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黑龍江省2016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7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一、2016年預算執行情況

過去一年,全省各級政府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兩次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決策部署,認真執行省人大各項決議,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創新實施「五大規劃」,加快建設「龍江絲路帶」,推進做好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重點工作,較好地完成了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及其常委會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2016年預算收支完成情況。

據快報統計,2016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148.4億元,同口徑下降(財政部統計口徑,以下簡稱增長或下降)1.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4228億元,增長5.2%。

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19.5億元,增長11.4%;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55億元,下降10.4%。

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8.1億元,增長98.1%;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56.4億元,下降11.7%。

全省以上三本預算收支執行均是平衡的。

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1.4億元,下降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22.1億元,下降1.2%。農墾、森工等賦予財稅職能的6個試點管委會(以下簡稱6個管委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億元,增長13.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億元,下降17%。

省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68.7億元,下降1.1%;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63億元,下降41.5%。

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0.8億元,下降24.7%;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5億元,增長22.8倍。

省本級以上三本預算收支執行均是平衡的。

在預算執行中,重點推進了以下工作:

1.著力深化涉農資金整合,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堅持錢隨事走、集中力量、形成能力、解決問題,省級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260.3億元,推進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一是支持農業產業體系建設。順應國內高品質乳製品、畜牧產品需求增長趨勢,支持發展現代畜牧業,省級籌措資金16.6億元,引導社會投資建設「兩牛一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68個,促進「糧變肉」、「糧變乳」過腹增值。著力引導提升農產品品質,投入2.6億元,推進實施「三減行動」,支持建設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範縣19個,帶動建設「互聯網+」高標準綠色有機種植示範基地1170個,落實綠色有機農作物種植面積35.4萬畝;實行「三品一標」認證補貼政策,支持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7400萬畝。支持提升農業營銷水平,鼓勵打造「互聯網+農業」營銷平台,扶持培育黑龍江大米網等電商平台,引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推動農業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促進農民在價值鏈上獲得更多收入。二是支持農業生產體系建設。從水利、科技、農機、生態四個方面入手,支持提升農業生產力,省級投入104.1億元,治理中小河流36條、整治水土流失防護面積202平方公里、完成節水增糧建設任務96.3萬畝;砍塊下達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重點支持組建現代農機合作社,現代農機保有量持續增加;推進區域種子創新研發中心、新品種繁育示範推廣基地建設,支持新建水稻標準化育秧大棚6.2萬棟;推進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田間工程等項目,帶動建設生態高標準農田655.4萬畝。著眼市場需求變化,引導優化種植結構,省級投入13.6億元,推進實施糧改飼、耕地輪作、棚室經濟等項目,全省玉米種植調減1922萬畝,經濟作物新增177.7萬畝。省級整合投入農發資金16億元,落實優質糧食、北葯、食用菌、蔬菜和現代畜牧業等項目111個。支持保護耕地資源,發放中央耕地地力保護補貼121.2億元,引導農民保護耕地地力;省級投入3.1億元,推進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提質增效等試點。三是支持農業經營體系建設。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省級財政出資2億元,設立10億元玉米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為糧食收購企業提供融資增信,推動破解玉米銷售難題;落實大豆目標價格和玉米生產者補貼政策,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兌付到位。撥付中央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資金21億元,重點支持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建設。落實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和定向費用補貼政策,推動中小金融機構增加「三農」發展資金供給。省級投入補貼8.3億元,推進農業保險發展,全省種植業、養殖業保險承保規模分別增長8.4%、37.8%。協調推進新農村建設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省級投入8.4億元,支持1082個村、37個農林場建設村內公益事業項目1200個,推進美麗鄉村示範村、寧安「兩化」重點社區和建制鎮示範試點建設。

2.著力激發內生動力,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圍繞「五個要發展」和「五頭五尾」發展路徑,推進「十大重點產業」發展,促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省級投入9.5億元,落實省政府穩增長65條政策。支持開展地質勘探三年專項行動,省級累計投入19億元,推進實施勘查項目243個,其中12個項目取得重大找礦成果,1:50000礦調覆蓋面積比率由2013年的13%提高到27.1%,促進礦產經濟發展。省及部分市級政府發起設立各類投資引導基金和母基金14支,總目標規模1680億元,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實體經濟。二是推進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支持鋼鐵煤炭產業化解過剩產能,下撥中央獎補資金14.7億元,支持全省煤炭去產能1010萬噸、封存鍊鋼產能610萬噸。支持糧食去庫存,省級整合投入16.4億元,對87戶10萬噸及以上玉米、水稻加工企業和122戶品牌(產權)整合水稻加工企業給予補貼,推動提高糧食加工轉化能力。落實中小微企業貸款擔保代償風險補助政策,對符合條件擔保機構給予補助,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落實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暫免徵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等結構性減稅政策,全年減稅降負107億元;採取停徵、擴大免徵範圍方式,調整降低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21項,進一步減輕社會負擔1.2億元。三是支持強化創新驅動。制定落實鼓勵人才集聚、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財稅政策,省級投入4.9億元,採取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哈爾濱通用飛機公司等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推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展示、科技資源共享等科技服務業發展,支持技術創新平台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推進實施科研基金項目、重點研發項目594個,對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的35個團隊和「十二五」時期為科技成果產業化做出突出貢獻的10個團隊給予獎勵,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四是支持國有企業改革。撥付中央補貼資金54.6億元,推進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穩步開展廠辦大集體改革,發放中央補助資金35.9億元,對2345戶企業28.4萬人給予經濟補償。支持龍煤集團改革脫困,推動變現非生產經營性資產,緩解現金流短缺;省級整合投入農發資金5.6億元,落實龍煤轉崗職工就業農業產業項目42個,提供就業崗位1.5萬個。支持農墾綏化、哈爾濱管理局改革試點,推動移交辦社會職能,21個農場整合重組為15個北大荒集糰子公司。推進森工五營、柴河等4個林業局改革試點,加快政企、事企、管辦分離步伐。五是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財政資金投入、政策性貸款等方式,省級籌措撥付資金205.1億元,加快推進水利、鐵路、公路、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三江幹流治理等水利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建成,哈牡客專、哈佳快速鐵路、哈爾濱火車站改造等項目進展順利,牡佳客專鐵路控制性工程開工,北安至富裕高速公路、黑大公路蘭西至北安段工程穩步實施,哈爾濱機場擴建工程、五大連池和建三江濕地機場建設加快推進。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組建總規模達1340億元的融資支持基金,建設全省項目庫、諮詢機構庫和專家庫,錄入全國綜合信息平台項目138個、總投資1765億元,其中17個項目完成社會資本方採購,總投資313.7億元,撫遠東極小鎮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著力完善城鎮基礎設施,支持「三供三治」項目建設,累計撥付中央專項10.8億元,推進哈爾濱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六是支持龍江絲路帶建設。省級累計投入5.8億元,推進完善跨境基礎設施,同江鐵路大橋中方一側主體工程基本完成,黑河公路大橋開工建設。落實財政補貼政策,支持哈歐國際貨運班列每周雙向對開和哈俄班列、「哈綏符釜」陸海聯運常態化運營。在全國率先啟動陸路口岸離境退稅試點,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黑河口岸、綏芬河口岸試點成效初步顯現。支持開展第三屆中俄博覽會、第四屆新博會和第27屆哈洽會等經貿活動,推動提升對外經貿合作水平。七是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省級投入5.3億元,促進旅遊、信息、文化、養老、體育等產業加快發展,支持開展旅遊產品線上線下立體營銷、「夏季生態避暑、冬季冰雪旅遊」品牌和精品旅遊線路打造,支持市縣無線通信系統和2555個行政村寬頻網路建設,扶持哈爾濱國際油畫交易中心營銷推介等84個文化產業項目,對228家民辦非營利養老服務機構、19736張新增床位分別給予建設補貼、運營補貼,推進開展全民上冰雪等群眾性冰雪活動和實施亞布力訓練基地、省冰雪職業學院等項目,促進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變為金山銀山。八是支持生態文明建設。省級投入天然林保護二期政策資金96.3億元,支持林區保護生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省級投入39.3億元,推進實施退耕還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助、森林撫育等林業重點工程。支持實施興凱湖、山口湖、五大連池良好湖泊保護項目,推進開展穆棱河、呼蘭河水環境跨境生態補償試點。推動落實《大氣污染防治專項三年行動方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支持淘汰小鍋爐、黃標車、老舊車。

3.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保基本、兜底線,統籌安排民生支出,2016全省公共財政用於民生支出2742.8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64.9%,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一是推進實施精準扶貧。省級投入24.2億元,主要採取砍塊下達方式,支持貧困縣整合使用涉農資金,推進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4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整合農發資金推進脫貧攻堅,支持湯原、樺南等國家級貧困縣新建2億袋菌包生產線,增強貧困地區「造血」能力。省級財政投保1億元,簽訂國內首份農業財政巨災指數保險合同,為28個貧困縣投保,保障額度達23.2億元。二是支持就業創業。省級投入38.5億元,推進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全省城鎮新增就業62.9萬人。以科技人員、大學生、農民和城鎮轉移就業職工四支隊伍為重點,支持推進大眾創業,省級投入創業擔保貼息資金4.5億元,全省創業擔保貸款總額達17.9億元;省級安排3.6億元,支持高水平大學生創業園和孵化平台建設,扶持大學生創客團隊、創業企業發展;累計爭取國家資金7.2億元,推進哈爾濱市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試點。三是推進教育事業發展。全省投入45.8億元,支持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落實農村特崗教師工資性補助、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等待遇保障政策,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生均基準定額補助標準,中小學公用經費生均補助水平分別達到1060元、860元。省級安排22.9億元,推進重點職業院校發展和省屬高校「雙一流」建設,支持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04所,促進28所國家級和省級貧困縣普通高中改善辦學條件。全省投入15.5億元,落實國家獎助學金、免費教科書、寄宿生生活費補助、學生營養改善等助學政策。四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省級投入107.1億元,支持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籌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570元、420元,分別提高70元、40元,惠及城鄉居民2009.4萬人;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範圍擴大到齊齊哈爾、七台河、伊春、雙鴨山、黑河、大興安嶺等6個市地;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府補助標準由年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免費為轄區百姓提供12類、46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支持全省38家醫療機構及醫學院校開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為鄉鎮衛生院招聘大學生954人、完成三年3000人計劃。五是推進做好養老保險工作。強化征繳管理和對上爭取,加大資金調度力度,省級籌集撥付資金516.1億元,確保457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及時發放;落實國家調待政策,將全省企業退休人員、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分別提高7%、6%。六是推進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省級投入90.7億元,支持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城鄉低保標準分別由每月500元、每年3500元提高到530元、3710元,惠及低保對象233.6萬人;整合農村「五保」供養及城市「三無」供養制度,統籌制定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城市特困集中、分散供養標準分別達到每年13716元、9600元,農村特困集中、分散供養標準分別達到每年6720元、4704元,惠及14.4萬名特困對象;落實醫療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政策,緩解城鄉困難群眾就醫負擔,累計救助296.7萬人次;推進開展臨時救助,累計救助困難群眾24.2萬人次;落實救災救助政策,累計救助受災群眾340萬人次。七是推進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省級投入8.5億元,支持公共文化設施、大型體育場館面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推動提高服務水平、改善設施條件;為317個貧困村建設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340個城市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和314個貧困村配置文化設備,推進開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文化遺產保護、文化精品創作、優秀人才培養等工作。八是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省級撥付專項資金121.2億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省棚改開工20.8萬套,建成19.9萬套,貨幣化安置9萬餘套。爭取國家開發銀行新增貸款額度350億元,緩解市縣棚戶區改造和採煤沉陷區棚改資金緊張問題。省級投入補助資金10.2億元,推進泥草房改造12.4萬戶;推進350個脫貧攻堅重點村危房改造,在基本標準補助基礎上,每戶增加補助2500元。九是推進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推進「平安龍江」建設,省級投入6.3億元,推動強化食品、藥品安全檢驗檢測,支持公安、檢察等部門信息化建設,促進實施煤礦安全技改、煤礦重大災害隱患治理、油氣輸送管道隱患整治等項目。推動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支持建設城市和農村社區項目205個。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完成第一批市縣區和林區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省級統管涉及財政工作,首批省級統管法院、檢察院129個單位全部納入2017年省級部門預算。

(二)落實《預演算法》和省人大預算決議情況。

深入貫徹執行《預演算法》,認真落實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有關決議及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審查意見。

1.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落實中央和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改革方案,制定實施省對下稅收收入分享改革方案,在省、市、縣之間重新劃分全部地方級稅種,促進利益共享、財源共育、稅收共管。擴大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報範圍,基本實現省本級國有企業全覆蓋。完善2016-2018年全省財政中期規劃,增強中期財政規劃對年度預算支出的約束力。啟動省級預算單位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試點。完成市(地)轄區和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任務,基本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目標。推進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試點,開展以權責發生製為核算基礎的政府部門財務報告編製試點。加強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建設,清理撤併專戶497個,財政專戶實現歸口統一管理。

2.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控一般性支出增長,2016年「三公」經費和會議費預算比上年只減不增,全省「三公經費」支出減少4.8億元。集約節約使用財政資金,嚴格支出標準,省本級年初預算壓減專項資金87.6億元;建立盤活財政存量資金長效機制,按規定收回結轉結餘資金,統籌用於平衡預算。發揮省級調控能力,下達財力性轉移支付758億元,比上年增加74億元;啟動臨時救助機制,安排22個縣(市)臨時救助資金34.4億元,2016年全省市縣全部實現當年收支平衡並全部消化歷年赤字。落實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調資政策,全省在職職工月人均工資增加300元。完善公務支出管理制度,調整省直機關差旅住宿費標準;推進實施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全省公務用車購置和運行支出減少4.6億元。

3.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嚴格把握財政支出標準,強化投資評審和績效管理,完成省本級評審項目165個、審減1.3億元;省直121個一級預算部門30萬元以上部門預算項目和省級專項資金全部納入預算績效管理,開展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試點。完成全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持續深化政府系統非辦公類資產清理,省政府系統清理出非辦公類資產666處、房產面積131.5萬平方米,通過市場化方式配置用於產業發展,進一步提升資源配置效益。採取大力度調度財政資金、督查督辦、通報約談等有效措施,加快專項資金分配下達速度,推動市縣儘快形成實際支出,1至11月全省一般公共財政支出進度居全國第15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扭轉了一直在全國靠後的被動局面,較好地發揮了促進項目建設、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組建黑龍江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完善《黑龍江省省級政府採購項目貨物工程類需求編製指引》等制度,推進深化政府購買服務改革,提高政府採購專業化、標準化水平,2016年全省政府採購節約資金18.8億元,平均節支率達8.2%。

4.嚴格財政管理監督。實行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債務風險預警,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857.3億元、新增債券247.5億元,並推動銀行置換市縣到期應償還的政府或有債務近180億元,減輕各級政府債務利息負擔200億元。推動提升非稅收入管理水平,推廣應用非稅收入收繳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全省76個市縣上線運行。充分發揮財政監督作用,加大重大專項、民生資金等領域檢查力度,重點開展會計監督、非稅收入收繳和預決算公開等專項檢查,收繳違規資金1.7億元。同時,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審計部門監督,針對審計報告反映的年初預算不細化、部分項目執行率低等問題,嚴格落實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切實抓好問題整改,並將整改成果體現到預算編製執行當中;紮實推進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涉及財政方面的140件建議、提案全部答覆。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全省各級政府2016年政府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全面公開,省級和市縣部門預決算公開規範性全面提升,財政透明度進一步提高。

2016年,在油煤糧木集中負向拉動的嚴峻挑戰下,我省積極克服全面推開營改增、大力實施結構性減稅、持續清理涉企收費等減收因素疊加困難,有效應對推進脫貧攻堅、社保政策提標等政策性增支因素累增壓力,推動全省財政收入總體趨穩、財政支出穩中有進,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科學決策、堅強領導,得益於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指導、大力支持,得益於各地區、各部門以及全省人民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財政運行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財政收入增長乏力與財政支出剛性增長矛盾突出,預算平衡難度加大;部分市縣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壓力較大,政府性債務負擔較重,潛在風險防控任務艱巨;違反財經紀律問題依然存在,財經紀律遵從度仍需提高;集約節約使用財政資金意識仍需強化,資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等等。我們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將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17年全省和省本級預算草案及財政政策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編製好2017年預算,做好各項財政工作,對於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具有重要意義。

2017年,我省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財政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新的更大發展機會和增長動能正在加速孕育,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機遇與挑戰並存。從機遇看,國家出台新一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我省產業項目建設成效日益顯現,全面深化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科技、生態等潛力深入挖掘,水利、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加速完善,將為全省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財政收入增長提供動力和空間。從挑戰看,我省經濟轉型仍處於油煤糧木傳統產業領域集中負向拉動與培育新動能、新增長領域相互交織、相互賽跑的關鍵時期,能源工業波動,大慶油田減產,營改增、結構性減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減免等政策性減收,將給全省財政收入帶來一定影響;與此同時,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調整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提標等增支政策,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以及地方政府債務納入預算管理等其他硬性支出增加較多,都需要有力的財力支撐,全省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做好2017年預算編製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兩次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振興實體經濟為基石,落實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著力支持做好「三篇大文章」,創新實施「五大規劃」,加快發展十大重點產業,深入推進「龍江絲路帶」建設,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財政監督管理,有效防範財政風險,推動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龍江振興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2017年全省預算編製的基本原則:在收入預算編製上,堅持實事求是、積極穩妥。一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充分考慮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稅收收入分享改革等因素影響,做到客觀積極。二是依法依規組織收入,加強稅費征管,堵塞收入漏洞,做到依法徵收、應收盡收,推動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三是全面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減輕企業負擔,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在支出預算編製上,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一是做好民生兜底。集中財力保障脫貧攻堅、社保政策提標、教育均衡發展、困難群體救助等民生支出政策落實。二是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發揮財政資金、政策導向作用,促進資金鏈與產業鏈、價值鏈、服務鏈相融合,推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做好「三去一降一補」、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十大重點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加快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三是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堅持集約節約,統籌財政資金,集中財力辦大事,加強財政支出政策評估,合理調整專項資金使用辦法,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格支出標準,嚴控「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嚴格債務管理,加強風險防控,確保財政可持續。

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1153.8億元,增長3%;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3367億元(不包括中央未告知、無法編入預算的轉移支付補助),比2016年預算增長4.8%。加減中央結算項目後,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是平衡的。

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計301.3億元,下降3.4%;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安排289.7億元,下降0.9%。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是平衡的。

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計9.5億元,增長16.4%;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安排6.8億元,增長90.2%。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是平衡的。

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262.4億元,增長3.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601.6億元,增長4.6%。上述收入加減同中央和市縣各項結算後,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是平衡的。6個管委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3.6億元,下降41.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2.6億元,下降13.9%。預算收支是平衡的。

省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計57.7億元,下降5.5%;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56.8億元,增長3%。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是平衡的。

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計0.7億元,下降9.7%;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安排0.7億元,增長37.9%。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是平衡的。

2017年主要財政支出政策和方向:

(一)深入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持續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一是深入推進農業產業體系建設。著力解決農業量大鏈短、種強銷弱、附加值低等問題,緊扣農業產業鏈與價值鏈,支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項目建設,落實水稻、玉米加工補貼政策,扶持發展精深加工項目,支持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互聯網+農產品營銷」,促進開展綠色食品整體形象打造、精準營銷等宣傳推介活動,扶持黑龍江放心農產品體驗店、專賣店營銷網路建設,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用「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推進實施 「三減」行動計劃,支持綠色有機示範基地建設,推動修訂綠色有機農產品標準,促進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質量追溯體系,鼓勵開展綠色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進一步鞏固提高龍江農產品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的整體信譽。支持畜牧業由量的規模擴張逐步向質的提升邁進,大力支持「兩牛一豬一禽」工程,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場建設,推動強化動物防疫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快「三化」草原治理步伐,提高草場產草能力;支持實施「糧改飼」,推動擴大專用青貯玉米、苜蓿和燕麥種植面積,解決優質飼草飼料供應問題。二是深入推進農業生產體系建設。支持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以水利、農機、科技、生態為重點,支持災後水利薄弱環節建設、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高效節水灌溉,進一步增加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鼓勵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扶持組建大型現代農機合作社;開展優質高效栽培、秸稈綜合利用等重大農業技術示範與推廣工作,推進億畝高標準生態農田項目建設,進一步「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推動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繼續支持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在水利資源豐富地區,支持實施旱改水,穩步提高水稻生產能力;支持經濟作物發展,扶持壯大蔬菜、鮮食玉米、食用菌、北葯、雜糧雜豆等產業,推進開展米豆麥、米豆薯等多種輪作種植模式試點。三是深入推進農業經營體系建設。認真落實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定向費用補貼等普惠金融政策,引導金融服務向普惠方向延伸,推動加大「三農」發展資金供給。深化農業保險創新,擴大保險補貼品種範圍,提升政策性農業保險政策效果。積極穩妥推進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落實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健全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改進大豆目標價格政策。深入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發動組織農民自主建設村內公益事業,支持美麗鄉村重點示範村建設。

(二)發揮財政資金政策引導作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一是推動做好三篇大文章。通過股權投資、設立基金、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等市場化方式,引導和推動社會資本注入實體經濟,促進「十大重點產業」加快發展。推進改造升級「老字號」,引導企業改造現有設備、設施、工藝及產品,推動「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推進深度開發「原字型大小」,支持礦產資源勘查、資源配置和礦權處置,扶持發展高檔食品、石墨烯等資源精深加工項目,推動資源加工向價值鏈高端躍升。推進培育壯大「新字型大小」,支持發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燃氣輪機、先進發動機、衛星應用、感測器等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二是支持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任務。繼續推進化解過剩產能,支持做好職工分流安置工作。鼓勵採用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推動消化存量商品房。健全普惠金融政策的正向激勵機制,推動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按照國家部署,繼續落實營改增試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科技創新和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等稅費優惠政策,調整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等級範圍和分等稅額標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和國企「三供一業」改造,支持打好龍煤改革脫困攻堅戰,促進深化森工、農墾改革。三是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兌現落實國家和我省關於集聚人才、鼓勵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等相關政策,加大重大裝備首台套推廣應用支持力度,切實激發創新活力。通過科學基金資助,支持青年人才、領軍人才等主體開展基礎科學研究。發揮科技服務平台功能,探索採取科技創新券模式,降低企業研發成本。推進實施「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支持專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建設,助力重大技術成果產業化項目建設。完善落實政府採購政策,加大對創新產品、綠色產品和中小企業等支持力度。四是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突出我省有供給優勢的領域,用好旅遊發展金,扶持打造旅遊精品線路和產品,支持開展旅遊精準營銷;推進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建設,鼓勵開展特色駐場演出,促進文化與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繼續對民辦養老機構給予運營補貼和一次性建設補貼;推進打造「冰雪之冠·暢爽龍江」品牌,扶持發展冰雪產業,讓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五是推動龍江絲路帶建設。以「三橋一島一道一港」通道建設為重點,支持跨境基礎設施多點對接、互聯互通;實行逐年退坡的財政補貼政策,推動哈歐、哈俄班列和「哈綏符釜」陸海聯運常態化運營;支持全省電子口岸平台建設及應用推廣,推進企業構建海外倉、境外展示中心等自主營銷網路;落實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要求,推進實施對俄投資合作重點項目,支持對俄境外園區建設,打造跨境產業鏈和產業聚集帶。支持辦好第四屆中俄博覽會、第28屆哈洽會等經貿活動,提升對外經貿水平。六是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牡佳客專、北安至富裕高速公路和哈爾濱、綏芬河、亞布力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實施尼爾基引嫩擴建工程、三江幹流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推動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農村泥草房改造任務。創新投融資機制,在公共服務領域進一步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對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領域新建項目,探索實行強制應用;對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項目,財政資金逐步由「補建設」轉向「補運營」。七是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繼續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加大對天然林保護和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等投入,開展退耕還林還草還濕,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保護修復生態系統。支持農村環境突出問題綜合治理。落實新能源汽車補貼機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促進節能減排。

(三)堅持保基本、兜底線,支持做好社會托底工作。一是推進脫貧攻堅。發揮政府投入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統籌使用各類資金,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力度,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同時明確一定時期內扶貧政策的連續性,堅持扶上馬、送一程,鞏固精準脫貧成果。完善巨災保險試點,提高貧困縣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加大教育精準扶貧力度,全面落實各項教育資助政策,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貧困而輟學。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加大對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等四類重點對象的支持力度。二是推進穩定就業。支持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在去產能任務重、待崗職工多、失業風險大的重點地區,推進開展就業援助專項行動,切實發揮失業保險援企穩崗作用。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持續推動科技人員、大學生、農民、城鎮轉移就業職工四支隊伍創業,支持做好小微企業雙創基地城市示範工作。三是推進教育事業發展。繼續支持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和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統一城鄉中小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和「兩免一補」政策,實現義務教育補助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穩步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建立健全職業院校生均撥款制度。推進高校預算撥款制度改革,支持特色高水平大學和國內一流學科專業建設。四是推進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落實國家部署,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均提高30元,分別達到每人每年450元和180元,促進城鄉居民醫保穩定可持續。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5元,達到每人每年50元。全面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繼續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五是推進完善養老保險制度。依法依規強化養老保險費征繳,加強收入征繳,堵塞支出漏洞,推動實現應參盡參、應繳盡繳;合理適度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確保當期企業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增強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六是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落實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保障水平動態調整機制,合理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水平。支持醫療救助制度城鄉統籌發展,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切實緩解困難群眾就醫負擔。完善臨時救助制度,推進「救急難」綜合試點工作,做到困難群眾求助有門、急難有救。七是推進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提升服務質量;繼續支持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進一步活躍基層文化生活;支持貧困地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改善公共文化設施設備條件,加強數字文化建設,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平。推進大型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支持改善公益性體育場館及群眾健身設施條件。八是推進平安龍江建設。完善安全生產投入機制,支持安全生產監管及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治理和隱患排查治理。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根據省委部署,做好2018年第二批法院、檢察院財務劃轉省級統管各項準備工作。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投入力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三、全力做好2017年財政管理改革工作

2017年,圍繞全面落實上述預算安排,全省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將嚴格貫徹《預演算法》要求,進一步推進改革創新,強化監督管理,不斷提升工作水平。

(一)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提高縣級財力保障水平。建立健全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體系,積極推進將持有居住證人口納入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範圍,創造條件加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力度,從2017年1月1日起,將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政府性基金調整轉列一般公共預算並統籌使用。推進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改革。深化公務卡制度改革,提高預算單位公務卡使用率。強化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制定延續性政策,統籌考慮以後若干年度預算安排。清理一般公共預算中以收定支事項,取消關於排污費、水資源費等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的規定。大力推進預算公開,除涉密信息外,推動使用財政資金的各級部門和單位按規定公開本部門和單位預算。深化稅制改革,按照國家統一部署,落實《環境保護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實施水資源稅試點改革,支持綜合保稅區建設。啟動省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培訓療養機構改革試點,推進從事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轉企改革。

(二)著力強化預算執行管理。堅持預算硬約束,嚴格執行人大批准的預算。堅持依法征管、應收盡收,堅決防止和糾正收取「過頭稅」、亂收費以及採取「空轉」方式虛增財政收入的行為。加快財政支出進度,督促做好項目實施準備工作,提高預算執行的均衡性和規範性。繼續加大暫付款清理壓縮力度,嚴格控制新增財政專戶。堅持集約節約,加大專項轉移支付整合力度,嚴控新設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堅決壓掉沒必要、花不好、花不實、明顯有失公正或功能閑置、搞形象工程的財政支出,真正把錢花在刀刃上。進一步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結餘資金以及連續兩年未用完的結轉資金按規定全部收回財政統籌使用。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將省直一級部門預算項目支出和省級專項支出全部納入預算績效管理範圍,啟動市縣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加大事前、事中監督和評價結果運用力度,進一步增強花錢的責任意識和效率意識。繼續做好非辦公類資產清查處置工作,將政府系統閑置資產優化配置到創造財富的生產部門

(三)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嚴格落實《預演算法》等法律規定,強化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預算管理,嚴格按照核定限額舉借地方政府債務,嚴控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繼續發行政府新增債券,支持全省重點公益性民生項目建設。做好政府置換債券發行工作,置換政府存量債務,緩解地方償債壓力。依法釐清政府債務和融資平台公司等企業債務邊界,將融資平台公司債務、中長期政府支出責任納入統計監測範圍,深入推進融資平台公司市場化轉型。推動置換政府或有債務,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違約風險。加強地方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制定完善應急處置預案,及時實施風險評估和預警,做到風險事件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確保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四)切實加大財政監督力度。依法依規強化財政監督,建立完善財政資金使用制度,堅持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相結合,加大對財政預算執行的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提高相關主體的財經紀律遵從度。著力抓好中央和省確定的重大支出政策執行情況,特別是創新實施「五大規劃」、大力發展「十大重點產業」等方面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加快大項目支出進度;著力抓好預算公開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大考核力度,嚴肅公開紀律;著力抓好國庫「三位一體」動態監控體系建設,推動市縣擴大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範圍,加快建立覆蓋財政資金支付全過程的動態監控體系。

推薦閱讀:

2016年冬至一陽生嗎
2016年冬季女性禦寒的6大最潮外衣搭配指南
2016年第048期——每日重點考點之自然人犯罪主體(3星考點)
2016年5月天象預報
我敢打保票,這是2016年最好看的8部韓國電影

TAG:黑龍江省 | 執行 | 2016年 | 報告 | 行情 | 預算 | 關於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