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10):弗洛伊德驅力理論及其演進

心理學研究(10):弗洛伊德驅力理論及其演進 原創 2017-04-18 Mr 不凡 啃生活 啃生活

Mrbufan

為大家提供一個開心生活、博聞廣識的平台!知識無價,力求精華!

人生有兩大悲劇: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

——弗洛伊德

人生有兩大快樂: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去尋求和創造;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去品味和體會。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也是不凡君最崇拜的心理學家。不僅是他,就連他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都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兒童精神分析的創始人!

不凡君認識弗洛伊德,是從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開始的。群體心理學的研究本身就是由無數個體組成的,而個體的研究又可以追溯到人的兒童時期,於是就接觸到了弗洛伊德最著名的生物內驅力理論(也稱人格動力理論)。

簡要的說,驅力理論就是用本能的慾望來解釋人格,用兒時的意識和心理來分析成人後的精神狀態的理論方法。如果你對此不夠熟悉,那你應該知道歷史上最早的心理傳記是誰寫的吧?

不錯,就是弗洛伊德!傳記的主人公,就是歷史上最博學的人之一——達芬奇,而這本傳記的名字,就叫做《列奧納多·達芬奇和他童年的回憶》。傳記中,弗洛伊德詳細分析了達芬奇為何在譽滿四海的時候卻開始變得頹廢。眾多心理學家歸咎於他的完美主義所導致的拖延症,而佛洛依德卻從他的童年生活中發現了他的幻想、他的壓抑、他的興趣和他的依戀,並以此對他的人生進行了推演。

現在,想必你有興趣來了解一下他的驅力理論了吧。

一、驅力理論——人格的劃分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學說的基礎就是生物內驅力理論,它的核心就是本能慾望。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性格特徵的形成是有階段的,最主要的是嬰幼兒時期的發育。他將這個發育的階段與軀體部位進行了關聯,提出了「性心理發展」的觀點,並將人格發展階段劃分為五個時期:

  • 口欲期:0~1歲

  • 肛門期:1~3歲

  • 俄狄浦斯期:3~6歲

  • 潛伏期:7歲~青春期

  • 兩性期:青春期以後

  • 而上面這5個時期中,又以前三個時期最為重要,對此,佛洛依德的解釋是:

    個體在嬰兒期和兒童早期出於生存的需要,需要通過母乳餵養和撫摸等形式的肢體接觸來獲得滿足,然後兒童通過對生與死的幻想來與父母建立滿足性本能和性慾望的聯繫。

    至於俄狄浦斯期,這裡再解釋一下,佛洛依德認為男孩 從2~3歲起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慾望,主要是對母親的強烈的愛和佔有慾,與此相對的是對父親的嫉妒與敵視。這也是為什麼勒龐在書中將其表述為「每個人的心裡都曾有過弒父情結」的原因,這種慾望會在5~6歲時自主的調整過來,正常情況下不必擔心。

    嬰兒既需要通過滿足感來建立安全感和愉悅感,也需要通過挫折來習得現實,這不就是成長嗎?但成長中如果遇到了太多挫折,也會產生眾多的心理問題,而這些問題會在成人後產生嚴重的後果,比如一個成年男子具有:

  • 抑鬱性人格:他可能在口欲期被經常性的忽視或者被過於的溺愛。

  • 強迫型人格:很可能在肛欲期遭受過心理創傷。

  • 癔症型人格:在俄狄浦斯期,兒童的興趣轉向了生殖器與性時,出現了兩種極端的情況,一種是與父母關係過度親密,一種是被父母排斥,或者兩種情況兼有。

  • 二、驅力理論的演變


    弗洛伊德的發育階段理論可以幫助精神分析師通過了解兒童特定的發育階段所表現出的挫折與衝突等行為,來進一步判斷成人後的精神病理現象。這也是目前心理治療師探究成人行為時所經常用到的手段之一,只不過用的可能是演進之後的理論體系了。

    20世紀50~60年代,Erik Erikson對弗洛伊德的本能驅動理論進行了改進,拋卻了「性」驅動的概念,轉而以溫和的名稱來表述各個階段,比如:

  • 口欲期被表述為通過依賴建立信任(或者懷疑)的階段。

  • 肛欲期被表述為涉及自主或者不當引導而誘發的羞怯感和疑惑感。

  • 俄狄浦斯期被視為了發展基本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通常認為的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 在20世紀50年代,除了Erikson對本能驅動理論的改進之外,Harry Stack Sullivan也對本能驅動論進行了改進,主要是將本能驅動修改為了兒童對語言或者玩耍等交際活動的成就感的追求,即動力的來源不同了。但無論是Erikson還是Sullivan,他們都確信一件事情,那就是個體的人格在六歲之後仍不斷的在發展變化,而弗洛伊德認為兒童期的發展決定了個體的終身性格。(從不凡君的個人成長經歷來看,還是傾向於不斷發展的觀點,但兒童期的影響是最大的,它更多的是對於潛意識的影響,意識方面的影響還是可以隨著成長而改變的)

    再後來,Margaret Mahler 對本能驅動理論做了進一步的改進,重新對成長階段進行了劃分:

  • 對外界無意識的階段:0~6周

  • 融合與共生的階段:6周左右~3歲

  • 獨立個體化的階段:3歲以後

  • 單純的理論是不足以證明個體的現實的,跟常用的心理學說的驗證方法一樣,還需要臨床實驗。隨著Freud學派的發展,心理學治療師們得以用新的視角來觀察來訪者是如何產生這些問題的,比如:

  • 自我人格的頻繁轉換(就跟電影《致命ID》中的那個多重人格的小孩一樣)

  • 對自我經歷的不斷幻想和猜測

  • 缺乏安全感和自主行為的能力

  • 通常上述問題都可以通過對來訪者的詢問得到答案,比如:

  • 是否斷奶過早或者過遲,從而導致的安全感不足或者過於溺愛

  • 俄狄浦斯期是否遭受過多次的引誘或者拒絕,從而導致對父母沒有過多的認同感

  • 兒童時期家庭缺乏榜樣的作用,導致個體化的成長不夠成熟

  • 三、驅力理論及其演變對於治療的意義


    雖然弗洛伊德的本能驅動理論已經衍生出了各種的版本,但仍不能否認他的理論的價值,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各種理論都是需要嘗試的,也許其中一種就可以解釋某成人個體積聚已久的問題。

    對於治療師而言,這些理論和方法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式,更有助於人們了解自己。當你產生了心理問題時,通過與治療師之間的互動,可以回溯自己的過往(通常人是無法自主的通過回想來找到問題的根源的,因為業已形成了固定的思維習慣),從而意識到問題產生的根源,進而有針對性的治療和改變。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對話都是和睦的,經常會有來訪者情緒激動或者惡語相向,而此時的治療師應該越發的冷靜,很可能來訪者就屬於偏執或者分裂人格的一種。

    長按二維碼向我轉賬

    受蘋果公司新規定影響,微信 iOS 版的讚賞功能被關閉,可通過二維碼轉賬支持公眾號。

    閱讀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恐婚的心理原因是什麼,如何調節?
    「以緩制急」——他愈急,你就要愈慢-心理無憂網
    吳謝宇為什麼要主動引導親戚發現屍體?難道原本不是可以瞞更久嗎?他的心理是什麼
    超級詭異的83張心理學圖片,看穿你!(史上最全!!!)

    TAG:心理學 | 心理 | 弗洛伊德 | 理論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