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故事關鍵是講清中國邏輯

□周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著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在講述中國故事的實踐中,我們離不開對中國故事內在邏輯的準確凝練與清晰表達。

中國故事要「讓人聽得懂」

「讓人聽得懂」似乎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要求。然而,由於歷史文化、社會發展、思維方式、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差異,跨文化交流中難免出現所謂的「文化鴻溝」,致使認知偏差、誤解甚至衝突的產生。由此,在世界範圍內講好中國故事無疑是一項艱巨任務,而「讓人聽得懂」則成為完成這一重任的應然要求。

「讓人聽得懂」就要從別人容易理解的敘事方式和思維習慣入手,清晰講述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和中國故事的起承轉合。既不故弄玄虛,也不故作深奧,而是以嚴謹的理性分析和平實話語闡釋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客觀事實及其背後的深層邏輯。中國故事的講述,著力點不在於華麗辭藻的堆砌或排山倒海的稱頌,而在於我們能否準確勾勒出中國故事發生、發展、演進的整體過程,努力發掘並呈現出中國道路內在的邏輯性和常識性。文化鴻溝雖然客觀存在,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更是人類社會共有的心理基礎和認知規律。因此,講好中國故事,就是要用清晰的邏輯表述使人聽得懂、聽得進、聽了信。

中國故事要超越概念話語建構

中國故事固然離不開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的凝練和構建,但更為重要的是注重對故事本身所蘊涵的深刻邏輯進行有效挖掘和準確表達。實際上,我們在與西方交流時,最大的問題並非是具有本土特色概念的提煉不足,而是缺乏清晰的邏輯表述。由此,講述中國故事不能刻意強求與眾不同的話語模式和概念生成,而是必須著力挖掘中國社會發展的敘事邏輯和衍生邏輯。

從古到今,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術語和話語系統均離不開明晰的邏輯脈絡。例如,太極、風水等文化概念憑藉其所蘊藏的深刻哲理和內在邏輯超越了中西文化壁壘,形成了具有普適性的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成為整個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實踐中產生了一系列影響世界的理論與觀點,縱觀這些理論無一例外地不是以其深刻的邏輯理路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尊重和認可。因此,講述中國故事,不能過度沉迷於生造概念或雕琢話語,而是重在闡釋中國與西方社會發展的異同,在中外比較中融通人類共有的思維邏輯規律,實現對中國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理性認知和邏輯闡釋。總之,唯有邏輯通達,故事才能動人心弦。

中國故事要突顯中國經驗

講述中國故事,應突顯中國人思考做事的基本經驗和思維方式。中國故事的世界傳播不能僅僅停留在以情感人的層次,更應注重以理服人、以理化人。客觀而言,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已然構成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激蕩人心的偉大實踐,諸如「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等問題無法依靠西方理論進行解釋。為此,講好中國故事必須以問題為導向,著力加強對中國經驗的內在邏輯進行系統闡釋。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而言,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展現了市場經濟「無形之手」與有為政府「有形之手」的協同邏輯;從政治發展的角度而言,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政治理念相結合的協商民主和賢能政治展示了中國人對民主政治的深刻理解;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而言,多元治理的邏輯內核是對現代社會公眾政治參與的創造性轉化;從文化發展的角度而言,中國夢和文化自信的提出充分展現了中國人兼收並蓄與「各美其名」的從容與自信;從生態建設的角度而言,綠色發展和共享發展彰顯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治理邏輯。因此,「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實際上構成了中國故事的重要內容和核心要素,展現了執政黨治國理政的中國經驗和邏輯理路,值得我們深入發掘。

總之,離開了內在邏輯和理性認知,無論多麼動聽的故事也只能淪為天方夜譚,終究無法產生真正打動人心的震撼之效。我們講述中國故事,不需要口號式的宣傳或革命式的呼喊,而是要借用人類共有的邏輯思維和理性話語,實事求是地將中國故事娓娓道來,以最樸實、最準確、最真實的邏輯闡釋打動世界。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推薦閱讀:

昨天,一個男人的去世震驚了全世界!連中國最好的殿堂級醫學院都是他建的!
王義桅:中國國際形象因何下滑
茅於軾:特權才是中國問題的根本 (2011-12-26 12:15:19)
盤點中國7大怪異的神秘村莊,你去過嗎?

TAG:中國 | 故事 | 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