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蹲」有一定健身效果

前幾天,關於蹲著等地鐵是否文雅一事引發了爭議,在老外眼裡,這種「亞洲蹲」只有亞洲人才能做得標準,並且有健身的效果,是這樣么?

對此,浙江省中山醫院保健中心主任倪峰介紹,「亞洲蹲」類似傳統武術基礎訓練的馬步站樁,確有一定的健身效果,不過下蹲時也應注意避免損傷,適可而止,出現不適癥狀時最好及時諮詢醫生。

「亞洲蹲」從何而來

美國網站Buzzfeed曾就「亞洲蹲」這一概念向歐美的網民做了科普。科普中表示,所謂「亞洲蹲」即張開兩腿,雙腳腳後跟完全著地之後的蹲姿,而腳跟翹起的姿勢則不算。

而究其淵源,「亞洲蹲」其實來源於美國人發明的功能運動質量測量方法(FMS)。據了解,這套測試方法僅由7個動作構成,主要用於各種人群的基礎運動能力(靈活性和穩定性)評價。

這套測試方法雖然成形於上世紀90年代,不過國內也是近一兩年才有實踐。這套測試方法中的第一式就是深蹲,要求測試者雙腳左右分開,手臂伸直,最大限度將圓棍舉過頭頂,然後身體緩慢下降,完成深蹲姿勢,整個過程中腳跟不能離開地面。

對於大多歐美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表示,最難的就是腳跟不能離開地面。而這對於大多亞洲人來說,「亞洲蹲」這種蹲姿較為舒適,因為這時整體的重量並非集中於腳尖和膝蓋,而是集中在腳後跟,給了身體更多的支撐力。久而久之,這種下蹲姿勢就被稱呼為「亞洲蹲」。

「亞洲蹲」要適度

目前,網上流傳著這樣一條數據:研究發現,100%的亞洲人可以亞洲蹲,而僅有13.5%的美國人可以做到。而這13.5%中的9%是美籍亞裔,剩下的就都是瑜伽狂。

記者在微博等媒體平台的評論區看到,不少網友表示,亞洲人之所以能夠做「亞洲蹲」是由於其身體構造與歐美人有一定的差異,具有種族優勢。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對此,倪峰主任表示,下蹲這一動作能夠反映髖、膝、踝的靈活性和對稱,歐洲人腰背活動性不如亞洲人,另外肌肉厚,髖、踝關節較為僵硬,故這樣的蹲法有難度,而亞洲人蹲起來更為「方便」。

另外,網上有說法稱「『亞洲蹲』具有一系列的健康好處,能夠拉升大腿、鍛煉腿部肌肉、促進消化和排便等的功能」。對此,倪峰主任說,網上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下蹲有利於下肢強壯,舒展腰背,協調身體神經肌肉平衡,放鬆用腦過度,使氣血暢通,平衡血壓,增強耐力,尤其適合上班族。」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蹲站對人體的血液循環以及血壓升降都有一定的影響,對此,患有膝、髖、踝關節損傷的人,腰椎間盤突出、腰酸背痛的人以及老年人不適合做「亞洲蹲」。

而從運動學角度來看,「亞洲蹲」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鍛煉方法。為此,即使是有興趣的年輕人,下蹲時也應注意避免損傷,淺嘗輒止,出現不適癥狀時最好及時諮詢醫生。

另外,倪峰主任提醒,不正確的下蹲動作會給膝關節帶來損傷。例如老百姓都習慣的額下蹲動作:膝蓋向前突出,髖關節不彎曲,某些踝關節活動度受限的情況下,把腳後跟抬起來。經常做類似的動作容易使得膝蓋磨損或是半月板磨損,膝關節內外側的副韌帶也會因過度的牽張而出現勞損。倪峰主任提醒,膝關節出現損傷後,可能會發生關節膨脹或是疼痛問題,進而影響到正常的站立、行走以及跑動,因此要謹慎下蹲,切勿用力過猛。

下蹲要講究方法

下蹲運動可以稱得上是一項全身的運動,正確的下蹲法能讓身體輕鬆運動起來。

下蹲動作從開始到結束,頭部到腰部的軀幹部分要始終保持筆直伸展的狀態,收腹時臀部要向身後撅起。兩腿需分開略比肩寬站直,做個深呼吸,同時緩慢地屈膝。下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的位置。然後開始呼氣,同時慢慢伸直大腿向上站起。如此重複10次(每10次為1組)。一組結束後,休息30秒到1分鐘時間,再做一組。一天做3組,合計做30次。逐步適應之後,可以增加下蹲次數,直到1組可以連續下蹲30次。

隨著鍛煉的深入,在身體能夠完全適應以後,根據個人愛好,可以考慮加大動作難度。即在下蹲時逐步將膝蓋部分能夠控制在自己的腳尖以內,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拉抻鍛煉整個脊柱包括頸椎、胸椎、腰椎和尾椎等。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如果發現膝部有不適,在練習前最好先去徵詢醫生的建議之後再進行。


推薦閱讀:

據說 「亞洲蹲」 突然就在美國火了,人人競相刻苦練習,這是為什麼?
一個碾壓全歐美的動作——亞洲蹲

TAG:健身 | 亞洲 | 亞洲蹲 | 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