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創造宇宙

意念創造了宇宙創造一切

量子物理學將會啟動你即將經歷的神奇覺醒,讓你踏出第一步。

你不但會明白你周遭一切事物的構建方式,還會確切了解你的信念和想法怎樣創造事物,以及為什麼「早在你們祈求之前,便已成全你們了」。科學終於跟上了靈性和常識,而且說的出了背後的道理!想一想,當人說「只要肯相信,凡事都可能實現」,假如你知道自己的信念如何使宇宙創造你相信的事物,而且每個步驟都有科學解釋,難道你不會更容易相信這種說法嗎?

了解量子物理學的基本道理(也只需要懂最根本的部分)的好處,是你總算可以看清楚信念、正向思考之類的強大概念如何運作。這份理解,讓你可以擁有全然的信心,懷抱著清明的自覺,精彩而有力地創造自己的實相,同時在許多方面的力量變得更強大。

量子物理也讓你知道我們都是一體的,只是活在分離的身體里這個幻相。量子物理也讓你一窺精神和物質如何相連,心智和物質如何互動,我們真的是在跟神一起創造世界。你會驚訝於原來自己的力量那麼強大,宇宙這麼神奇,而且創造出任何你選擇的結果是多麼容易。

量子物理告訴我們,世間萬物包括你的身體的構成物質分子、原子,再細分這些微粒就是次原子。次原子粒子是什麼構成的?能量嗎?不是。次原子粒子不是由能量構成的,其本身就是能量。你是一大團能量,其它事物也是。是靈和心智將這些能量聚合成你看慣了的形體。

量子物理還告訴我們,觀察者的觀察行為,令物體以我們觀察它的方式出現在當下。次原子粒子這股能量以波的形態橫跨時空,只有在你觀察時,這些波才會在時空中變成固定的物體。一旦停止觀察,這些粒子又恢復成波。因此在你看的時候,你的觀察(你對某樣事物的注意力和你的意圖)實際上就在時空里創造了那樣的事物,這是科學。在後續我們會介紹怎樣聚焦、專註、守護你的注意力、意圖和思想,以便精確地創造出你要的實相。

堅實的物體都不是堅實的,而是由快速閃動的能量封包構成,這些能量封包在「物體」所在的位置閃現閃滅,他們不是一直都在那裡。現在我們知道物體其實是快速閃動的能量場,那為什麼人體或汽車看起來像持續存在的堅實物體?你可以想一想動畫的畫面,看電影時,你看到的連續的動作,實際上是每秒鐘24個畫面連續播放的影像,而你的眼睛察覺不到每個畫面之間的空隙。而現實的每一個物體都是由數十億的光子以光速閃動構成,這就是你的世界,造成「實體」和「持續」幻覺的迅速閃動。一旦你明白自己世界的真貌,你便開始了解世界的真相和本質。接著,你便能改變對世界的觀點,觀點一變,你就能扭轉你的創造,這是富裕的第一步。

每位物理學家都同意一件事:次原子粒子,亦即那些能量「封包」或者說量子,並不是在特定時空的粒子,而是可以存在於各個時空的可能性。我們觀察時,粒子就變成「實體」,一旦我們停止觀察,粒子又變成可能性。想像你家客廳的椅子是一個龐大的量子團,它的行為會是這樣:你不在家而且沒有想著這張椅子時,它會「消失」,變成可以在你家客廳或宇宙任何位置重新出現的可能性。當你回到家裡,想坐椅子時,你朝那個特定的位置去找椅子,椅子就神奇的出現了。

這不是幻想的神奇故事,次原子粒子的行為就是如此。

驚人的是,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大量的次原子粒子構成的。因此,所有的物質行為模式就跟一大群次原子粒子如出一轍。一張椅子「在那裡」是因為我們都看過它在那裡,判定它在那裡。但它並非獨立存在。任何物質都不能在沒有觀察者的情況下獨立存在。正如同有些科學家的說法,如果宇宙里每個人都停止看月亮,也沒有想到月亮,就不會有月亮存在,而月亮將只是有存在的可能性。觀察的行為令這個可能性變成現實。一旦月亮在這裡變為實體,它在其他地方存在的可能性就變為零。持續注意月亮令月亮持續存在,於是就形成了實體的月亮一直都在那裡的幻相。

物理學家也發現量子「粒子」會做決定,它們受到智能驅動。不僅如此,它們還能在瞬間知道宇宙任何一個粒子作的決定。這種跨時空的同步性是在瞬間發生的;也就是說,粒子可以跨時空進行「溝通」。事實上,它們也能瞬間從一個點移動到另一個點,而不需要時間,而且兩個點可以處於不同的時間。要記住,量子「粒子」跟我們一般人想像中的粒子不一樣。它們不是處於特定「地點」和「時間」的「東西」,它們超越時間和空間。

那麼,驅動量子「粒子」的智能是什麼?其實,這股智能來自本源、神,即一切萬有,而人的心智正是這一切本源、神的一部分。

請仔細思考這些內容,想想以下的事實:你觸目所及的任何事物都是這些神奇的粒子構成的,而這些粒子由你控制。如今的科學界已證明你是自己周遭一切事物的起因,或者說是共同起因,你觀察到的一切事物若是沒了你的觀察,便不能存在。你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選擇你想要觀察到的事物,你的選擇必須篤定且一致,如此便能使能量場顯化你的選擇,顯化的時間則看你的明確性、專註力和篤定程度。科學家發現,即使最嚴密的雙盲實驗,實驗者對結果的期待仍會影響結果,不論做任何實驗,觀察者對實驗結果的期待都會影響實驗結果。

量子封包的最佳定義應該是存在的可能性。比方說,有一個名字叫X先生的量子封包,在你跟X先生說話之前,他不會以人的形式存在。他的存在形式是一個潛在的人。X先生會同時遍及世界各地,具備在莫斯科、紐約、喀布爾、東京等世界任何城市變成一個人的潛在可能性。現在你叫了他的名字,他就出現在你叫他的地方;這時,他以人的形態出現在其他城市的可能性就變成零。等你跟他說完話,他又會消失。他不再是一個局限在一地的人,而是像波一樣散開,又一次具備可在世界任何地點出現的可能性。這便是叫X先生的能量封包的行為模式。記住,宇宙的一切都是量子封包構成的。

普朗克量子常數—神秘的宇宙精靈

物質即能量 物質非實體

量子理論之父普朗克博士,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感嘆道: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振動的量子組成!

有形無形皆是不斷振動的能量,兩者的分別在於振動頻率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意識或形式的不同物質。振動頻率高的成為無形的物質,如人的思想、感覺和意識;振動頻率低的成為有形物質,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體等等。沒有任何東西是靜止的,一切都在動,一切都在振動。

用「頂天立地」來形容人類的處境是最恰當不過了。人同時存在於兩種不同的世界,頭上頂著高層次的靈性世界,腳下踏著物質化的實體世界,人既有肉體也是靈體。乍聽之下靈與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觀念,但靈性和肉體並非毫不相干,因為物質即能量,有形無形皆是不斷振動的能量,兩者的分別在於振動頻率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意識或形式的不同物質。

東方聖賢如佛陀,在2600年前就指出:宇宙間的所有事物,無時無刻不在振動變化中。近代科學也印證了能量和物質間的關係,最有名的就是愛因斯坦的E=mc2(E是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

然而,由於人類受限於感官所能觸及的三維空間及線性的時間觀念,誤把實體的、有邊界的物質,與連續的、波動的能量場視為兩種不同的東西,前者以牛頓的古典動力學為代表,而後者以馬克斯威爾的古典電動力學為代表,兩者成為19世紀末古典物理學達到巔峰的兩大支柱。

可是,當科學家再往最微細的次原子領域探索,或向最廣闊的宇宙蒼穹深究時,卻發現在人類感官經驗所不及的境地,物質與能量的本質其實是合而為一的。

物質微結構解密

夸克與弦論

在上個世紀30年代以前,經典物理學家都認為,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組成物質最小的顆粒。但是1932年的時候,科學家又證實,原子也不是最小的顆粒,它由電子、中子和質子組成的。

1964年的時候,美國物理學家馬雷·蓋爾曼提出一個新的理論,就是質子和中子也並非是最基本的顆粒,它們由更微小的夸克構成。這種物質既簡單又神秘——超級震撼了人類!雖然一些實驗能夠證明夸克的存在,但是單個的夸克至今未能找到,因為夸克是極不穩定的、壽命極短、剎那生滅的粒子。

談到夸克的特性,更是奇妙無比:

1、其中有兩種夸克—中微子和在絕對靜止狀態下,它質量是0,它一動要麼是+、要麼是-,所以,科學家發現的「夸克」幾乎同時出現一正一負的「對夸克」。

2、它的壽命 ∞(無窮大)。難怪古聖先賢、歷朝歷代的修行者都在「禪」「定」修鍊悟道,以求長生久世,其實是都想得到這個∞(無量壽),因為「一定成功」!不「定」當然就難成功!順便提一下:質量為0的東東正是無量光!「無量光」「無量壽」合起來正是佛家唱號「阿彌陀佛」,道家稱的「無量壽佛」,這些咒語神秘莫測,世間幾個人能明白啊!0其小無內其大無外,表示「空間」;∞不生不滅無始無終,表示「時間」;空間為「宇」,時間為「宙」。

更進一步,二十世紀的後期,物理學的前沿理論—弦論,這是理論物理學的一個高峰,就可以用來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比如說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來好像是基本粒子,但實質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維弦上的不同的振動模式,他們把這個稱之為宇宙弦,每一條宇宙弦的典型尺度是普朗克長度。

啟 示

組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單元是宇宙弦不同的振動狀態,那些夸克是宇宙弦不同的振動狀態,而不是宇宙弦本身,就好像組成交響樂的基本單元是樂器上發出的每一個音符而不是樂器本身一樣。

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組成的大海,那麼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們不斷地產生,不斷地消失,我們現實的物質世界其實就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壯麗的交響樂。

這樣我們就能夠明白,可見物質實有確實不過是我們凡夫的一種錯覺,我們一直以來認假為真,我們錯覺以為這個就是實有的。現在理論物理學的弦論已經能夠證明了萬象森羅、絢麗多姿的物質世界其實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壯麗的交響樂,並沒有實體可得,剎那剎那都在生滅。

萬象森羅的物質世界真的就正如《金剛經》所描述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確實就是如夢幻泡影,沒有實體可得。現在當代的理論物理學的前沿到此就進入到了這種自性本空的境界了,跟禪的智慧、兩千多年以前釋迦牟尼佛的智慧所實證的境界就相通了。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道德經》「有,萬物之母,無,天地之始」。「萬物負陰而抱陽,中炁以為和」。

我們之所以認為「物質和能量」或「肉體和靈體」截然不同,是因為我們人類有著二元(兩極)化思考模式。

我們所知道的事物,幾乎都來自知識和邏輯,而知識和邏輯形成了思想,思想就成為語言的基礎,這種模式使得人類變成二元化的產物,有著二元化的思考方式。因此,在人的世界裡有「善」就有「惡」,有「對」自然有「錯」,有「好」更是有「壞」,有「快樂」當然也有「痛苦」,一切皆有對立面。

放眼宇宙

三千大千世界

釋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對三千大千世界了如指掌,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中有三十三個界定範圍,而生命則以十種不同的形式和等級遍及於三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中,在華藏世界內有十種不可說佛剎微塵香水海,無極無盡。有無數個像西方極樂世界的星體,並且仔細詳盡地解說那裡的情況。

他告訴人們地球就像一個橢圓形的庵摩羅果,這是2000多年以後才被科學家證實的;他講我們的身體是由若干極微緣聚合構成,他還說一滴水中有八萬四千生命 ……如果人類未發現顯微鏡,恐怕到現在還認為佛陀是在講迷信了!

大衛·霍金斯的「能量級別論」

善的能量高,惡的能量低

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大衛﹒R﹒霍金斯(David R. Hawkins, Power vs. Force )博士,運用人體運動學的基本原理,經過二十年長期的臨床試驗,發現人類各種不同的意識層次,都有其相對應的能量指數,人的身體會隨著精神狀況而有強弱的起伏。

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的「能量級別論」研究告訴我們,善的能量級別高,惡的能量級別就低。

01、開悟正覺:700-1000

這是歷史上所有創立了精神模範,讓無數人歷代跟隨的偉人的能級。這是強大靈感的能級,這些人的誕生,形成了影響全人類的引力場。在這個能級不再有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分離感,取而代之的是意識與自性的合一。

這是人類意識進化的頂峰。到來這個能級,不再對身體有「我」的執著,不再對其有關注。身體成了意識降臨頭腦的一個工具,它的首要價值就是連接這兩者。這是非二元性的,是完全合一的能級。在歷史上達到這麼高智慧能級的人,他們是:佛陀、耶穌基督等。

02、安詳平和:600

這個能量層級和所謂的卓越、自我覺醒有關。它非常稀有,一千萬人當中才有一個人能夠達到。而一旦達到這個能級,內與外的區分就消失了,感官被關閉了(《心經》:『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在能級600及其以上的人的感知如同慢鏡頭一樣,時空懸停了——沒有什麼是固定的了,所有的一切都生機勃勃並光芒四射。雖然在其他人眼裡這個世界還是老樣子,但是在這人眼裡世界卻是一個和宇宙源頭進化一起協同舞蹈的、不斷浮動進化的流轉。

這是一種非同尋常、無法言語的現象,所以頭腦保持長久的沉默,不再分析判斷。觀察者和被觀察者成為同一個人,觀照者消融在觀照中,成為觀照本身。

能級為600到700之間的藝術作品、音樂和建築能臨時性的把我們帶到通常認為的通靈和永恆的狀態中。

03、寧靜喜悅:540

04、愛與崇敬:500

05、理性明智:400

06、寬容原諒:350

07、希望樂觀:310

08、淡定信賴:250

09、勇氣肯定:200

10、驕傲輕蔑:175

11、憤怒仇恨:150

12、渴望慾望:125

13、恐懼焦慮:100

14、憂傷懊悔: 75

15、冷漠絕望: 50

16、罪惡譴責: 30

17、羞愧恥辱: 20

低於10的人,慢性病或者病重

接近0級的人,頻臨死亡。

進一步研究發現,任何導致人的振動頻率低於200的狀態,會削弱身體,而從200到1000的振動頻率則使身體增強。

霍金斯發現,誠實、同情和理解能增強一個人的意志力,改變身體中的粒子振動頻率,進而改善身心健康。

邪念會導致最低的頻率,當你想著下流的邪念,你就在削弱自己。

漸高依次是惡念、冷漠、痛悔、害怕與焦慮、渴求、發火和怨恨、傲慢,這些全都對你有害,但信任在250是中性的,可見信任有益於你。

再往上的頻率依次是溫和、樂觀、寬容、理智和理解、關愛和尊重、高興和安詳、平靜和喜悅在600,開悟在700—1000。

他遇到過的頻率最高時700,出現在他研究特蕾莎修女(1910—1997,獲得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當特蕾莎修女走進屋子裡的一瞬間,在場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幸福,她的出現使人們幾乎想不起任何雜念和怨恨。

古人云「生命在於運動」 ,這句話無論在「內靜外動(體育)」還是「外靜內動(禪定)」,都是正確的。

如果以靈學來說,能量振動頻率高而且精細的能量,是屬於高層次的自性本體;當振動頻率降低時,產生的物質就愈粗重(比如人的肉體),肉體在人類的四個次元中是頻率最低的。

為什麼人的肉眼看不見靈體?

也許有人要問,既然有靈體的存在,為什麼人的肉眼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 一般而言,人類生存的世界是一個物質世界,這個物質世界比重大、振動低,因此肉體的察覺力非常有限。

人類經由眼、耳、鼻、舌、身來感覺。每一種感官,都可以察覺到高高低低不同的頻率。例如人的耳朵可聽到的頻率範圍,最高可達到每秒20000赫茲、最低可聽到每秒16赫茲。

人的肉眼可以分辨紅橙黃綠藍靛紫,紫色是人類肉眼可以看到顏色的極限。其實,在紫色之上還有振動頻率更高的紫外線,在紅色之下也有振動頻率更低的紅外線,但因為振動頻率過高或過低,超過人類肉眼可以看到的範圍,所以我們看不見。電磁波頻譜從交流電的幾十赫茲到伽馬射線的大於3×1019赫茲,範圍非常之大,而人眼可見的光波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段。

我們察覺不到的事物,難道就表示它不存在嗎?

事實上它一直都存在,而且一直存在我們的四周。

上面所談的紫外線或紅外線,它不但存在,而且還滲透到人類的肉體之中。在肉體或物質世界之外,存在著振動頻率更高的廣大世界。如果我們調整自己的能量振動頻率,就可以突破限制,接受到廣大世界中的信息,而不再只是限制在肉體或物質世界的層次中。

世上所有的東西,不論是固體、氣體或是液體,不論是有形或無形,都是一種能量的表現。而能量是不滅的,既不能被創造也無法被銷毀,這也是經過科學家如愛因斯坦等人所印證過的事實。

然而,科學家還印證了另一事實,那就是「能量是可以轉換的」,可以從振頻低的一極轉換成連續體上振頻高的另一極,這一事實對人類來說可是個大好消息,這表示我們是可以經由一些方法來調高我們自己的能量。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粗糙笨重、密度大的能量,升華成精細輕快、密度小的能量。

共振能使低頻變高頻

為了說明能量是如何從低振頻轉換到高振頻,必須提到1665年荷蘭科學家賀金斯所發現的「共振原理」:當兩種有著不同周期的物質能量相遇時,振動韻律強大的物質會使較弱的一方以同樣的速率振動,而形成同步共振現象。也就是說,強大韻律的振動投射到另一有相對應頻率的物體上,而此振動韻律弱的物體由於受到相對應頻率之周期性的刺激,因而與較強的物體產生共鳴而振動。

賀金斯曾在房間里的牆上並排放置不同速率的老爺鐘,然後走出房間,第二天再回來時發現老爺鐘的鐘錘皆以同速率同步擺動,其後許多人相繼重複此鍾錘實驗,屢試不爽。事實上,「共振」可以說是一種共鳴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比如琴弦,未振動的琴弦會受強烈振動琴弦的影響而一起共振;再舉個女高音震破玻璃杯的例子,女高音高頻的歌聲(無形)能提高玻璃杯(有形)的振動速率,當振動高到某一程度,玻璃杯無法再維持玻璃的形狀因而破碎。

當你和人談話很投機產生共鳴時,或課堂上老師的談話很吸引你而你猛點頭時,你的腦波可能正在共振;有時與人相處,彼此雖無言語卻靈犀相通,也是共振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願意花錢買機票,千里迢迢去參加某法師或牧師主持的法會或佈道大會,你若坐在他們的振頻範圍之內,你的能量也會隨之提高。

密碼

就是透過「共振」來轉換人的電磁場中低頻能量狀態,這表示我們是可以經由一些方法來調高我們自己的能量,把粗糙笨重、密度大的能量,轉化升華成精細輕快、密度小、振頻高的能量。共振可應用在人體的各個層次上,在細胞層次上來說,我們可以將人體內堆積過多的自由基轉換成為陰離子;在肉體上,可以將高度濃縮的腫瘤轉換成密度較小的健康肌肉;在情緒上,我們可以將比重大的痛苦升華成比重小的快樂;在認知上,可以將負面的批判轉換成正面的欣賞,將悲觀的看法轉為樂觀的態度;在靈性上,可以將人的意識從原本只認同有形的肉體,提高到也能感覺無形靈體的狀態,從而喚醒我們的靈性意識,重新和自性本體聯結,最後達到和宇宙合為一體的狀態。

就是回歸自性本體的「覺悟」過程,這過程始於「創傷」、終於療愈,卻從不曾離開創傷,以較時尚的科學術語來說,就是創傷本來就具有療愈的所有密碼,只等著我們去解碼,創傷與療愈本來就是同個本質的兩個面向,看似二元對峙,實則本自如一。

從高層自我到低層自我,從物質的肉身到高次元的能量體,所有的空間都是互相融合、互相滲透,自性本體從未遠離。請不要把高層與低層看做一個直線的兩極,否則就墮入了二元化的思考模式,使得創傷與療愈反而變成互相否定對峙的客體。

科學或禪定

當有人問你,哪位是世界上最偉大科學家?

你會肯定的回答: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相對論》;190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其核心內容源於愛因斯坦兩個偉大的實驗:一個尺縮效應;一個鐘慢效應。

尺縮效應:尺子的長度在三維空間相對不變,而在超越三維空間的速度下運行,速度越快尺子會越縮短。當速度越接近光速,尺子的長度接近於0(佛家稱為「空」),揭示宇宙中空間的相對性;

鐘慢效應:鐘錶的時間在三維空間相對不變,而在超越三維空間的速度下運行,速度越快鐘錶會走得越慢。當速度越接近光速,鐘錶的時間趨於停止(佛家稱為「定」)。揭示宇宙中時間的相對性。

不可思議,是因為思維模式沒有超越三維空間的世界觀,但是,愛因斯坦和釋迦牟尼佛做到了!

盲人摸象

所有的科學定律都只能在特定的時空中成立,它們多數從一開始就註定會遭到修正甚至否定的命運。釋迦牟尼佛觀察宇宙就像一個視力正常的人觀察大象一樣,而科學的方法則是一群盲人在摸象,他們研究的成果絕不是大象的全體和真實。

佛陀教我們要「但求本,不愁末」。他說法四十九年,種種方便,長說短說、橫說豎說,並非是想告訴我們大象鼻子有多長,尾巴多少毛這類技術問題,而是教我們這群盲人睜開眼睛而已!

如此看來,我們的肉眼真的很局限,讓我們只看到表象,看到假象,而看不到真相。不少人的「看不見就不相信」的觀念是不在理,得轉變一下了!

現代物理科學研究者也應知,要找到組成物質的最小結構(如量子級物質),只能是徒費心機,或者「如是說」而已,因物質只是一種幻相,它沒有常而不變的最細塵粒。若要在虛幻的現象界中尋找,將會離真相越來越遠,永遠也不可能窮盡其微,只有轉而回歸人的內心(如禪定態),宇宙物質之迷才有如實解開之時。

一、人有兩次生命的誕生,一次是你肉體出生,一次是你靈魂覺醒。當你覺醒時,你將不再尋找愛,而是成為愛,創造愛!當你覺醒時,你才開始真實的、真正的活著!

二、當你願利益眾生時,所有的資源都會流向你,因為資源是服務眾生的。

三、懂得愛,成為愛的那一天,你將不再尋找愛、追求愛、渴望愛。幸福不是找到你愛的和愛你的,而是成為愛本身!

四、靈魂來到地球,不完全是為了體驗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也不完全是為了喜怒哀懼,功名利祿。靈魂因著凈化提升的需要來到地球,所有利益眾生、利益地球的修鍊、修行都會讓靈魂凈化提升。愛與慈悲是凈化提升的必經之路與究竟之路。

五、小我講利,先利再益,煩惱不斷。大我講義,先義後利,快樂回家。愛自己不是愛你的小我,而是聯結回歸你的自性本我,清靜、慈悲、光明,愛就是你的本性。

六、當你替天行道,利益天下,天就會來幫你!當你為己謀利,背道而馳,天就會來罰你!愛,是通天的門票,恨則是地獄的通緝令!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選擇在你。

七、記住:當你全然敞開的時候,最先進來的是光和愛,不是怨恨和傷害。因為,光最快,愛最高!

八、所有天賦的資源都是讓你替天行道,義行天下的。辜負上天的美意和厚愛,你就關上了幸福喜悅的大門!

九、當我們不認可自己時,我們就開始評判別人。當我們不接納自己時,我們就開始抗拒別人。當我們沒有自己時,我們就開始要求別人。總之,我們內在感覺匱乏時,我們就開始折騰、折磨別人。

十、受害者就會成為加害者。你渴望得到的滿足也正是你無法為別人做到的!你缺失的也正是你不能分享給予別人的。自我了解、自我滿足、自我負責,這是你成長的必經之路。

十一、做你自己,不是做你想要的自己,是做回你本來的、本源的、清凈無染的自己。

十二、衰老的標誌就是從過去看現在,以經驗過當下,用固定應變動。成長的標誌則是從現在感恩過去,在當下創造體驗,以變化面對變化。

十三、有的人依靠自己的想法活著,有的人依靠多數人的想法活著,還有一種人,他們無依無執,所以勇敢光明的活著。有的人依賴自己的感受去傷害別人,有的人保護自己的感受去冷漠別人,這是更加隱藏的傷害,還有一種人,他們打開了自己感受著眾生的感受,喜怒哀樂,深沉,寧靜,慈悲!

十四、你要的是成功還是成功的人生?成功只是名與利的豐收,而成功的人生是和一群人,過想過的生活、做想做的事,是共同達到、達成的生命過程,成功的人生的秘密是找到以及培養一群和你一樣的人,彼此增加對方的價值和意義。

十五、當你停止成長,你所有的資源也停止了。在害怕失去的恐懼中,你會開始抱怨、責備、索取、取悅、控制等。在關係中,停止成長的那一方要麼變成受害者,要麼變成加害者!當一個人不斷持續成長時,資源源源不斷的湧向你,整個宇宙都會幫助你!

十六、自己能夠做到,也許只是會讓你自負而不是自信。而自己做到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別人做到,帶給別人價值和意義,那麼你會瞬間有了佇立山頂的感覺,那時的你,已經獲得了真正的自信、自在與自由!


推薦閱讀:

影響人們創造性思維產生的九種弊習
走近創造 第七期:大樹與小草
認識人的本質和價值,追求和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批判思維和創造思維的教育——能否可行?
教育家羅傑斯的「創造性培養」教育思想

TAG:宇宙 | 意識 | 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