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2013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候選人
王志江:讓生命活成一本書
對閱讀的痴迷,源自王志江的親身體驗。在湖北的一個偏僻山村裡,是村中說書人的故事,給了童年的他一雙夢想的翅膀;自覺的大量閱讀,讓他成為村中第一位名牌大學畢業生。但是,性格內向的他卻安靜得如同一棵樹,從1994年參加工作至今,他一直紮根於北京丰台二中,潛心閱讀,內修以成己,並努力踐行以成人、成事。
從2006年起,他就致力於書香校園建設。和他的為人一樣,他推動讀書亦不張揚,卻做得細緻深入:請專家精選經典書籍,確保源頭的科學與豐富;為每個班級及校園公共區域設立圖書櫃,規定每周三節閱讀課成為每個孩子的必修課;組建教師讀書會,確保教師的不斷成長;設立校園閱讀節,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確保閱讀與師生的生活、生命產生共鳴……
作為校長,王志江尤其重視教師的閱讀。經過9年的發展,教師讀書會已成為運轉良好、多元立體的專業閱讀組織:每周有6個讀書會開展讀書活動,從全校教師、行政後勤人員參加的共讀,到所有學科的分組共讀;從學科本體論知識到教育學、心理學和哲學的經典著作,每個組都有自己的必讀書目和自選自讀書目。本學期,他還給初一學生開設了中西哲學課,以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王志江還通過多種平台默默地向社會推廣閱讀。平日,他在網路上帶領100餘位全國各地教師,共同研讀數學經典;寒暑假,學校與新教育研究中心聯辦的共讀活動,每次都有百餘位全國各地教師蜂擁而至……
就這樣,王志江和教師們先後共讀了100餘本教育經典,組織了500餘次閱讀交流會和10餘次網路讀書交流會,參與的校內校外教師1000餘人。但這些年他幾乎拒絕了所有採訪,很少有人得知京城一角還有這樣的校長,在以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的信念推動閱讀。他說,他只是希望讓師生都能以閱讀豐盈生命,從而活成一部傳奇大書。謙和低調的他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生命逐漸豐厚,正在成為一部耐人尋味的佳作。
任勇:坐擁書屋話讀書
任勇家裡書太多,一萬多冊,實在放不下。2002年,他買下與家相鄰的一套一房一廳專門做書房。但他絕對沒有想到,這一房一廳的「純」書房,成了聞名一方的讀書論道之地,大家坐擁書屋話讀書,不亦樂乎。
一批批老師來到被評為「全國書香之家」的任勇家,在這間書屋裡,他向老師們傳播他的「學、思、研、行、寫」閱讀主張,他認為光讀書還不夠,還要「思、研、行、寫」。
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只學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人是靠思想直立的,沒有「思」是不行的,僅有「思」是不夠的,還必須在「思」的基礎上進行「研」。「學與思」、「思與研」還不夠,還要踐行,走向且思且研且行的境界。教師成長,「學」是「思」與「研」前提和基礎,「思」與「研」是「學」的總結和提高,「行」是「思」與「研」的實踐,而「寫」則是「學、思、研、行」的概括和升華。
他當教研室主任時,要求每個教研組每次集中時都要開展「佳文共欣賞」活動——每人都要推薦一篇值得大家分享的佳作;他擔任校長時,每學期學校都會贈書給老師,鼓勵老師們「有書趕快讀」;他擔任教育局副局長,無論講話還是講座,都在強調他的閱讀觀——沒有閱讀是不行的,僅有閱讀是不夠的。這「不夠」之意,就是教師要在閱讀的基礎上思之、研之、行之,最好還能寫之。他還積极參与「教師學習共同體」活動,在他的推動下,廈門第一批100個「教師學習共同體」呼之欲出。
任勇更沒有想到,他的書房還成了青少年讀者嚮往的樂園。廈門市圖書館為鼓勵青少年多讀書,每半年評選出一批優秀小讀者,到他的書房裡讓書香「熏一熏」,任勇向他們介紹讀書方法,並對他們提出的讀書問題逐一解答。
消息傳開,許多認識和不認識的家長,都想方設法與任勇聯繫,希望孩子能到他家的書房坐坐、聊聊,家長說:「讓孩子聽聽任老師的教誨,讀書的境界就大不一樣啦!」
許睿:人生因閱讀而精彩
25歲的許睿,中國首屆文科「電大」——「漢語言文學」大專畢業後,便改行當了一名中學語文教師。16年的初、高中教學生涯,她始終致力於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使學生有時間進行課外自主閱讀。許睿的課堂教學,每節課師生教學互動時間都不會超過20分鐘,其餘時間都留給學生閱讀思考、答疑解惑、反饋矯正、習作練習等。她幾乎不給學生留課外書面作業,而是給學生布置很具體的課外閱讀書目、篇目,規定學生每天的閱讀量,並定期在「班會」或「早讀」時間,讓學生交流讀書筆記及閱讀心得。許睿對每屆學生的「畢業贈言」都是同樣的話:「漢語言是人類語言智慧的頂峰,她會給您的一生帶來享用不盡的美好!努力讀書吧,我親愛的孩子!」
39歲的許睿,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後,成為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語文教研員。15年的調研、教研中,許睿始終秉承「好讀書,讀書好,書好讀,讀好書」的信念——激發讀書興趣,養成讀書習慣,給予讀書方法,推薦優秀作品。
許睿一直在培養一線教師創設閱讀情境的能力、示範朗讀的能力、組織各種活動以彰顯學生閱讀水平的能力。十多年來,她幫助鄭州市各縣(市、區)創建了200多所「書香校園」,近千個「書香家庭」;培養了一批「教師讀書模範」和「學生讀書典範」;舉辦了各種讀書報告會……
許睿常愛說:「要想讓孩子愛讀書,家長首先要讀書;要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一定要是讀書的楷模。」她要求各學校,根據國家課程標準每學段「課外閱讀要求總量」,各年級每學期都要布置一定數量的具體閱讀書目,每個月分冊、每周分章節、每天分篇作為具體閱讀內容,早讀或課前以各種形式反饋閱讀效果,以此來督促教師和學生堅持每天讀書。
如何給予讀書方法?許睿強調:「讀書要精選內容,讀書更要有速度」。例如,默讀與朗讀、略讀與精讀、瀏覽與跳讀、邊讀邊想、邊讀邊畫、讀後批註——這些閱讀方法的作用和意義、特點與長處究竟是什麼?許睿一定要在課堂上、教研時讓師生搞明白,真正做到「課內習得方法,課外補充實踐」。
對於推薦優秀作品,「關工委」、「師資培訓處」、「教師進修學院」等單位,每年都會向一線教師提供閱讀書籍。許睿調研時,對此會進行多方了解,針對一線教師的閱讀水平及教學需求進行詳細地指導,並對不同學段的教師,推薦相應的閱讀書目。教研時,她還要求一線教師每教完一篇課文,都要向學生推薦相應的閱讀篇目,並予以閱讀指導。
閆存林:教室里總有一束光
閆存林老師熱愛讀書,從大學時代便流連於北京書市及各個角落的舊書店。他涉獵廣泛,文學、歷史、哲學、美術、戲劇乃至計算機、外語均在他的閱讀範圍內。如今,他已收藏圖書2000餘冊。他買書除了注重書的內容,還注重書的版本,他也樂於把這些知識教給學生,現在學生去書店買書,看到琳琅滿目的書籍也會挑選辨別了。
他有一間教室。早上,燦爛的陽光毫無遮攔地照進來,便能看到對面的4個書架靜靜地立在一片亮色之中,這是閆存林的語文功能教室。書架上的這些書當然不是隨意從書店挑選的,而是他帶領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閱讀團隊經過共同研究遴選的。這個名為「中學生名著閱讀分級」的研究項目,為各年級的名著閱讀提供了較為科學的分層定位。閆存林組織各年級學生分頭閱讀,分別為每一本書寫出了導讀。
由於了解學生,更了解書,閆存林參與了由朱永新總策劃的《中國中學生基礎閱讀書目》研製工作,在之前所作研究的基礎上,擴大了選目範圍,包括文學、人文、科學三大類。目前書目研製工作已近尾聲,相信發布後將會使更多中學生獲得閱讀的樂趣。
這間語文功能教室的400餘本書就是書目研究的部分成果。這些書都是閆存林與學校的其他語文教師利用周末時間選購的。書籍分門別類,他和學生們一起貼上標籤並蓋上語文功能教室的印章。在整理書籍的過程中,學生翻閱著新書,充滿了欣喜和閱讀的渴望。
在十一學校,這樣的語文功能教室不止一間。在閆存林的帶動下,十一學校語文功能教室充滿了文化的味道,且各具特色。這裡不僅是老師上課的地方,更是學生閱讀學習的地方。除了平時的自由閱讀之外,在高二年級,閆存林會每周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安排學生自由閱讀,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書籍,安靜閱讀。閆存林會列印一張表格,記錄學生閱讀的圖書以及學生閱讀的進度,表格張貼在教室後面的貼板上,並以此為依據研究學生的閱讀趨向。他還與學生一起設立月度推薦書目,當然,假期作業也徹底改變,由讀書及閱讀彙報代替了原來的練習冊作業。
自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24年來,閆存林一直勤懇地耕耘在教學第一線,2013年被評為「搜狐中國教育年度教師」。他用閱讀之光照亮這間他熱愛的教室,在這裡,他感到深深的滿足與幸福。
李慶平:讓師生盡享生命的張力
2001年,李慶平走上諸城市實驗中學校長崗位。語文教師出身的他認為經書香浸潤的教師不僅能豐盈自己的人生,還能更好地駕馭課堂,實現教學的創新。而學生唯有以書籍做根基,才能讓精神健康成長,讓生命煥發精彩。於是,他提出了文化立校方略:充實圖書館藏書、開放圖書館、開設閱讀課、設立班級圖書角和校園「流動閱覽室」、創辦校報校刊、組建記者團、成立學校電視台和廣播電台;他創立了百日「讀書節」,倡導給那些愛讀書的孩子一個特權,讓熱愛閱讀的種子在師生們的心裡萌芽、開花。讀書節期間,師生共同參與讀書,人人撰寫推介文章、讀書筆記;圖書推介、圖書超市、課本劇表演,與名家座談等系列活動,讓讀書氣氛更加活躍。李慶平在諸城實驗中學任職11年,讀書節也連續舉辦了11屆……
2012年,擔任了教育局局長的李慶平堅持「改變,從閱讀開始」的思路,繼續播撒閱讀的種子,以閱讀改變全市師生的生存狀態。他先後提出了「學生不熱愛閱讀是教學的失敗,也是教育的失敗」、「辦好一所學校的突破口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等閱讀新理念。帶領全市師生加入新教育實驗,在全市中小學校推行「高效海量閱讀」工程,並將其與新教育營造書香校園行動、書香家庭建設、讀書型社會建設、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經典誦讀活動等融匯起來,每年實施學生「千名讀書之星」、「書香教師」和「十佳書香校園」、「十大推動讀書人物」的「千百十」讀書激勵推進措施。他還在教育局機關倡導讀書學習之風,帶領全體機關工作人員帶頭讀書;向校長、老師們推薦書目,引領讀書風尚;爭取社會力量,設立「人民教師基金」資助教師著書立說,設立「卓越出版獎」獎勵一線教師中的優秀出版者。作為市政協常委,他撰寫提案呼籲在縣域內設立全民讀書日;他創立「教育幹部演練場」,讓校長和局機關幹部定期展示讀書學習成果,並組織讀書知識競賽活動。
李慶平一路走來,不斷播撒閱讀的種子,他所做的是讓身邊的人都喜歡閱讀,讓師生盡享生命的張力。——這個,他真的做到了。
陳小平:用書香浸潤孩子的童年
2001年初冬時節,陳小平走上了江蘇省鹽城市小學語文教研員崗位。此時新課程改革剛剛拉開序幕,頒發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喜愛閱讀的他興奮不已,預感到孩子閱讀的春天即將來臨。
在他的倡導下,鹽城市小學生課外閱讀由學校到縣區,再到全市開始逐步啟動。這項深得孩子們喜歡的事說起來容易,可真正要在經濟欠發達的鹽城市城鄉小學實施起來又談何容易。幾年下來,加入推進的學校數量沒有大幅增加,只有一些有想法、有良知的校長還堅持著做。
這樣尷尬的推進現狀並沒有嚇退陳小平,他用一年多的時間,跑遍全市9個縣(市、區)及市直小學,實地調查了解學校開展學生課外閱讀的困難。經過調查,他發現基層學校推進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困難除了沒有書源以外,就是教師不知道怎樣指導學生去閱讀。2006年,他主持省重點課題「小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實踐與探索」,把小學生閱讀方法指導、推薦書目、怎樣上好閱讀指導課等列為研究內容,並整理出版了《小學生課外閱讀手冊》一書。此研究成果獲得了江蘇省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也為全市推進小學生課外閱讀提供了科學的指導方法。
2010年底,市教育局下發了由陳小平倡導並起草的《鹽城市加強全市中小學語文和英語課外閱讀指導》,加大了整體推進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力度。幾年來,陳小平努力做了這樣一些有創意、有影響的事:下發《鹽城市小學生課外閱讀五年行動計劃》,每年舉辦全市小學生課外閱讀現場推進會;舉辦全市小學生讀書知識競賽及讀書心得徵文活動,採用市、縣、校三級聯動的形式,3年來全市已有30多萬人次的小學生參加讀書、競賽、徵文活動;創辦「鹽城市首期小學語文教師青年讀書班」等,去年他還申報、立項省級規劃課題「區域推進小學生課外閱讀策略研究」,以此來帶動、推進各地、各學校紮實開展小學生課外閱讀活動。
正是陳小平這麼多年的堅守、堅持,鹽城市小學生課外閱讀呈現出喜人的整體推進態勢。經濟欠發達地區小學生課外閱讀需要走的路還很長,但他堅信,只要堅持和努力,那濃濃的書香必定會縈繞在小學生的身旁,伴隨他們健康成長!
陳文:引領教師成為讀書人
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從教研員到教研室主任再到教育局副局長,陳文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一直是「教師是我師,我是教師友」,他尤其關注教師心靈的豐富。
瀏陽有近萬名教師,教師素質的提高是困惑教育管理者的難題。陳文喜歡「空袋子不能直立」這句西方諺語,堅信讀書才是豐富教師心靈的基本途徑。
2001年,在時任教研室主任陳文的倡導和建議下,瀏陽市教育系統啟動「新世紀教師讀書工程」,要求每個教師每年讀三到四本書,這些書中既有教育名著,也有人文、心理等類好書。
為了推動讀書工程的實施,陳文每年都會親自製定讀書工程實施方案,精選書目,提出具體要求,為教師統一購書分發到校。他還要求教研員編著《教育名著導讀》,召開名著研討會,並下校為教師進行讀書輔導講座。同時,市教育局將學校和教師讀書工程情況納入單位和教師年終績效考核,對工作開展得好的學校和個人進行表彰,每年還在全市教師中評選「百名讀書積極分子」和「百篇讀書心得」。開展教師讀書工程13年來,已先後評選1100名讀書積極分子,1100篇優秀心得。如今,瀏陽推動讀書的做法正在被周邊縣市乃至全國一些省市複製。
「工作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這是陳文與教師交流時最喜歡說的話。在他的影響下,現在的瀏陽教師談起蘇霍姆林斯基、杜威,無人不知;說到「生活教育論」、「民主教育論」,無人不曉。
通過多年的堅持,瀏陽推動教師讀書的行政力量正在逐漸弱化,讀書已經成為很多教師的習慣。對於即將走進第13個年頭的「新世紀教師讀書工程」,作為發起者與主要組織者,陳文也有自己的思考:面對新的形勢,在書目的選擇上給教師更多的自主權。目前,許多學校成立了各具特色的讀書會,這既是對讀書工程的積極回應,也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在組織實施全市教師讀書工程的同時,陳文更是身體力行,他每年讀書都在50本以上。近年來先後出版了《漫步教研幸福路》、《研究型教師導論》、《教師,可以更優秀》等專著。
有人說,陳文是一棵樹,瀏陽的教師是一片森林。因為有了這棵昂揚生長的樹,這片森林愈發顯出勃勃生機。
陳克文:讀書讓生活更美好
「讀書第一,教書第二」是陳克文的口頭禪。他認為只有讀好書,才能教好書,才會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早在2001年,時任海南省糧食學校校長的陳克文,在全校教師中發起「四個一」活動,即每位教師每年要讀一本教育理論書、做一次專題發言、寫一篇教學論文、研究一個小課題。而且要求先確立課題,圍繞課題去讀書,圍繞讀書作發言,圍繞發言寫論文。2004年他調任海南省機電工程學校校長以後,仍然堅持在全校教師中開展「四個一」活動,這項活動在有力推動老師們廣泛閱讀的同時,促進了學校教研水平的顯著提高,海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協會曾向全省中職學校推廣。
打造「書香校園」始終是陳克文治校堅守的理念。在別的學校,圖書館就有一棟樓,所有的書籍都集中在樓內。可是在海南省機電工程學校,陳克文則將圖書館、閱讀室建在了教學樓中間層,他說這樣更方便學生就近閱讀,他要求圖書館工作人員把工作重點從「管好書」轉向「介紹學生讀好書」上來。他倡導在教室里設立「圖書角」、在學生宿舍設立「新書角」,讓校園充滿「書屋」氣息,並積極推動學生閱讀,在校內設立了「名師講壇」、「書痴講讀書」、「讀書交流會」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鼓勵學生讀書、立志、成才。該校在全省首創「百項發明創新工程」,鼓勵師生通過廣泛閱讀和動手實踐大膽創新。
多年來,他堅持將自己讀書的心得結合學校的實際教育工作,每周給全校學生寫一封公開信,與學生暢談讀書、理想、人生,深受學生歡迎。近日,由這100封信結集而成的新書即將出版發行。
校長的個性決定學校特色。陳克文執著的閱讀個性深深地影響著全校5000多名師生,校園內濃郁的讀書氛圍使這所學校煥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其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始終立於全省中職學校前列。由於辦學成效突出,學校先後榮獲「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等諸多榮譽稱號,2013年該校又以優異的辦學成績步入全國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之列。而作為校長的陳克文也先後榮獲「海南省特級教師」、「海南省中小學十佳校長」、「黃炎培職業教育傑出校長」、「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陳愛玉:用閱讀的力量促進學生成長
「明理之要必在讀書」,這是陳愛玉校長對待讀書的座右銘。她不僅自己喜愛讀書、善於讀書,而且她把這種行為轉化為一種信仰、一種理念,喚醒著每一個與她同行的同事和學生。「用閱讀的力量改變和發展學生,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堅持這樣,教育就能成為真正的教育。這,也是陳愛玉校長的辦學理念。
從2007年新課程實施伊始,陳愛玉校長就敏銳地意識到閱讀對於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時的學生至關重要。於是,她率先提出「海量閱讀」,並大刀闊斧進行課程、課堂變革。第一,進行組織結構重組,構建海量閱讀運行機制保障;第二,推行海量閱讀進課程,構建海量閱讀課程保障,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又分學科閱讀和綜合閱讀,學科閱讀又分教師推薦必選閱讀和學生自選閱讀等;第三,整合大語文教學,構建海量閱讀的課堂保障,通過保障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的時間和內容,實現「三文教育」,即文字、文學、文化,倡導語文教學的「文化性和工具性」和諧統一;開展教師的「儒家講堂」;第四,校內閱讀和校外閱讀相結合,構建海量閱讀時間保障,每周二開設全校學生定時校內閱讀課——靜讀課;第五,構建形式多樣的閱讀評價體系,構建海量閱讀評價保障,連續5年來的開學典禮主題都圍繞閱讀展開,獎勵閱讀量在350萬字以上的「海量閣大學士」也成為開學典禮的高潮。
「在網路時代,快速瀏覽已經成為習慣,學生們捧著一本書靜讀,其實是一種修鍊。」把這種修鍊變成一種好習慣,就能成為改變孩子的力量,陳愛玉校長把這種力量用數字進行了詮釋:一個學年,孩子們能上35節這樣的靜讀課,共1750分鐘,每個學生平均閱讀約87萬字,走進一七一中學的學生每學年的校內閱讀都在120萬字以上。
如今,在一七一中學,閱讀不僅已成為每一個教師、學生的習慣,而且成為學生表達思想、彰顯素質、生成能力的重要途徑。每學年,學生在國家刊物、省部級報章雜誌上發表文章數十篇;數百名學生走上海量閱讀大講堂進行專題講座。因推行海量閱讀、辦學特色鮮明、辦學質量不斷提升,陳愛玉校長被授予「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陳瑜:讓閱讀改變教育生態
2011年12月,當過中小學教師、教研員,並在縣教委和重慶市教委工作過的陳瑜,出任重慶市九龍坡區教委主任。多年的教育生涯,使他深刻地認識到,教育活動中有一些元素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這些基本元素缺失了,那樣的教育必定是有缺陷、有硬傷的。兩個月之後,他在九龍坡區作的第一個教育工作年度報告中,就明確提出著力調繪「愛心、書香、理性」的九龍教育「三原色」,並將「書香」作為重要突破口和切入點。
隨後,他直接推動完成的一份近2萬字的《九龍坡區教師閱讀調查分析報告》卻讓他心情複雜:僅有26.1%的教師選擇閱讀作為主要消遣方式,排名在看電視電影、外出旅遊、體育鍛煉之後……推動教師閱讀勢在必行。在陳瑜的直接策划下,2012年11月,九龍坡區正式啟動實施「修遠行動·教師閱讀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組織和推動全區6000多名教師開展讀書活動。
陳瑜主導制定了《九龍坡區教育系統「修遠行動·教師閱讀計劃」實施方案》,成立了由他親自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聘請21位市內外知名專家組成專家指導組,並建立起一系列保障制度,將全區70多所學校的實施情況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將教師閱讀情況納入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管理體系,加大學校圖書室建設和圖書配置力度。
陳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教師閱讀計劃」的深入實施,不僅為全區教師推薦了130種閱讀書目,還收集名家學者關於閱讀的論述,編印《卓越,從閱讀起步》一書,發給全區所有教師,解決認識問題;將「書香校園建設」作為九龍坡區與中國教科院共建「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六大實驗項目之一,首批項目學校有22所;舉辦「九龍教育大講堂」、讀書沙龍等活動,發揮專家引領、相互切磋等作用;舉辦全區青年教師素質大賽,設置「理論考試、講課比賽、專家答辯」3個環節,開展「書香校長」、「書香教師」評選活動,引導廣大校長和教師真正行動起來。
陳瑜還將「教師閱讀」向學生和家長延伸,又先後實施了「學生全科閱讀計劃」和「家長教育行動計劃」。如今,九龍坡區的教育生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陳瑜認為,教育生態的改變才是最為重要和深刻的改變。他堅信,只有在一個健康的、積極的、本真的教育生態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才會真正成為現實。
房超平:把學校變成一個「圖書館」
2012年9月1日,房超平來到麗湖中學——深圳市南山區的新辦初中。這所學校的學生80%左右是來深建設者子女,行為習慣與深圳這座城市格格不入;絕大多數教師是「80後」,很少有人閱讀教育理論書籍,生源狀況和教師結構令他感到「壓力山大」。
經過思考,全員讀書活動成為他建設新學校的重要選項。他深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於落實全程學習的辦學思路。所謂全程學習,就是針對學校實際,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品牌建設的著眼點,放在課堂教育(包括課前、課中、課後3個階段)、課堂內外、初中三年、學校教育、校內校外(包括家庭和社區資源的運用)進行全程整體設計。
全程學習的辦學思路使房超平選擇了建設學習型學校的道路,他清醒地認識到,學習型學校建設唯有通過全員讀書活動才能有效實施。
為了使全員讀書活動成為師生的切實需要,觸手可及處便是圖書,學校把有限的圖書經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給班級、學科組以及每個任課教師。房超平介紹說:「我們將所有的圖書經費按照每個科組3000元、每個老師5000元、每個班級3000元進行分配,讓教師、班主任、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選擇合適的圖書。」這種「藏書於民」的政策把整個學校變成了一個大圖書館,能夠讓教師和學生隨時隨地閱讀自己需要的書籍,真正實現了無障礙閱讀。
把書配送到師生身邊後,還必須通過制度來推動落實。房超平在全校提出了「四共」的全員讀書要求,即幹部共學理論、教師共享體會、學生共讀好書、家庭共聞書香。每學期幹部要制定自己的讀書方案,並在每周一次的行政幹部會上,輪流用一個小時分享一本理論專著的主要內容和體會;教師要通過雙向式培訓(指教師既是培訓者又是被培訓者)分享自己的讀書體會,交流自己的學習經驗;通過讀書人物評選、推薦活動以及每周開設兩節閱讀課,促進學生的廣泛閱讀,擴大學生的視野,並組織學生輪流在升旗儀式上分享讀書體會;通過制定書香家庭星級評價標準(家長自我申報、班級推薦、學校評選),督促親子讀書活動的開展,影響家長的教育觀念和生活行為,改善學生在家庭的讀書環境和氛圍。
如今,讓閱讀觸手可及,已經在麗湖中學成為現實。未來,讓閱讀改善品質,必將成為助推麗湖中學品牌發展的引擎。
范引:追尋著草根閱讀的教學夢
2013年5月,一個瘦小單薄的女孩吃力地拽著一個蛇皮袋走進縣教研室。「我是陳橋鎮三王村學校的特崗教師範引,這是我和我的學生兩年來的讀書筆記,聽說教研室在搞閱讀推廣活動,請看看鄉村孩子的讀書生活吧!」
打開范老師帶來的讀書筆記,大家都嚇了一跳,500多人的鄉村學校,一個學期的借閱記錄達2273次。隨便抽出一本來,在孩子們歪歪扭扭的文字之外,必有范老師或長或短、或贊或責、顏色不同但結尾處必有「你很棒,姐姐渴望讀到你更多更深的感受」的評語,筆記本子里不僅有孩子們彼此間的閱讀互評,更有范老師對孩子筆記的勾畫點評。
讀范引老師的工作筆記,才能真正感受到她對閱讀的一腔熱愛:「一直覺得我在這個學校是個很孤獨的人,似乎和別人不一樣,我對讀書有著一種近乎本能的渴望和狂熱。可是僅僅自己狂熱也就罷了,還強烈希望學生也和我一樣熱愛閱讀。從上學期開始,從那批免費圖書到來開始,從我自告奮勇當上這個小學校的圖書館館長開始,從給八年級和九年級每周開設一節閱讀課開始,我與學生的閱讀之旅就開始了。」
陳橋鎮三王村學校是一所地處偏僻的鄉村學校,范老師的閱讀活動遇到很大阻力,先是每周兩節的閱讀課被中考複習擠占,然後是孩子們根本就不喜歡讀經典的大部頭書籍,再就是如何批閱閱讀筆記。每天都有閱讀筆記送來,老師的及時批閱程度與學生交送筆記的速度成正比。
「讀書課不會影響中考,反而會與中考成績呈正相關。」范引積極做校長的工作,「你給我留足每周兩節閱讀課,我就給你一個驚喜的中考!」怕經典的大部頭嚇跑孩子,范老師自費訂閱雜誌,從五顏六色、有插圖有漫畫的青春雜誌閱讀開始。半年時間,學生的讀書筆記由最初的不情願和簡單摘抄,到眼前的主動閱讀,寫讀後感、詩歌、原創小說……學生的書越讀越多,筆記越寫越長。在一個還未完全脫離貧困的鄉下學校,學生們深深地沉浸在閱讀當中。
在皖北、在鄉村、在一個還未完全脫離貧困的鄉下學校,范老師對自己的閱讀有著清醒的認識:「這個過程不是一直都那麼愉悅怡人的,也有很多的不快和痛苦,而且閱讀也不是一件立竿見影的事情,也許到了他們畢業,也不能看到明顯的效果。放棄的念頭冒出過多次,但范引知道自己永遠都不會放棄。」在「為中國未來而閱讀2013閱讀論壇」宣城會議上,安徽省教科院楊樺老師稱讚范引是「追尋著草根閱讀教學夢」的鄉村教師。
胡翼青:用讀書啟蒙學術思想
從2008年9月的第一次嘗試開始,胡翼青組織的讀書會已經成為南京大學人文學科學生培養最為前沿的「學術陣地」之一,周邊河海大學、南師大的學生都喜歡往這裡跑,人大、廈大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甚至會特地坐幾個小時的動車跑過來為自己的博士論文「開題」。
6年,胡翼青用「讀書」讓數百位懵懂的大學生開啟學術夢想,並將讀書會看作自己永久的精神棲息地。在這些舉辦了數百次的讀書會上,不拘泥於學科,沒有身份的限制,一切觀點都可以發表、交鋒與碰撞。寬廣的邊界讓讀書會「文理兼修」,也讓讀書會人氣爆棚。胡翼青還特別倡導討論,他認為讀書僅僅是開始,而討論可以讓你思考,表達可以讓你形成思想。在這片學術的土壤里,讀書會的成員們往往比自己的老師更希望多讀書,多討論,多思考。
2011年1月,胡翼青向南京大學教務處提交了一份申請,讓讀書會作為南大「三三制」本科教育改革的試點,獲得了校方撥款。讀書活動走向了制度化,並內化為學術性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以及一個開放型課堂。
胡翼青要求學生在閱讀之後輪流進行主題演講,輔以教師和同學的點評以及提問。同時他還定期邀請一些學術界「大腕」來作講座,推薦和帶領學生不定期參加一些國內的學術交流活動。在這一設計中,讀書會形成了讀書、討論、表達的程序。胡翼青把「讀書」這件簡單的事升華了,他的讀書會的特徵在於表達,在於把默記的東西變成一種言語行動。「讀書會是實踐性的,不單單是發發書目,交流讀後感,其中更充滿了質疑、交鋒和爭論,這也是讀書最終的目的——多一些『形而上』的思考。」胡翼青說。
每年,讀書會都會舉辦一些學者講壇、學術研討會等,並進行跨學科的討論。「讀書會的真正意義在於把大學生培養成閱讀的個體,為願意看書的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導向。現在大學生看書太專、太少,能讓對學術有興趣、對看書有興趣的學生有地方討論,這件事本身就很有意義。」胡翼青說。
近兩年,校內外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創辦了讀書會,這讓胡翼青非常欣喜。三月金陵,自由而學術的讀書之風正吹拂大江南北。
倪崗:點燃師生閱讀火炬的一根火柴
自2002年擔任深圳市寶安區初中語文教研員起,倪崗就堅定不移地帶領全區語文教師大膽整合教材,減少教教材的時間,把更多的力量用在引領學生讀書上。他清醒地認識到:讀書活動的重要性等同於甚至大於課文教學;語文教師的第一要務是讓學生喜歡閱讀,做一個真正的「讀書人」。
為確保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核心地位,他以前沿的教育思想、敏銳的教育眼光,帶領全區語文教師創新閱讀教學理論,提出「課外閱讀課程化」的閱讀教學新理念。
他倡導各學校將每周兩節閱讀課列入課表,以期在校內給學生提供良好的讀書環境;要求語文教師以「比對待課文教學設計更認真」的態度對待讀書活動設計;開通全區語文閱讀教研QQ群,經常與全區教師討論值得向學生推薦的閱讀書目;設計了「課外閱讀情況問卷調查表」,得出第一手課外閱讀的珍貴資料;組織、展示、推廣各種讀書活動,促進課外閱讀的開展;命制考卷時,通過名著精彩片段作為閱讀考查的選文,並加入推薦語,建議師生閱讀。這些措施從課內化、教學化、系列化、活動化、評價化五個方面建構起了課外閱讀的「課程化」,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奠定了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釐清了課內外閱讀之間的關係。
10多年來,倪崗和他的教研團隊,始終堅持在策劃、組織、引導學生閱讀的道路上,讓寶安區近30萬學生、教師和家長參與到各類閱讀活動中。近年來寶安區中考語文成績穩居全市前列;在最能體現頂尖學生語文素養的深圳市現場作文大賽中寶安區屢獲大獎。
牆內開花牆外香,多家媒體、多個組織漸漸關注到了寶安語文教育:《語文教學通訊·初中版》2013年第5期和《廣東教育》2013年12 期分別發表一組文章,集中推介寶安區讀書會活動;中語會全國閱讀推廣中心邀請他的語文教研團隊在「為中國未來而讀·2013閱讀論壇」上,介紹寶安區開展讀書活動的情況。他還帶領寶安區語文閱讀教研團隊,多次赴廣州、東莞、順德、徐州、肇慶、河源等地演講,引領更多的人走上推廣閱讀之路。
倪崗說:「我願意永遠做一根點燃師生閱讀火炬的火柴,由教師而燎原,照亮每個學生渴望閱讀的心田。」
倪穎娟:在閱讀推廣的天空里
倪穎娟是一個熱愛閱讀的老師,喜歡帶著孩子暢遊在書的海洋里,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加入新教育實驗後,她更加樂此不疲地專註於兒童閱讀推廣與研究。她在新教育在線建立了班級主題帖,開展兒童階梯閱讀實驗,堅持不懈地帶著孩子們讀詩歌、賞繪本、品童書,引領孩子過「晨誦、午讀、暮省」這種樸素、美麗的生活。班上很多孩子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她一次又一次自己掏錢為班級購買了大批優秀童書。走進倪老師的教室,就像置身於一個小圖書館。
倪老師還通過家長信、家長會、班級QQ群沙龍、便箋條,不厭其煩地做著教育的傳教士。號召家長也參與進來,通過親子閱讀、親子日記,引領孩子的成長。在家長委員會的支持下,倪老師班上人人擁有一個「螢火蟲教室童書漂流書包」,孩子們得以接觸更多優秀書籍。作為海門市完美教室工作室核心成員,她結合閱讀課程,開發了諸多班本課程,擴大了閱讀課程的外延。作為學校新教育實驗工作室主任,她不遺餘力地推進學校閱讀,全力打造書香校園。作為海門市新教育講師團成員,她的足跡遍布海門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她還多次受邀為上海、北京、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山東、雲南、四川等地的老師們傳經送寶,為他們展示晨誦課、繪本閱讀課、整本書共讀課,作兒童閱讀課程報告,帶動更多的人走上推廣閱讀之路。
倪穎娟具有公益情懷,她不但傾情教室閱讀,還積極投身於親子閱讀推廣公益事業,作為全國新教育螢火蟲親子共讀公益項目組海門分站站長,她帶領60多名義工,堅持奮鬥在推廣海門區域親子共讀公益項目的戰線上。
作為一個純公益團隊,在沒有活動資金來源的情況下,倪老師還經常自己掏腰包,籌備活動所需書籍、材料,確保公益活動更好地為廣大家庭服務。在倪老師和她義工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書香的種子傳播到了一個又一個家庭,輸送到一所又一所學校。
秦愛梅:一輩子,一件事
2008年春天,秦愛梅在閱讀點燈人沉砂的帶動下積极參与到閱讀推廣這支隊伍中,愛上了每天上班給孩子講故事,下班給孩子寫故事。為了在閱讀推廣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她自費去南京、揚州參加「親近母語」團隊舉辦的讀書活動;去金華、海門參加童詩年會,學習更多的閱讀方法,帶給孩子們更新的閱讀理念。
讓孩子愛上閱讀,首先要選好書。為此,她經常去書店、網上尋找適合孩子看的書,自己買回來大聲讀給孩子聽。在她的班上,你可以時常看到孩子們下課時興緻勃勃地圍在一起「看」、一起「讀」,她班上多名孩子的作品刊登在《童話世界》、《早期教育》等刊物上。
秦愛梅在「南通教育博客」上開闢了自己的博客,記錄著每天和孩子們一起暢遊在文字間的點點滴滴,並與家長以及網友分享交流孩子閱讀的話題。同事和家長經常跟她借書,和她探討親子閱讀、班級共讀的話題,她使身邊的人愛上閱讀,還有不少人也走上了閱讀推廣之路。2009年她獲得「南通教育博客之星」稱號,她所設計的圖畫書《小黑魚》,其中的活動設計榮獲南通市「藍天杯」教案設計一等獎。
秦愛梅不僅在身邊推廣閱讀,還多次到蘇州等地義務演講推廣閱讀,她用自身的故事「閱讀伴我成長」來感染聽眾,有的學生聽了她的講座後,深有感觸,經常給她發郵件交流閱讀心得,把班級上的趣事記錄下來和她一起分享。秦愛梅義無反顧的行為感染了很多人,在她的帶動下,社會上的熱心人自發捐書給孩子。
在推廣閱讀的過程中,她自己也收穫頗豐。在短短3年的時間內,她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寫作點——兒童文學。自2010年起,她在國內多家報刊雜誌發表童話,並出版了個人原創書籍《賣快樂的女巫》、《我的第一本心理日記》等。
「一輩子,一件事!」相信喜歡閱讀的人都會知道那個每天太陽落下之後,就扛著梯子走來,把街燈點亮的李利。秦愛梅用「一輩子,一件事」的信念點亮了別人,點燃了閱讀之燈!
秦福偉:閱讀,人一輩子的準備
一天,秦福偉看見學校的圖書室鎖著,一向平和的他發火了。校長連忙解釋:「怕偷。」「圖書要敞開,不怕學生『偷』,學校多一個『偷』書的學生,是好事。」打開了「鎖子」,把圖書室搬到走廊,建到門廳。7年來,他推動閱讀撐起了生命站立的「脊樑」。
2007年剛上任,有記者就問:「為何開展閱讀?」他笑了:「一輩子吃飯讀書兩件事,怎顧吃飯忘讀書?」他視書為「食糧」,認為「教師每天捧著教科書,胸無點『食』,營養不良何以站立?」他鮮明地提出「閱讀,人一輩子的準備」。他睿智地借行政之「器」鐫刻一方生命絢麗的底色。閱讀,改變著一方生命行走的姿態。
擱置爭議、減少內耗。「行政助推」如一劑「潤滑油」,讓區域教育的神經中樞飛速運轉。他啟動了「構建書香校園,為生命奠基」的閱讀行動,策劃並主持主題閱讀活動;他倡導師生、家長每天讀一頁書,機關、校園例會騰出一小時交流讀書心得;他親自推薦閱讀書目,並將圖書室、閱覽室建設列為學校首位建設項目;他推動「書香校園」、「書香學生」、「書香家庭」、「書香家長」評選,舉辦經典誦讀,推動電視誦讀展播……
7年來,他積極為校園配備圖書,並把生均圖書量作為評估校園的一項「硬指標」,實行硬考核。如今,城鄉校校建有讀書室、閱覽室,班班配備了圖書櫃。在他的推動下,誦讀、作品欣賞課納入了校園課程體系,學業檢測命題增加了閱讀內容,評價從單一轉向多元,師生共寫閱讀日記、寫書出書,書香充盈在校園的每個角落。
世界讀書日,師生們都會收到局長秦福偉寫的一份讀書倡議信;讀書日、讀書節這一天,學生不帶書包,教師不按課表上課,一起共讀名著;教師到書店選自己喜歡的書,記下書名、價格,由學校「埋單」;班級設立「廢品回收站」,變「廢」為寶,換書閱讀;建立了手提袋式「書吧」,開展圖書「漂流」活動。「百家講壇」、「說」書、「推」書、「演」書,「以書代獎」、「以書代福利」、讀書會、讀書沙龍成為甘州校園新「時尚」,「晨讀」、「午誦」、「共寫隨筆」夯實了生命的底蘊,高考錄取率連續7年超過全省平均線20多個百分點。
袁衛星:播撒書香 手有餘香
袁衛星喜歡讀書。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就把微薄工資的大部分都用在購書上了,幾年間添置了數千冊圖書。在他25歲那年,成立不久的小家庭就被全國首個縣級文明城市張家港評為「十佳千冊藏書家庭」。他的這些藏書,全天候免費向他的學生和小鎮居民開放,成為張家港市鳳凰鎮兩個文明建設的一段佳話。
再後來,他養成了一個習慣,家裡固定藏書3000冊。買一本新書,就「淘汰」一本舊書。這些「淘汰」的「舊書」,不是送給學生、同事,就是寄給邊遠貧困地區的老師、孩子。
2002年底,鑒於對國民閱讀量嚴重下降的憂心,在朱永新教授等支持下,袁衛星聯合高子陽等一批教師在「教育在線網站」發起《閱讀,讓全民族精神站起來——全民族閱讀宣言》,在《宣言》中,他寫道:「我們祈望看到,每一位中國公民都能捧起一套經典,用最靜心的閱讀,來填實自己比天空更廣闊的心靈;我們祈望看到,每一所中國學校都能開設一門課程,閱讀經典,閱讀思想,閱讀文化,閱讀精神……」
為了給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圖書資源,袁衛星讀書之餘開始寫書,目前已出版專著十餘部,其中《生命課》入選原新聞出版總署「向青少年推薦的優秀圖書100種」,《心存敬畏》被中宣部列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出版工程」,《生命教育》、《班會18課》成為全國中小學開展生命教育的優秀教材。
成為了蘇州市高中語文教研員、江蘇省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後的他提出,「要讓學生讀得再多一點、再精一點」,於是他組織力量編寫了5冊10個專題的《高中語文讀與寫》叢書,以必讀、選讀、誦讀、薦讀、寫讀的形式推進學生課外閱讀;每周親自編寫《蘇州市高中語文悅讀》,以「一周新聞回顧」、「一周話題綜述」、「一周美文薦讀」、「一周教師充電」等形式補充師生閱讀。再後來,他感到,無論是從「立德樹人」、培養中國的「讀書人口」,還是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來考慮,教師讀書都是關鍵。讀書,能讓一名教師從模仿走向反思,從依靠經驗走向憑藉理論,從同伴幫助走向專家引領。他在2009年創辦了蘇州教師讀書群,成立了蘇州教師讀書沙龍,吸引了近500名教師參加網上網下讀書交流活動。
常亞歌:讀書無捷徑,實踐需方法
但凡關注教師發展的人都會談及教師讀書的問題,談到這些問題,就不能迴避「讀不透」、「讀不活」、「讀不廣」這幾個弊病。對於此,常亞歌和他的團隊依靠自己的力量,歷時5年,慢字當頭,採用靈活有效的方式破解了「讀不透」、「讀不活」、「讀不廣」的難題。
對於「讀不透」,常亞歌與他的團隊用慢讀的方式,歷時兩年,完成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的共讀。為了吃透這部經典,他又用一年時間,以徵集案例的方式,引導全體教師從經典中走出來,去發現自己相似或見過的「建議」案例,避免只知道「誰說了什麼話」的語錄式的淺層閱讀。
對於「讀不活」,他採用主題引領的方式,把阿莫納什維利的代表作《無分數教育三部曲》直接與教師的課堂行為進行對話式比較。他和他的團隊帶著全市800名骨幹教師,歷時44周,利用網路,列出每周閱讀進度,每月擬出若干個話題引導教師討論。他們在擬定話題的時候,以教師教學行為做題眼,以書中案例或觀點做參照,確保教師有話可說。
對於「讀不廣」,他採用了迂迴戰術——給教師們提出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為孩子而閱讀」,並提出了更為廣博的「書房計劃」:每月撰寫一篇書評,每年曬一次書單和書房。這種近似逼迫的方式,時間長了,老師們慢慢嘗到了甜頭,他們發現自己的學校閱讀氛圍和孩子的讀書習慣正在形成。
對於一個不足百人的團隊,他以個人引領的方式去做慢閱讀;對於一個將近千人的群體,他依託團隊的力量去做活閱讀;而對於近萬人的區域教師群體,他採用了制度管理和示範兼重的廣博閱讀。這種分級推動、深廣結合、兼顧平衡的閱讀方法,正在優化濟源當地教師閱讀的整體結構,這種通過整體性、系統性的閱讀來提升教師綜合素養的實踐活動,在實現縣域教育均衡發展的當下,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潘芳:閱讀推廣路上的幸福踐行者
潘芳,溫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的一名館員,她的小讀者們和家長們更習慣叫她「繭姐姐」。她所在的圖書館有一個公益閱讀推廣平台——「毛毛蟲上書房」,潘芳是發起人之一。2007年,大學剛畢業的潘芳來到溫州少兒圖書館。2008年2月10日,毛毛蟲上書房閱讀博客誕生了。
閱讀博客只是個開始。2009年,在潘芳的努力下,圖書館開始籌備成立一個前所未有的部門——閱讀推广部,這個部門只有她一個人。首要工作便是開設閱讀沙龍,尋找有公益推廣心的優秀家長志願者,組織閱讀推廣活動。
現在,她有兩位一起努力的夥伴,還有一群具備一定兒童文學基礎知識,掌握一定指導兒童閱讀的技巧,相信童年閱讀力量的志願者。她所在的溫州少年兒童圖書館也以專業的角色參與到兒童閱讀推廣的隊伍中:每周開設兒童公益閱讀沙龍,讓喜歡聽故事熱愛讀書的孩子有一個學校家庭之外的好去處。每年開展「蝴蝶爸媽公益閱讀推廣人」培訓,邀請大學兒童文學專業教授、一線教學名師和知名閱讀推廣人為家長們集中授課,吸引和指導了大批關注兒童閱讀的家長和樂意分享的志願者。組建公益閱讀宣講團,從全國著名閱讀推廣人到省市名師以及家長志願者,形成了梯度團隊。以大型講座、班隊課、戶外閱讀活動、社區讀書會、名師閱讀觀摩課等各種形式向家長和孩子們宣講早期閱讀的意義、作用,樹立親子閱讀的理念。開設社區閱讀基地,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參與快樂的閱讀活動。和學校合作成立閱讀工作室,建設圖書館學校分館,以圖書館的專業方式參與到學校圖書館的藏書建設和日常運行中來。在溫州之聲FM949開設電台專欄節目「喜閱沙龍」,在空中和家長交流孩子讀書的那些事兒……
潘芳說,因為童書,我們的內心變得清明;因為孩子,我們的眼睛變得澄明;因為分享,我們的笑容變得燦爛。當我們踐行並沉浸在兒童閱讀推廣這份公益事業中,才明白這是一種多麼難得的幸福體驗。
推薦閱讀:
※孩子的規矩,常常被大人毀了
※一口氣讀完鬼谷子九大人生智慧,學做一個圓滑的人
※看童話才是大人的正經事
※讀誦與白話 | 《佛說八大人覺經》【1471期】
※儒學研修營 | 經史參合,成就大人之學
TAG:教育 | 中國 | 中國教育 | 人物 | 2013年 | 讀書 | 十大 | 2013 | 大人 | 物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