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拍賣行因輿論撤拍圓明園文物 道歉被指無誠意
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長宜子孫」主題的佩玉一般為皇帝賜給皇子皇孫使用,寓意後世子孫都能過上美好安逸的生活。
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為青玉雕成。
英拍賣行撤拍圓明園文物 稱為避免激怒中國民眾時長:0"26""播放:109來源:湖南電視台日前,英國邦瀚斯拍賣行宣布,取消對兩件中國流失文物——「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的拍賣,理由是避免激化中國民眾的不滿情緒。拍賣行還表示,從未想過要冒犯中國人民,並對此事在中國引起的負面影響表示遺憾。不過,中新社駐派倫敦記者今晨在接受《法制晚報》採訪時表示,「其實不能說英國邦瀚斯拍賣行是道歉,因為拍賣行並不認為拍賣是非法」。但是,國外的一些拍賣行通過拍賣中國等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大發其財,已是不爭的事實。「這就好比一個人搶了偷了你的東西,交給另外一個人賣掉,得錢兩個人分,這難道沒有問題嗎?」埃及追討文物的先鋒人物、最高文物委員會主席哈瓦斯曾這樣批評拍賣行。連線 拍賣行認為賣文物很正常曝出此事的中新社駐派倫敦記者周兆軍今晨對本報記者表示,「英國邦瀚斯拍賣行在聲明中說『sorry』,並沒有道歉的意思,是比較遺憾,其中沒有道歉的成分」。周兆軍表示,「我的東西,拿出來拍,拍賣行並不認為需要道歉。之所以撤拍,是因為這事引起反響和負面影響,所以表示遺憾,不再拍賣。但拍賣行不會認為這是非法的」。對於拍賣行是否應該負責任,周兆軍表示,「這就像,我昨天從你們家偷的,今天拿到拍賣行賣,後天報警,拍賣行肯定要負責任。而19世紀從中國搶來的文物,拍賣行就認為是持有人所屬,拿出來拍賣是正常的」。周兆軍表示,拍賣行類似於中介公司,大多隻管掙錢。對於拍出高價的文物,自然也會獲得大筆收入。儘管如此,能夠成功阻止對文物的拍賣,也是防止文物進一步流失的有效途徑。這方面,與中國同為文明古國的埃及也常和拍賣行「交手」。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主席哈瓦斯說:「阻止拍賣行對文物的拍賣,是防止文物進一步流失比較有效的方法。」熱炒中國文物 拍賣行斂財此次被搶的中國文物在英被拍賣,讓人們再次想起2009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圓明園獸首拍賣。當時佳士得拍賣行要拍賣從圓明園流失的鼠首和兔首銅像。儘管來自內地的67名律師,提出訴訟,阻止拍賣、追索國寶,但兩件國寶最終仍以1400萬歐元拍出。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數據,有超過160萬件中國文物被47個國家的博物館收藏,據信還有數百萬件在私人收藏家手中。周兆軍也告訴本報記者,中國文物在英國比較受歡迎,當地的佳士得、蘇富比拍賣行經常拍賣中國的藝術品。美國《時代》周刊評論稱,古老的中國收藏市場復甦了。如今人們開始熱衷於中國的文化遺產。而中國拍賣品屢屢創下高價紀錄。另外,報道指出,蘇富比中國陶瓷及藝術作品的國際負責人稱,全球的經濟力量平衡向中國傾斜,掀起了競相購買中國文化寶物的熱潮,並且推高了價格。而在去年,蘇富比一年兩次中國瓷器及藝術品的排名就預計將2000多萬歐元收入囊中。其中,當數從英國私人收藏者手中持有的罕見以及珍貴的藝術品賣得最好。三大國際公約 管不住流失文物拍賣目前,在世界範圍內流失文物回歸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商業途徑,另一種是通過法律途徑追回。而在文物糾紛不斷成為困擾之後,國際法規範也應運而生。但由於不少拍賣行都繞過這些公約進行文物拍賣,因此要靠國際公約討迴流失文物,困難多、效果差。追索流失文物時可利用的國際法主要有:1954年《武裝衝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產的公約》,1970年《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1995年《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這三項國際公約。但是,由於這些公約適用的空間和時間範圍有限及其實體規則障礙,追索流失文物還存在著巨大的法律障礙。這些公約只能約束締約後發生的流失事件,因此不適用於公約在有關國家生效以前的流失文物。另外,條約一般僅在締約國之間才產生約束力,而收藏流失文物的一些主要國家包括法國等國拒絕加入。各國VS文物拍賣伊拉克文物專家 拍賣行里「尋寶」伊拉克考古界精英、國家博物館(微博)前館長約克哈納居住在美國期間,經常去拍賣行轉悠,留意是否有伊拉克文物在拍賣。2008年,紐約佳士得拍賣行準備拍賣一隻金耳環。約克哈納發現,這隻金耳環是海灣戰爭期間從伊拉克流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年。約克哈納隨即通知了伊拉克政府。伊拉克政府得知此事後,提出了正式的書面抗議,要求歸還文物停止拍賣,美國海關也採取行動令佳士得中止交易。之後,美國宣布拍賣非法,將拍品還給伊拉克。為了追迴流失的文物,伊拉克旅遊和考古部部長奧雷比曾發出命令,設立委員會調查伊拉克戰爭中流失的文物去向。希臘搶時間政府出錢買文物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希臘有不少文物流失海外,希臘從1830年獨立戰爭以來就採取措施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此後多次制定、修改相關法律和法規。希臘建立了由各地博物館、警方、學校和私人收藏家組成的信息網,及時掌握有關流失文物下落的信息並通過法律手段追討文物。如果發現流失文物被拍賣,在時間緊迫,無法通過其他方式追討的情況下,政府甚至會先出錢把文物買回來。埃及一縷頭髮也得要回來有人開玩笑說,埃及歷史源遠流長,只要往地下挖幾米,就能找到文物。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埃及人會放任文物流失海外。追討文物,他們也是不遺餘力。2006年,法國有人開價200歐元出售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一縷頭髮。此事一出,埃及通過駐法使館提出抗議,埃及民眾在國內也對該男子表達了憤怒。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下設的專門文物追討部門就一直同法國有關方面接洽,經過5個月的交涉,法國終於向埃及歸還了法老的頭髮。與拍賣行「交手」,埃及有過成功的例子。2008年6月,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獲悉,倫敦的寶龍拍賣行將拍賣一件2500多年前的浮雕。委員會第一時間發表了聲明,表示浮雕屬於埃及,並派人前往倫敦協商。最後,寶龍拍賣行沒有拍賣這件浮雕。
推薦閱讀:
※搶佔輿論高地
※政協委員談網路管理:加強輿論引導決非言論封堵
※國際輿論鬥爭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戰線
※香港特首梁振英發起國際輿論戰
※你的一字一句是別人心頭的一血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