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標準
07-27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財經分院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課程標準2012年11月《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課程標準一、適應對象初中起點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所有專業學生。二、課程性質《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課程是高等職業學校對各專業學生進行職業、個體認識,引導學生合理進行個體未來職業生涯進行規劃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它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針對性和實用性較強,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實踐性。該課程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對未來職業和職場生活有初步的認識,還能指導學生根據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需要在學校進行有針對性地、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做到有目標的學習。同時,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對學生未來的職場適應和發展有間接地影響和指引作用。三、基本理念(一)注重理論引導,強化規劃實踐的能力培養。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課程不僅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的傳授教學,更重要的是通過系列實踐操作、活動形式、個案輔導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的職業生涯規劃,提升學生自我規劃的能力,並能在學生今後的職業生活和人生髮展中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調整,為職業生涯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二)從就業形勢出發,整合教學內容,適應學生、職業學校的實際需要。五年高等職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課程應根據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崗位要求,立足於學而有效、學為所用的去整合教學內容,特別是許多學生從中學到職業學校後,沒有了升學壓力的他們不會調整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狀態,沒有了緊迫的目標,其實在輕鬆的學習中更需要學生合理規劃自我,社會和職業的壓力更是他們始料未及的,從就業的角度和職場發展的高度整和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三)進行個案輔導和跟蹤,適合學生個體、個性化的指導需求。學生的個體化和個性化都表現十分突出,特別是每個人的生存環境和人生經歷也大不相同,所以他們的人生軌跡和職業發展方向也會大不相同,這就需要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要非常注重個體性和個別指導。在教學設計上,我們注重團隊教學和個案輔導的形式,為她們的職業生涯發展和個性化需求打下基礎。(四)在分析學情和形勢上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多元化設計。突出學生主體和團隊學習的方式,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意識。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課程教學採用弱化講授,突出實踐的啟發教學,針對課程特點和就業現實,圍繞模塊教學的思路重點使用下列教學方法:情景模擬、實戰練習、團隊競爭、遊戲法和實例法。通過實例分析實戰練習啟迪學生,激發學生去思考,置疑,積累社會職場經驗;通過情景模擬和遊戲法讓學生去親身體會、展示和鍛煉能力;通過團隊活動競爭展示學生的綜合素養,鍛煉綜合能力;通過創設特色作業達到綜合考察、指導、鍛煉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素養,為實現順利就業的最終目的而努力。同時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媒體和信息資源來拓寬學習渠道,改進學習方式,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五)採用多元評價,促進學生不斷發展;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課程根據人才培養的要求,以學生、教師、用人單位等位評價主體,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想結合的方式,通過項目作品展示、任務完成情況、綜合能力測試、演講等方法評定學生的生涯素質和規劃能力,促進學生不斷發展。四、參考學時20學時五、學分2學分六、課程目標通過本門課程教學,使學生在四個方面實現發展:(一)態度層面: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學生樹立起職業生涯發展的自覺意識,樹立積極正確職業態度和就業觀念,把個人發展和國家需要、社會發展相結合,確立職業的概念和意識,願意為實現個人的生涯發展和社會發展主動做出努力的積極態度。(二)知識層面: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學生了解職業發展的階段特點;清晰地了解自身角色特性、未來職業的特性以及社會環境;了解就業形勢與政策法規;掌握基本的勞動力市場相關信息、相關的職業分類知識、職業生涯計劃方法和職業發展路途設計步驟等。(三)技能層面: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學生具備自我認識與分析技能、信息搜索與管理技能、生涯決策、規劃和調整計劃的技巧能力等。(四)能力層面:1、職業態度轉變要求:了解社會職業的分類、崗位設置和職業知識、能力要求,建立積極正確的職業態度。2、自我認識、自我規劃能力要求:學生能利用比較科學、全面的方法對自己進行分析,深入了解自我的興趣、性格和能力傾向,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自我調整和能力鍛煉儲備,樹立自己的專業意識,增加專業興趣,初步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為建立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打下基礎。3、人際交往能力要求:掌握與同學、老師、上級、同事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的方法和技巧。4、決策和職業規劃能力要求:在科學、全面分析社會、職業和自我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的職業方向的決策、行動方案制定,設計一個相對合理的、有可實施性的職業知識和能力儲備、行動的計劃方案,能夠很快地適應學校到職業的角色轉變,增強適應就業市場競爭的能力,順利實現未來的職業目標。七、課程設計思路(1)本課程的設計總體要求是:真正貫徹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即「基礎理論適度夠用、加強實踐環節、突出職業技能」。(2)本課程注重實用性,理論為實用而設,教師為實用而教,強調以案例為引導、以實訓為手段,以實際技能為目標。(3)按照「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使課程內容具有實踐性、層次性、趣味性」的教學組織要求,開發與本課程標準相適應的「理實一體化」教材。(4)建議本課程教授的同時建立個案輔導。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對教學內容可在標準的基礎上靈活掌握,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按適當的比例進行。(5)學習程度用語主要使用「認知」、「理解」、「能」、「會」等用於來表述。「認知」用於表述理論知識的學習程度;「理解」用於表述原理性知識的學習程度;「能」和「會」用於表述技能的學習程度。八、內容標準教學內容課時教學方法教學目標(一)職業發展與規劃緒論1、職業對個體生活的重要意義、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2、職業發展與生涯規劃的基本概念、特點、規律;3、生涯規劃的作用與意。2學時課堂講授、案例討論通過討論及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紹職業對個體生活的重要意義激發大學生關注自身的職業發展;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明確大學生活與未來職業生涯的重要關係。(二)盤點自我1、了解「我」的內涵;2、興趣的概念;興趣與職業的關係;興趣的評定方法;3、人格的概念;人格與職業的關係;人格的評定方法;4、能力與技能的概念、構成;個人能力與技能的評定方法;5、自我的整合以上特性,樹立悅納自我的信念,形成初步的職業期望。6學時課堂講授、測評工具、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法、手段來了解自我,並了解自我特性與職業選擇和發展的關係,形成初步的職業發展目標。7(三)關注社會、職業,確定職業目標1、了解國家、社會、地方區域等大環境中的相關政策、經濟形勢、勞動者需求趨勢、社會人才需求動向,探索其對個人職業發展的意義和價值;2、了解我國企業中行業、崗位和崗位職責的劃分情況;3、學習並掌握「PLACE」職業調查分析法。4學時課堂活動、典型案例、小組討論使學生了解所處環境中的各種資源和限制,正確分析社會、企業和職業崗位情況,能夠運用「PLACE」職業調查分析法在生涯決策和職業選擇中充分、全面的進行定位。(四)尋找職業目標,設計人生髮展路線1、職業生涯選擇的內涵和要素;2、影響職業生涯選擇的因素經驗分析:個體決定風格、環境因素;3、職業生涯計劃設計步驟和方法。4學時課堂講授、調查、案例分析學生學習並掌握影響職業發展的因素和設計發展路線的步驟和方法,能夠根據自我分析、職業分析和影響因素等方面較完整地設計自己的職業近期發展方向。(五)活動課1、學校和職場的差別;學生和職業人的差別;2、初入職場可能會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式。2學時活動、經驗分享引導學生了解學校和職場、學生和職業人的差別,建立對工作環境客觀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進入職業角色的準備,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六)報告會2學時報告使學生了解影響職業成功的因素,積累相關技能,發展良好品質,成為合格的職業人。九、教學評價和考核(一)教學要求1、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既有知識的傳授,也有技能的培養,是集理論課、實踐模擬操作和經驗課為一體的綜合課程。態度、觀念的轉變和技能的獲得比知識的掌握還重要,態度、觀念的改變以及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是課程教學的核心。2、在教學中,使用互動教學法,充分發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的重要性,了解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的過程;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引導,學生要按照課程的進程,積極開展自我分析、職業探索、社會實踐與調查、小組討論等活動,提高對自我、職業和環境的認識,做出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3、本課程應採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講授與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可採用課堂講授、典型案例分析、報告會、小組討論、調查等方法進行。4、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除了教師和學生自身的資源之外,還需要使用包括職業測評、相關圖書、網路資料等;調動社會資源,優秀畢業生、職場人物專題講座和座談相結合的方法。(二)考核方式本課程為考查課,採用過程考核與結業測試相結合的形式。1、本學期達到總學時1/3學時缺課,即取消考試資格;2、過程細則:過程考核分四部分進行,包括:課上項目活動表現、課堂作業及結業測試。課上項目活動表現,佔總成績的20%;課堂作業,佔總成績的30%;結業測試,佔總成績的50% 。3、學生最後成績為優、良、及、不及四個檔次。(三)教學評價1、評價內容方面,要從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實際形成的職業發展規劃能力兩大方面進行評價。職業發展規劃是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繫的,需要評價學生職業發展規劃能力,包括對個人和工作世界的了解程度、短期和長期職業發展目標的制定和實施情況。2、評價重點方面,採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應加強過程評價。提倡每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記錄職業發展規划過程中的自我了解、職業了解和職業決策過程。3、評價方式方面,要採用定量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於知識可以使用考試等量化的評價方式;對實際操作能力,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以及老師和學生的訪談等方式進行,和他們的個人職業生涯計劃書的書寫情況進行總體評價。十、其他說明規定的教學基本內容和基本要求,不同類別的學校和專業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適當的增補或刪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我的職業生涯規劃書
※職業生涯規劃書
※中職德育課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作用
※10天準備速成的輔導員,1年的工作心得
※組織職業生涯管理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