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讀法律博士

  法治周末特約撰稿 宗燕

  進入10月份,就到了申請美國大學法學院J.D.(法律博士)的關鍵時期。申請美國法學院J.D.,一般在每年8月開始就要研究各大學法學院,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校。9月開始準備製作申請材料,10月開始遞交申請材料。

  筆者現在是芝加哥德保羅大學(DePaul University)法學院J.D.二年級學生。有人稱德保羅大學是全美最大的天主教會學校,在芝加哥比較有名,這其中的很大原因在於校友眾多,佔據各行各業。回想一年前的這個時候,筆者為留學美國法學院也是焦頭爛額,現在想分享一些自己在美國讀法學博士的經歷,供出國留學,尤其是準備去美國攻讀J.D專業的同學參考。

  法學院的美國同學也很用功

  在筆者讀J.D.一年級時,同班同學差不多有80人,但中國人很少。除了筆者之外,還有一個來自香港的女士以及一個9歲就移民美國的台灣男生,餘下的基本都是美國人。同學們大多非常友善,即便對中國不是很了解或抱有好感,最多也就是對你沒有熱情或者無視,但絕沒有惡言相向。

  另外,非常有意思的一點就是,班上的同學年齡差異很大,班級中可能會有與父母同齡的同學。筆者一開始還有點不習慣,後來發現他們的表現很不一般,因為他們的閱歷和經驗會在問答中給其他人帶來啟發。

  與國內法學院的學生想比,美國法學院的學生對法學有發自內心的興趣。在國內,學法學的同學,可能法學不一定是他的第一志願,很多人是被調劑的,因此可能對法律興趣不大,也有拿這個理由當借口逃避學習的。

  在美國法學院,學生基本上都是自己想要學法律因而才去報考的法學院,如果沒有興趣,在法學院的學習任務重壓之下很難堅持3年。在一年級時,筆者就有一位同學讀完一年就退學了,因為無法承受法學院的學習壓力。

  美國法學院的作業就很難對付,首先是因為做作業的時候必須獨立完成,上交的時候還要附上一張宣誓來說明作業是獨立完成的。當然有人會鑽空子,但一旦被告發就意味著在今後考取資格證和成為律師時要受到各種限制。

  在法學院一年多的學習,筆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欲帶皇冠,必承其重」。筆者之前常聽說美國學生沒有中國學生勤奮努力,他們不愛學習。其實這種現象在美國法學院是不存在的,亞洲人學習刻苦,但美國人也不示弱。

  筆者多次在晚上離開法學院圖書館或者在圖書館剛開門的時候,看到美國的同學還沒有離開或者早已經到了。他們其實和在中國國內上學的學生差不多,學習的時候也有人懶惰有人拚命,上課的時候有人開小差,但也有同學很認真的做筆記。

  法學院老師喜歡隨機點名提問

  美國法學院的老師也並非一個風格,有的善於教學,有的不善教學,但他們都盡最大努力傳業授道解惑。不少人都聽說過美國法學院的教育方式——蘇格拉底式。其實這一點要取決於老師,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筆者一年級美國民事訴訟法的老師就不太愛提問,喜歡自己在講台前大談特談。但是多數老師還是喜歡隨機點名提問(cold call)。

  就算如此也不用太緊張,因為基於相同的經歷,老師非常了解學生的心態,所以一般會從最基礎的問題問起。比如案子的案情、過程、判決和理由,然後再問一下深挖的問題。比如你贊不贊成這個判決,還可以怎麼辯護等。只要做好課前預習,在課堂上,大多數問題都是能夠回答的。

  當然也有教授很喜歡布置一大堆的課前預習,為了兩個小時的課你可能要看6個小時的書,這會引來同學們的大吐槽。然而,作為國際生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於語言聽力。

  美國老師喜歡提問和布置大量的預習作業,在國內,其實也有老師採取這種方式,但是因為不普遍很容易遭到學生的不配合與抵抗。所以國內的老師更多是以講授為主,盡量採取視頻等多種方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

  在美國,學校強制要求老師安排與學生見面時間(office hour)。在此期間,他們也很歡迎學生去問問題或跟他們侃大山。在中國,對老師沒有相同的規定,同學們更多的是在下課後向老師當場提問。

  在課堂教學上,中國法學院老師更注重對法律條文的講解,而美國法學院的老師更注重對案例的研究。由此造成了中國的法學院學生對法律的適用能力欠缺,美國法學院的學生則對法律條文的解讀能力差。

  筆者現在在讀J.D.二年級,此前的暑假在當地的公共辯護人辦公室(public defender office)實習。該機構就是為請不起律師的犯罪嫌疑人指派律師做辯護。但與國內不同的是,這個辦公室是由政府管理,職員也是公務員。

  筆者在美國一年中得到不少實踐機會,在美國法學院就讀J.D.期間,只要願意去做志願者,就會有人給你機會讓你去積累經驗。現在筆者就在學校的法律診所(legal clinic)工作,在老師的指導下處理一些案件。

  讀法學博士要學會忍受孤單

  去美國攻讀J.D.,第一件要做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心理準備和自我評估。目前,留學浪潮一年高於一年,多數中國學生集中於商科和理工科,而法學院申請的人數也在上升。留學人數上升也意味著競爭的加劇,這個競爭包括海歸之間的競爭,海歸與本土之間的競爭。所以在決定留學之前,首先對自己進行一些評估,包括情商、心理和學習能力。

  情商即要能大方主動地與他人交往。在美國法學院,有一項很重要的社交活動(net-working),就是每個人都要學會和其他人攀談,主動向別人介紹你自己,而不是與朋友三五成團等別人來認識你。

  心理上的評估包括忍受孤單,承受壓力的能力。樂觀的心態能幫助留學生更快的適應生活。在異國他鄉的環境下,語言的挑戰、文化的衝擊、人際交往和生活習慣,包括飲食上的不同,各種因素疊加在一塊對一個青年人來說都是挑戰。

  筆者想強調的是,做決定要趁早,趁早做決定,這樣可以讓自己不至於太過被動,可以從容地刷分,準備申請,或者申請提前批讓自己多一些選擇和機會。而做決定的前後,少不了信息的搜集與掌握。即便是做了決定在備考的過程中,也要隨時更新信息。保持信息的更新,也許能發現機遇,或者找到學習的方法,甚至會有備考「戰友」之間的互相鼓勵。

  申請不能過分依賴中介

  目前,國內申請J.D.的並不多,原因在於J.D.需要考LSAT,據說這是全美最難的考試,許多人都是因為這個考試打了退堂鼓。但如果下決心要考LSAT,建議可以考慮報班。當然培訓班並不意味著百分之百的成功,還需要之後有計劃的複習。在備考的過程中,學習方法很重要,如多做題,做題之後注意校對和改錯。

  而申請美國法學院J.D.,筆者建議不要過分依靠中介。實際上,中介不見得很可靠。尤其是J.D.的申請人數量相對較少,很多中介其實沒有經驗,拿著商科或理工科的方式照搬,這會嚴重延誤申請。

  自己申請的時候可以上網搜索各種介紹,最重要的網站就是LSAT的官方機構LSAC,基本上所有的申請都要通過它。網站上面也有各學校的詳細介紹和大家分享的經驗,自己慢慢就可以摸清門路。

  而申請不外乎就是早點郵寄成績單和推薦信去該機構進行認證,然後它會幫你上傳保存在你的檔案里,網申後它會幫你把成績單、LSAT成績、推薦信和其他資料一併發給法學院,申請費也是通過它上交。

  其實比起商科逐個學校郵寄,真的是相當方便了。所以只要摸清門路,自己動手就可以。

  關於文書,可以上哈佛法學院的網站學習各種簡歷和個人陳述的模板,寫完後可以找在國外的老師、朋友修改,甚至可以花點錢找可靠的機構幫忙修改,這絕對比找中介公司便宜多了。但要注意的就是各學校的申請截止時間,算好時差,這樣即使有錯漏還可以補救。

  提交完申請以後,等待申請結果的心情既煎熬又興奮,這時要時時關注學校更新的錄取狀態,一般學校都會給一個賬號和密碼,可以隨時查看狀態,包括材料是否收到、決定是否做出和寄出。如果收到拒信也不要灰心,收到等待通知更要積極溝通。

  最後,拿到錄取通知書,就要開始準備簽證等一系列的瑣碎工作。但這些工作難度都不會太大,只要保持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多請教,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責任編輯: 凌辰)
推薦閱讀:

雲夢睡虎地秦簡小言
當法律無法伸張正義時,動用私刑以維護正義是可取的嗎?
刑法第三條中的「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是否畫蛇添足?這和自由保障機制有何聯繫?
股權轉讓,還要經過妻子的同意嗎?
ZCC的司考經驗貼

TAG:法律 | 美國 | 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