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銀行理財產品「規矩」還真不少:只看預期收益率遠遠不夠
07-27
除了預期收益率還要看什麼? 只關注預期收益率是一個很片面的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的辦法。那麼,實際操作中該如何選擇呢? 宜信財富首席理財師何彬表示,選擇一款理財產品,除了看收益,安全性、流動性也要綜合起來考量。例如,理財產品發行者的實力和信譽(安全性)、產品的投資方向(收益性和安全性)、類似產品過往的表現(收益性)、能否提前贖回(流動性)等等。 比如同樣是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的產品,一個投資債券組合,一個掛鉤貴金屬行情,那麼前者的投資安全性會高於後者,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的可能性也更高。 另外還要糾正一個誤區,那就是預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何彬解釋說,預期收益率也稱為期望收益率,是指按照預期情況正常運作、沒有意外事件發生時,可以預計到的收益率,這是一個沒有承諾、沒有保障的收益率。到期收益率則是指將產品持有到到期所獲得的收益,包括到期的全部收益,又稱最終收益率。 對於銀行理財產品來講,預期收益率就是銀行按照其投資標的以及歷史投資收益數據,預期理財產品能實現的最高收益率;實際收益率則是指在理財產品到期後,投資者可以真實獲得的收益。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一個是預計的,一個則是實際發生的。 比如,某銀行在售的一款3個月期理財產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為6%,但到期後由於該產品運作並未達到最佳,那麼銀行給出的實際收益率是5.6%,投資者拿到手的也就是5.6%的收益率,而非開始購買時的6%。 據《羊城晚報》理財產品實際收益計算公式 實際收益=投資金額×到期收益率×實際投資天數/365天 假如一個投資者投入10萬元買了一款銀行理財產品,到期收益率為5%,投資期限180天,他的實際收益為10萬元×5%×180/365=2465元,而非10萬元×5%=5000元。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以人資系統為例,聊聊2B產品提高效率3大原則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既遂與未遂並存時的定罪處罰
※揭開農產品巨頭孟山都的面紗
※產品設計中的信息架構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Q群討論】產品經理需要克服哪些陋習 ?
TAG:銀行 | 產品 | 理財 | 理財產品 | 銀行理財產品 | 財產 | 收益 | 收益率 | 規矩 | 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