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關於獲取流量、社群、變現的學習分析和看法

放假第一天,早起給自己定了滿滿的任務,其中包括學習十篇自媒體相關文章,做筆記。可事實上,直到現在提筆此篇之時,才讀完六篇文章。如果不想走馬觀花讀讀了解就算,閱讀這類文章還真是個苦差事,需要邊分析邊梳理,比如:

作者哪些理論觀點引發自己思考?

自己的思考路徑怎樣?

某些舉例或許作者只是想輔助說明觀點,但對讀者來說,可能就是個可以學習借鑒使用的手法;

某句話觸發自己的靈感或思想火花,就要趕快拿筆記下,否則轉身就忘,閱讀的意義則大大縮水。

以上,等等。

今天所讀文章基本圍繞「流量獲取」、「社群」、「變現方式」三方面展開,筆者從中收穫大致歸納如下:

(一)關於流量獲取

有句話講「你聯繫的節點越多,你看到的世界就越大」,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自媒體運營。那麼具體如何體現?自媒體矩陣。

眾所周知,自媒體運營最基本的運作就是通過流量曝光來擴大影響力,讓更多人知道、最終實現轉化。而目前來講,獲取流量的最佳途徑是通過各家自媒體平台,也就是剛才所說的「節點」。摸清並利用好各家自媒體平台的推薦機制,內容產出多家同時發布,就完成了自媒體矩陣的構建。

舉例說明:[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微信群]為一個自媒體,[百家號+百度知道+貼吧]是另一家自媒體,如果這兩個自媒體賬號都用「小氿氿」相關詞句命名,如同本家姓一般,平台位置無論怎麼變化,都不改變其本宗、靈魂人物、專註的領域,如此這般多個平台構建起來,就形成了自媒體矩陣。

需要注意的是,矩陣的構建需要一個紐帶來連接,這個紐帶可以用名字,也可以同一個人物形象,或者一個專註的垂直領域定位。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這就是近年「IP」概念大熱的原因。

但是自媒體矩陣也不是非要一個不落、越全越好。每個平台都有其傾向的受眾群體或用戶畫像,比如天涯上職場白領精英較多,豆瓣上文藝小清新多些,要根據自己輸出的內容或企業產品的特性,有針對性的進行精準投放搭建,否則會做許多無用功。

(二)關於社群

現在都講「流量社群化」,意思就是說只有流量是不夠的,隨來隨走,留不住人,實現轉化的機率非常小,要把流量轉變為粉絲,而且是有粘性的粉絲。因此,也就衍生出許多將流量社群化的套路,比如:

一,乾貨分享學習群

這種群的流程模式一般為:先在某大群拋乾貨(文件夾截圖等),然後吸引群友加其為好友領資料,加好友之後再發有關分享學習群的二維碼。這是一個最簡單最基本的建群模式,之後還可以按行業、按地域等細分,若想持續發展下去,有幾點關鍵問題需做好準備和規劃:

1)若之後按行業、地域等細分,必須有能夠穩定有效維護的群主。

2)必須有持續的內容輸出源。

3)盈利方向和途徑需要考慮清晰,必須建立回報機制。

二,精準付費社群

這類群的模式是:以優質內容吸引粉絲,這個「優質內容」可能是一個領域的系列知識課程,也可能是一套專業叢書,先拋出極少部分內容,類似於讀書軟體中開頭部分章節免費,其餘付費閱讀的形式,只不過用在社群里,增加了有聲、群友互相交流和切磋的空間、一些思想的碰撞。吸引來的粉絲通過付費進入群,成為會員,會費有效期限一般為半年或一年,群內會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內容與價值輸出服務,期限內會員自由分享。這種模式也有幾個相關問題需注意:

1)無法達到快速複製模式

2)付費流程繁瑣、篩選條件不易提供標準,無法清晰界定。

3)無償服務不能沒有,但也不能太多,太多容易導致粉絲不珍惜,而不去具體落地實操,也就不會有後續的粘性連接和增值服務。

社群經濟是個充滿奇幻魅力的領域,如今傳播媒介的升級變化,縮短了連接成本,也加速了社群發展,但需注意的是,微信群或qq群都不是社群,只是社群的載體,一個工具而已。而在一個公眾號裡面的堅強粉絲,每天點贊、轉發、評論、定時等候推文這些人,才是一個社群,儘管可能他們都彼此還未曾相識,更沒在一個群,但他們有共同的喜好、理念。

(三)關於變現

不以轉化為目的的流量,都是浪費錢,同樣,不以變現為目的的轉化,是浪費錢和時間,罪孽深重枉為人尖兒啊。但對於變現的理論,筆者只曉皮毛,仍不敢妄言,以防誤導。一切變現都要以優質內容輸出和大流量為基礎和前提,如果這些尚未做到位,暫且還是靜下心來積累吧。

這裡只講兩種方法,權作參考:

1)列舉出現階段各階層的痛點或市場需求,從中找出自己可以對接的強項,然後整合相關係列教材或自己準備課件,先在某大群里放出系列教材的部分提綱和目錄,也可以發課件的截圖,吸引感興趣的小夥伴,參加者掃碼付費進群,價格根據授課時間、節數、群內定員來定。

2)如果沒有出彩的文筆能做有價值的內容輸出,但是有強大的粉絲群和客戶資源,可以出租公眾號,接單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文,這是變相招廣告主的邏輯,不失為好辦法。

獲取流量、社群、變現是自媒體運營的幾項關鍵要素,能夠相互促進良性循環,不能獨立存在,反之也能彼此影響惡化,忽視任何一點都不行,但最關鍵的還是內容的價值輸出,這就要考慮清楚受眾群體需要什麼?你又怎麼能受眾有收穫?做好這些定位,才能篤定的走下去,否則很容易在遇到瓶頸時亂了陣腳和方寸,忘了初心,不得始終。


推薦閱讀:

知識變現, 10天收入1000萬,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中國為何要在南海「改變現狀」?
鋒芝婚變現轉機 柏芝認錯棄2億房產求公婆原諒
工作中,為什麼靠譜比能力更容易變現?
羅輯思維兩年估值13億,papi醬該怎麼變現?

TAG:學習 | 媒體 | 自媒體 | 看法 | 變現 | 獲取 | 流量 | 社群 | 關於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