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桑塔格:一個偶像的誕生
「桑塔格已成為無法逃避的品牌。」婦女們中的許多人是通過時尚界流行雜誌的照片,或者從她的書封皮才對她有所了解,卻沒有看過她的書。儘管桑塔格對此生氣,然而對這些女性而言,桑塔格就是她的形象、她那些搶眼的造型以及他人書籍封底上印著的她寫的推薦語。
「她將女知識分子形象從著花呢服裝與穿平跟鞋,轉變到圍飄逸圍巾腳蹬黑色高幫靴上。她那性感的屁股和時尚的氣息引誘著讀過或沒有讀過其作品的男男女女。」
「她和我們大家一樣,很小的時候,對於自己長大後想成為什麼人有著種種矛盾的理想。她希望自己非常有名、非常富有、非常新穎、非常具有創新力,也非常先鋒。」極少有人能夠平衡好這些矛盾的慾望,她就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員。
這個「她」是何方神聖?居然如此卓爾不群!
「她」就是蘇珊·桑塔格。蘇珊·桑塔格在文學、文化、攝影、電影、政論等領域具有開拓性的思考,她從思想到行為均領一時風騷。「美國公眾的良心」、「坎普王后」、「文學界的美麗殺手」、「一個能把祖母的補丁縫製成漂亮被子的政論作家」,被諸如此類的種種頭銜、稱號簇擁的她,雖然不僅前人已謝世,可仍是當今世界文化領域繞不開的話題。
《鑄就偶像:蘇珊·桑塔格傳》作為她的首部傳記,而且出版時她尚在世,自然會褒貶不一。然而,它卻獲得她的認可。本文起首兩段引文就出自此書,可見此書作者的不凡文筆。
蘇珊·桑塔格是個人物,而且是位知識界偶像人物。美貌和智慧使她粲然如明星,個性「各色」又鮮明,讓她與她備受爭議的性取向一樣惹人注目。例如她創立了對作品的分析,不應僅僅痴迷於內容,還得重視風格和形式的評判框架,惹得那些自以為是,頭腦嚴密,一貫充當文學警察的評論家大光其火又無可奈何;她一襲黑衣和靴子的衣著,性感卻不風騷的形象;她31歲在《小姐》雜誌獲獎時那幅濃妝艷抹倚靠一面白牆的照片,似乎以攝影模特挑逗「作家」的思維定式;她在慣常以文雅氛圍著稱的社交聚會中故意表現的歹徒作風——將一支香煙撂在客廳的地毯上,一抬腳將它碾滅。為如此人物撰寫傳記並非易事。倘若過多描寫她出眾個性、獨斷行徑,不免放任明星的八卦花絮泛濫,生生掩埋了她睿智的思維光芒。如果專註闡述她的政論、文學、藝術等學術著作,迴避她人生的情感追求,又會泯滅她作為性情中人的鮮活,將血肉之軀僵化成泥塑木雕。
《鑄就偶像:蘇珊·桑塔格傳》的作者、紐約城市大學巴魯學院教授卡爾·羅利森和他的妻子莉薩夫婦倆,從把握傳主的著作出版檔案入手,又在三年中親歷了桑塔格作為主要講演人活動的許多現場,於是,既有理性的思考感悟,又有感性的耳濡目染。憑著如此紮實的底氣,傳記的作者駕馭文字,靈動地游弋在傳主的生活行蹤與思維結晶之間,一如蘇珊·桑塔格的人生步履在美貌和智慧之間那樣,力求平衡的行走。
就是這樣的敘述格局,讓《鑄就偶像:蘇珊·桑塔格傳》給予人們如入山陰道上的欣喜:有走馬看花的匆匆步速,又有從容觀景的留連忘返。讚歎、仰慕、驚訝與窺探名人隱私慾望得到滿足的快感相伴相隨。人們可以看到蘇珊·桑塔格人生的不同階段,她的父母、她的童年、《居里夫人傳》和《小婦人》給少女時代的她開啟了使命感……
在哈佛大學攻讀哲學碩士時的蘇珊·桑塔格身穿褐色仿麂皮夾克、一頭長髮飄逸,她埋怨同桌女生在聽課筆記邊上寫購物單的習慣,惱火庸常的東西侵入思想領地。
離婚後的蘇珊·桑塔格要闖事業,談戀愛。她與兒子戴維生活在「令人愉悅的邋遢」之中,她不給他做飯,只給他「熱飯」,但帶他去聽關於精神病的講座,去聽音樂會,去參加聚會。她甚至帶著九歲的兒子去古巴考察革命文化。
從小說《恩主》的出版,蘇珊·桑塔格開始進入與男人平等競爭的世界,作為一個在歷史中尋求自己位置的女性,她對男人女人都是直截了當、嬌媚動人,絕不低三下四。
為女性人物寫傳,最難以避免的就是傳主的情感經歷了。文學作品中,女性的情感猶如纖細敏銳的琴弦,作者的文筆倘若能描摹她心弦的顫動,記錄下境遇遭際對心弦每一次撫、拂、撥、挑,引發她情感的波瀾。她的歡樂、傷感、悲哀、痛苦、嗔怒、怨恨,亦一一袒呈「裸露」。寫實的傳記在這點上往往不如虛構的小說,為尊者諱,已成通例。可喜的是《鑄就偶像:蘇珊·桑塔格傳》卻毫無顧忌,以真實為底線,書寫「裸露」狀態的傳主,包括她的性取向。上海譯文出版社的中譯本中還有多幅傳主及與傳主有關人物的照片,可以說是以形象的生動注釋著傳記的真實。
蘇珊·桑塔格的睿智思想、政論卓見和非凡膽識,通過她的著作,以及她對越南、古巴、中東地區和薩拉熱窩的訪問和演講,展現於世間。作為一位同時擁有智慧和美貌的女性作家,她同樣關注形象,如此,才有《論攝影》和她對電影等藝術領域的涉及與評論,女性的愛美天性也使她注重自身的衣著容貌。《鑄就偶像:蘇珊·桑塔格傳》不吝筆墨,力求不置偏廢地對傳主的作品和行為同時濃墨重彩。
該書的描寫又啟發思索。例如書中寫道:「蘇珊·桑塔格獻給美國文化的一大禮物是告訴人們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思想界。」她的《恩主》出版時,整個的封底是她的照片。這張照片「像是來自一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期具有宿命論色彩的法國影片。她化了妝,突出了她豐滿的雙唇、深沉的黑眸子和眉毛。在特寫中,她雙眼圓睜,目光專註。挺直的姿勢顯示出她的警覺。」
「桑塔格已成為無法逃避的品牌。」婦女們中的許多人是通過時尚界流行雜誌的照片,或者從她的書封皮才對她有所了解,卻沒有看過她的書。儘管桑塔格對此生氣,然而對這些女性而言,桑塔格就是她的形象、她那些搶眼的造型以及他人書籍封底上印著的她寫的推薦語。
這些敘述,書寫著20世紀60年代以來近五十年間歐美文化領域的發展變幻,文學被娛樂、時尚的縱情聲色所裹挾,文化遭遇商業的曖昧誘惑,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交鋒,如此種種,都有如實描摹的細節。所以翻閱這部個人傳記,又如同讀一部濃縮的歐美斷代文化史,趣味盎然又頗有思辨氣息。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中國lovelive飯圈目前的情況?lovelive是不是在積極意義上宣傳了日系偶像文化?
※你在夢裡夢到你和自己的idol做了些什麼?
※【好久不見】最近有一些人問我關於SNH48的問題......
※看阿拉伯世界最紅偶像如何征服少女心
※如何看待20170218公演曾艷芬因腰傷不能繼續演出下跪請粉絲諒解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