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解夢!被噩夢纏身都是因為啥?

作者:顧詩淵(神經病學在讀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噩夢(Nightmare),也被稱之為惡夢。在古代西方的文化中,人們認為是邪惡的靈體坐卧睡者的胸口令其窒息。而在中國古代,有噩夢是「神鬼知人穢而警之」的說法。

其實,和其他夢一樣,噩夢也是清醒時心理活動在夜間睡眠過程中的一種特殊延續而已。但噩夢通常會讓人感覺不愉快、不適,如:恐懼、絕望,焦慮和悲傷,而且經過噩夢之後,一個人經常會在痛苦的狀態中醒來,並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內重新入睡。更有甚者,醒後會由於夢境的事件激發強烈的心理情緒而做出過激反應。

後秦武昭帝姚萇曾因絞殺先主苻堅,屢做噩夢,夢見苻堅「將天官使者、鬼兵數百突入營中」追其索命,驚恐不已的皇帝在令人驅鬼時,「誤中萇陰,出血石余」,不治而亡。這種極端的例子雖然不多見,但經常做噩夢確實會打亂人正常的睡眠規律,因此有必要科學地「對症下藥」,減少、消除噩夢給人帶來的不良影響。

噩夢從何而來?

如夢境一樣,至今對噩夢的概念莫衷一是,成因同樣尚無統一的解釋。如果長期的臨床統計學上來看,那麼造成噩夢的原因可以分為下列幾大類:

1.睡眠環境

這是一種最為普遍的的物理誘因。當人們的睡在相對極端的溫/濕度卧室、採取壓迫臟器或四肢等不良睡姿時易誘發噩夢。

2.身體原因

酒精、哮喘、發燒、長期的心理原因如壓力或焦慮都會導致噩夢來襲。

3.藥物影響

在多項臨床試驗和報告中都有指出,長期服用某些精神類及心血管藥物,如帕羅西汀、甲基多巴、巴比妥類藥物都可能會導致睡眠紊亂甚至噩夢。

4.睡前飲食

吃貨們請留意,在睡覺前進食會引起身體新陳代謝尤其是大腦活動的增加,這可是噩夢的潛在直接刺激。

5.疾病影響

在臨床診斷中,精神類疾病與噩夢具有較高的共病趨勢(Comorbidity)。以噩夢多發志願者為樣本的、多次的明尼蘇達人格測驗中,Depression(抑鬱)、Paranoia(妄想)、Psychopathic deviate(精神病態)的得分明顯高於對比值;同時,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也和噩夢多發呈正相關。睡眠障礙是PTSD患者群體的顯著標識,闖入性癥狀的噩夢通常會長期折磨病患,嚴重影響人體的睡眠。儘管如此,精神類的疾病對於噩夢形成的作用機制尚無科學定論。

噩夢傷身嗎?

與普通夢境一樣,偶爾的噩夢不需要特別關注。當然,長期噩夢會不同程度地降低睡眠質量及人體免疫功能。

另外,還需要注意噩夢帶來的心理影響,尤其是青少年群體,長期的噩夢困擾容易導致出現心理疾病。

因此,雖然噩夢不能夠帶來直接的身心傷害,但必須要重視引發噩夢的根源並加以處理。

哪些人容易被噩夢纏身?

由於噩夢與生理、心理等多種因素交織呈現,作用機制尚不明確,國內外的研究大多為調研和案例分析,樣本對象也存在單一性的問題。因此筆者從臨床統計學上總結哪些人易發、高發噩夢,僅供參考。

1、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患者

擁有戰爭、大屠殺、恐怖襲擊等創傷事件經歷的PTSD患者是創傷後噩夢高發人群。如果不進行干預治療,此類夢境持續時間可能會非常長。

2、低辨別閾限((Liminality)青少年群體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通俗地講就是對外界(情感、事物甚至溫度)變化特別敏感的青少年群體。此類青少年通常具有孤僻、愛幻想、藝術創造力強、脆弱等行為和心理特徵。

3、精神疾病患者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臨床醫學案例研究中就有相關飽受噩夢困擾精神疾病患者的跟蹤統計。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睡眠呼吸暫停症(打鼾)患者與噩夢頻率沒有關聯已被諸多實驗研究結果證實,但卻發現長期打鼾的群體與抑鬱情緒有著較高相關係數。長期的抑鬱情緒可能會導致精神類疾病的發生從而提高噩夢頻率。另外,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等在臨床表現中出現幻覺、認知缺陷、妄想等現象的患者,遭遇噩夢的幾率也可能相對較高。

4、長期睡眠障礙患者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長期慢性失眠的群體與噩夢有著一定的關聯。有趣的是,有研究統計顯示,總睡眠時間大於6 小時與不到5 小時的個體相比,噩夢頻率明顯增加。換句話說,噩夢同樣需要睡眠時間的保證,過少的睡眠時間反而不易做(噩)夢。

5、不良生活習慣人群

睡前進食、劇烈運動、收聽觀看血腥暴力的影音作品等不良生活習慣不僅可能會入睡困難,遭遇噩夢幾率也會提高。

總做噩夢,能治嗎?

由於噩夢中恐怖的事件、畫面等令人感到極度不適,很多人甚至清醒後仍然會因為這些虛擬經歷而失落、焦慮、恐懼。但我們需要明確一點,目前科學研究的理論和臨床案例表明,夢境僅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過程,無論是噩夢還是普通夢究其內容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如果同學們長期做噩夢且回憶頻率很高(醒後記得夢境內容)或儘管回憶頻率不高,卻影響到日常身心狀態,那就值得警惕,因為持續的(噩)夢可對作為臨床癥狀對其他疾病的診療有參考作用。

1、藥物不適。部分抗精神類的藥物可能會對患者產生高頻噩夢的副作用,如去甲腎上腺素等是已知的易導致多(噩)夢的藥物。因此病人需要及時和醫生交流知會用藥體驗,以免造成額外的痛苦甚至加重病情。但同時也有研究報告顯示,此類藥物僅僅是提高了夢境回憶頻率而並非造成噩夢的原因。

2、創傷後應激障礙人群。噩夢帶來的睡眠障礙是PTSD患群的普遍現象,國內外對於遭受戰爭、恐襲這類人群已有較為科學系統的治療方案。但也有部分遭受家庭創傷、校園暴力、多場合霸凌的人群,由於其隱蔽不易發現的特點,因此需要個人的自覺診療和群體的關注。

參考資料

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631

2.KELLERMAN H,et al. The nightmare[M]. 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7

3.Spoormaker VI, Schredl M, Van den Bout J. Nightmares: from anxiety symptom to sleep disorder [J].Sleep Medicine Reviews,2006,10 (1) :19-31

4.Reinhard Pietrowsky, Martina Kothe. Personal boundaries and nightmare consequences in frequent nightmare sufferers [J].Dreaming,2003,13(4) :245-254

5. JF Pagel,Shannon Shocknesse. Dreaming and insomnia:polysomnographic correlates of reported dream recall frequency [J].Dreaming,2007,17(3) :140-151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推薦閱讀:

2016太赫茲科技發展回顧與展望
科學:孩生病 爸多陪
多吃烤肉無益健康 致癌說法缺乏科學證據
揭秘世界最大對撞機將破解的五大科學謎團

TAG:科學 | 解夢 | 噩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