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公開課的實與虛

公開課是公開展示給大家看的課。根據所上公開課的不同目的,一般把它分為示範性的公開課、彙報性公開課和探究性公開課等不同類型。但無論何種類型的公開課都要體現真實性、目的性、個性化、創新性等特徵。

一、關於公開課的「實」

實就是真實,就是在課堂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流程上是屬於常態的,即不摻雜有失教學自然形態的虛假,在課堂教學內容與結構上不妨著意設計但又是渾成天然的。真實的公開課要以「自然、實用、有效」為教學的基本原則,在真實中展示教學過程,讓聽課者在真實中得到某種啟示。

請看這樣一節語文名師的公開課:上課導語過後就是知識的鞏固,找三名學生到黑板上聽寫生字詞,然後是師生共同討論是非並矯正,用時近7分鐘;接下來就是讀課文,分組讀、全班齊讀、個人表演讀,用時近11分鐘;第三步是看書做題,然後師生共同討論問題,明確正確答案,用時近13分鐘;第四步是拓展訓練,用時近10分鐘;最後是小結。

公開課後的研討會上,執教者和評課者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這節課重在落實一個「實」字,是對目前新課標下「花哨」教學的一種批判;是語文教學應回歸自然,回歸本位的一種宣言。筆者不敢苟同於這種意見,認為這節課有點「實」過了頭,實得有些「俗」,有些「淺薄」,有些「陳舊」。

說其「俗」 和「淺薄」,是指教學設計無個性化特徵。不可否認,字詞檢查、朗誦訓練、讀書做題等環節確屬常態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運用頻率最高的方式方法。但它畢竟是誰都會用,誰都必用,誰都常用的手段,無須名師以公開課的形式來引領。

新課改要求每位教師從指令型課程與教學的單一執行者轉變為自己的課程的創造者,這使教師形成獨特的課堂教學風貌成為一種必然的教學趨勢。那麼要從哪些方面體現個性化特徵呢?

第一,教學思路個性化。要有超前意識,儘可能打破原先的課堂教學模式,用自己的個性去演繹作品的個性;要找准發展學生的個性這個教學「突破口」,教師要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創造性地促進有個性的個體的全面發展,進而形成優良個性。個性化的教學思路是在尊重教育規律基礎之上的博採眾家之長。

第二,教學方法的個性化。一是個別化,是指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參與意識、獨立思考能力的創造能力;二是多樣化,是在設計教學方法時,從學生、教材、教學目標的實際出發,在一定教學策略指導下,以一種方法為主,融合多種方法,形成一種優化組合的教學方案。

從上述這兩個角度上看,本節課很顯然存在著教學思路平庸化、教學方法單一化等缺點。由於這兩個缺點也就影響了這節課教學風格的個性化。只是在教學語言、板書、駕馭課堂等的個性化方面是值得稱道的。教學語言準確、規範且富有邏輯性、系統性、情感性和藝術性,板書美觀、大方等,這也充分體現了教者的良好的教學基本功。

說其「陳舊」,是指教學設計老套無創新性特徵。創新性教學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出發點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它是以「創設情境、活動探究、展示交流、反思評價」的方式來展開教學的。教學過程中,活動的組織和展開突出一個「動」字,貫穿一個「趣」字,最終落實到一個「創」字。

創新性教學表現為:

第一,學習目標新。要為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而教學。教師要對所教內容進行創造性的勞動,突出一兩點,不計其所余,只有目標新,才能吸引學生去控制、管理自己的學習,最終的目的是使學生依靠興趣和自控力來展開探索活動。

第二,學習方法新。在自主、合作與交流中,學生不斷地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評價,從而看到問題的不同層次和側面,創造性地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第三,教學手段新。多媒體技術和信息網路技術進入課堂必然會引起教學過程、教學手段的變革。教師要關注現代技術發展信息,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把學生帶進一個聲、像、圖、文並茂的新天地,使學生在最佳的情境中學習,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從上述這三個角度上看,本節課很顯然存在著教學目標的高、大、全和學習方法不夠新穎等缺點。值得肯定的是:教學手段還是比較新的,教學環節設計緊湊,學生活動量大等。

二、關於公開課的「虛」

再看這樣一節語文名師公開課:課前印發三篇各2000字左右的文章,人手一份。教師在導語切入新知識的學習後,便以問題引領的方式讓學生就這三篇文章與課文進行比較閱讀。一節課下來,師生緊緊張張、忙忙碌碌、氣喘吁吁……

公開課後的研討會上,執教者對這節課的闡釋是「探索閱讀教學的新途徑」。許多聽課者也隨聲附和。筆者並不敢苟同這種意見,認為這節課有點「虛」過了頭,虛得有些「假」,有些「做作」,有些「飄浮」。

這裡筆者所說的「虛」有兩個含義:第一個含義是「虛假」,公開課弄虛作假的現象通常有:1、授課內容的造假,即讓學生把所要學的內容作預習,把課堂上所要發問的問題包括答案提前告訴學生,讓學生在課下背熟,甚至要問到哪些學生(一般是成績好的學生)都提前向他們打招呼等,這樣,教師上課時效果是特別的「好」;2授課方法的造假,即教師平時上課總是一言堂、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但只要是公開課,千篇一律的情況是滿堂自學、合作學,滿堂問的「輔導式」教學;3、授課對象的造假,即為了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在同年級中挑選好的學生,或者挑選成績好的班級來上公開課,而把成績相對較差的班級和學生剔除。本節課不屬於上述任何一種形式的造假。而是一種從學習內容到學習方式平時根本就不會有教者這樣做的徹頭徹尾的「虛無縹緲」。比較閱讀的訓練方式並不是不可行、不實用,但在閱讀量、問題設計、教學方式等方面要設計適中(本節課屬於設計失當),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出發點,切忌華而不實。

「虛」的第二個含義是「務虛」。即就某項工作的政治、思想、政策、理論方面進行研究討論。假如本節課從這個角度來評說,那麼,這種「務虛」也應該是教者本人已經探索或正在探索的有一定成效的或在未來的發展中有一定前途的方式方法。但連教者也坦言,她以前也沒有這樣做過,這次是純屬探討。

超前的意識、先進而實效的教育教學方式是我們每一位教師追求的崇高目標。追求這種目標所採取的一切「務虛」行動都是必要的,都是需要大力提倡和大肆宣揚的,因為它體現了教育教學的美好的理想和願望,體現了新課程的精神實質,但這種「務虛」必須是在尊重教育規律基礎之上的並且是可行的,能夠給人們的教育教學探索指明前進方向的東西;必須要以「實」為起點來思考和設計,還要以「實」為終極目標來實施。

雖然以前或現在我們根本沒有或沒有經常的如此「務虛」,但這種「務虛」可能是在未來的教育教學發展中的大勢所趨,可能是引領現時代教育教學的新潮流,那麼這種「虛」就可通過努力來達到「實」的目的。本節課不屬於這種「務虛」的範疇,因為它既無「本」的依託,又無生存發展的可行性預測和現實條件。是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飄浮」物,作秀之味濃烈。

課堂教學中如何把握「實」和「虛」,才能有利於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公開課如何把握「實」和「虛」,才能有利於教師的發展?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思考的問題。前者且不說,單就後者的課堂教學公開課而言,筆者以為:教學公開課的「實」為雙腳,「虛」為翅膀,有雙腳才能走路,有翅膀才能飛向更廣闊、更遙遠的天空。虛實結合、相依相生才能天地通行。既有現實的自然、實用和實效,又能引領時代新潮流的教學公開課才是一流的公開課!

本文曾在《天津教育》(2009年第2期)、《教育理論與實踐通訊》(2009年第6期)、《教師報》(2009年7月19日)上刊登

本文收錄在我的專著《教育的是是非非》中,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f917700102dz7p.html,敬請大家關注


推薦閱讀:

[轉載]2014年第13次公開課總結
網路公開課:「穿越」時空的課堂
【老米公開課⑨】沒有設計構思,連個雞窩也搭不好
視頻:朱天才大師太極拳公開課實況
北大教授魏坤琳:如何培養更聰明的孩子?|公開課

TAG:公開課 | 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