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風俗習慣

穆斯林風俗習慣(2009-07-26 14:34:17)

轉載

標籤: 宗教信仰伊斯蘭教穆斯林安拉文化

尊重各族穆斯林的風俗習慣2009-03-12 14:42――兼談穆斯林為什麼不吃豬肉

  伊斯蘭教是一個注重衛生、講究衛生並有一定飲食禁忌的宗教,最主要的禁忌源於《古蘭經》的規定,即:死動物(包括因打、摔、觸、勒、電等原因而自死的動物)、流出的血、豬肉和非誦安拉(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以及酒。伊斯蘭教之所以禁止信徒吃用這些東西,是出於「重視人的性靈純潔和身體安全」。動物不宰自死或因疾病,或為衰老,或為中毒;血液乃輸送身體需要的各種養分的渠道,往往存在有害物質;豬形態醜陋,不擇飲食,性情懶惰。此三類列為不潔,故不可吃。至於禁食「非誦安拉之名屠宰的」動物,是因為當時多神教徒宰殺牲畜時,必誦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名字,伊斯蘭教為了從思想上消除一切形式的多神崇拜,遂禁止食用誦偶像之名而宰的牲畜,要求信徒宰牲時應誦安拉之名,以示區別。至於酒,在伊斯蘭教初期僅限制用量,以不醉為限,後因有人酒醉出現貽誤正事、影響團結的行為,遂宣布為禁物,不可飲。

  伊斯蘭教的主要飲食禁忌,來源於《古蘭經》的規定,而不吃自死動物和豬肉還有更為深遠的民族和宗教根源。該教發祥於居住在西亞一帶的閃米特(也稱塞姆)族的支系阿拉伯人中。閃米特人自古以來視死動物和豬為穢物,不可食,不可摸,不可用之祭神。產生於閃米特族其他支系中的猶太教也都有過禁食死物和豬肉的戒律,而且這一戒律載在《聖經?舊約》之中。今天世界上除了穆斯林和猶太人不食豬肉外,基督教的安息日會派、印度教和瑣羅亞斯德教均有不食豬肉的教規。中國《禮記?少儀》有「君子不食國腴」之語。看來世界上忌食豬肉、視豬為穢物的不僅僅是穆斯林。伊斯蘭教之前的阿拉伯人除不食豬肉、死物外,還有其他許多食物禁忌。伊斯蘭教興起時,採取了改革態度,反對過多的食物禁忌,有選擇地繼承了一部分,縮小了當時阿拉伯人禁食的範圍,僅限於以上所提幾種。同時提出,凡逢饑荒或為形勢所迫、非故意地吃被禁之物,也不為罪過。而且還允許吃「大地上一切合法而又潔美的東西」和有經人(即猶太教和基督教徒)所宰之「其肉可食的動物」。《古蘭經》對飲食禁忌只作了原則性的規定,聖訓(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和伊斯蘭教法根據此原則作了具體的補充,如規定食肉類的動物和食草而不反芻的畜類以及鼠類等均不可食,凡是與酒一樣能麻醉人或致毒於人的東西如鴉片、嗎啡、海洛因、可卡因等為禁品,均不可食用,也不可種植、加工或販賣。

  伊斯蘭教對飲食的禁忌是每個穆斯林必須遵守的教規。年深日久,代代相遵,教規的內容逐漸變成信仰該教的各民族成員的飲食習慣。對全民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來說,這又成為該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世界上所有信仰伊斯蘭教的個人和民族都禁食豬肉。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回、維吾爾、哈薩克、東鄉、塔塔爾、烏孜別克、柯爾克孜、撒拉、塔吉克和保安等10個少數民族都遵守這一習慣。現在伊斯蘭教的飲食規範已成為全世界10億多穆斯林們的共同生活習慣,具有民族性和國際性。穆斯林所用的「清真食品」的特點就在於不含禁食動物、自死動物以及酒精或其它致醉致毒物質。

  穆斯林在飲食方面雖有諸多禁忌,但為什麼對豬和豬肉又特別忌諱,這和我國伊斯蘭教歷史上的特殊情況又有關係。歷史上反動統治階級和個別窮極無聊的文人利用穆斯林這一風俗習慣,進行民族歧視和壓迫,編造種種讕言,侮辱伊斯蘭教信徒的人格,傷害了他們的民族感情,更增加了他們對豬的強烈反感,於是不吃豬肉又具有反抗民族歧視、民族同化的意義。這一習慣又成為我國信仰伊斯蘭教民族的共同心理狀態和十分敏感的問題。

  正因為如此,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民族宗教政策,嚴格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早在1935年紅軍進入隴東回民地區前,中央領導命令將豬油、豬肉食物一律處理不準帶進去。毛主席說服警衛員也將為他準備的一袋豬油炸的麵食送給當地漢民群眾,也不許帶進去。建國後,我國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周總理在《關於民族政策幾個問題》的報告中指出:「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同樣受到尊重。如果不尊重,很容易刺傷感情。比如我們對回族和新疆各個信仰伊斯蘭教民族不吃豬肉的風俗習慣就要尊重。」毛主席在1955年將養豬列入計劃時指出:「某些少數民族禁止養豬的和某些個別家庭因為宗教習慣不願養豬的,當然不在此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貫徹落實民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從法律上保障了公民信仰宗教、履行正常宗教活動、保持民族傳統習慣的自由。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要求不要出於獵奇或其他原因做出傷害民族宗教感情、損害民族團結的事,充分表達了黨和國家對信仰伊斯蘭教的各少數民族的關心和尊重,贏得了少數民族的衷心擁護,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激發各族人民的愛國熱情和建設社會主義積極性,對促進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構建和諧社會和發展同各伊斯蘭教國家友好合作關係起了重大作用。

  民族和宗教的存在是長期的,表現在這方面的差異也是長期的。但這並不影響各個民族在進行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建設祖國、振興中華這一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我們熱切希望各個民族在生活習慣上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精誠團結,和睦相處,以便把我們的全部精力和智慧貢獻於實現根本利益的偉大事業中來。

推薦閱讀:

上海人的風俗習慣
保安族風俗習慣
傣族族的資料|傳統節日|風俗習慣 – 56個民族

TAG:習慣 | 風俗 | 風俗習慣 | 穆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