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白宮裡走了一遭,發現了最神秘的一件事

白宮是美國政要名流的舞台,兩個世紀以來40多位白宮主人在這裡工作與生活。白宮有何神秘之處?下面就由作者帶你走進白宮,一探究竟。

世界華人周刊特約撰稿:江亞平(資深媒體人)

圖片:江亞平攝

你知道美國最有名的地址是哪裡嗎?乍一聽,這個問題你可能有點懵?那麼我就不賣關子了,答案是:「華盛頓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你若還不知道的話,那麼可以去谷歌或百度地圖上搜一下,這時你就會發現,原來這個地址是一棟挺大的白色建築。怎麼看上去那麼熟悉?沒錯,這裡就是美國的總統府——白宮,在電視的國際新聞里經常能看到它。

今年2月的一天,我在一位友人的幫助下得到一個參觀白宮的機會。華盛頓我以前去過多次,也到白宮門外拍過照,留過影,但一直無緣進去參觀,總覺得裡面充滿神秘感,因此充滿著嚮往。這次既然有了機會,豈會輕易放過,於是就利用幾天休假,從紐約來到華盛頓。

·01·

說到白宮,我一直認為中國人的翻譯不準確。人家的英文明明是White House,也就是一棟白屋,可我們偏偏譯成白宮,以為既然是總統官邸,自然就是宮殿。

其實,宮殿對應的英文是palace,比如英國女王在倫敦的住所「Buckingham Palace」,翻譯成「白金漢宮」,就很準確。法國巴黎郊外的凡爾賽宮也是如此,法文叫Chateau de Versailles,有凡爾賽城堡的意思,翻譯成宮殿完全可以接受。再比如,中國的故宮翻譯成英文叫Palace Museum,直譯是皇宮博物館,也能接受,而頤和園被翻譯成Summer Palace,即為夏宮,則是神形兼備。

美國建國以來實行的是共和制,沒有皇帝和世襲貴族,總統干滿兩屆也就復歸平民,所以總統官邸不叫什麼宮殿,應該「甚合朕意」。不過翻譯有約定俗成的規定,姑且就這麼叫著,若是較起真來,那就是一團爛污。

譬如,New York為什麼翻譯成「紐約」而不是「新約克」,而New Zealand又為什麼翻譯成「紐西蘭」而不是「紐西蘭」?再比如紐西蘭南島的Queenstown一般被稱作「皇后鎮」而不是「昆士敦」,而牙買加首都Kingstown則又被翻譯成「金士敦」而非「國王鎮」,這又到哪裡說理去?

白宮門外警察在輕鬆聊天

我總覺得,美國人把總統府叫做「白屋」是有道理的。如果是White Palace,那總統跟高高在上的皇上差不多,與人民的距離自然就遠了,叫做White House,那就可以和普通百姓做鄰居,跟人民的心理距離就拉近了。最多是你的房子大一些,裝修豪華些,畢竟需要接待外國元首嘛,跟那種戒備森嚴、氣派宏偉、院牆高聳、神秘莫測的宮殿不沾邊。

正因為是座「白房子」,所以老百姓也都有機會去參觀一下,而且連門票都不用買。雖然不用買門票,但卻需要預約。

一般是你先向你所在選區的議員提出申請,由議員推薦和幫你預約,提交名單,定好日子,然後你就可以去參觀了。外國人想參觀白宮怎麼辦?可以跟本國駐華盛頓使館聯繫,由他們代為申請和推薦。由於申請的人多,而白宮一次性容納的人數有限,因此提出申請後需要等3周到3個月不等。

參觀一般安排在上午,沒有導遊,但門衛提供免費地圖供人們按圖索驥,依照規定線路自行參觀。我提前收到的通知上說我預約的參觀時間在上午十點,要求比預約上指定的時間提前15分鐘抵達,不讓帶包、食品和攝像機以及可更換鏡頭的單反照相機等,而傻瓜相機、手機和錢包則可以帶進去。通知上還特地提醒說,參觀大約需要45分鐘左右,由於裡面的洗手間不對外開放,因此參觀白宮前最好先「凈手」,以免屆時「內急」。

參觀者到白宮時,要求從側門進去,然後從北門出來。進大樓前需要通過兩道安檢,警衛兩次核對我的證件,確認與他們手頭上的預約名單上的名字相符。

喬治·華盛頓在1789年宣誓就職美國第一任總統時,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官邸,於是國會在1790年專門通過一項法案,授權建造總統府。設計方案全國招標,最後一位名叫詹姆斯·霍班的建築師拔得頭籌。

華盛頓總統親自協助城市規劃師選址,並在1792年10月13日舉行奠基儀式,次年正式大興土木。但遺憾的是,到華盛頓1797辭官還鄉之時,白宮的主體框架才基本完成。直到1800年11月1日,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才正式入住白宮,成為白宮的首位主人,而他在這裡住了不到一年就卸任了。

值得一提的是,亞當斯總統入住不久,就決定向公眾開放他的辦公樓,以體現他的「親民」作風,這個傳統斷斷續續保留至今。這才給了我們這些後人有登堂入室的機會。

隨著美國版圖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加,國力不斷強大,白宮也在不斷擴建以滿足後來總統的需求。白宮曾在1814年被入侵的英軍不幸燒毀了,第二年開始重建,並在1817年竣工。

到了1902年,在工作人員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當時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特地在白宮的西側修建了一個配樓West Wing,俗稱西翼,也叫白宮西廂辦公室,其中總統日常辦公的橢圓形辦公室、副總統、白宮幕僚長和其他高級幕僚的辦公室,供內閣成員開會的內閣室、由總統與國家安全委員會一起處理涉及戰爭、恐怖襲擊等突發緊急狀況的戰情室等都座落在這裡,各大新聞媒體派駐白宮的記者也在這裡辦公和出席日常的新聞發布會。

20年前美國拍攝了一部電視連續劇,名叫The West Wing,翻譯成中文叫「白宮風雲」或「白宮群英」,講的就是白宮裡發生的政治事件和情感故事。雖然是「戲說」,卻也讓觀眾一窺美國的政治運作和總統及其幕僚的日常工作與生活。

1948—1952年,陳舊的白宮被徹底翻修了一次,這才有了現在的模樣。據史料記載,白宮起初也被稱作「總統府」或「官邸」,直到1811年因為它的外牆被漆成白色而俗稱白宮The White House,但「白宮」一詞被正式用在官方場合還是1901年西奧多·羅斯福任總統期間的事。

白宮全景

·02·

雖然沒有敬畏之心,但參觀總統官邸我還是很興奮的。邁進側門,裡面是個幾米長的過道,門內有個年輕的黑人門衛坐在桌子後面,很隨意的樣子,一點也不威嚴。他身後牆上掛了一幅特朗普就職典禮的照片。我湊上去跟他合個影,他居然也沒有拒絕。最可樂的是,進門處貼有一張「告示」,上面有一行字是:「鼓勵拍照」。我怕看錯了,連看兩遍,才確信不是其他地方經常看到的「嚴禁拍照」之類的警告語,不禁莞爾。

白宮入門處張貼的「鼓勵拍照」的告示

我在跟門衛聊天時才了解到,過去參觀白宮時是禁止拍照的,多虧上任總統奧巴馬的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在2015年7月宣布廢除過去禁止拍照的規定,這才讓更多的人可以通過照片分享白宮的風光了。

作者(左一)在參觀白宮走廊上的照片

過道右拐是一個十來米長的走廊,一邊牆上掛著歷屆總統和家人的一些歷史性照片,譬如接見外國元首或達官貴人,或在白宮舉行一些社交活動等,另一邊則是窗戶,可以看到窗外的南草坪,接待外國元首的歡迎儀式經常就在這裡舉行。走廊盡頭立著一尊林肯的綠色大理石雕像,邊上有一個小櫃檯,專門出售印油白宮徽標的旅遊紀念品和介紹白宮的書籍。

白宮內的林肯石雕像

再往裡走,是一個不長的拱形走廊,走廊兩遍分別是白宮的書房、瓷器陳列室和稱為「金銀屋」的銀器陳列室,這些房間都不大,也就30多平方米左右。書房牆壁書架上擺設的都是美國作家寫的歷史書籍,傳記和小說,而瓷器和銀器也都是過去歷屆總統使用過的部分精美器皿。瓷器展室的邊上還有兩個房間,分別是地圖室和橢圓形的「外交接待室」,接待室主要是接受外國使節遞交國書時使用,一般情況不對外開放。

櫥櫃內展出的是精美瓷器

寧靜雅緻的總統書房

轉過走廊則來到一個叫「東廳」的地方,白宮導遊圖上介紹說這裡過去是搞接待、舉行儀式和舉行新聞發布會的地方,好幾位總統還把子女的婚禮安排在這裡舉行。

接下去有三個房間,依次是「綠廳」、「藍廳」和「紅廳」,顧名思義,這三個房間的整體色調、包括傢具和地毯,分別為綠色、藍色和紅色。三個房間都是用來接待客人的,比如紅廳就是第一夫人招待閨蜜的地方,而藍廳則是總統接待貴賓的地方。裡面除了幾張沙發茶几和幾幅油畫,也沒別的擺設,不過吊燈倒很氣派,略有皇家特色。

綠廳

藍廳

紅廳

地上的地毯給捲起了一部分,把過道留給參觀者。而一旦來了賓客,則會撤掉攔成過道的繩索,鋪開地毯。

穿過這三個房間,就來到呈長方形的國宴廳了。中間擺著一個長桌,兩邊各放了七把椅子,並不覺得豪華。但白宮的導遊圖上說此處最多能宴請130位客人,我估計是把長桌撤掉,擺上十幾張圓桌,不過那樣就顯得有些擁擠了。牆上一幅林肯的大畫像,身穿黑色西服,坐在一張椅子上,手托瘦削的下巴,用憂鬱的雙眼注視著來到大廳的芸芸眾生,不知道他在作何感想。

此油畫乃一位名叫西里的畫家作於1869年,此時距離林肯遇刺身亡僅4年,以紀念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該油畫由林肯長子的遺孀在1939年捐獻給白宮永久收藏。

轉過宴會廳,就來到前門廳。牆上懸掛著幾位前總統的油畫肖像,我仔細看過後覺得畫師的水平一般,談不上一流或大師級的作品。大門右側擺放了一架鋼琴,是著名的斯坦威鋼琴公司在1938年贈送給白宮的。正對大門的地方就是藍房,門邊立了兩桿旗,頂上掛著一個圓形的總統徽標。左側有樓梯通往二樓,但參觀者止步。

從藍廳的窗戶可看到南門的階梯和外面的南草坪

白宮行政官邸共有五層,包括地下室、大廳層、國家層、第二層與第三層。從導遊圖上可以知道,大廳層包括瓷器屋、館長辦公室、外交接待室、圖書館、地圖室、金銀屋,而國家層包括藍廳、綠廳、紅廳、國宴廳和廊廳等,民眾只讓參觀大廳層和國家層的一部分地方。二樓和三樓是總統家人的居住地和貴賓客房,過去總統的辦公室也在這裡,直到上世紀初西翼配樓的橢圓形辦公室建成後才搬過去。

·03·

參觀結束後走出正門,就到了大門外。不大的草坪盡頭是一排一米多高的鐵柵欄,把白宮與外面的世界隔開,馬路上的一些遊客正靠著欄杆在拍照留念。我走出了窄窄的鐵門來到大街上,再回望這棟白色的大房子時,沒有了神秘感,也不覺得豪華,其裝修、擺設和陳列的紀念物品,以及從圖片和電視上看到的橢圓形辦公室的情形,似乎比我曾去過的一些土豪朋友的豪宅看上去還要寒酸些。

白宮雖然談不上奢華氣派,但卻是美國的政治樞紐,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同一般,充滿歷史的厚重感,每個角落都有非比尋常的掌故。由於白宮是美國國家遺產,其產權屬於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是「總統公園」的一部分。2007年,白宮獲美國建築師學會評選為美國最受喜愛的建築第二名。

過去一個世紀里,這裡招待過的世界名人政要,見證過的重大事件,經歷過的歷史風雲,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多。裡面的傢具陳設,桌椅板凳,雕塑油畫,件件都有來歷,或出自名師之手,或具有歷史意義。而且歷屆總統夫婦曾購買使用過的物件,曾批過注、簽過名的文件書籍,哪樣不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文物和古董?

歷屆總統夫人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布置住家,展示自己的情趣和品位。譬如約翰·肯尼迪夫人傑奎琳就喜歡室內裝飾,專門聘請享譽全球的巴黎室內設計師、法國「詹森裝潢」的史蒂芬·布登為其主持白宮裝修工程。他為白宮各個房間設計不同風格,如把總統書房「條約廳」為維多利亞風格,把「綠廳」設計為聯邦風格、「藍廳」為法國王室風格、「紅廳」為英國皇室風格等。

透過窗戶可看到不遠處的華盛頓紀念碑

在白宮內慢慢走一遭,也就如同穿越了一段段波詭雲譎的政治風雲,回顧了過去百年的歷史滄桑。

例如,1862年9月,林肯就是在二樓的辦公室簽署和發布《解放奴隸宣言》,而他1865年遇刺身亡後,靈柩就停放在「東房」內供人憑弔哀悼。

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1933年至1944年也正是在白宮外交接待室的壁爐邊上開始了著名的系列「爐邊談話」,一個人對著麥克風娓娓道來,用親切隨和的語氣向全國數百萬守在收音機旁的聽眾直播他對局勢的看法,闡述新政,對當時穩定政局、安撫民心和幫助民眾度過二戰時的艱難歲月,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把他稱為「自媒體」的鼻祖也不過分。

他之所以藉助收音機直接面對廣大民眾闡述政策和評論局勢,就是因為當時絕大部分報紙都被他的反對派所掌握,並對他進行帶有偏見的負面報道。他只好藉助不受報紙控制的無線電收音機單刀突圍,劍走偏鋒,進行大膽的創新,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

現任總統特朗普也正是在傳統主流媒體的圍攻下,利用不受傳統媒體控制的社交媒體推特,直接面向數以千萬計的受眾,發表他的觀點、政策和意見,並借新媒體對抗傳統媒體。

白宮大門上的浮雕

白宮不是散發陳腐味的名人故居,也不是專供瀏覽的博物館,而是現任總統生活起居、工作和招待客人的地方,裡面有嚴肅機密的會談,也有孩童銀鈴般的笑聲,所以有人情味,有親切感。允許老百姓像到鄰居家做客一樣參觀白宮,本身就是一種親民的體現。

有人也許會說,這是政治家的一種作秀嘛。不過我想,這樣的作秀有什麼不好呢?天天這樣的作秀,也就習慣成自然了。就像一個出身低微的暴發戶天天把自己裝扮成彬彬有禮的謙謙君子或舉止得體的貴族,久而久之也就真的像君子和貴族了。

總統是否真心歡迎,我們不得而知,但他每天敞開大門,讓平民雜踏在白宮光潔平滑的大理石走一遭,這本身就值得點贊,不是嗎?

白宮內的國宴廳

不可否認,美國的政治也有很多機密,許多事情都是暗箱操作,所以白宮從建造落成後就隱藏了許多無法向外講述的內幕故事,有待喜歡刨根問底的記者去不斷探尋挖掘,或了解內幕的工作人員寫出回憶錄。不過各國政治大抵如此,都有許多秘密和黑幕。

相比之下,美國的政治相對透明,譬如國會的辯論和聽證會可以實況轉播,電視里可以直接看到政府官員、包括情報官員接受議員的質詢,白宮新聞發布廳每天舉行的新聞例會也都實況轉播,讓每個關心政治的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白宮的許多信息,不必千方百計地去四處打聽。這種透明是對新聞自由和民眾知情權的一種尊重。因為透明公開,所以就減少了神秘性,也就減少了街頭巷尾的交頭接耳,減少了謠言滿天飛的現象。

在這裡,美國主流媒體對政治運作每天有著詳細的解讀和分析,讓人們覺得政治沒那麼神秘,你可以安心地喝酒聊天,散步玩耍,而不必去關心那些跟自己不遠不近的勞什子。唯有把政治神秘化的時候,才會讓人人都成為政治的狂熱愛好者,窺探者,在道聽途說中發揮自己的想像,並把捕風捉影的謠言賣力地傳播到親朋好友中間去,顯示自己的「打探」本領或跟某些高層人物的隱秘聯繫。回頭一看,才發覺其實都是一堆扯爛污。

正門大廳內通往二樓的樓梯

政治家總想捂著蓋子,不讓民眾看到裡面是什麼,而記者的職責就是揭開蓋子,把裡面的黑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此時的白宮,正經歷著一場嚴峻的政治風暴。

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在2016年總統競選期間有「通俄」之嫌,正在接受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的調查。幾個月的調查顯示,特朗普團隊和俄羅斯的有關人員秘密接觸,利用俄羅斯的網路黑客散布不利於競選對手希拉里·柯林頓的消息,誤導選民,最後獲得選舉的勝利。

目前特朗普的幾個親信和親屬都涉嫌其中,包括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前競選團隊總經理馬納福特,大兒子以及女婿等,連特朗普的前白宮首席戰略師班農也接受了穆勒的審問。這簡直就是電視連續劇《白宮風雲》和《紙牌屋》現實真人版的續集。而主流媒體也抓住這樣不容錯過的劇情,用新聞的筆法描寫一出精彩的宮廷劇,可謂精彩紛呈,詭異曲折,懸念不斷,緊緊抓住了廣大民眾的心,不但提高了影響力和知名度,也讓媒體的營銷收入大增。

作者在白宮正門大廳內留影

至於美國媒體如何對特朗普鍥而不捨地窮追猛打,特朗普又是如何與主流媒體鬥法和反擊,我在剛剛寫完的新作中有詳細描述,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耐心等待不久即將出版發行的這本新著《怒懟——美國總統特朗普大戰主流媒體》,希望對那些喜歡看美國政治熱鬧的讀者有所幫助。

我參觀完白宮後的感受是,白宮這棟建築並不神秘,神秘的是裡面的主人和他從事的職業:政治。

推薦閱讀:

唐太宗為何沒成為第二個隋煬帝?一件事說明了所有原因
老牌移民國都在干一件事:提門檻·每日商報
佛說殺生吃肉是輪迴生死苦海的重要原因梅光羲居士《心經》淺譯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閑事?
聽哭了!董卿含淚讀完的故事:43年,一家三代生死只為一件事
孩子成長各階段父母必做的一件事

TAG:白宮 | 神秘 | 發現 | 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