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拜,拜出了當今教育的失敗!
作者:郁子2015-05-31 10:12:10閱讀:43872 參與:3370 回復:120
上一張 下一張 郁子說了這句話,可能有些教育官員很不服氣,不服氣我們不妨來做一個比較:一、開放性比較孔子教育:有教無類,來去自由;什麼人都可以來學;老人、孩子、精英、草根、討米的、小偷、二流子、地痞都能來學,最後都能教育成人,成器,成才。如果你覺得先生(孔子)不合適,可以先其他人去學,比如諸子百家都行。農民、商人、手工者都可以來學;不必擔心孔子吼你:回家種田吧!現代義務教育:義務教育以外的人不能來學,調皮搗蛋的孩子不能來學,補不起課的孩子不受歡迎,偏科的不行;但對死記硬背,特別聽話的,家裡有錢的孩子特別青睞,除了讀書沒任何其他能孩子的「學習機器」、「考試機器」型的孩子最歡迎。這就從兩個方面堵死了真正學習,學以致用,深鑽細究的學生;有的學生,放下課本多問幾個為什麼?老師就煩了,說這考試大綱上沒有,不必要問。有的學生放下課本搞個小發明創造,被告誡:高三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試上。有的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正確見解,馬上被打入「叛離」行列,另眼相待,被排斥,遭受白眼,埃批評。一比較,如果我是個現代的孩子,我也願意選孔子,因為跟孔子學習:不必擔心被趕走,不會擔心無休止的機械考試 ,不會擔心自己的身份尊卑,不會發愁要定時交補課費。二、人性化比較孔子教育:學習,先學做人。做人首要啟智,孔子認為:學習不如啟發。孔子把學習和青年交友列為同等重要的人生大事;用現在的話說叫注重培養學習能力和交往能力雙向發展。現實中,我們知道,一個人沒有交往能力,溝通能力,成績再好,考起北大清華,出來卻只能乞討為生,所以交友和溝通能力是人的基本社會能力,一樣也不能缺少。孔子認為後天不學習的人智慧趕不上後天學習的人,而後天學習的人的智慧又趕不上先天智商高的人。人的先天的智商來自哪裡,來自發現和開啟。因此孔子說:「智者,知人」,最高的智慧是認識清楚人的精神品質本身,做個智者。人只有完全認識了自己才會積極進步,才學什麼都精什麼,才能成才成器。現代教育出來的學生有幾個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現代義務教育:現代教育不注重,甚至反對交往這一項目。交友是人之天性,特別是青年時期交友是互相學習,融合品質,追求獨立,自我塑造的最炙熱的時候,現代教育沒有交往這一科目,而且主張交友會耽擱了考試的觀念,這自然泯滅好學的天性,扼殺了發展中的人性。同時現代教育不注重「智」,而注重「愚」。就是你越愚蠢,越對權威言聽計從,唯唯喏喏也受老師喜愛。被學校看重。學校注重後天學習的智慧要勝過天生的智慧。因此主張打擊那些天生思想活躍,敢於說「不」,敢於「叫板」的學生,而保護那些天生思想呆板,記憶力強,總是說「是」,唯教鞭是瞻的「好好學生」。因此有能力,有創新突破慾望的學生只好拋棄學校教育,最後甚至荒廢了學業。三、實用性比較孔子教育:學而實習之,不亦樂乎。一邊學,而一邊要練習,實踐。孔子是個非常注重實踐的人,他是最先倡導了知行合一,並以身示範地做到了這一點的人。他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沒有一條不是人生實踐的成果,因此流傳幾千年而經久不衰。可以說,中國的教育自從孔子以後,在全面的社會學方面,沒有更超出他能力的哲學家。為什麼?就是沒人能具有孔子的實踐精神。他不但善於提出理論,更重要的是還一絲不苟地進行實踐印證。這一點,華人李小龍也做到了,因此李小龍也成為世界級的哲學家。我們知道,知識不是憑空設想的,是實踐總結摸索的。孔子和孟子的區別也在這。孔子是教育家,孟子是教育官員,這是品質的區別。現代義務教育:關於實踐這一點,現代義務教育=0。九年的學習,沒有一天是正規練習實踐的。我們知道,人的智慧是在實踐之中摸索發展起來的,一旦長時間不實踐,人的智慧裡面的行為能力就會因缺乏刺激而萎縮,甚至大腦里的智慧區域器官也會萎縮,或者沒有發展;也因此,現代義務教育中學的能力與習的能力發生了失調,學的能力日益強化,動手能力,大腦的行為協調功能日益萎縮,「學霸」這一現象便產生了。學霸說白了,就是「考霸」,除了學習和考試,你讓他參加社會實踐,大部分都是高分低能兒。像理科,由於實驗課的開展,這還填補了行為能力刺激和發展的需求;但文科出來就真正的成了書獃子了。沒有幾個學文科的「學霸」出來成為文學家的是吧,行為能力因為缺乏實踐而徹底消失了。
四、趣味性比較孔子教育: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快樂學習,學習快樂。學了知識,進行實踐,產生了效率,人就有了成就感,感到精神的愉悅,感覺了智慧的價值,然後又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孔子把學和樂統一起來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總之,學習的條件是一定要有快樂,要有人生實踐的價值感。現代義務教育:由於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的實踐,學習成為一種程式化的單調重複過程。學生之間用成績來進行攀比,把學習知識當成人生實踐的價值追求。這樣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實踐創造價值,而是為了學習創造價值,這個價值就是考試分數。並且這個分數雖然不是價值,但卻用一張「文憑」把他和社會價值統一起來。這就是現代教育的瘋狂之所在;拋棄了學習實踐的價值本身,而異變成一種社會價值的代表,失去了人生實踐自己價值的樂趣,異變成功利追求的代名詞,學習變成實現追求功利的野心。我們知道,人之所以失去了人生的樂趣,正是因為具有了無法實現的野心,特別是超出現實之外的野心。而這一紙文憑,能等同於社會價值嗎?現實往往把文憑撕得粉碎!反而使文憑成為學生巨大的精神包袱和手鐐腳銬。綜上所述,孔子的教育理論里,學生不會被趕回家種田,也不會學成「書獃子」,沒有「學霸」和「考霸」,更不用擔心自己的文憑,是不是「野雞大學」。總之你只要來,就能學;隨時來,隨時學;你可以選擇學,也可以選擇走;可以學一天,也可以學一輩子,學習之門總是向你開啟的。重要的是,你學完後會變得聰明,天天快樂,具有真正的解決問題的社會能力,幹什麼都容易成功,誰還在乎是什麼文憑,考試分數是多少呢?如果讓我選擇,我也會選擇跟著孔子學習,交朋友,學習知識,打造自己的生活圈子,學成後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而決不選擇當「填鴨」,成「考霸」,最後成個待業者、待嫁者、無產者或者啃老族,成為別人利用學習賺錢的「犧牲品」。高三的孩子所處的自身的發展階段,讓他們有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這是精神獨立的可喜表現,是中國文化的美好的傳承,這樣的孩子才是未來的開拓者,創造者,天之驕子,郁子堅信。
推薦閱讀:
※相信孩子,有時候會產生奇蹟
※蒙氏教育之體驗化教學
※讓孩子難以接受的10種教育態度
※正確教育 孩子不再挑釁妳
※銀行從業考試個人理財精選習題及答案-銀行從業個人理財習題-21CN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