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族心理對民族關係的影響
2005 年第 4 期 No . 4, 2005青海社會科學 Qinghai Social Sciences2005 年 7 月 July , 2005論民族心理對民族關係的影響徐黎麗 【 摘要】 本文在探討民族心理概念的基礎上, 重點分析民 族心理對民族關係的影響。 認為民族心理對 民族關係 的影響雖然分 別反映在 民族認識、 情感、 意志及民 族能力、 氣質、 性格方面, 但一旦 民族心理 形成 後, 便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這種穩定性往往是這六種因 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總體來說, 如果一個民族對另一 個民族的 認識比較客觀, 情感 上比較接近, 氣質、 性格相 投, 能 力接近, 表現在雙 方交往方面 則是民族 關係 向著友好 方向發展; 如果一個 民族對另一 個民族有 偏見, 情 感上比較 抵觸, 氣 質、 格相距甚遠, 價值 趨向 性 不一,那麼表現在民族關係方面就是民族關係向著隔閡、 糾紛及衝突方向發展。 關於「 民族心理」 概念的討論已有相當長的歷史。 如戴桂斌認為民族心理由民族心理素質( 包括民 族的氣質、 性格與能力) 和民族心態( 如民族樸素的社會信念、 價值觀念及民族情趣等) 兩個部分組 [ 1] 成 。 秦殿才認為民族心理分為民族的心理素質、 價值體系、 思維方式三個要素[ 2] 。 以上兩位作者均認 為民族心理素質是民族心理的有機組成部分。 榮?蘇赫則把民族心理劃分為四個層次八個要素: 1、 民 族群體價值觀念及其指導下的民族群體規範, 包括價值觀念和規範意識以及同時產生的民族感情、 民 族意志三個因素; 2、 民族個性心理特徵, 即民族氣質、 民族能力( 後天的熟練技能) 、 民族性格; 3、 民族 思維方式; 4、 民族自我意識 。 戴慶渲認為民族心理結構應該有四個層次八個要素組成: 第一層次, 民 族自識性及同時產生的民族情感、 民族意志; 第二層次, 民族思維方式; 第三層次, 民族個性心理特徵, 包括民族性格、 民族能力、 民族氣質三個要素; 第四層次, 在價值觀念指導下包括價值觀在內的民族群 [ 4] 體規範意識, 如民族樸素的社會信念、 道德觀念、 民族審美情趣等。 以上兩位作者則認為民族心理是 民族意識形態的全面反映。李尚凱認為, 民族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民族心理, 它是各民族在一系列共 同歷史條件影響下形成的共同性格、 情感、 愛好、 習俗、 成見、 信念、 心理狀態等等精神素質的總和。民 族心理的內部結構是多側面、 多層次的。可將民族心理分為民族心理素質、 民族心理狀態和民族自我 意識三大組成部分。 民族心理素質是該民族在人類種系發展過程中所達到的心理水平, 是民族心理中 較為穩定的部分, 包括民族認知特點、 民族思維方式、 民族氣質、 民族性格、 民族能力等等。 民族心理狀 態是該民族對社會面貌、 社會變化的反映程度, 是民族心理中較為不穩定的部分, 包括民族樸素的社 會信念、 價值觀念、 民族情緒和情感、 民族興趣和愛好等等。民族自我意識是對本民族所處社會地位、 所具身心特點的自我認識和評價以及對本民族利益的理解和維護, 表現著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的統 一, 包括民族認同感、 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 自豪感、 民族氣節、 民族中心主義等等。民族心理是民族心 [ 5] 理素質、 民族心理狀態和民族自我意識的統一整體, 其中以民族心理素質為基礎。 由此可見, 他將民 族共同心理素質視為民族心理的核心組成部分。 但韓忠太不同意這種觀點, 他認為民族共同心理素質 與民族心理是兩個本質不同的概念。 在內涵和外延方面, 民族心理的內涵是一個民族的成員以先天的 神經系統為基礎, 在後天的環境作用、 教育影響、 文化熏陶下, 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 逐步形成並發展 131[ 3]起來的各種心理現象的總和。而民族共同心理素質除了具有民族心理內涵的一般屬性外, 還具有「 共 同」和「 素質」 兩個根本屬性。從外延看, 民族心理可以包含一個民族成員發生的各種心理現象。民族 共同心理素質的外延只能包含一個民族全體成員普遍具有的共同的、 穩定的心理特徵。 在學科歸屬方 面: 民族共同心理素質歸屬於民族理論學; 民族心理則歸屬於心理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民族心理學的 範疇。在研究課題方面: 民族共同心理素質是民族學研究工作者的理論問題之一, 他們的研究具有宏 觀性; 民族心理研究者則通常以心理現象為單位, 具有微觀性。 在研究方法方面: 民族共同心理素質作 為民族理論研究的一部分, 沒有專門的研究方法; 民族心理的研究方法則有觀察法、 訪談法、 問卷法、 測驗法、 實驗法、 跨文化分析法等心理學方法。 在研究目的方面: 民族理論工作者研究民族共同心理素 質, 是為了解釋斯大林有關民族定義四特徵之一的民族共同心理素質; 民族心理研究者一開始就把自 己的研究目的與整個心理學的研究目的聯繫起來, 即研究民族心理的發生、 發展、 變化的規律。 因此民 [ 6] 族共同心理素質和民族心理是分屬兩個不同學科的概念。 從以上有關民族心理的概念討論來看, 戴 桂斌、 秦殿才、 李尚凱等人均將民族共同心理素質歸於民族心理的內涵之中, 韓忠太則對民族心理和 民族共同心理素質在內涵和外延上的區別進行了分析。由此可見眾多學者在民族心理概念的內涵和 外延上還未達成共識, 因而目前民族心理學界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民族心理的概念。 從學科方面來說, 民族心理屬於民族心理學的研究範疇; 民族心理學則是集民族學和心理學為一 體的一門綜合性、 邊緣性的新型學科, 它以民族心理作為研究對象, 必須採用普通心理學的基本研究 方法和遵循普通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普通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 它包括兩個互相聯繫的 方面, 即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其中心理過程是一個運動、 變化和發展的過程, 它包括認識過程、 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等三種過程。人們通過感覺、 知覺、 記憶、 注意、 想像和思維實現對客觀事物的認 識過程; 並在認識客觀事物的同時, 會對客觀事物表示自己的態度, 如滿意、 喜歡、 愛慕、 厭惡、 憎恨、 妒 忌、 懼怕、 憤怒、 悲傷等, 這就是情感過程; 由於人們在進行心理活動時經常會遇到環境的影響, 而人不 肯屈服於環境, 就要立志, 擬定計劃和步驟, 堅持不懈地執行, 這就是意志過程。個性心理特徵又稱個 性差異, 它表現在能力、 氣質和性格等方面。能力包括人的智能、 知識和技能等; 氣質則是高級神經活 動在人的行動上的表現, 是人的相當穩定的個性特點之一, 如直爽、 活潑、 沉靜、 浮躁等; 性格是人對別 人和事物的態度和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 如剛直不阿和弄虛作假等。也就是說, 人們的心理 現象就是能力、 氣質、 性格之間的差異性和認識、 情感、 意志之間統一性的結合。民族心理學作為普通 心理學的分支, 是研究民族心理現象的科學, 它也包括民族心理過程和民族個性心理特徵兩個互相聯 系的方面。民族心理過程則是指特定民族認識、 情感和意志過程, 民族個性心理特徵則是指特定民族 能力、 氣質和性格上的差異。由於民族是由不同年齡、 性別、 經歷的人結合起來的共同體, 因此民族的 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上存在著差異。 民族心理就是特定民族認識、 情感、 意志等心理過程和能力、 氣質、 性格等個性心理特徵的結合體。 民族心理學的任務就是在了解民族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的 基礎上總結民族心理發展的規律。二如果民族心理就是特定民族認識、 情感、 意志等心理過程和能力、 氣質、 性格等個性心理特徵的結 合體, 那麼它對民族關係的影響也就表現在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兩方 面。 首先我們談一下民族的心理過程對民族關係的影響。心理過程是一個運動、 變化和發展的過程。 它包括認識過程、 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等三種過程。 這三種過程也是一個民族和另一個民族接觸交往 時無法愈越的心理過程。當一個民族的成員、 家庭或群體和另一個民族的成員、 家庭或群體初次接觸 時, 首先通過視覺、 聽覺、 知覺對另一個民族成員或家庭或群體產生一個感性認識。 這些感性認識通過 大腦的記憶、 注意和想像, 最後經由大腦將以上所有信息進行歸納和總結, 得出對另一個民族或家庭 或群體的認識。在認識的過程中, 也就自然而然地顯示出對這個民族成員或家庭或群體的態度, 進而 發展成對這個民族的態度。 這種態度就決定了是否願意與這個民族交往。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 就是通 過認識過程, 發現這個民族的成員或家庭或群體的某些特點能夠接受, 但還有一些特點無法接受, 而 132且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比較常見, 那麼就處於交往過程中的徘徊期。這時候, 意志過程就起著決定 的作用: 如果能夠寬容地對待這個民族成員, 認為每個民族的個人或家庭或群體均有優缺點, 在交往 的過程中應該多看優點, 那麼通過這樣的意志過程, 兩個民族的成員或家庭或群體之間的關係就能夠 建立; 如果通過意志過程, 認為這個民族的成員或家庭或群體的缺點無法容忍, 那麼很可能雙方無法 建立關係。 當然這是僅從民族心理過程方面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 在現實生活中, 我們經常遇到一些 漢族成員對少數民族成員的認識有誤, 導致雙方關係緊張。比如, 某大學的一位教師對班上的少數民 族同學說, 你們那裡的人喜歡喝酒, 喝完酒就打架, 沒有教養。少數民族同學很生氣, 後來這件事成為 全校少數民族學生上訪學校領導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所有情感當中, 憤怒對民族關係的負面作用是最 大的。有這樣一個案例, 如在上個世紀 80 年代, ××省××州××縣××鄉王家( 藏族) 與吉家( 漢 族) 因牲畜問題發生口角。 吉家認為他家的牛被王家偷走, 兩家爭論不休。 在發生口角的過程中, 吉家 的年青人認為王家作為「 老藏」 竟敢欺負漢人, 如果打鬧不過「 老藏」在村中沒有面子再見其他漢族年 , 青人。於是吉某大打出手, 王家也不甘示弱, 其中一位在舟曲縣公安局刑警隊工作的王家成員正巧在 家, 抽出手槍打死了吉某。在這起案例中, 漢族吉家由於蔑視藏族人, 在憤怒情感的支配下, 導致糾紛 擴大。藏族王家的公安人員也在憤怒情感支配下殺死了漢族吉家人。由此可見情感過程對民族關係 的影響。 現在隨著族際交往不斷擴大, 移往城市的少數民族成員日益增長。 由於城市漢族對少數民族 的認識、 態度方面的問題, 導致城市民族關係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主要是少數民族在就業、 生活、 安全 等方面的事情。 由此引起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民族關係問題。 這與少數民族成員本身的背景有關, 當然也與城市中的漢族對少數民族成員的認識、 情感及意志過程有密切的關係。 其次我們再看一看民族個性心理特徵對民族關係的影響。 個性心理特徵又稱個性差異, 它表現在 能力、 氣質和性格等方面。能力包括人的智能、 知識和技能等。科學研究表明, 任何一個民族, 無論其 膚色、 體質多麼不同, 但其智能都是相同的。 但由於後天環境不同, 每個民族成員在知識和技能上則千 差萬別, 這就決定了知識和技能相同或相似的民族成員或兩個民族間知識和技能相同或相似的民族 成員有可能交往, 或者存在一些知識技能欠缺的民族成員主動向具備知識技能的同一民族成員或另 一個民族成員學習的可能。比如我國西北的回族有善於經商的能力。他們將大批藏族群眾需要的內 地產品運到藏區, 然後再把藏區的土特產品收購後運出藏區, 或加工, 或賣給加工土特產品的廠家。 一 些藏族成員就喜歡回族商人的經商能力, 並學習他們的經商技術和經驗。另外, 一個民族中的佼佼者 容易與另一個民族中的優秀者交往並建立聯繫。如現在各個民族的政治家、 文化精英、 企業家不僅有 比同民族其他成員更多的機會與其他民族交往, 而且容易建立良好的 交往關係。這在文化界尤其如 此。氣質則是高級神經活動在人的行動上的表現, 是人的相當穩定的個性特點之一, 如直爽、 活潑、 沉 靜、 浮躁等, 但反映在民族關係方面則千差萬別, 因為有些直爽的人喜歡與直爽的人交往, 但有些直爽 的人反而喜歡與沉靜的人來往。如我們普遍感到新疆的維吾爾族、 哈薩克族群眾在氣質上比較直爽、 活潑, 這從他們的歌曲及舞蹈及他們對遠方客人的態度中能夠體會到。 當然這並不是說每一位維吾爾 人或哈薩克人天生就是樂天派, 但可以肯定地說他們中氣質比較活潑的人的比例要高一些。 性格是人 對別人和事物的態度和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 如剛直不阿與弄虛作假等。 國外則將性格稱之 為人格, 並將人格分為幾個方面, 如「 艾森克確定了三個主要的人格因素: 外傾性、 神經質和精神質。 並 [ 7] 且認為所有這些人格因素都主要由遺傳決定」 。在我們國內, 有一些組織行為學者則將人的性格分 為外傾性和內傾性兩種。對於各個民族來說, 人們都喜歡與自己性格合得來的人相處。一般來說, 外 傾性性格的人容易相處, 內傾性的人則不容易相處, 因此人們一般喜歡與外傾性的人打交道。民族交 往也是如此。 維吾爾族有一種風俗習慣, 就是在嬰兒出生時, 在嬰兒嘴唇上抹上蜂蜜, 希望他或她長大 後能言善辯, 也就是說希望他或她成為一個性格開朗、 容易和人相處的人。 就各個民族來說, 各個民族 中均有外傾性、 內傾性或介於兩者之間的性格的人; 但就每個民族來說, 則有一個基本性格, 也就是說 每個民族在性格上有相似的地方, 美國有一些文化人類學家將此定義為基本人格。 這個基本人格在民 族交往過程中會產生作用。比如, 我們在長期從事少數民族田野調查時, 喜歡與性格外傾性的民族打 交道, 如維吾爾族、 哈薩克族、 蒙古族等, 因為他們性格開朗, 容易交往。這就說明, 這些民族表現出外 傾性的性格特徵。 133三民族心理對民族關係的影響雖然分別反映在民族認識、 情感、 意志及民族能力、 氣質、 性格方面, 但一旦民族心理形成後, 便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這種穩定性往往是這六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當然 我們不能否認其中有一兩種因素在具體的民族關係事件中起著主導作用。 總體而言, 民族心理對民族 關係的影響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 如果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認識比較客觀, 情感上比較接近, 氣質、 性格相投, 能力接近, 表現在雙方交往方面則是民族關係向著友好方向發展, 如自古蒙藏是一家的說法其實就是蒙古族和 藏族兩個民族和諧心理在民族關係上的體現。 眾所周知, 蒙古族和藏族雖然分別生活在蒙古高原和青 藏高原, 但這兩個地區的生態環境均適合游牧生活。 在宗教信仰方面, 雖然古代蒙古族信仰薩蠻教、 藏 族先民信仰苯教, 但薩蠻教和苯教均是多神教, 不排除對其他神靈的信仰。 以上兩方面, 是蒙古族和藏 族能夠建立友好關係的基礎。 明代以後, 藏傳佛教之所以能夠在蒙古高原上傳播並使眾多的蒙古人皈 依藏傳佛教, 主要歸因於兩個民族在生態、 經濟和意識形態上的相似性。正如美國學者札奇斯欽曾指 出的, 蒙古族接受和信奉藏傳佛教,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蒙、 藏兩族同屬於游牧民族同一文化類 [ 8] 型的範疇, 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相互接近。 如果從民族心理的角度來說, 就是他們在相似的傳統文 化背景、 相似的經濟文化生活中培育出了相似的能力、 氣質及性格。 這就為蒙古族接受藏傳佛教、 發展 與藏族的友好關係奠定了基礎。具體來說, 從 16 世紀 30 年代開始, 蒙古右翼阿兒禿廝部首領袞?必 里克?麥力艮吉囊和其弟土蠻( 土默特) 部的俺答, 以出兵攻打亦不剌等為契機, 開始經略青海湖地 區。袞?必里克吉囊死後, 俺答的勢力進一步滲透到這一地區。特別是俺答之子丙兔和侄孫賓兔, 分 別佔據了青海湖一帶和今屬甘肅的松山一帶後, 幾乎控制了蒙古通往西藏的咽喉, 為以後右翼接觸西 [ 9] 藏和藏傳佛教入蒙古地區創造了條件。 加之西蒙古與西藏僧俗政權也逐步建立了密切的聯繫, 最終 使兩個民族形成友好的民族關係。這種友好關係從歷史一直延續至今。 第二, 如果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有偏見, 情感上比較抵觸, 氣質、 性格相距甚遠, 價值趨向不一, 那麼表現在民族關係方面就是民族關係向著隔閡、 糾紛及衝突方向發展。 當然民族心理的某一個因素 在具體的民族關係問題中會起主導作用, 比如中國古代民族關係史中中原漢人與周邊少數民族之間 的民族關係問題, 就與漢人對周邊少數民族認識上有偏見, 情感上有抵觸, 氣質、 性格及能力相距甚遠 有密切的關係。如《 淮南子?墜行訓》 記載: 「 東方, 其人兌行小頭, 隆鼻大嘴鳶肩企行, 長大早知而不 壽; 南方, 其人修行兌上, 大口決齜, 早壯而夭; 西方, 其人面未僂, 修頸印行, 勇敢不仁; 北方, 其人翕形 短頸, 大肩下尻其人愚蠢禽獸而壽, 中央四達, 其人大面短頸, 美須惡肥, 惠聖而好治。 [ 10] 又如, 《 」 北 史》 記載突厥習俗: 被髮左衽, 穹廬 帳, 隨逐水草遷徙, 以畜牧射獵為事, 食肉飲酪, 身衣裘褐。 賤老貴 [ 壯, 寡廉恥, 無禮義, 猶古之匈奴。11] 對高句驪的習俗則是這樣記載的: 「 高句驪, 其俗淫, 皆潔凈自熹, 暮夜輒男女群聚為倡樂。 ……其昏姻皆就婦家, 生子長大, 然後將還, 便稍營送終之具。 金銀財幣盡於 [ 12] 厚葬, 積石為封, 亦種松柏。 我們從字裡行間看出漢人對周邊少數民族的記載充滿蔑視的態度, 這 」 種態度表現在民族交往過程中則會傷痛廣大少數民族民眾的情感。加之中原漢族王朝以經濟發達而 著稱, 因此少數民族與其中原漢族交往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隔閡的心理, 一旦出現突發性事件, 民族關 系便以戰爭、 衝突的形式出現。 從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 一般來說, 民族心理對民族關係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但需要說 明的是: 建立良好的民族關係需要雙方民族心理過程和心理特徵的協調發展, 古今中外的民族關係史 足以證明此點; 而破壞民族關係則只需要一種民族心理因素, 如情感過程中的憤怒情緒足以將良好的 民族關係摧毀。因此建立良好的民族關係更需要每個民族的每個成員做好充分的健康的心理準備。【 參考文獻】 [ 1] 戴 桂斌 . 略 論民族心理[ J] . 青海社會科學, 1988, ( 1) . [ 2] 秦 殿才 . 改 革開放與民族心理結構的調整[ J ] . 內蒙古社會科學, 1988, ( 1) . [ 3] 榮 ?蘇赫 . 簡論民族心理和階級心理的辯證關係[ J] . 內蒙古社會科學, 1988, ( 1) .( 下轉第 130 頁)134經濟自由不允許生產違禁品, 更不能違法; 行政干預不介入經營者的競爭; 不干涉其權利; 不隨意沒收 私產和全盤國有化, 某些行業的國有化要有法律依據, 還要給予補償; 還可在環保方面發揮作用。 當代的社會經濟, 規模龐大, 行業繁多, 情況複雜。行政干預可以提高經濟計劃的地位, 而建立在 客觀情況基礎上的經濟計劃, 是儘可能在短時間內以較少的精力、 費用實現經濟目標的手段, 有無計 劃的實施是先進社會和落後社會的分水嶺之一。 編製全面的計劃, 就可以把個人的經濟活動與國家意 志協調起來, 以實現發展目標, 這就是伊斯蘭所要求的。四、 伊斯蘭經濟學對構建民族地區和諧社會的啟示 發展經濟是全黨的中心工作, 構建和諧社會是一項基本任務。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發展經濟, 離 不開協調好各種複雜的利害關係。就民族地區而言, 把先進性和廣泛性的要求兼顧好是一個重要途 徑。 構建和諧社會, 關鍵是「 以人為本」 。而人是一個自然屬性、 社會屬性、 精神屬性三合一的有機體。 實踐中要求三者的和諧統一, 即人與自然和諧; 人與社會和諧; 人的物質享受與精神追求和諧。 它提倡 人與環境、 人與人、 人與組織、 組織與組織之間協調合作; 並把發展看成是以民族、 歷史、 環境、 資源條 件為基礎的、 涵蓋經濟增長、 政治民主、 社會公平、 科技進步、 文化價值觀念重鑄、 社會轉型、 生態平衡 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過程。 以人為本」 「 的發展觀以生態持續力、 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极參与自身發展為 決策基本點, 目標是在保護地球的前提下, 既要滿足人類的各種需求, 又要每個人獲得充分發展, 實現 社會公正和諧。 就西部地區而言, 尤其是少數民族人口中, 穆斯林佔有相當比重, 其經濟活力是頗為引人矚目的, 伊斯蘭教對其影響力也是不容忽視的。在這種情況下, 挖掘伊斯蘭經濟學的若干積極因素, 在一定范 圍內加以倡導和宏揚, 也有積極意義, 可以有效地遏制拜金、 享樂、 腐化思想的泛濫, 有利於形成反對 舊時代遺留下來的陳規陋習的社會輿論, 有利於形成穆斯林內部的和諧以及與整個社會的和諧。 因為 伊斯蘭教對絕大多數穆斯林是有約束力的, 而伊斯蘭經濟學的本質傾向在於以倫理道德情操來對待 財富問題, 主張公平, 以趨利避害、 獲得終極福祉。故宗教界也可以為構建和諧社會有所作為, 關鍵是 積極發掘, 正面引導。對此前面已有重點闡述, 此處不再贅述。【 參考文獻】 [ 1] [ 沙特] 穆罕 默德?紹基?法尼賈爾 . 伊斯蘭經濟學( 阿文版) [ M ] . 吉達: 阿開扎圖書公司, 1981. [ 2] 馬 堅譯 . 古 蘭經[ M ] . 中國社 會科學出版社, 1981. 【 作者簡介】 馬進虎, 男, 回族, 博士,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 回族歷史文化、 伊斯 蘭教。( 上接第 134 頁 ) [ 4] 戴 慶渲 . 民 族心理及其結構層次芻議[ J ] . 學術論壇, 1990, ( 2) . [ 5] 李 尚凱 . 論 民族心理之研究[ J] . 新疆師範大學學報, 1991, ( 1) . [ 6] 韓 忠太 . 論 民族共同心理素質與民族心理的區別[ J] . 雲南社會科學, 1999, ( 5) . [ 7] M . 艾森克主編, 閻鞏固譯 . 心理學—— 一條整合的途徑[ M ]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 [ 8] 札 奇斯欽 . 蒙古可汗們何以信仰了吐蕃的佛教[ A ] . 蒙古史論叢: 下冊[ C] . 台北學海出版 社, 1981. [ 9] 希 都日古 . 論藏傳佛教對 17 世紀蒙古編年史的影響[ J] . 內蒙古大學學報, 2001, ( 2) . [ 10] 淮南子?墜行訓[ M ] . [ 11] 北史: 卷九 十九?列傳第八十七?突厥鐵勒[ M ] . [ 12] 後漢書?東夷列傳[ M ] . 【 作者簡介】 徐黎麗, 女, 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教授, 博 士生導師。研究方向: 民族理論。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沙發上會困到睡著的時候,到了床上反而睡不著了?
※如何應對愛佔便宜的親戚?
※怎麼樣變的厚臉皮,怎麼樣才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長發女生與短髮女生性格上的差異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