大家都懂,但是,一問大家什麼叫「境界」,好像也沒幾個人懂。
關鍵詞「覺悟」和「修養」。「覺悟」是思想上的,「修養」是精神上的。所以,人到中年還有「煩惱」,我覺得第一個就是沒有「覺」。什麼叫「覺」呢?「覺」就是豐富的感受,在這個世界,我碰你一下,你有感覺,這就叫「覺」受。有一個什麼事情你沒有發現,叫「覺察」,或者你發現了它叫「覺察」,別人的心裡有一個小的起伏,這叫「覺察」。消除「煩惱」要達到狀態,叫「覺悟」,超越「煩惱」叫「覺醒」。但是,不管是「受」、還是「察」、還是「醒」,必須要「覺」。所以,我覺得「煩惱」一定來自於對「覺」很麻木的人。
不管「煩惱」也罷、喜悅也罷,你不去「覺」,不去感覺,不去感知,你讓自己遲鈍,眼、耳、鼻、舌、聲音比較懶惰,缺乏思考,就是缺乏「覺」,我認為這是「煩惱」的第一個原因。很多人婚姻受苦,婚姻受苦,合則在一起,不合則分。但是,你要去「覺」。你看很多夫妻願意天天吵架,但是,不願意靜下來想想,我還要吵多久,如果要吵後半生,那乾脆就分手。再比如說「窮」,很多人知道「窮」很累,很不容易,但他沒有去感覺自己那種窘迫和寒酸的痛苦,所以我覺得,從這種「境界」的定義,「覺悟」與「修養」,也就是沒有「覺」的人、遲鈍的人、麻木的人,會長期陷在一種「煩惱」中。
「煩惱」第二個原因,是沒有「悟」。這個「悟」不是思考、不是想,年輕人只有思考、只有想、只有琢磨,這都不叫「悟」。「悟」是另一個緯度的思想,更高緯度的想法,這個叫「悟」。所以,「煩惱」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人們沒有「覺」,沒有「悟」。什麼是「悟」呢?你看「悟」這個字,把「心」去掉,就是「吾」,就是「我」。所以,我覺得「悟」就是有「心」的「我」,而不是有「腦」的「我」。有「腦」的「我」,那就叫聰明人,無「腦」的「我」那是笨人,聰明人跟笨人都不是有「煩惱」或者沒有「煩惱」的根源。有「心」的人,才是沒有「煩惱」的。
現在很多人,要麼有錢,要麼沒錢;要麼有愛情,要麼沒愛情;有么有事業,要麼沒事業。但是,沒有「心」,只有一個腦子,就好像一個沒有方向盤,只有發動機的汽車,直挺挺的開,走到哪裡控制不住。所以,「悟」就是高緯度的思考,「悟」是對本質的探尋,「悟」是對究竟的發現。但是,很多人陷在事兒裡面只「煩」不「悟」;只「惱」不「悟」;只「想」不「悟」;只「聰明」不「悟」。年輕的時候不「悟」是正常的,但是,現在再做一個無心的「我」,不「悟」就不對了。因為,你很危險,你有可能後半輩子就會一直重複這種惡夢,所以,有「心」的「我」就叫「悟」。
中年人煩惱的第三個原因,就是「修養」。修養,第一個就是「修」,「修」不是學習,「修」是在自己的意志上進行的磨鍊和自我進行的一種對峙。人年輕的時候充滿了學習,人到中年之後,其實已經很難學習了,為什麼呢?你再學什麼知識也學不進去,也背不下來,而且沒有考試的壓力,也做不到認真。人到中年,就不應該學了嗎?不對,人到中年的學變成了「修」。
簡單的對內容的熟悉、了解、記憶、這個叫「學」。在這之後,在自己心裡產生一點投射、產生一點反饋,不要像個豬一樣的學,不要像個牛一樣的學,這個就叫「修」。所以,不修,就一點兒改變的可能性都沒有。人到中年,如果你光學而不「修」的話,第一,你學的東西很差,你的水平很爛,你學不了什麼,學也不咋樣;第二,你的「煩惱」還是在,只有「修」才能改變自己,「學」是改變不了自己的。
▲祝賀潮安605號酣客酒窖開業
人到中年,還要有「煩惱」的第四個原因,就是「養」。修養、修養,什麼叫「養」呢?就是你不能只是奔忙、辛苦、奮鬥,你必須讓自己沉澱身心,必須讓自己滋養心靈,你的前半輩子像開車,後半輩子總要保養一次,任何機器不出毛病也要定期保養。所以,前半輩子的人生過完,人到中年的「煩惱」,有很多時候,其實就像車一樣,它要保養,要進大修廠去換換機油,換換三濾什麼的。
人這一生很少換機油,很少換空氣濾清器、汽油濾清器等等。要換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車跑得久了,一定有很多的雜質,必須要換。人活得久了,也有很多的雜質,所以,你也應該要換換機油和三濾,這就叫「養」。「養」不是休息,「養」是在深層次上,重新沉澱沉澱,重新清掃清掃,清理清理自己,讓自己的狀態恢復一下,這個叫「養」。
大家都知道了,人到中年,很多人有「修」而沒有「養」,「修」而不「養」。什麼叫「修」呢?像豬一樣閑待著,這叫「修」。什麼叫「養」呢?在正能量和正的方向上,讓自己沉澱下來、靜下來,想清楚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這個叫「養」。境界,就是指人的「覺悟」和「修養」,人到中年,缺的其實就是「境界」這個東西。所以,中年你看到有多少人「煩惱」,你就知道有多少人缺乏「境界」。
塵埃落定,人生穩定。前半輩子是怎麼樣,你自己已經很清楚了,後半輩子是對所有的不好要「止」,對所有的好要「揚」,停止的「止」,弘揚的「揚」。但是,無論如何,不應該再有「煩惱」,只要有,它的原因大家記住了,就是「境界」問題。
酣客公社,致力於傳播白酒知識,普及鑒別白酒的方法;書寫中年企業家群體的精神與生活。轉載請註明來自酣客公社。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法官解讀:夫妻一方名下股權歸屬與保護問題的審判規則
※私車公用稅前扣除問題
※「萬里挑一」的好手相,一生錢財不缺,將來千萬家財不是問題
※【學習】什麼是崖柏木陳化料?他有什麼特點?很多老手都不懂的問題!
※大便長期不正常要引起注意,或是肝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