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五、馭鯨蹈浪?守望和平(二續)

接上頁

水面艦艇部隊裝備簡介

進入20世紀70年代,大量退役的美國驅逐艦進入我國周邊服役,這些驅逐艦的主副炮火力均強於我軍當時已有的護衛艦,而我軍與之同等級的驅逐艦僅有4艘07型艦,海上對抗難以佔到便宜。另一方面,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蘇聯等發達國家的中型以上水面艦艇已經普遍開始使用艦艦導彈作為主要反艦武器。人民海軍除了21、24型導彈艇外,只有07型驅逐艦改裝了導彈發射裝置。

為了增加海軍導彈艦艇,加強水面艦艇反艦能力,我國決定自行設計建造051型導彈驅逐艦。由於當時中國沒有大型艦隻的設計經驗,051型的設計參照了前蘇聯科特林級驅逐艦和「快速」級驅逐艦的布局。1968年12月24日首艦105「濟南」號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1970年7月30日下水,1971年12月31日交付中國人民海軍使用。1973年首次成功發射反艦導彈,1975年設計定型。後繼的艦艇在大連造船廠、上海中華造船廠和廣州造船廠同時建造。051型驅逐艦由於首制艦被國外情報機關發現在大連建造,並停泊在旅順港,所以北約將該級驅逐艦命名為「旅大級驅逐艦」。在建造051型驅逐艦的同時,海軍決定將艦齡較新的6601護衛艦改裝SY-1型導彈。1970年,6601型護衛艦208艦,拆除三聯裝533毫米反艦魚雷發射裝置,加裝一座國產雙聯裝迴轉式「上游」1號艦艦導彈發射裝置,加裝了與導彈配套的雷達和控制系統。其它01型艦改裝順序為205艦、207艦、206艦,至1973年9月,完成第四艘艦改裝工作。改裝後,艦的排水量增加約20餘噸,總體性能基本不變,而對海作戰能力則大為增強。在裝備了反艦導彈之後,即使是面對同時代的台灣「陽」字級驅逐艦,01型艦也是有一邊倒的優勢。此次成功改裝,代表了我軍護衛艦主戰武器由火炮嚮導彈的轉變,為我國自研的第一代導彈護衛艦的研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1965年下半年,海軍提出研製053K型」江東」級護衛艦的任務書。但是,受「文革」的影響直到1975年3月該型護衛艦的首艦才交付海軍,防空系統的完成又花了十年。還好,該型艦的定型時間早於1988年的「3.14」海戰,否則,中國海軍只能用火炮來防空了。1988年3月14日,該型艦參加了西沙赤瓜礁海戰,於其它艦隻協同擊沉越南艦艇一艘,重創兩艘。1975年12月28日,江湖級護衛艦首艦510號正式服役,該型艦實際上是一種新的反艦導彈近海發射平台。是為填補「旅大」級驅逐艦和「成都」級護衛艦之間的空白而建造的,主要用於在近海執行護航、護漁、反艦、反潛、佈雷、巡邏、警戒和支援快艇作戰等任務,同時具有有限的防空能力。

這個時期水面艦艇部隊除了裝備中型導彈艦艇外,還裝備了其它多個型號、多個艦型的水面戰艦。1961年起裝備100餘艘037系列獵潛導彈艇以及衍生出的多種型號的037家族,包括037「海南」級獵潛艇、037型「海南」級護衛艇、037IG型「紅星」級導彈艇、037型交通艇、醫療艇等。037家族並不是一種現代化武器裝備,但是該型艇在立項和研製過程中體現出的充分利用現有成熟技術、大膽取捨以保證主要性能的設計思想,在中國海軍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既使是到了今天對於中國海軍新一代近海作戰平台的研發工作仍具有巨大的指導意義。

上世紀60年代,我國海軍在使用蘇制254K掃雷艦和254M掃雷艦及其掃雷具的過程中,發現蘇制磁感應掃雷具並不適用於河流入海口處的海淡水混合區域和純淡水河流的掃雷作業。為此,海軍開始研發一種能夠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使用的新型掃雷艇和掃雷具。1962年12月,適用於淡水灣掃雷的170噸級057K型港灣掃雷艇首艇開始交付我國海軍掃雷部隊服役。該型艇是我國裝備的第一型自行設計建造並裝備數量最多的一型掃雷艦艇,由上海求新造船廠建造。1968年7月,代號058型低碳鋼掃雷艇(北約代號「連雲」級),在東方紅造船廠開始試製,於1970年12月建成交付海軍。爾後,又建成同類型掃雷艇3艘。到了60年代末,為滿足越南反水雷的需要,我國研發出了312型遙控掃雷艇,該艇由中國艦船研究院第701所和708所聯合研製,上海中華造船廠製造。從方案上就大膽創新,擺脫了拖曳式掃雷具和有人駕駛掃雷艇這一傳統模式,以艇具合一式和無人駕駛這樣兩個新穎的構想,使該艇達到快速、有效、人員安全、機動靈活、適用水域廣的目的。該艇服役後不久,就應當時越南總理的要求,派出5艘該型掃雷艇投入越南戰場,在不長時間裡,僅在海防港航道上就掃除了大量多種型號美國水雷,贏得國際反水雷界的重視和好評。當然,用現在的眼光去看,由於我國當時的總體科技實力比較落後,因此在系統配套性、目標高精度定位和艦艇自動航行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且由於艇小,因此適航性和續航力都受到了限制,電子器件的可靠性也不高。但是,它畢竟是世界上第一個參加實戰並成功掃雷的遙控掃雷艇。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聯邦德國才開發出與此類似的「特洛伊卡」型遙控掃雷艇,整整比我國晚了近lO年。1976年,根據在越南戰爭期間掃雷的實際經驗,海軍提出研製配備電磁、聲響、次聲及截割爆破等掃雷具,作用範圍要超過312型掃雷艇,艇上設備具有抗強衝擊能力、可在強磁場環境下工作,並具有集中控制及自動化能力的新一代艇具合一的港灣掃雷艇。1984年,中國艦艇研究院組織數個研究所完成設計,並由江新造船廠建造082型港灣掃雷艇(北約稱為Wosao「沃掃」級),首艇於1987年完工,1988進入現役。該型艇及其掃雷具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反水雷兵器技術的發展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到20世紀末為止,我國在水雷戰方面做了許多探索,除以上談及的還有7102玻璃鋼掃雷艇和918級佈雷艦。因此,這一時期也成為我國反水雷戰艦的一個技術摸索和積累期。

這個時期作為輸送登陸部隊、武器裝備及其補給品登陸而專門製造的登陸艦艇,也大量發展起來。1964年由海軍艦艇研究院708所設計的,新中國自行研製的首型同時也是第一型大量建造的登陸艇——067型(玉南級)小型登陸艇在青島誕生了,該艇可運送1輛主戰坦克或2輛裝甲車,航速11節。此後,708所以067型為基礎,研製出068/069型(玉青級)小型登陸艇,其滿載排水量85噸,每艘艇可裝載15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1967年,708所推出擁有100噸裝載量的271型小型登陸艇;1974年再推出改進型271II型登陸艇,通過性能驗證後隨即大量建造;1985年,271Ⅱ型的改進型271III型登陸艇設計完成,1987年3月,首艇在長沙船舶廠開工,1989年12月交付海軍。而在中大型登陸艦方面,1966年推出了073型中型登陸艦,但因易出故障和船體振動未交海軍服役,1979年推出改進的073II型(玉島級),但仍因若干缺陷而未大量建造,僅有1艘服役。上世紀80年代末,708研究所又在073Ⅱ的基礎上改進研製了037III(玉登級),於1991年建成,1993年入役。改型艦排水量增加,且採用非平底結構,對開式首門,摺疊式雙節弔橋,滿載排水量超過1800噸,可算是一種現代化的中型登陸艦。另一型079型(玉連級)中型登陸艦則是由271II型登陸艇放大而成,它的滿載排水量1100噸。1974年的西沙海戰和1988年中越的南海之戰,暴露出當時的兩棲登陸艇/艦都太小,難以承擔遠程力量投送任務,海軍迫切需要加強兩棲投送能力。因此,海軍開始將兩棲艦艇的建造重點轉向適應遠洋作戰的大型兩棲登陸艦。海軍大型登陸艦的設計建造任務於1975年由海軍提出,當時的設計任務書要求這種代號為072型(玉康級)大型登陸艦,航速超過18節,裝載量超過450噸。1979年,第一艘072型兩棲登陸艦,在上海中華造船廠建成,該型艦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可操作性和適航性,成為人民海軍後來的兩棲艦艇主力之一。

051型驅逐艦(旅大Ⅰ級),是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種導彈驅逐艦。也是人民海軍擁有的第一種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面作戰艦艇。採用平甲板船型,艦艏舷弧線從距艏部約1/3甲板處開始上升至艦艏。上層建築分為3段,前部的艦橋,舯部和艉部各有一處甲板室。採用蒸汽輪機作為主機,重油鍋爐。具有良好的高速性能。但該型艦的防空和反潛火力薄弱,排水量對於驅逐艦而言也顯得偏低,以至於有些國外軍事研究機構將其列入護衛艦的範疇。051型一共發展出三個級別,分別為051型、051G1型和051G2型,被北約稱為:「旅大Ⅰ」級、「旅大Ⅱ」級和「旅大Ⅲ」級。051型共建成了十七艘,其中在北海艦隊服役6艘(舷號105-110);在東海艦隊服役4艘(舷號131-134);在南艦隊服役7艘(舷號160-166)。其中,在南海艦隊服役的「廣州」號(舷號160)在80年代初因鍋爐爆炸被毀而報廢。

主要數據:標準排水量3250噸,滿載3670噸;長132米,寬12.8米,吃水4.6米;編製28O名(其中軍官45名)。

動力與機動:2台鍋爐,2台蒸汽輪機,72000馬力,雙軸雙槳;航速32節;續航力2970海里/18節。

武器裝備:2座三聯裝「海鷹-2」旋迴式導彈發射架(109、110、165、166艦為4座雙聯裝「鷹擊八號」),備彈6枚「海鷹-2」(C-201)艦艦導彈,射程>90千米;2座130毫米雙聯艦炮,射程29千米;4座57毫米雙聯防空艦炮,120發/分,射程12千米;4座37毫米雙聯防空艦炮;2座FOF2500型25毫米12管火箭發射架,備72枚火箭式深水炸彈,射程2000米;4門BMB-2大型深水炸彈發射炮;2座深水炸彈投擲器,備48枚自由落體深水炸彈;部分軍艦還裝有兩座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

電子裝置:為主被動艇殼反潛聲吶;雙坐標對海搜索雷達;雙坐標近程搜索雷達(部分軍艦);雙坐標對空搜索雷達(部分軍艦);三坐標對空警戒探測雷達(部分軍艦);342C型主炮和反艦導彈火控雷達;Castor-II型防空導彈火控雷達(109艦);RW23-1雷達預警/干擾發射機;干擾誘餌火箭發射器(109艦、165艦等艦)。

艦載機:設有一座機庫,可容納兩架「直9」反潛直升機。

051型(旅大)驅逐艦

01型改裝護衛艦,改裝內容包括:拆去魚雷發射裝置,加裝導彈發射裝置,導彈攻擊雷達,指揮和控制設施等。其中,導彈發射裝置採用7225型雙聯裝迴轉式導彈發射裝置,該裝置系由07型驅逐艦改裝的7224型發射裝置改進而來,區別主要在於迴轉裝置運轉性更好,導彈保護筒內設有隔熱通風裝置,可以改善導彈和操縱人員的環境條件。改裝工作完成後,各艦還分別進行了導彈發射試驗,包括單發、雙發齊射、雙艦編隊齊射等科目,共發射SY-1型導彈惰性彈8枚,戰鬥彈2枚,命中9枚,其中5發直接命中。改裝完畢後,01型護衛艦與65型護衛艦一起,成為海軍在南海主要的水面打擊力量。

主要數據:標準排水量1100噸,滿載排水量1389噸;艦長:91.5,艦寬10.1米,吃水深3.12米;人員編製190人(其中軍官28人)。

動力及機動:兩台КВГ-57/28型鍋爐,2台TБ-9型蒸汽渦輪機組,總功率2萬馬力;雙軸雙舵;最大航速28節,續航力為2000海里/15節;最大自持力10晝夜。

武器裝備:3門100毫米單管火炮;2門61式37毫米雙管火炮;1座上游-1型(SY-1)雙聯裝反艦導彈;2座65式250毫米5管反潛火箭;2座64式432毫米深水炸彈發射炮。

電子裝置:1部細網對空警戒雷達;1部方結(352)導彈制導雷達;1部黃蜂頭(343)炮瞄雷達;1座「高桿」A型敵我識別雷達。

改裝01型護衛艦

053K型護衛艦,北約稱為江東級,是中國第一型防空型護衛艦。由國防第七研究院船體所設計,與同期服役的國外具有防空能力的護衛艦相比,存在差距,但是其對空、艦炮和反潛三大武器系統實現了自動化。1967年1月設計,首艦「鷹潭」號(舷號222後改為531)1970年開工,1971年10月下水,1975年3月完成了第一期工程交付海軍。第二艘532艦,上海求新船廠建造,1971年10月開工,1977年7月完成一期工程後交船。但37炮系統、100炮系統和「紅旗-61」艦對空導彈系統,分別於1982年12月、1983年12月和1986年12月才定型。所以,距離一期工程結束過了10年後的1987年才形成防空戰力。

主要數據:標準排水量1674噸 滿載排水量1924噸;長103米,舷寬10.8米,吃水3.1米;艦員編製200人。

動力及機動:二台9EDZ43/67柴油主機,功率14000匹馬力;最高航速26節,續航力4000里/15節,航程4000千米。

武裝裝備:二門100毫米雙聯裝艦炮,射程22000米;二門37毫米雙聯裝高炮,射程8500米;二座雙聯裝紅旗61型(HQ-61B)防空導彈發射器,導彈射程10000米;二座62式五聯裝反潛火箭,射程1200米;深水炸彈施放軌。

電子裝置:配備雷達、聲吶、指揮儀。

053K型護衛艦

053H型護衛艦,北約稱為江湖級護衛艦,是國產第一代導彈護衛艦,由上海滬東造船廠建造。主要用於在近海執行護航、護漁、反艦、反潛、佈雷、巡邏、警戒和支援等作戰任務,同時具備有限的防空能力。為高幹舷平甲板型;雙機雙槳雙舵;艏柱前傾,艦艏有較大舷弧和短舷牆,以改善艦在大風浪航行時的甲板上浪;主船體結構為縱骨架式,材料用高強度合金鋼,內部部分結構採用鋁合金材料;全艦共分12個水密艙,可在任意兩個相鄰艙室進水情況下保持不沉;舭部設減搖鰭裝置。首艦於1975年12月28日正式服役,該型艦發展出「江湖」I、「江湖」II、「江湖」III三種型號,共建造了28艘。

主要數據:標準排水量1425噸,滿載排水量1661.5噸;艦長103.2米,寬10.8米,吃水3.19米;編製190人。

動力及機動:兩台12PA68TC柴油機,每台功率8000馬力;2台主機集中布置於主機艙,兩個輔機艙內設有4套柴油發電機組,其中3套電站容量400千瓦,一套120千瓦,總容量1320千瓦;雙機雙槳雙舵;航速26節,續航力4000海里/18節,最大航程7200千米。

武器裝備:2座雙聯裝迴轉式發射裝置,裝備4枚「上游」-1(SY-1)反艦導彈,射程90千米(無再裝填功能);2座單管100毫米炮,射程16千米,射高9.5千米,15發/分,半自動;6座61式雙聯裝37毫米炮,有效射程3-5千米;艦首2座65式250毫米5管反潛火箭發射器,射程1200米;艦尾設有4座64式深彈發射炮和兩組水雷發射軌。

電子裝置:一部中頻艦殼聲吶;1座眼罩(354)對海/低空警戒雷達;1座「細網」對海/對空搜索雷達;1座方結(352)導彈制導雷達;「海王星」導航雷達;2個電子戰天線和1座高桿A型敵我識別天線;光學測距儀1座;2座3管近程干擾彈投放器。

053H型護衛艦

037型系列艇,北約稱為「海南」級,是中國自50年代末開始研製的一個輕型水面艦艇家族。由62型護衛艇放大而來,在最初設計時就已經脫離了專業艇概念的桎梏,被具體定位為一型噸位稍大並保持較強反潛能力的特點,同時具備稍高於62型護衛艇的高速性能,擁有比6604級獵潛艇和62型護衛艇都要強大的對海、對空火力和更好的適航性能,能在較高海況下進入近海作戰,可在較廣闊海域機動作戰的多用途艇型。在四十多年的歲月中,037家族衍生出了多種型號的變種,橫跨多個艦艇種類,包括037「海南」級獵潛艇、037型「海南」級護衛艇、037IG型「紅星」級導彈艇、037型交通艇、醫療艇等,成為了一型多用途艇型。該型艇採用了圓舭、平甲板常規排水型艇形,干舷較低,艇首略帶舷弧,艇首尖瘦高挑,有利於快速性和以防上浪。前部上層建築分為三層,自下而上分別是彈藥艙和生活艙、雷達和航海等作戰艙室,最上一層的露天駕駛指揮台。後面是一座三腳桁格主桅,上裝有水面搜索雷達。後部上層建築只有一層,頂部前方布置有細長的煙囪。艇中部和艇尾寬度變化不大,有利於甲板、艙室和艇尾4具螺旋槳的布置。艇尾上甲板向下傾斜,便於深水炸彈的投放。037型獵潛護衛艇由一機部船舶產品設計院701所設計,首艇由大連造船廠於1962年8月7日開工分段加工,經鐵路運到廣州,在黃埔造船廠建設工地組織建造,1962年底下水,1964年11月服役;從1972年起上海求新造船廠與青島造船廠也開始建造。037艇共有4種不同的設計,以適應我國南方與北方的不同氣候環境。建造數量達到了100餘艘,舷號:601—609、681—687、689—692、694—696、698—709、721—742。

主要數據:標準排水量375噸,滿載排水量392噸;艇長58.8米,寬7.2米,吃水2.2米;編製78人。

動力及機動:4台PCR/科洛拇吶9-D-8型柴油機,功率4000馬力(2.94MW)四軸;航速30.5節,續航力1300海里/15節。

武器裝備:2座雙聯57毫米/70倍經艦炮(導彈艇用導彈替換後部57毫米炮);2座25毫米/60雙聯艦炮;4座五管RUB1200型反潛火箭深水炸彈發射器;2座BMB-2型深水炸彈投放器(備彈18發)。

電子裝置:1部「塔米爾」小型艇殼聲吶,平均探測距離0.8-1.3千米,最大跟蹤距離2.5-3.3千米,主動搜索/攻擊,高頻(至少在兩艘艇上安裝辛特拉公司的SS12可變深聲吶);1部「灌頂」對海搜索雷達,對海作用距離38千米(部分艇為「皮頭」雷達);1套「高竿」敵我識別系統。

037型「海南」級護衛艇

037型「海南」級獵潛艇

037IG型「紅星」級導彈艇

057K型港灣掃雷艇,是我國第一型自行設計專門用於淡水港灣掃雷的170噸級掃雷艦艇,由上海求新造船廠建造。船體基本上是參考拖網船的設計,艇體為鋼質艇體,配備「環圈式」電磁掃雷具,掃雷艦上的發電機給環圈形電纜供電,通電後產生強大的磁場,其附近的磁感應水雷就會被立即引爆。1972年,應越南方面的緊急請求,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海軍派出了057K型港灣掃雷艇,在越南海防港水域成功地掃除了5枚美製MK52水雷,從而也有力地證明了這種艇的設計是成功的。1962年12月,首艇交付我國海軍掃雷部隊服役。建造數量約100艘,現役25艘,75艘預備役,還有部分改為救生艇。

主要數據:標準排水量375噸,滿載排水量400噸;艇長40米,寬8米,吃水3.5米;編製78人。

動力及機動:2台12D6推進柴油機,2400馬力,2軸推進;;航速8節,續航力?海里/?節。

武器裝備:2門63式雙聯裝37毫米艦炮;2座雙聯裝12.7毫米機槍。

掃雷裝置:配備「環圈式」電磁掃雷具和音響掃雷具。

057K型港灣掃雷艇(改裝後)

058型低碳鋼艇體掃雷艇,北約稱為「連雲」級,是港灣掃雷艇。由708研究所於1969年完成設計,東方紅造船廠建造。因為艇體材料首次採用國內資源豐富的錳鋁低磁鋼材料,該艇的消磁防護性能有很大提高,對於磁性水雷的掃雷作業非常有利。首艇8417號1968年7月開工,1970年12月建成交付海軍;1973年後8418、8419、8420號3條開工,直到1978年才交付(現舷號分別為804、805、810和840號)。

主要數據:總排水量275噸;艇長40米,型寬5.5米,吃水3米;人員編製66人。

動力及機動:2台M50F-4巡航柴油機,1820馬力,2台12D6推進柴油機,2400馬力,2軸推進;航速8節,最大航程900千米。

武器裝備:1座63式雙聯裝37毫米艦炮;兩挺14.5毫米雙聯機槍。

掃雷裝置:配備「環圈式」電磁掃雷具和音響掃雷具。

058型掃雷艇

312型遙控掃雷艇,由中國艦船研究院第701所和708所聯合研製,上海中華造船廠製造。具有艇體小、吃水淺、機動性強等特點,適用於港灣、江河、島礁區晝夜作業,可在雷區5千米以外遙控掃雷,以減少和避免人員的傷亡,人員和主要裝備安全性很高。艇具合一提高了該掃雷艇的機動性、靈活性和戰鬥力,使之能更好地適應實戰的需要。在4級海情下可以晝夜掃雷作業,主控端可放在集裝箱上,也可放在艦船上,直升機或岸上遙控。從方案論證到兩條首制艇下水,總共用了不到兩年時間,1976年停產,共生產62條,其中援越21條。

主要數據:標準排水量47噸,滿載排水量50噸;全艇長20.9米,寬3.9米,吃水深2.1米。

動力及機動:一台300馬力柴油機,最高航速12節,最大航程260千米。

掃雷裝置:雷達、無線電雙曲線、微波三種定位方式,無線電指令遙控的方式,遙控距離6海里。它具有掃除磁性,感應、音響及其聯合引信水雷的能力,掃雷寬度150~250米。

312型遙控掃雷艇

082型掃雷艇,北約代號命名Wosao級,是新一代艇具合一的港灣掃雷艇。是我國1980年改革開放前期,依照「引進來,走出去」的方針,與技術先進國家進行了一定範圍內的合作,使掃獵雷技術獲得了長足發展的產物。其抗衝擊能力強,各型設備均能在強磁場下正常工作。不僅可由集中控制室控制掃雷具掃雷,也可在指揮台上遙控312型遙控掃雷艇。艇上裝備的小型截割爆破掃雷具、電磁掃雷具、聲頻掃雷具和次聲掃雷具都是710所研製的。有800、801Xiangshan象山號、802、803、806號五艘艇在役。

主要數據:標準排水量305 噸,滿載排水量313.5 噸;艇長44.79/設計水線長42米,寬6.2 米,型深3.7米/吃水2.25 米;乘員28名。

動力及機動:2台12V180-1型柴油發動機,功率2×735.5千瓦(2000馬力),兩軸推進;最大速度15.5 節,經濟速度8 節,掃雷操作2~12 節,續航力500 海里/8節,自持力15天。

武器裝備:2門61型雙聯艦25毫米艦炮。

掃雷裝置:1套316型小型機械截割爆破掃雷具;1套317型電磁掃雷具;1套318型聲頻音響掃雷具;1套「319」次聲掃雷具特種裝置。

082掃雷艇

7102玻璃鋼掃雷艇,是國內第一艘最大的玻璃鋼艇體的掃雷艇。由蕪湖造船廠(425廠)建造,只建1艘,1972年5 月開工,1974 年10 月艇體建成,1975 年4 月至9月按試驗試航大綱,先進行長江系泊試驗和航行試驗,後又赴上海吳淞長江口試航區進行快速性、槍炮射擊、耐波性、實艇強度、航行振動、消磁裝置調試等試驗。1975年11月,該艇完工交付部隊使用。1978 年,該艇艇體被授於全國科學大會獎。由於掃雷具長期不過關1982年退役。

主要數據:標準排水量142噸,滿載排水量153噸;長38.941米,寬6.1米/設計水線寬5.4米,型深3.1 米/吃水1.62米。

動力及機動:2 台12V180 型輕型柴油機,1台6135型掃雷發電機,主機轉速1850轉/分;航速19節,續航能力500海里。

918級佈雷艦,是我國唯一的專用佈雷艦,主要用於基地、港口附近,或是近岸海區、江河湖泊布設水雷障礙。她的研製為我國海軍填補了一項領域的空白,其性能全面達到或超過了當時的設計目的。但是,在該艦研製建造服役的同時,國際形式發生重大變化,渤海海域不在受到以前那樣重大的威脅,也就不在需要增加佈雷艦的數量。因此,該型佈雷艦僅在1988年服役814號一艘,成為人民海軍唯一一型,也是唯一一艘專用佈雷艦。

主要數據:排水量2500噸;艇長93.8米,寬14.4米,吃水4米;乘員40名。

動力及機動:兩台柴油機,動力6400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8節,續航能力700 海里。

武器裝備:2門61式37毫米雙管火炮;2門61式25毫米雙管火炮。

布雷手段:可運載300枚水雷進行戰區拉網式布雷,埋雷範圍廣闊,作用效率高。

918級佈雷艦814號

067型小型登陸艇(北約稱為玉南級),是新中國首次自行研製同時也是第一型大量建造的小型多功能登陸艇,於1962年由海軍艦艇研究院708所設計。是傳統的前平板設計,配有專門液壓開門機及尾錨機、可裝載l輛重型坦克或2輛裝甲車或一個步兵分隊。主要用於在沒有港口的內河和海岸實行兩棲攻擊和運送車輛、部隊和貨物。1964年第一艘艇在青島建成下水,上世紀60-70年代一共製造了約280艘,成為當時解放軍兩棲力量的中堅。目前,大多數已經退役,只有約36艘仍在服役,200艘封存。

主要數據:滿載排水量128噸;艇長28.6米,寬5.4米,吃水1.4米;編製10人。

動力及機動:2台柴油機,功率600馬力;最高航速11節;航程500海里。

武器裝備:2門62式25毫米高炮或2挺14.5毫米雙管機槍。

運輸能力:1輛主戰坦克,或2台車輛,或46噸貨物。

067型「玉南」級小型登陸艇

068/069型小型登陸艇(北約稱為玉清級),是708所以067型為基礎上設計的一種艇體和上層建築稍小、可載中型坦克,航速達12節的登陸艇。於1962年-1972年間在上海建造了50艘左右,是當時我國主要的兩棲運送力量。目前有8艘現役,30艘備役。

主要數據:滿載排水量85噸;艇長24.8米,寬5.2米,吃水1.3米;編製10人。

動力及機動:2台柴油機,600馬力;最高航速12節,航程450海里。

武器裝備:2挺14.5毫米雙管機槍。

運輸能力:人員150人。每艘艇可裝載150名以上全副武裝的士兵。

068/069型「玉清」級小型登陸艇

271小型登陸艇,是1967年708所在067/068小型登陸艇的基礎上設計建造的具有100噸裝載量,能在Ⅱ類航區(六級風浪海區)航行的通用小型登陸艇。1968年8月首制艇在青島造船廠開工,1970年6月建成。9月在青島進行測試,發現性能不夠理想,接著又進行了改進。1971年完成271Ⅱ型設計,1972年12月在青島造船廠開工,1975年9月下水,11月30日交船。1976年該艇進行登陸、退灘試驗,各項性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1978年通過鑒定後,進行批量建造,現仍有120艘在役。1985年,708所又改進271Ⅱ型設計為271Ⅲ型登陸艇。1987年3月長沙船舶廠開工首艇,1989年12月交付使用。該型艦為艦首開門(271Ⅲ型改為V型對開式艙門)、短首樓型,採用雙尾遮蔽式坦克大艙、柴油機驅動,雙軸雙槳推進。其裝載量大、航程遠、抗風浪能力強,主要任務是平時執行後勤運輸任務,如為部隊運送各種物資、裝備和對無碼頭的島嶼實現淡水補給;在近海登陸作戰中,運送步兵、坦克、火炮、車輛在灘頭直接登陸。是目前中國陸軍船艇部隊後勤運輸任務的主力裝備,在島嶼施工、建設和後勤保障方面作出了貢獻,尤其是271艇能向島嶼補給淡水,這給守島部隊的生活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該艇的改進包括,,噸位有所增加。

主要數據:空載排水量400噸(271Ⅲ型613.7噸),正常排水量507噸(271Ⅲ型800噸);艇長54.0米(271Ⅲ型56.5米/水線長50米),寬9.2米(271Ⅲ型10.4米),吃水1.7米/型深4.7米(271Ⅲ型2.28米/型深5.057米);艇員36人(271Ⅲ型56人)。

動力及機動:2台6300ZC柴油機(271Ⅲ型MAN8L20/27柴油機),功率2x600馬力(271Ⅲ型2×21142馬力),最高航速13節(271Ⅲ型15節),續航力1000海里/10節,抗風力8級,自持力20天。

武器裝備:4門61式25毫米雙管火炮;2挺69式海14.5毫米雙管高射機槍(271Ⅲ型3座雙管25毫米艦炮)。

運輸能力:物資100噸,超載量150噸;可攜帶3輛中型坦克或7輛載重卡車,或300名全副武裝士兵(271Ⅲ型載運貨物量150噸,裝載3輛59型中型坦克排及1個70人的步兵加強排;或6輛63型水陸坦克;或卡車牽引的3門56式85毫米加農炮;或200名全副武裝士兵)。

電子裝置:艇上裝有先進導航設備。

271型/271II型小型登陸艇

271Ⅲ型小型登陸艇

079型中型登陸艦(北約稱為玉連級),是廣州船廠建造,由271II型登陸艇放大而成,採用首弔橋、遮蔽式縱通高甲板艦型,柴油機動力,雙軸雙槳推進。主要任務是在沿海島嶼間運送軍用物資及坦克、汽車、火炮等裝備,其次是運送登陸部隊在敵岸灘頭登陸。此類艦隻用做從陸地向海岸運輸人員和貨物,而且只能在近海活動。1972年以後開始服役,1972年至1979年間共生產31艘。1977年10月,079型改進為079Ⅱ型登陸艦(玉林級),1978年至1983年,先後建造20多艘。所有079型登陸艇都裝備於南海艦隊,主要任務是支援解放軍海軍在西沙、中沙和南沙的行動。儘管由於其航速僅有13節,在現代化登陸作戰中難以作為第一梯隊使用,但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海軍每次兩棲作戰演習中,幾乎都有079型登陸艇參加,可見其所擔負的角色。目前已有部分退役,移交給了預備役部隊或轉移給了地方運輸船隊。

主要數據 標準排水量730噸,滿載排水量1100噸;艦長60.3米/水線長56米,寬10米,吃水2.36米/型深5.5米;人員編製60人。

動力及機動 兩台6300ZC柴油機,功率2×600馬力;最大航速13節,續航力1000海里/12節,自持力7天。

運輸能力:大艙面積約260平方米,運載量200噸,可運送59式中型坦克5輛,或解放牌載重汽車8輛,或4輛解放牌汽車牽引的85毫米加農炮4門,或250名士兵,或200噸軍用物資。

武器裝備:艦上自衛武器為2座雙管61式25毫米艦炮和2座BM21式40管122毫米火箭發射器,可為登陸部隊提供強大的遠程火力支援。

079型「玉連」級中型登陸艦

073型中型登陸艦,是708研究所在1960-80年代建造的千噸級中型登陸艦,採用對開式首開門短首樓艦型,遮蔽式高坦克甲板,柴油機動力。1966年開始設計,設計任務是在渡海登陸作戰中運送登陸部隊在灘頭直接登陸,協助佈雷艦在近海範圍內布設防禦性水雷,同時還能擔任運輸任務。1979年,發現有一些缺陷改進為073II型(玉島級),仍因若干缺陷而未大量建造,僅有舷號965艦一艘。1991年在073Ⅱ的基礎上改進研製了037III(玉登級),舷號990艦。

主要數據 標準排水量1040噸(073Ⅲ型1460噸),滿載排水量1280噸(073Ⅲ型1650噸);艦長82.07米(073Ⅲ型86.3米/水線長78米),寬12.6米,吃水3.1米(073Ⅲ型型深6.95米/吃水2.25米);人員編製60人(073Ⅲ型74人)。

動力及機動 2台6PA6L-280柴油機,功率2×2400馬力(3540kW),雙軸雙槳推進;最大航速18節(073Ⅲ型17節),續航力為1500海里/14節,自持力15天。

武器裝備 2座67式37毫米雙管艦炮(還可執行布雷任務,最多能攜帶80枚大型水雷)。

運輸能力:物資250噸,可運載4輛59式坦克和200名全副武裝士兵(073Ⅲ型貨物400噸;一次可載運6輛主戰坦克或8輛63式兩棲戰車,或9輛裝甲運兵車,或12輛輪型車或全副裝備的500名作戰人員;均衡裝載的話,可戴運一個加強連250人、1個坦克排3輛主戰坦克)艦上提供了175張床位。

073II型(玉島級)中型登陸艦

073Ⅲ型(玉登級)中型登陸艦

072型大型登陸艦(北約稱為玉康級),是中國第一艘具有遠洋意義上的兩棲登陸艦。採用全貫通式運載艙,首尾開門,遮蔽式高坦克甲板。帶17米摺疊雙節弔橋,承載力50噸;跳板式尾門,承載力10噸。柴油機動力,雙軸雙定距槳推進。其主要任務是在渡海登陸作戰中運送登陸部隊及其裝備在灘頭直接登陸,輔助任務是擔任物資運輸任務。遺憾的是它上面還沒有艦載直升機,對於現代化的三棲立體攻擊來說,只能是一個不足的地方。由上海中華造船廠建造,首制艦於1976年11月開工,1977年10月19日下水,1978年1月19日竣工,11月正式交付東海艦隊使用。後四艘取消基型上的全部25毫米炮,艦首一門57毫米炮,艦尾副甲板上和艦橋前兩側被換成三門帶有光學瞄準器的76F37毫米自動炮。該型登陸艦共生產7艘,927雲台山號、928 五峰山號、929 紫金山號、930 靈岩山號、931 洞庭山號、932 賀蘭山號和933六盤山號全部配備東海艦隊。

主要數據:標準排水量3172噸,登陸排水量3300噸,滿載排水量4170噸,超載排水量4935噸;艦長119米/設計水線長110米,型寬15.6米,型深9.075米,吃水2.75米,登陸首吃水1.37米/尾吃水4.12米;人員編製133人。

動力及機動:兩台12E390V柴油機,功率2×7198馬力;最大航速20節,巡航速度14節,續航力3000海里/14節,自持力20天。

運輸能力:大艙面積750平方米,可攜帶3艘人員車輛登陸艇,登陸裝載量450噸。登陸作戰時可裝載1個59式中型坦克連(59式坦克11輛,指揮車、牽引車各l輛,乘員60人);或1個水陸坦克連22輛63式水陸坦克;或2個機械化步兵連24輛兩棲裝甲車及380名作戰人員;或一個步兵營和一個105毫米無後坐力炮連車(600人,11-12輛吉普車)。對航速、搶灘性能無要求時,最大貨物裝載量2000噸。

武器裝備:4門66式57毫米雙管艦炮和2門61式25毫米雙管艦炮(後四艘改進型1門66式雙聯裝57毫米艦炮和3門61式雙聯裝37毫米艦炮)。在登陸作戰時,還裝備攜帶型紅纓5號或前衛1號防空導彈用以防空自衛。

072型(玉康級)大型登陸艦


推薦閱讀:

中國文化劣根性的28個標識之十九:圓滑與和平
和平勝利之城
如何看待日本強行通過安保法案?
從伊斯蘭教談人類和平
【和諧暢行版】簡明伊斯蘭史(一)未能實現的普世和平 | 冬川豆

TAG: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