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臨證思辨錄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見於《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第107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由柴胡、半夏、党參、龍骨、牡蠣、桂枝、大黃、鉛丹、茯苓、黃芩、生薑、紅棗共12味葯組成。一般認為本方由小柴胡湯加味而成,是表裡同治、邪正同治的和解方,其證屬少陽病範疇。但有學者研究認為本方現代更多應用於肝經病變 [1]。  筆者結合臨床實踐,認為張仲景本意是合方使用產生的本方,以肝膽為主,兼涉少陰、太陽、太陰、陽明。合方可使藥味精簡,原有方劑功效協同,產生新功效,拓寬了相合方劑的使用範圍。茲結合案例介紹如下。  1 肝膽失疏,心膽不寧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具有和解少陽、通陽泄熱、重鎮安神之功,據原文「胸滿,煩驚,譫語」之旨,臨床可治療精神情志類疾病,如心煩、失眠、抑鬱等,屬邪在少陽,擾動少陰心神,致心膽不寧,臨床以頭昏、頭痛、胸滿、太息、煩躁易怒、心悸不寐或多夢紛紜為主要癥狀,或易驚嚇、易悲傷哭泣、語無倫次、便秘尿黃為主要癥狀。  以上二證多見舌質紅,苔白膩,脈象弦滑或弦數,用此方多能隨手奏效,若兼心煩甚,可合梔子豉湯,痰熱證候明顯可合小陷胸湯。  案例1:患者,女,28歲,已婚,2011年2月20日初診。患者5年來眠差,近幾日加重,自覺全身乏力,頭暈,煩躁,心悸不寐,胃脘脹滿,打嗝,口苦,便干、二三日一行,舌黯,脈弦。中醫診斷:失眠,辨證屬肝膽失疏,心膽不寧。治宜疏肝利膽、寧心安神。藥用醋柴胡12 g,炒黃芩9 g,法半夏12 g,党參20 g,龍骨(打碎,先煎)20 g,牡蠣(打碎,先煎)20 g,茯苓20 g,桂枝9 g,大黃5 g,大棗12枚,生薑3片,麻子仁9 g,枳殼9 g,白芍9 g,炙甘草9 g。每日1劑,水煎服。服4劑後,諸症減輕,已能入睡5 h左右,胃脘已不脹滿,脈現緩象,守方繼服7劑調理而愈。  2 三焦失樞,化生痰飲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可和解少陽、通調水道,使津液重新分布,糾正水飲停聚致凌心上擾清竅,又能調肝寧心。臨床用此方加減善治心血管疾病屬中醫「眩暈」、「心悸」範疇之病證。《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謂「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又《素問·陰  陽應象大論篇》有「風勝則動」。心悸眩暈、動搖顫抖不能自主等一系列證候,屬於肝風內動或水邪停聚太陽膀胱腑浸漬經脈之證。頭為諸陽之會,反被水寒陰氣射竅凌心,致眩暈、胸滿心悸等症,且少陽失樞,膽火內郁,肝膽失調,亦可見眩暈、胸悶、心悸之症。這類證候病機複雜。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既含苓桂劑溫陽化飲兼治太陰脾,又有通陽利水之效,利太陽膀胱腑,還能和解少陽、通調水道,有理肝健脾化飲、和膽止悸之功。辨證要點以胸悶甚則胸痛、心悸、眩暈、面目浮腫、小便不利、身重乏力、舌胖黯、脈弦為主。  案例2:患者,女,43歲,已婚,2011年2月24日初診。患者近10餘日午後眩暈加重、噁心欲吐,不欲食,頭悶,胸悶,下肢涼,血壓130/90 mm Hg(1 mm Hg=0.133 kPa)。舌淡紅,脈沉。中醫診斷:眩暈,辨證屬少陽失樞,痰飲上犯清竅。治宜疏利肝膽、化痰逐飲。藥用醋柴胡12 g,炒黃芩9 g,法半夏12 g,党參15 g,龍骨(打碎,先煎)20 g,牡蠣(打碎,先煎)20 g,茯苓30 g,桂枝9 g,白朮12 g,藿香9 g,陳皮9 g,竹茹12 g,葛根30 g,炙甘草9 g,大棗12枚,生薑3片。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7劑後,諸症大減,血壓120/80 mm Hg,守方繼服10劑調理而愈。  3 膽胃失和,胃腸紊亂  肝膽與脾胃屬木土乘克關係,肝旺易克脾土,膽熱亦犯胃腑,治療脾胃病,若在健脾和胃、調和氣血基礎上,兼顧少陽,疏肝解郁,可取得更好療效。辨證要點為胃脘痞滿甚至疼痛,或反酸、嘔吐、噯氣、不欲飲食,或伴便秘,或伴失眠,舌質紅,苔白略厚。  案例3:患者,男,45歲,2012年5月24日初診。患者近半月上腹部痞滿,伴打嗝,不欲飲食,眠差,自覺頭悶乏力,偶有心悸心煩,小便黃,舌質淡紅,苔膩,脈弦。有5年慢性膽囊炎、慢性胃炎病史。中醫診斷:痞滿,辨證屬膽胃失和。治宜疏肝和膽、散結消痞。藥用醋柴胡12 g,炒黃芩9 g,法半夏12 g,党參25 g,龍骨(打碎,先煎)15 g,牡蠣(打碎,先煎)20 g,茯苓15 g,桂枝9 g,大黃5 g,炒乾薑6 g,黃連9 g,梔子9 g,淡豆豉12 g,陳皮9 g,炙甘草12 g,大棗12枚,生薑3片。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5劑後,諸症減輕,心煩心悸除,脈略弦,守方去梔子、淡豆豉,繼服10劑調理,痞滿除。  4 肝旺脾弱,陰陽失和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包含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之意。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在《金匱要略》中主治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既可調肝理脾,又可調和陰陽,治療生殖系統疾病亦可獲良效。筆者常用此方治療婦女圍絕經期綜合征及男子早泄、遺精等。  女子一生分為青春期、中年期、暮年期3個階段,青春期病理重在腎,中年期病理重在肝,暮年期病理重在脾,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多為中年或暮年期,故治療應注重調節肝、脾。人在中、暮年時期,由於人事環境複雜,多肝氣鬱結,肝陽亢旺。肝木為病,多及脾土,終致肝旺脾弱,陰陽失和。故調肝脾、和陰陽為治療本病之大法。臨床多見月經紊亂,精神抑鬱,兩脅脹  痛,頭暈目眩,性情煩躁,烘熱,自汗出,渾身不適。男子多見早泄、遺精等,醫家每以補腎治之,而筆者認為足厥陰肝經環陰器,抵小腹,病入厥陰,肝失條達,氣機不利,往往陰陽失調,產生早泄、遺精等症,故此類病證屬虛實夾雜、肝脾失調、陰陽失和,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每獲良效。  案例4:患者,女,49歲,2012年3月17日初診。患者近幾年來時烘熱,汗出,心煩易怒,胸悶,胃脘脹悶,渾身不適,乏力,手足腫脹,舌質偏紅,苔膩,脈弦。患者閉經1年余,有高血壓病史10年。中醫診斷:絕經期前後諸症,辨證屬肝旺脾弱,陰陽失和。治宜疏肝健脾、調和陰陽。藥用醋柴胡12 g,炒黃芩9 g,法半夏12 g,党參25 g,龍骨(打碎,先煎)20 g,牡蠣(打碎,先煎)20 g,茯苓15 g,桂枝12 g,大黃5 g,炒乾薑3 g,黃連6 g,麥冬12 g,五味子12 g,葛根30 g,全瓜蔞20 g,炙甘草12 g,大棗12枚,生薑3片。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3劑後,胃脘脹悶、烘熱、心煩易怒好轉,守方繼服20餘劑諸症除。  案例5:患者,男,38歲,2011年4月17日初診。患者近1年來行房易早泄,曾服補腎葯無效。現自覺腰睏乏力,口苦,咽干,眼乾澀,余無異常,舌質淡紅,苔膩,脈澀。中醫診斷:早泄,辨證屬肝旺脾弱,陽不攝陰。治宜疏肝健脾、調和陰陽。藥用醋柴胡12 g,炒黃芩9 g,法半夏12 g,党參25 g,龍骨(打碎,先煎)25 g,牡蠣(打碎,先煎)25 g,茯苓15 g,桂枝12 g,大黃5 g,炒杜仲9 g,炒白芍18 g,炙甘草12 g,大棗12枚,生薑3片。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5劑後,乏力、口苦、眼乾諸症大減,守方繼服10餘劑後,性事正常。  5 小結  縱觀《傷寒論》,病機複雜時,涉及兩經以上病證,仲景每以合方使用,如柴胡桂枝湯、桂枝麻黃各半湯、大柴胡湯、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等。筆者認為,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是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幹薑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苓桂甘栆湯多方合成化裁而來,具有理肝、健脾、化飲、調陰陽、調膽胃、助升降、和肝膽、鎮驚止悸之功效。合方模式系傳統方劑通過方與方組合變化,針對錯綜複雜病證所釆用特殊組合形式,是一種整體多面性,能概括多重多方向病證病機的複合治療模式。葯有個性之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有是證,用是方,有些較複雜的病證或疑難雜症,多病位病性,病情複雜,合病或並病或兼病時,依照出現的病證選用相對應的方劑,由適宜的兩方或數方合在一起,可涵蓋並掌握治療的對證處方範圍。《醫宗金鑒》謂:「以錯雜之葯,而治錯雜之病。」本方從肝著眼,而及心腎;從少陽入手,而旁顧太陽、陽明;從氣機立法,而不忘虛實。總之,本方表裡寒熱並治,陰陽並調,使表裡錯雜之邪得以速解,故可用於治療臨床多種疾病。
推薦閱讀:

黃精牡蠣多少錢
柴胡龍骨牡蠣有解郁蘭洪喜
TNC首個香港牡蠣礁恢復項目正式實施!
鄧文迪牽手21歲男模,是辣了我們眼睛還是擊中了我們痛處?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遺精案

TAG:思辨 | 牡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