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中「未病」今之「亞健康」
祖國醫學沒有「亞健康」這一名詞,但早在二千年前的《內經》中就提出治「未病」的觀點,唐代孫思邈更明確提出:「古人善為醫者,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意思是說:最好的醫生善於在人們身體健康之時,注重養生,保持健康;中等水平醫生要抓住將要生病而還沒有生病之時,注重未病早調,避免疾病的發生,即現代人所說的亞健康;一般水平的醫生治療已經發生的疾病。然而,待疾病發生才求醫問診,則疾病已形成,救治不一定有效,即使保住了生命,其生命質量也已下降,沒有希望恢復到健康的狀態,尚有長壽,而飽受病魔折磨的痛苦。
我們通常說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與「病」含義不同。「疾」是指不易覺察的小病(疾),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就會發展到可見的程度,便稱為「病」。這種患疾的狀態,現代科學叫「亞健康」或「第三狀態」,在中醫學中稱「未病」。
今之造成身體出現"第三狀態"狀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失衡古人云:萬事勞其行,百憂撼其心。高度激烈的競爭,錯綜複雜的各種關係,使人思慮過度,素不寧心,不僅會引起睡眠不良,甚至會影響人體的神經體液調節和內分泌調節,進而影響機體各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2、營養不全現代人飲食往往熱量過高,營養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劑過多,人工飼養動物成熟期短、營養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體重要的營養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機體的代謝功能紊亂。
3、噪音、鬱悶科技發展、工業進步、車輛增多、人口增加,使很多居住在城市的人群生存空間狹小,倍受噪音干擾,對人體的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產生很多不良影響,使人煩躁、心情鬱悶。
「未病」不是無病,也不是可見的大病,按中醫觀點而論是身體已經出現了陰陽、氣血、臟腑營衛的不平衡狀態。我們的祖先早就意識到,有了疾病除積極尋找除疾之法外,還積累了許多預防疾患的措施。《黃帝內經》有日:「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鮮明地看出我們的祖先已認識到對疾病應「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的重要。
如今許多人已悄然戴上了「亞健康」這頂帽子,尤其是現代白領90%處於亞健康狀態,被壓得喘不過氣來,遭受身心的折磨。過度用腦,加班,不合理的飲食,無法充分的睡眠都讓白領明顯感到自己的身體「日薄西山」。亞健康成為了一種無法時尚的「時尚」。
當然,現代的白領們學會了對自己更多的關愛,畢竟身體是自己的。各種各樣的瑜珈、健身大行其道,成為了人們改善,甚至解決亞健康的一種時尚潮流。從專家看來,僅依靠體育鍛煉是並不足夠的。均衡的膳食,適量的睡眠,愉悅的心情都成為了改善亞健康的有效途徑。
推薦閱讀:
※圖解:16道題,測測你的亞健康!
※夏天打破亞健康好時機--用中源美膳香稞清調素食餐調理身體
※zhuan//醫行天下:拍打拉筋與亞健康
※陰陽失調是導致女性亞健康的根源
※心.職場:身體疾病久治不愈,警惕心理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