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們如何進一步提高文化閱讀品質?
(拼圖技術略渣……)
這些書是我從頭到尾全部讀完的。還有幾十本讀了一半的、看不下去的、粗粗翻過的,都沒有記錄在這個表格里。
一開始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因為,有段時間,心裡很多想法,就很想寫點東西。
但是真要寫起來,打開word文檔,卻總覺得腦子裡還差點什麼—— 「腦子裡有些東西,可是不知道該如何用文字表達」 ,這種感覺。
我相信很多同學都有過類似的感覺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開始讀一些寫作方面的書。
也做了一大堆筆記:
順便安利一下我的筆記管理工具【印象筆記】,我試用過不下20種同類工具了,最後還是覺得這個用著順手。
然後還陸續買了一些網路上的寫作教程,都不貴,均價在百八十左右,音頻/視頻形式,我也全都做筆記了。這個就不做特別推薦了,網上都有,大家感興趣可以去問度娘。
重點來了:
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一直以來對【個人成長方法論】這個領域很感興趣,就開始著重找這方面的書單、榜單、名人推薦;
一開始是買這方面的暢銷書,看過幾本之後,又進一步縮小了範圍:時間管理、效率提升、情緒管理、人生格局這四個方面,是我最看重的,也是感覺目前的自己最缺乏的;
同時,在閱讀了十幾本相關書籍後,我開始有了自己喜歡的作家;在這些書籍中,作家本人還會推薦一些他認為比較有價值的書——
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出提高閱讀品質的兩個重要方法:
一、 根據自己的興趣,一步步縮小閱讀範圍,確保這些寶貴的閱讀時間,都花在你喜歡的領域裡;
二、 然後遇到自己喜歡的作家,再去嘗試這位作家推薦的書。
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高品質的小說
高品質小說=經典名著?不見得。
很多同學閱讀小說類書籍的一個痛點是:
小白文看不上,大部頭又啃不動。
說白了,就是【沒有讀經典名著的毅力,但是又不願意湊合看一些沒營養的小說】。
現存的經典名著為什麼難讀呢?質量良莠不齊的翻譯,可能佔一部分原因,再一個就是,現代人已經全面接受了碎片化閱讀:
我們更習慣在手機上閱讀,受屏幕寬度的限制,現在網路上的文章都是一句起一行,每個句子最長不會超過15個字。長期沉浸在這樣的閱讀體驗中,我們的腦子已經不再接受大段大段的長句子,看到那種排版我們下意識的關閉腦中的理解系統。
而那些經典名著卻是滿篇的長句,冗長的景物描寫,七拐八繞的人物關係,還有我們死都記不住的外國人名……
我的建議是:提高閱讀品質,不一定非要讀經典。有一個可以確定的現象是:當你閱讀到了一定數量後,肯定會有那麼幾個心儀的作家、寫作風格和文學領域。
還是用我自己舉例。
我還是按照老方法,先去看小說類的暢銷排行榜,言情、職場、科幻、推理、懸疑、古風基本都有自己固定的讀者群體,這些類型的小說也是輪番刷新暢銷榜,每個領域出了新的暢銷小說,我都會買一本讀讀看,讀過十本八本之後,我發現自己特別喜歡推理、科幻、奇幻和反烏托邦題材小說,確定了自己喜歡的領域,再找書,就不大會踩雷了。
如何確定自己喜歡哪部小說、哪個作家?很簡單:讓你一口氣通宵看完的,困得要死都捨不得放下書去睡覺的,肯定是你的最愛。
對我來說,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就有這種魔力……
(我,可以說是東野圭吾的腦殘粉了!)
大量讀書的同時,我也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作家。
比如我國科幻作家劉慈欣、
日本小說家東野圭吾、村上春樹、
《飢餓遊戲》作者蘇珊柯林斯、
《權力的遊戲》作者喬治馬丁、
《巨人的隕落》作者肯福萊特……
這些作家都是當代著名作家,在各自的領域也是響噹噹的大牛,作品質量都非常高,而且,最重要的,他們的作品——【符合當代人的閱讀習慣】。
一本書,最重要的是讓人能看下去,看進去,作者和讀者才能夠達成交流,才具備傳播價值,最後才能達到提升人們文化素養的目的。
最後總結一下,如何提高文化閱讀品質?分兩步:
首先,在感興趣的領域做主題閱讀,再根據自己的喜好,逐步縮小興趣範圍,精準讀書;
其次,找到自己喜歡的作家,讀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並且去嘗試該作家推薦的書。
希望這些建議,對你有用~~
芝士就是力量,叔是人類進步的階梯,2018,我們一起漲姿勢吧~~
作者名片
萌新成長日記,守護地球上每一隻小萌新。
這裡不僅有成長的秘密,還有你的真心和勇氣。歡迎關注 ?
推薦閱讀:
※徐友漁:昆德拉、哈維爾和我們
※別怕,穿上這條神奇的褲子,我們一起撐過零下五度!
※我們為何對張國榮情有獨鍾
※年少時我們都不懂魯迅,如今再讀卻句句深刻
※轉載:我們彼此的安全感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