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101》:42家公司角逐女團之路
來自專欄美數課20 人贊了文章
長期以來,中國的偶像團體都可以用「扶不起來」四字概括。尤其是女團。
2004年,湖南衛視舉辦《超級女聲》,開創中國電視選秀先河。2005年,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紅遍大江南北。粉絲們用簡訊瘋狂投票、在電視機前淚流滿面。這是許多國人的偶像啟蒙,在資本眼裡,也是粉絲經濟的一次大爆發。而對象,竟然只是幾個平凡的普通女孩兒。
隨著日流韓流襲來,日韓女團在內地迅速圈粉,本土偶像女團又被視為下一個藍海。這些年,推手和他們的資本都在蓄力。依然是快女,在2009年比賽結束後,天娛挑選了一些長相甜美、唱跳俱佳的女生赴韓集訓,2010年以女團IME出道。IME在市場上曾激起一些漣漪,但2012年即告解散。八年過去,除了SNH48的成功,這個行業依然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成績,相反卻是一個個女團的即生即滅。
但是,這個市場的爆發潛力依然誘人。人們還在等待。2018年4月,騰訊視頻推出偶像女團養成綜藝節目《創造 101》,將在101位練習生(即各娛樂公司的新秀儲備)中選出人氣最高的11位出道成團。騰訊視頻平台數據顯示,上線1個月,四期正片節目播放量已超過19億;在騰訊綜藝榜單中,位列《奔跑吧》和《極限挑戰》之間,排名第二。
創造熱度的《創造101》,是否會改變女團的命運呢?
一、42家公司初盤點
從《創造101》第一集開始,公司的標籤就伴隨著參賽選手。女孩們按公司相繼入場。有些公司人多勢眾、氣勢高漲,有些公司的選手卻只能單打獨鬥。
在參賽的42家公司中,樂華娛樂和ETM活力時代以7名練習生的數量佔據頭部(其中樂華還輸送了導師王一博)。可米領譽、極創引力以6名緊接其後。
值得一提的是,中櫻桃文化不僅自身輸送了3名選手,其入股的聞瀾文化也輸送了4名。如果算上這層關係,中櫻桃的關聯藝人共7名。類似的,歡聚時代(輸送5人)也投資了偶像學園(輸送1人),因此關聯藝人共6名。
這些都是練習生心目中的「大廠」。當然,絕大部分公司的選手還是在3名以內。
女生們的「攀比」還來自公司背景。入場時,大屏幕會播放同公司藝人。大公司名號響亮、星光熠熠、自帶光環,總能引來小公司練習生艷羨的目光,典型的如環球音樂、英皇娛樂、華研國際等。根據公司實力,我們大概可以做這樣的總結:
從市值上比較,可謂天差地別。有的美股上市,有的才剛剛創業。從潛在資源看,有的背靠大集團、大公司,有的依靠創始人鍍金,有的還是一張白紙。
但公司的整體強弱,並不能代表它在這個垂直領域的真實能力。我們將每個公司的參賽人數與之對應,就能發現一些端倪。派出3人以上參賽的公司,共計15家。而我們所謂的強公司(上市公司、集團公司)只有2家,分別是樂華娛樂和歡聚傳媒。陌陌、華誼、芒果、英皇、環球都僅派出1人。拉近網娛、華研國際派出2人。
另一方面,中小型公司輸送了大量選手,派出3人以上參賽的共計12家。這些公司在整體發展上還很稚嫩,進度最快的中櫻桃融到了B輪,但更多的還是未融資狀態。而像花開半夏這樣的公司,老闆和合伙人都親自參賽。各公司實力參差不齊,但至少,它們都具備開發素人偶像的意識。互聯網選秀的賦能,給了他們彎道超車的機會。
公司的背景以及輸送人數的多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行業的現狀:風口之下,新興公司野蠻生長,老牌公司不甘示弱、小幅試水。它們同時踏上了這個全新的賽道。
二、業務分化大:要跨界還是專註?
截至目前,國內仍未建立起完善的偶像工業,擁有完善培養體系的公司少之又少。從參賽的42家公司來看,也是出身各異、業務各有側重。
在這42家公司中,專門做偶像培訓和偶像經紀的公司只有10家。而在其他類型的公司中,能夠建立明確的偶像產品線的,只有4家綜合性娛樂公司和1家直播類公司。這些公司具有一定規模的藝人儲備和藝人培養經驗,業務涵蓋音樂、影視、綜藝等,因而資源比較豐富,傾向於加入偶像工業。
而在其他跨界公司中,以音樂公司為最多。它們的藝人,專業實力較為突出,在唱功上往往能建立壁壘,容易在女團中擔任Vocal(主唱或唱功擔當)的角色。
接下來是影視類公司和直播類公司。前者也有較好的藝人儲備,但能力主要聚焦在表演上。此次輸送了6人蔘賽的可米領譽,就不願突出「偶像」的概念。其CEO周昊在接受《三聲》採訪時表示,領譽不會將偶像作為日後方向,藝人還是要以演戲為主。
直播類公司往往有較好的網紅資源和素人基礎,其也不乏才藝出眾者(抖音紅人段奧娟其實也算,只不過她簽的是舞蹈類公司)。再者,基於互聯網的基因,它們天然就有和用戶平等互動的傾向。
最後是舞蹈、模特類公司,它們離偶像工業稍微更遠一些,因此作為踢館選手參賽。
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優勢、不同的戰略定位,而今都在分食偶像蛋糕。
跨界的意義是聚合。對於公司而言即要整合資源。不僅是從內容上整合影視、音樂、綜藝等生產形態,也從流程上整合生產、宣發,甚至線下實體。我們查詢公司信息時發現,越來越多的公司將自己定位為綜合性的娛樂公司。這正是他們尋求產業鏈延伸的結果。
而那些專門培訓偶像藝人的公司,又怎樣呢?這類公司分為一開始就定位做偶像的公司,和後入局並明確建立偶像業務的公司。它們的入局時間和融資情況如下:
最早入局的「大廠」是樂華娛樂。樂華於2009年成立,隨即簽下前韓國男團成員韓庚,並於2010年開始培訓練習生,為出道做準備。2014年,樂華即推出了男團UNIQ,一直不溫不火。女團則還在醞釀中。
2014年,歡聚時代入局。這個以語音、直播起家的上市公司宣布,將豪擲5億元打造直播第一女團「1931」。到2015、2016年,大量資本開始湧入。其中的創業者,既有明星經紀人、著名的偶像推手、曾經的男團成員,還有各路投資人。不僅上百女團宣布出道,渠道推廣也開始發力,浙江衛視、湖南衛視、東方衛視等各大電視台開始推出偶像養成類綜藝,如《蜜蜂少女隊》、《夏日甜心》、《國民美少女》等。如今參加《創造101》的女生們,很多也經過這一輪綜藝的洗禮。
可惜,當瘋狂的2016過去,市場還是沒有被炒熱。2017年平安夜,「1931」黯然宣布解散。這場本應悲情的謝幕卻顯得有些尷尬。至今,微博上的熱評仍保留在那裡:「不好意思,解散這天我才第一次知道這個組合。」
夢想、奮鬥、背水一戰……這樣的行業現狀,成為《創造101》開播時一抹悲情的底色。而這次,藉助選秀模式和良好的節目策劃,女團終於成就了「現象級話題」,開始被全民消費了。
三、初輪淘汰:順位調整重塑競爭格局
5月13日,《創造101》迎來了第一次大規模淘汰賽。人氣投票,決定了選手名次,55名之後的選手將遭遇淘汰。同時,上周勝出的選手將有權復活一名淘汰者,復活者暫時失去正式選手的身份,僅作為「旁聽生」跟隨其他隊員練習。只有下周人氣最高的3名「旁聽生」才有機會「轉正」。
最終,62人晉級,38人淘汰(還有1人此前已退賽)。
從公司的角度看,戰況又如何呢?
超過半數公司,都有選手淘汰。約21%的公司,選手全部淘汰,其中就包括一些前述的大公司,例如拉近網娛、陌陌、華研國際。
還有15家公司,屬於部分淘汰。對於頭部公司而言,除極創引力,其他公司都有選手淘汰。這直接導致了競爭格局的變化:樂華娛樂的7人戰隊減至5人。人數依然眾多,但從名次看,也只有吳宣儀(排名第1)和孟美岐(排名第4)有領先優勢。香蕉娛樂由5人減至2人,但實力依然強勁(強東玥第5,傅菁第10)。ETM活力時代、可米·領譽、歡聚時代目前都是4人,但可米·領譽的整體排名顯然更為靠前,可以說是實力最為平均的戰隊。
部分淘汰還大面積發生在那些2-4名選手的公司。首輪淘汰後,它們的選手流失率幾乎都在50%以上。不過,那些剩下的選手,大多人氣較高或話題較多,如聞瀾文化的楊超越(第3名)、覺醒東方的李子璇(第9名)、姊妹淘的「金華火腿」少女徐夢潔(第15名)、高秋梓(第20名),都是「逆襲」的潛力股。
最後,還有18家公司無人淘汰。其中,極創引力6人全部晉級,也成為目前剩下選手最多的公司。SDT娛樂、捷特聯合、撲度娛樂2人晉級。齊鼓文化雖然晉級3人,但兩人是淘汰後復活的旁聽生。
剩下13家零流失的公司,都是原本就只有1人蔘賽的公司。雖然人數一開始不佔優,但卻湧現了不少人氣選手,例如龍舞天文化的段奧娟(排名第6)、環球音樂的陳芳語(排名第8)、華影藝星的李紫婷(排名第11)。
公司之間正變得越來越平等。隨著頭部和中部公司的人員裁剪,以及更多公司加入「1人俱樂部」,公司之間的大小之別已不如此前顯著。這也意味著,未來的比賽會更加突出選手個人之間的角逐。
實力、美貌、話題、爭議……誰將站上女團之巔,而誰,又會是笑到最後的幕後玩家?我們拭目以待。
看更多有料的文章>>來我們的美數課小站溜達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