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危害幾率小於被行星砸到

  今年年初英國著名環保人士馬克·林納斯在牛津農業會議上發表了演講,為其一直以來「反對轉基因」的做法向公眾進行了道歉。馬克·林納斯原是一位反轉基因運動的標誌性人物,如今卻公開承認自己態度發生了轉變,他認為是自己回歸了科學的證據與理性,才作出了這樣的選擇。這則消息也引起了眾多人的關注,那麼,轉基因的合理性在科學上有哪些證據?帶著這個疑問,記者走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

  食物的基因

  進不了人體

  雜交育種

  也是基因轉移

  馬克·林納斯在演講中談到了他最開始反對轉基因的原因,他說「將不同物種的基因混到一起,似乎是目前能做到的最非自然的事了在這件事上人類獲得了太多的技術力量,必然有些要成為可怕的錯誤。」同他一樣,後來發展起來的反對轉基因的人群一提到轉基因,在腦海中就會構想出這樣的場景:科學家們在他們的實驗室里如魔鬼般咯咯笑著,將各種生命部件拼接到一起,並貼上「惡魔食物」這一標籤。他分析說,這完全是人們對這種秘密用於非自然的科技力量的深層次恐懼。

  黃大昉指出,其實基因並不神秘,人們目前所吃的食物裡面,除了脂肪、維生素外,還有核酸,而核酸的一部分就是DNA,它是管理遺傳、性狀的基本單位,「人體在攝入這些食物之後,為什麼它們的基因並沒有轉移到人體,繼而影響人的性狀呢?因為它們的基因被消化掉了。」同樣,轉基因食物裡面的基因同普通食物的基因一樣,最後也被分解了,不會進入到人體的生殖器官,「更何況轉基因的農作物都是經過了科學研究以及法制化的管理。」

  他以水稻為例,講述了轉基因的大致原理,現在的雜交水稻,雖然能增產,但是它本身不抗蟲,而且通過常規雜交育種的方法,在其他生物里也找不到抗蟲的基因。後來,他們在微生物農藥裡面發現有一種殺蟲晶體蛋白基因,它產生的蛋白能殺蟲,而且這個農藥從上個世紀中期開始,國外一直在用,國內也在使用,於是他們便把單獨的抗蟲基因分離出來,通過分子生物學的方法,裝在一個很小的載體裡面,讓它轉到水稻的基因裡面去,轉基因之後,水稻就變抗蟲了。

  雜交育種

  也是基因轉移

  轉基因聽起來好像是因為改變了基因而給人「恐慌」的感覺,但事實上,黃大昉說「凡是育種,都是改造它的基因」,比如大棚裡面種植蔬菜瓜果,就要選用那些適用於大棚生長的品種,這實際上也是基因改造。大家非常熟悉的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也是將水稻與稗草雜交,將稗草的不孕性引入了水稻之中,進而使得雜交水稻提高了產量。「轉基因和普通的雜交育種是一個道理,雜交水稻也是大量的基因轉移。」

  他還指出,最近國內培育的小燕麥,既有增產的效果,同時還能抗蟲,它的原理也是如此:科學家發現與小麥親緣關係比較近的野草燕麥草,有抗蟲的特性,因此選用燕麥草與小麥通過常規的雜交培育的辦法,培育出了既增產又抗病蟲的小燕麥。

  雖然採用了不同的方法,但它們都是屬於基因轉移、基因改造、基因改良。「轉基因只是其中的技術之一」,但是這個技術卻是目前效率最高的一種,「完全的常規育種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巨大的需求」。

  對於傳統育種技術與轉基因技術的比較,馬克·林納斯也在演講中說道,「我曾認為轉基因是危險的,但結果是它們比傳統育種如誘變技術更為安全和精確。轉基因生物中僅僅轉移了幾個基因,但傳統育種的錯誤方式卻會污染到整個基因組。但將不相關物種的基因混合到一起又會怎樣呢?譬如說魚和番茄?實際上,病毒一直都在做這樣的事,包括植物與昆蟲,甚至我們自身這就是所謂的基因漂流。」

  轉基因

  不是製造新物種

  黃大昉指出,雜交育種方法在目前看來,程序非常複雜,需要經過制種、防偽等一系列環節,雖然可以提高產量,但不是所有的作物都能用這種方法,因此必須要找新的技術,而這種技術就是轉基因。

  除了提高產量,防止病蟲危害,對於轉基因技術,黃大昉還舉了一個例子,目前生產的玉米大多數用於製作飼料,因為玉米中含有豐富的磷,對動物非常有好處,但是玉米裡面的磷,被包在殼裡面,不容易被吸收,這時如果能夠找到一種基因,將阻礙動物吸收的結構降解了,磷元素就可以使動物充分吸收。

  另外,現在都市老年人都講究養生,通過食用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來攝入足夠的營養。不飽和脂肪酸也叫-3脂肪酸,如果通過轉基因技術,完全可以直接吃含有這種營養成分的農產品,這樣也可以改善營養。「目前,國外已經有研究將-3脂肪酸轉入到土豆裡面,營養就可以更均衡」。有些食物有致癌的基因,通過轉基因,就可以將它分解掉。

  他說,「轉基因不是製造新的物種,只是改變它的某些缺陷。它缺什麼,我們就轉什麼。」一個水稻裡面含有3萬多個基因,轉基因只是增加了一個抗蟲基因。如果因為轉基因影響了這個作物的生長發育,就不能再使用,轉基因只是改進它的某一個性狀。

  安全實驗

  花費巨大

  毋庸置疑,在氣候迅速變化的背景下,如何用現有的耕地面積,利用有限的肥料、水和農藥,養活越來越多的人口,轉基因技術在解決這些問題上有著巨大優勢。

  不過黃大昉不止一次指出,轉基因的前提是必須經過嚴格的科學評價和有關部門的批准。基因的發現、鑒定到功能的認證以及轉移的過程,都需要嚴格的科學評價和管理,「不是說轉就能轉」。

  他說,對於轉基因可能帶來的危害,科學家一開始就已經注意到,如外界經常提到的「超級雜草」的問題:假如抗除草劑的基因轉入油菜的基因中,周圍生長的雜草與油菜雜交,會不會形成含有抗除草劑基因的「超級雜草」。剛開始,科學家們也覺得這種擔心還是有道理的,但經過一系列實驗發現,「超級雜草」發生的可能性比較低,因為在基因轉移之前,他們就要對各種風險做充分的分析,而且各種生物間也存在著競爭關係,即便是發生了授粉,含有抗除草劑基因的細胞能不能存活也是問題,「轉基因技術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並沒有發生"超級雜草"的現象。」

  他告訴記者,各個國家都制定了轉基因農作物的安全性評價系統,整個程序走完也得五六年時間,我們國家對水稻的安全性評價已經有11年時間。在整個評價過程中,要模擬轉基因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看它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對人體的健康有沒有影響,還要做大量的實驗,並請第三方來驗證,「在安全性實驗上花的錢不比研究轉基因技術本身花費的錢少,甚至更多。」

  馬克·林納斯對於轉基因技術做了如下結論:「關於轉基因作物的爭議已經結束,我們不應該再來討論它是否安全。在過去的15年中,人們吃了3萬億份轉基因食物,但沒有一例被明確證實是有害的,吃轉基因食物有害的幾率比你被小行星砸到的幾率還低。」

  儘管目前轉基因技術存在著不少的疑問,但馬克·林納斯說,我們不能只是坐在這裡靜候科技革新來解決所有問題,我們必須確保科技革新加速到來、方向正確,並為最需要它的人們服務。黃大昉對此也這樣表示,「對於轉基因風險的研究要繼續,而且還要經過長期的檢驗。但是不能等絕對安全了再來發展轉基因。」

(來源:北京晚報)


推薦閱讀:

AquAdvantage三文魚成了全球首個獲批可供人類安全食用的轉基因動物
孤獨的瘋子崔永元和他的死亡威脅
歐盟允許的轉基因作物有哪些?|轉基因|歐盟
【中華論壇】是「貪婪」!讓轉基因科學家變成了「跳大仙」的神棍!
轉基因棉退化說明了什麼?

TAG:基因 | 轉基因 | 行星 | 幾率 | 轉基因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