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哈蒂爾——不當醫生當作家

國內棄醫從政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孫中山,並且還在20世紀初的中國創造了驚天巨變。國外棄醫從政的人物也不少,然而鬧出最大動靜的是馬哈蒂爾。

近日,在馬來西亞執政22年的前總理馬哈蒂爾推出回憶錄。除了暢談自己的生命及政治歷程之外,更詳細揭露其政治宿敵安華的性醜聞。因書中有不少篇幅談及其政敵安華,公開發售後立即掀起軒然大波。

老馬愛出書

作為馬來西亞獨立後第四任總理,馬哈蒂爾沒有第一任總理東姑阿都拉曼的皇族血統,也缺乏第二任和第三任總理敦阿都拉薩和胡申翁的貴族背景,被許多人視為東南亞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

「這是我心中的馬來西亞故事,也是我自已的故事。」馬哈蒂爾在卷首說了這段看來感性,實為自我感覺良好的話。回憶錄取名《醫生當家》——作者年輕時曾「懸壺濟世」,馬來西亞人稱他為「馬哈蒂爾醫生」。

早在10年前,他在海峽對岸的老對手李光耀就出版了回憶錄,號稱講述「新加坡的故事」。只不過,李光耀似乎並未把自己的律師專業看得那麼重,書名只是光禿禿的《李光耀回憶錄》,也沒有把閃閃發光的封面擺出來照耀小島,從而挑戰太陽的熱度亮度和紅度。

但馬哈蒂爾不同。美國老牌記者普雷特(TomPlate)為他寫的新書《馬醫生:治理馬來西亞——與馬哈蒂爾對話》墨跡未乾,他便推出了和李光耀爭風吃醋的回憶錄,並且在書名上顯示自己的醫生身份(英語里醫生和博士都是doctor)。

馬醫生縱橫政壇半個世紀,壽高八十有五,回憶錄自然也要比李光耀來得有份量:843頁。比《李光耀回憶錄》下冊厚了43頁,重達1.8公斤,時價 100令吉(合人民幣200塊)。網上摘錄的所謂精華似乎沒有太勁爆的猛料,都是馬醫生的傲慢與偏見。而且,一些料子,如「李光耀想當馬來西亞首相」、「 我後悔選了安華當接班人」等,早在普雷特的新書中曝光了,回憶錄再談,無疑「二度曝光」,讀之無味……

馬哈蒂爾通過此書追憶童年點滴,直到馬來亞成為英國殖民地時期、第二世界大戰及獨立後當醫生的生涯,以及不少政壇秘辛。他在843頁的書里用了兩個章節的篇幅談及前副總理安華,除了說明安華涉及的性醜聞,也談到當初開除安華的來龍去脈。

大刀向政敵身上砍去

安華與馬哈蒂爾因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結下樑子,當時的總理馬哈蒂爾與副總理安華在應對策略上出現意見分歧,雙方的矛盾於1998年達到巔峰。 1998年5月,在巫統大會上流傳著《安華不能當首相的50個理由》一書,書中涵蓋了對安華的諸多指責,其中包括性行為不檢點。1998年9月2日,安華 被革除副首相和財政部長職務。被革職後,安華立即展開反擊,在全國各地公開揭發馬哈迪領導下的各種貪污、濫權和朋黨醜聞。

馬哈蒂爾的回憶錄自然要給昔日接班人、後來的政敵留點版面。《醫生當家》第53章「安華挑戰」透露,他透過訪問4名女子得知,一名自稱納拉的印度男子充當中間人,將她們獻給一名「十分有影響力的人」。

「他分別帶領每個女孩到肯尼山莊。在那裡,她們會見一名她們辨識為副總理(即安華)的人。她們被求寬衣做愛……其中兩人拒絕了,但另外兩人答應。他們願意向警方和我透露一切,但堅持不出庭作證。」

馬哈蒂爾回憶,他最初是從全國警察總長的哈聶夫奧瑪口中聽說安華涉及同性戀的消息。而他得知安華涉及同性戀活動4年後,有人某一天給他送來一本題為「安華不能當總理的50個理由」的書。

但他當時認為,該書只是在嘩眾取寵企圖賺錢,因此他並沒有翻閱。而圍繞在安華的性傳聞卻糾纏不去。「然後在1997年,我接到一封來自烏米的信件。其內容讓我十分不安,因為它對安華涉及的肛交指控有更多的細節。」

「警方一如往常那樣,繼續監視這名副總理的活動。即使我要求他們停止,但我懷疑他們不從命。這次他們掌握了證據,包括照片和涉及人員的招供。」

回憶錄一出,輿論大嘩。人民公正黨總秘書賽夫丁隨後以自己當年在巫統的所見所聞,駁斥馬哈蒂爾指稱國會反對黨領袖安華從未在巫統會議上,否認自己涉及 通姦醜聞的回憶錄內容。他接著再以馬哈蒂爾在1998年,拒絕出庭為安華雞姦案供證的歷史,質疑馬哈蒂爾的言論站不住腳。

賽夫丁抨擊馬哈蒂爾害怕退縮,不敢上庭,反而出書撒謊。「因為正確而勇敢,但馬哈蒂爾在1998年不敢出庭,現在寫書,被他寫的對象也無法在書中回應。」

不過,土著權威組織主席拿督依布拉欣阿里卻召開記者會,力挺馬哈蒂爾,並以開除安華的巫統最高理事為例,證明書中的內容100%屬實。他建議對回憶錄不滿的人,可以到法庭提出訴訟。

血統政治學

馬醫生喜歡讀書寫作,下筆數十萬言,此前卻一直不提身世。只有在日本《產經新聞》的專欄中蜻蜓點水提了一下,指東姑阿都拉曼對他「身上僅有的兩湯匙巴 基斯坦血液」懷有偏見,直到《醫生當家》出版,他對自己的印裔身世才侃侃而談,並以選擇了馬來人身份為榮。單是這一點,讀者花100令吉也值了。因為歷史 學家若要談馬哈蒂爾,少了這章可能言之無據;若要以社會心理學、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分析「馬哈蒂爾身份認同與轉變」之研究,更不可或缺此書。

此前,有人宣稱馬哈蒂爾的父親是馬來雅利人,口操流利的淡米爾文及馬來雅拉語。一些人甚至指其父親是為了娶其母親而改信回教的興都人,其他人則說他們看過清楚寫著他種族性屬的文件。

「我承認,在我的血管內,流著一些印度,或更準確的說法是南亞血統,但我的祖先從印度大陸什麼地方過來,我就不知道了。」馬哈蒂爾說,名義上他是馬來人,但他的印裔血統一直受人議論。

馬哈蒂爾在文中提到當年備受關注的前財長敦達因辭職一事,他透露,當年達因在擔任財長期間有很多被指斂財的傳言,但是從來沒有人能出示確鑿的證據,最後他在聽多後,忍受不住叫達因辭職。

此外,他還道出當年他對已故前柏華惹鋼鐵廠董事經理丹斯里謝英福的賞識及委任他擔任此職位的經過。

說出誰的故事?

馬哈蒂爾在《李光耀回憶錄》面市後,曾不客氣地說,有一天也要說出「我方的故事」。自2003年退位後,他磨劍8年的回憶錄終於出版。它和《李光耀回憶錄》裡頭的各種說法,能否互相證偽?抑或互相掩飾?

兩位老先生都說,他們的回憶就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故事。我們不管認同與否,至少應該看個究竟,看看他們能不能給馬新兩國分家46年提供更精確的解讀,而別輕信到底是李光耀正義至上,還是馬哈蒂爾情在人間。

馬哈蒂爾一向與新加坡開國總理、元老政治家李光耀有瑜亮情節,這在回憶錄中也有所體現,他和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於1964年至1965年初擔任國會 議員時,曾多次發生衝突和交鋒。「我不喜歡李光耀總是長篇大論的說教,指手劃腳說馬來西亞應該怎麼做……我懷疑李光耀曾有想當馬來西亞總理的念頭。對李光 耀來說,新加坡太小,不足以讓他發揮『巨大』的才華。」馬哈蒂爾指出,李光耀渴望當馬來西亞總理,不滿馬新分家,更批評馬來人是「森林裡的阿拉伯人」。

「他(李光耀)對阿拉伯的評價很低。我懷疑他到了今天還敢不敢貶低阿拉伯人,因為新加坡如今比馬來西亞更積極吸引中東投資者,甚至成為發展典範和顧問。」馬哈蒂爾說,無論如何,在他擔任總理後,仍決定與新加坡維持友好的雙邊關係。

《醫生當家》不會是馬哈蒂爾最後一本回憶錄。馬醫生當家22年,從政治到司法、教育到經濟,從世界最高的雙峰塔到世界最奇的安華案,都為我們留下很多驚奇。

千言萬語,也說不盡馬來西亞和他的故事。曾經寫過不止一本書的馬哈蒂爾表示,他的作品陸續有來,他這本自傳已經把他過去85年的生活寫完,接下來可能寫的就是時事評論。醫生——總理——作家,不知一直處於角色變換中的馬哈蒂爾能否順利適應?(原文刊於《看世界》2011年4月上)


推薦閱讀:

當等待變成了一種習慣《作家選刊期》
蔣方舟是怎樣一個人?
(2)[轉載]最不該被諾貝爾文學獎遺漏的十大作家
哪個作家哪部作品最具有力量?
她縱貫影壇20年,成為富豪太太,又如何蛻變為作家?

TAG:醫生 | 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