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向愛爾蘭抗英烈士獻花---英國與愛爾蘭關係跨越歷史門檻
英國王室在百年之後再次出訪愛爾蘭,在都柏林的紀念花園,女王向為愛爾蘭自由而犧牲的人敬獻了花圈。這包括那些曾為了愛爾蘭獨立,而與英國軍隊奮戰陣亡的人,媒體紛紛解讀女王如此「出位」舉動背後的深刻含義。在除掉了北愛問題的絆腳石之後,兩國關係正在升溫。[詳細]:英女王稱讚英國和愛爾蘭關係恆久融洽2011年05月19日10:01
來源:中工網中新社倫敦5月18日電(記者 魏群)正在愛爾蘭訪問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8日晚在出席愛爾蘭總統瑪麗·麥卡利斯舉行的國宴時,稱讚英國和愛爾蘭兩國「恆久融洽」的關係。伊麗莎白二世是一百年來第一位訪問愛爾蘭的英國君主,而在當日晚宴上的致辭,也是其為期4天的訪愛行程中唯一一次公開講話。女王在致辭中坦承英國和愛爾蘭兩國關係歷史上曾經「令人傷痛、波折起伏、喪失和睦」,但那時沒有人會想到如今兩國政府和人民有如此牢固的關係。晚宴在都柏林城堡舉行,這裡曾經是英國統治的地方。而在女王發表講話的房間,也曾是當年維多利亞女王大宴賓客之地。在伊麗莎白二世致辭時,城堡之外抗議女王來訪者與警方發生了衝突。當天下午,女王還來到都柏林克羅克公園體育場,弔唁1920年11月曾被英軍殺死的14名愛爾蘭平民。當時為報復愛爾蘭共和軍暗殺了14名被懷疑向英軍提供情報的人,英國軍隊進入該體育場,向正在觀看比賽的民眾開槍,打死了13名觀眾和1名球員。這一事件歷史上被稱為「克羅克公園體育場大屠殺」。訪問克羅克公園體育場之前,伊麗莎白女王和菲利普親王還到愛爾蘭一戰陣亡士兵紀念碑獻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曾有5萬名為英國而戰的愛爾蘭士兵犧牲。但因隨後兩國特殊的關係,這些士兵一度均被兩國所忽略。作者:魏群來源國際在線)歷經坎坷的英愛關係從12世紀起,英格蘭人開始入侵愛爾蘭。此後數百年間,整個愛爾蘭島一直處於英國的統治之下。直至1948年愛爾蘭脫離英聯邦。北愛問題成兩國關係癥結英國雖承認愛爾蘭獨立,但拒絕歸還北方6郡,由此引發了北愛爾蘭幾十年的動亂,成了英愛兩國關係的絆腳石。什麼拉近了兩個「宿敵」的手北愛問題的成功解決為兩國關係發展踢開了最大的絆腳石,而歐洲債務危機的蔓延,也逼迫兩國拉緊對方的手。
歷經坎坷的英愛關係從12世紀起,英格蘭人開始入侵愛爾蘭。此後數百年間,整個愛爾蘭島一直處於英國的統治之下。1801年,英國正式將愛爾蘭併入英國版圖。在英國侵佔愛爾蘭的幾百年中,愛爾蘭的民族解放鬥爭從未停止過,直至1948年12月21日愛爾蘭宣布正式脫離英聯邦。此後在和平解決北愛爾蘭歸屬問題之後,兩國關係開始走近。英國王室成員百年之後的訪問為兩國關係的發展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為獨立愛爾蘭奮爭數百年在英國侵佔愛爾蘭的幾百年中,愛爾蘭的民族解放鬥爭從未停止過。1905年成立的新芬黨,其鬥爭目標就是要爭取獨立。1913年愛爾蘭的愛國志士又建立起愛爾蘭義勇軍(後改名為愛爾蘭共和軍),發動城市游擊戰,打擊英軍。1916年在都柏林還爆發了著名的「復活節」起義。由於愛爾蘭人民長期不屈不撓的鬥爭,1921年英國被迫與愛爾蘭簽署了「和平協定」,承認愛爾蘭南部26個郡自治,稱愛爾蘭自由邦。北方6郡劃歸英國,稱北愛爾蘭,英國的國名也改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937年愛爾蘭宣布獨立,1948年12月21日愛爾蘭宣布正式脫離英聯邦。
英國愛爾蘭關係大事記1169年,英國出兵愛爾蘭1171年,英王亨利成愛爾蘭君主1801年,愛英同盟條約簽訂,英國宣布成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916年,愛爾蘭復活節起義1921年,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 郡留歸英國。1937年,愛爾蘭獨立1948年12月21日,愛爾蘭宣布正式脫離英聯邦1998年4月10日,英國、愛爾蘭與北愛爾蘭有關各方達成和平協議。跨過絆腳石,兩國關係走近1169年愛爾蘭遭到英國入侵,兩年之後英國國王亨利二世確立了對愛爾蘭的統治權,他由此被成為第一個在愛爾蘭製造麻煩的英國國王。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愛爾蘭之前,最後一個對愛爾蘭進行訪問的英國王室是伊麗莎白二世的祖父喬治五世,而那是1911年的往事了,距今整整一個世紀,追溯的更遠一些,英愛兩個近鄰關係一直疙疙瘩瘩,處於歷史與現實的雙重陰影中。從20世紀末至今,英愛兩國關係逐步走向正常化。伴隨著北愛問題的和平解決,兩國關係迅速升溫。北愛問題成兩國關係癥結1937年愛爾蘭宣布獨立,1948年12月21日愛爾蘭宣布正式脫離英聯邦。英國雖承認愛爾蘭獨立,但拒絕歸還北方6郡。英國對北愛爾蘭的統治一直遭到當地人民的反對,為長期紛爭埋下禍根。原為愛爾蘭新芬黨武裝組織的愛爾蘭共和軍為爭取北、南愛爾蘭的統一,發動了一系列槍殺、爆炸等暴力活動。由此英國的愛爾蘭問題演變成北愛爾蘭問題。北愛爾蘭也因此在幾十年內處在動蕩和暴力的陰影下。[詳細]:資料:北愛和平進程2011年05月19日15:02
來源:中國網北愛爾蘭和平進程的又一重大飛躍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8 月25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2005年7月28日,北愛爾蘭的准軍事組織愛爾蘭共和軍發表聲明,宣布從當日起,所有愛爾蘭共和軍的組織都放棄武裝,各成員將通過和平的方式追求目標。這是北愛規模最大的准軍事組織首次表示全面解除武裝,表明了該組織同以往的行為決裂的意願和以和平方式解決兩派衝突的立場和決心,為北愛和平進程注入了新的動力,為實現《貝爾法斯特協議》,即「美好星期五協議」,最終組成北愛各政治力量聯合政府開啟了大門。一、 艱難曲折的和平之路北愛爾蘭問題是1921年南部愛爾蘭從英國獨立出來,南北愛爾蘭分離之後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它混合著歷史、政治、民族和宗教矛盾,極其錯綜複雜。愛爾蘭獨立後,留在英國統治範圍內的愛爾蘭北部6島居民中親英的新教徒占多數(約51%),民族主義的天主教徒佔少數(約38%),兩大勢力因對北愛歸屬問題的相反立場而導致對立,衝突不斷。到上世紀60年代末,當地民族主義者的不滿演變成暴力行動,其主要標誌就是愛爾蘭共和軍的成立,該組織主張以暴力方式建立愛爾蘭共和國,並在北愛爾蘭以及愛爾蘭和英國製造襲擊、爆炸事件。與此同時,相對應的新教徒准軍事組織紛紛出現,加入到武力衝突行列,北愛兩大勢力間流血衝突不斷。由於英愛兩國政府在此問題上的無所作為,北愛混亂局面持續了20年之久。到90年代初,英愛兩國政府逐漸意識到政治解決愛爾蘭問題是越來越多當地民眾的願望,人們已經厭倦暴力,渴望和平。為順應民意,兩國政府於1993年12月簽署《和平聯合聲明》,即「唐寧街聲明」,表達了兩國政府政治解決北愛問題的共同立場,呼籲各派停止暴力活動,促成英、愛和北愛各政治勢力和平協商北愛自決,並最終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北愛問題。聲明還闡述了將來北愛同英國和愛爾蘭的關係問題。在英愛政府的積極運作下,1994年8月,愛爾蘭共和軍的政治組織新芬黨促成愛爾蘭共和軍停火,和談的曙光顯現,但由於當時英國的梅傑政府需要依靠議會中的北愛統一黨維持執政地位,被新芬黨的指責偏袒該黨,新芬黨在如何處理愛爾蘭共和軍武器問題上同英政府發生尖銳分歧,一直不願參加談判。1996年硝煙再起,共和軍製造爆炸事件結束了18個月的停火,兩大派相互射擊以及雙方懲罰性互毆事件繼續發生,北愛和平進程陷入僵局,多黨合談遲遲不能舉行。1997年布萊爾領導的工黨擊敗保守黨上台執政,積極推動多黨合談,經多方努力,9月,包括新芬黨在內的8個北愛政党參加了多黨和談,兩大長期對立的政治派別首次坐在了同一個談判桌上。談判最後達成了組建包括各方政治力量的地方分權政府、削減軍隊、釋放獄犯和解除武裝等等協議,該協議在愛爾蘭和北愛爾蘭的全民公決中獲得通過。但是由於統一黨人不滿愛爾蘭共和軍拒絕徹底解除武裝,新成立的北愛地方議會受挫。儘管近年來北愛地區暴力事件有所減弱,但北愛和平進程需要新的推動力量以擺脫現有的停滯狀態。此時,愛爾蘭共和軍宣布解除武裝,無疑為北愛和平進程再向前邁進一步創造了條件。二、 和平進程再現生機的原因2005年7月28日愛爾蘭共和軍宣布放棄武裝鬥爭。在愛爾蘭貝爾法斯特,一個小男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經過一幅名叫「新生活」的壁畫。 新華/法新首先,維護現有北愛多黨合作的成果,促進北愛和平進程持續發展,實現北愛爾蘭的長治久安,是當地人民以及英、愛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停止暴力,實現安寧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上世紀60年代末以來,北愛激進的民族主義天主教徒准軍事組織和統一派新教徒准軍事組織間的流血衝突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英政府為維護當地治安派駐的武裝部隊達5萬餘人,這在面積只有5400平方公里,人口160萬的北愛地區已屬極不尋常。因此,無論是新教徒還是天主教徒都渴望永久停止相互仇殺,實現和平共處。況且經過三十年不懈的努力,和平進程不斷取得進展,社會治安的不斷得到改善,讓該地區經濟和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和顯著發展,首都貝爾法斯特的面貌也一改舊顏,人們更加堅定了走和平之路的決心和信心。其次,國際反恐形式逼人,內外輿論迫使愛爾蘭共和軍下決心解除武裝,從而徹底摘掉恐怖主義帽子。愛爾蘭共和軍因其從事臭名昭著的恐怖主義爆炸襲擊活動在愛爾蘭和英國的相關法律中被列入非法組織。英國倫敦7月恐怖爆炸襲擊案的發生,更激起了人們對恐怖主義等犯罪活動的憎恨,而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將這次案件同愛爾蘭共和軍上世紀70至90年代製造的爆炸案相提並論的比比皆是,儘管近年來共和軍已沒有製造類似的恐怖事件。04年底和05年初,北方銀行搶劫案和麥卡尼謀殺案被證實系愛爾蘭共和軍所為,使其形象降到低點。同時國際輿論,特別是來自美國的壓力,也是促使愛爾蘭共和軍宣布解除武裝的原因之一。愛爾蘭共和軍和新芬黨得到愛裔美國人和部分美國會議員的財力支持,但90年代初,特別是9.11事件後,共和軍的暴力行為逐漸失去這部分美國民眾的同情。可見,來自英國國內和國際輿論對暴力活動的譴責,促使愛爾蘭共和軍採取必要的行動,防止被內外輿論孤立。實際上,早在今年4月份,新芬黨領導人亞當斯就開始勸說愛爾蘭共和軍放下武器,而倫敦爆炸案加速了這一決定,最終宣布解除武裝也可謂水到渠成。第三、英、愛兩國政府的積極努力,他們在兩大派間發揮的斡旋作用,一直並必將是北愛和平進程的重要條件。在愛爾蘭共和軍宣布弭兵的當天,英、愛兩國首相就發表了聯合聲明,對次舉措給予積極回應,並高度評價說共和軍此次聲明表達意思之清晰同以往完全不同,它開啟了重建包括各方北愛各方力量在內的分權政府的可能性。並表示將啟動獨立的國際觀察團,儘快出台相關報告,及時跟進有關進展情況,以便採取響應的行動和措施。三、 北愛和平的前景2005年7月29日愛爾蘭共和軍棄武議和。7月28日,愛爾蘭共和軍新芬黨領袖格里·亞當斯抵達愛爾蘭首都都柏林朱里賓館。當日,亞當斯稱結束武力有助於恢復北愛和平進程。新華/法新三十多年來,北愛和平進程雖然歷經坎坷,但取得了長足進展,迄今北愛大規模流血衝突和爆炸襲擊事件已被較小規模的懲罰性互毆和販毒等相對較小的暴力犯罪事件取代。北愛共和軍宣布無條件解除武裝無疑是和平進程的又一巨大推動力。但如何徹底消除仇恨,達成北愛各派內部的和解,仍需要不懈的努力。親英派,特別是其中的激進組織和准軍事組織如北愛防衛協會,北愛志願軍等對共和軍的聲明表示了不信任,聲稱將聽其言,觀其行。而且,與新芬黨不同,上述組織沒有政治代表進入協商中的地方議會和英、愛政府,這決定了他們將在和平協商中獲得相對較少好處,因此處理稍有不當,就可能再次激發兩派的衝突,成為和平的阻撓力量。另外,多年的暴力行為,使一些親英准軍事組織演變為純粹的黑社會集團,他們內訌不斷,並從事毒品等犯罪活動,常因此發生命案,因此,如何解決社會犯罪問題等遺留問題,消除社會治安隱患,最終達到永久的和平,也是北愛和平進程需要考慮解決的難題之一。作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李維維供稿:《北京周報》雜誌(責任編輯:UN913)複雜的歷史民族宗教等問題造成衝突
北愛爾蘭問題是1921年南部愛爾蘭從英國獨立出來,南北愛爾蘭分離之後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它混合著歷史、政治、民族和宗教矛盾,極其錯綜複雜。愛爾蘭獨立後,留在英國統治範圍內的愛爾蘭北部6島居民中親英的新教徒占多數(約51%),民族主義的天主教徒佔少數(約38%),兩大勢力在北愛歸屬問題持相反立場,再加上新教徒在北愛爾蘭享有政治、經濟優勢所導致的不公,導致兩派對立僵持,衝突不斷。[詳細]北愛混亂局面持續20年
到上世紀60年代末,當地民族主義者的不滿演變成暴力行動,其主要標誌就是愛爾蘭共和軍的成立,該組織主張以暴力方式建立愛爾蘭共和國,並在北愛爾蘭以及愛爾蘭和英國製造襲擊、爆炸事件。與此同時,相對應的新教徒准軍事組織紛紛出現,加入到武力衝突行列,北愛兩大勢力間流血衝突不斷。由於英愛兩國政府在此問題上的無所作為,北愛混亂局面持續了20年之久。[詳細]用暴力與鮮血換來的和平
英愛兩國政府於1993年簽署《和平聯合聲明》,呼籲各派停止暴力活動,1994年,愛爾蘭共和軍的政治組織新芬黨促成愛爾蘭共和軍停火,和談的曙光顯現,但新芬黨因處理愛爾蘭共和軍武器問題,一直不願參加談判。1996年硝煙再起,共和軍製造爆炸事件結束了18個月的停火,北愛和平進程陷入僵局,多黨合談遲遲不能舉行。直至1998年,英愛政府及北愛衝突各方簽署復活節和平協議,北愛各方廢棄准軍事武裝,分享了地區權力,北愛和平進程才最終走入正軌,逐步走向正常化。[詳細]什麼拉近了兩個「宿敵」的手伊麗莎白女王的到訪不僅是愛爾蘭評論員稱之為的「開放的花展」,實際上還標誌著兩國關係和解的許多重大象徵意義。在都柏林的紀念花園,女王在那些為愛爾蘭自由而犧牲的人的墓前敬獻了花圈。這些人包括那些曾為了愛爾蘭獨立而與英軍戰鬥而犧牲的人,也包括現代的愛爾蘭共和軍(曾被英國視為恐怖分子)。18日晚些時候,女王還向5萬名在一戰中為英國戰鬥而犧牲的愛爾蘭士兵敬獻花圈。英國女王的「出位」表現印證了兩國迅速升溫的關係。[詳細]
90年來首位英國君主訪問愛爾蘭作者:趙洪亮2011年05月19日16:47
7月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加拿大。來源:國際財經時報【國際財經時報 都柏林】愛爾蘭共和國正在為了明年的一次歷史性事件做籌備。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將第一次對愛爾蘭進行國事訪問。這將是1921年愛爾蘭脫離英國獨立以來,第一位英國君主訪問這裡。據美國《Globalpost》報道,愛爾蘭總理布賴恩·科恩(Brian Cowen)證實了這一消息。科恩在6月23日與英國首相卡梅倫會談後表示,現在兩個國家是時候進行友好往來了。英國女王的訪問,將標誌著兩國關係經過一個世紀的衝突和不和,開始實現正常化。最後一次到訪綠寶石島(愛爾蘭島的別稱)的英國君主是喬治五世,當時是1911年,作為加冕禮的一部分,他來到了這個小島。十年之後,獨立戰爭逐出了英國王室的力量。衝突造成的苦難、愛爾蘭被孤立、二戰中愛爾蘭的中立、以及愛爾蘭軍隊在北愛爾蘭衝突中的介入,令兩國關係在20世紀大部分期間一直處於緊張。北愛爾蘭和平進程的勝利,以及最近卡梅倫為了1972年的血腥星期天的道歉,挪走了雙邊關係正常化最後的障礙。實際上,一直為了愛爾蘭的自由奮鬥的執政黨,愛爾蘭共和黨的議員們,正爭相邀請英國女王前往自己的選區。不過,這並不是處於以往愛爾蘭人對女王的忠心,而是為了開發旅遊業。畢竟,維多利亞女王曾經在1861年在愛爾蘭基拉尼湖度過假。但不是每個愛爾蘭人都對此很熱心。新芬黨議員高萊恩說自己的政黨反對「英國軍隊的統帥」(英女王)的來訪,因為英國軍隊繼續停留在北愛爾蘭。在伊麗莎白女王這邊,她還記得愛爾蘭共和軍刺殺了她的舅舅路易斯·蒙巴頓將軍,那是1979年,蒙巴頓將軍正在愛爾蘭度假。新芬黨在愛爾蘭的166個議席中只擁有4個席位,所以在當前這種和解氛圍下,它的抗議不太可能有什麼大的影響。愛爾蘭總統瑪麗·麥卡利斯,這位北愛爾蘭民主主義者,已經在白金漢宮和北愛爾蘭見過女王。她們相處的特別友好。而且,在伊麗莎白女王訪問愛爾蘭之後,麥卡利斯總統也將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這也將是歷史性的第一次。英國王室即將來訪的消息,已經在愛爾蘭報紙上引起了激烈的辯論。即將出版《王冠與三葉草:愛爾蘭和英國的愛與恨》的作家瑪麗·肯妮在《愛爾蘭時報》發表觀點稱,自從1952年登基以來,伊麗莎白二世還從未到訪過這個最鄰近的國家。「除非如此,否則我們不能說愛爾蘭-英格蘭的關係已經正常化了。」作為回應,英國愛爾蘭協會創始人查爾斯·里塞特說,他擔心愛爾蘭對英國王室訪問的熱情,會被視為對愛爾蘭民族主義者的威脅,而且可能「重新產生愛爾蘭社會以前的分裂,當時人們要麼被視為忠於英國王室,要麼被看作忠於愛爾蘭。」其實,在愛爾蘭曾經有過一次相當流行的對英國王室家庭的熱情。1821年,英國國王喬治四世在都柏林南部的都樂利港口登船,後來,為了紀念他,港口被改名為金斯頓。當時都柏林地方志預計,「隨著時間的流逝,原來的名字將被完全忘記。」在愛爾蘭獨立後,港口的名字不僅被重新恢復,而且加入了蓋爾語的形式,港口被改名為敦勞費爾(Dun Laoghaire)。如果伊麗莎白女王明年計劃經過敦勞費爾,她肯定會受到熱情的接待,但可以肯定,這次不會有人建議把它改名為女王鎮。(責任編輯:UN913
債務危機拉近兩國距離分析稱英愛兩國關係的緊密是互相有需求,愛爾蘭面臨重要的債務危機和政府赤字,而且銀行壞賬情況很厲害。英國和愛爾蘭有密切聯繫,不光是貿易,英國銀行在愛爾蘭銀行里可能成為壞帳的金額非常大,創千億美元。所以愛爾蘭如果繼續出問題,英國會非常麻煩。在歐盟範圍內英國還得救助愛爾蘭,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後的經濟困境,雙方是非常堅實的態度。
英國與愛爾蘭聯繫緊密愛爾蘭和英國之間的聯繫非常緊密。最近三位英國首相,包括吉姆-卡拉漢、約翰-梅傑以及托尼-布萊爾,都有愛爾蘭血統。在英國有600萬人(愛爾蘭人口一半)有愛爾蘭父母或者祖父母。愛爾蘭是英國第五大出口市場,比巴西、俄羅斯、印度以及中國四國出口總和還多,而英國也是愛爾蘭商品的最大市場。
推薦閱讀:
※英國女王的七個經典瞬間
※當年的英國女王有多麼漂亮,以至於多國總統為之痴迷
※女王的別樣軍隊
※英國女王迎來登基60周年紀念日(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