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為何再下水萬噸「小平頂」 看看兩棲攻擊艦發展史就明白了
2018年6月16日訊,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海軍第二艘獨島級兩棲攻擊艦「馬羅島」號近日下水,預計將在2020年正式服役。兩棲攻擊艦作為排水量僅次於航母的巨型戰艦,經歷了哪些發展,如今在各國海軍地位如何?
在敵人眼皮子底下搶灘登陸是件苦差事。
淵源背景:殘酷的兩棲登陸戰
兩棲攻擊艦,又稱兩棲突擊艦、兩棲登陸艦等,是當代一種大型的戰艦,主要用於在敵方沿海地區的兩棲作戰。現代兩棲攻擊艦排水量巨大,至少在萬噸以上,甚至達到四萬噸,僅次於航空母艦。艦上有龐大的承載空間,能夠運載登陸作戰的兵力、兵器和物資。大部分兩棲攻擊艦具備飛行甲板,可以搭載直升機或垂直起降戰鬥機,也擁有塢艙,可以放出登陸艇、氣墊船或水陸兩用坦克等。
兩棲攻擊艦發揮威力的場合,就是登陸戰。自古以來,要在敵人眼皮子底下搶灘登陸都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槍炮等遠程兵力普及後,進攻方士兵們如同螞蟻一樣在海灘前下船,密集一團,正好成為防守方火力掃蕩的活靶子。歷次戰爭中,登陸戰總是打得最為慘烈。1915年的加里波利戰役中,一艘運煤船運載的英聯邦部隊衝上海灘一頭栽倒,上面的二千士兵淹死了一半。在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中,儘管盟軍一方佔據絕對優勢,擁有近10倍的兵力優勢,還有數百艘戰艦和上萬艘戰機的火力掩護,但面對德軍頑抗,還是付出了20多萬人的慘重代價。
因此,海軍領域有識之士一直在思考一種專用的大型艦隻,可以搭載空軍和登陸艇,作為登陸戰的指揮和支援平台。
早期發展:二戰和冷戰中的兩棲登陸艦
世界上最早的一艘兩棲突擊艦,是由日本研發的「神州丸」號,1934年完成。
該艦長141米,標準排水量7180噸,滿載排水量8108噸,和當時一艘中型的巡洋艦差不多。航速20.4節,裝備4門75MM高炮4門,4門20MM機關炮,搭載91式戰鬥機6架,97式攻擊機6架以及登陸艇50多艘。艦體有3層甲板,最下層存放登陸艇,中間甲板為居住區,最上層是機庫。登陸艇由艦尾的開口下水,小型登陸艇由艦體中部的開口下水,艦體前部還設有吊臂升降機,可直接把登陸艇從艇庫吊出放下水。另有兩架彈射器用於發射飛機。該艦參與了1937年入侵上海的戰爭,多次在神州大地登陸,後來又參加了太平洋戰爭,最後於1945年初被美軍擊沉。
二戰結束後的局部戰爭帶來了更多的新式武器。朝鮮戰爭場上直升飛機得到應用,也為登陸戰提供了新的思路。1958年,美國開始設計兩棲突擊艦「硫磺島級」,一共建成7艘,其中首艦硫磺島號於1961年服役。該艦長183.7米,滿載排水量18798噸,設有全通飛行甲板,可裝載 1 個直升機中隊約30架,以及1個海軍陸戰隊加強營約2000人及裝備。最高航速為23節,武器包括8聯裝海麻雀防空導彈兩門,mk33主炮2座,MK15「密集陣」近防炮2座。該艦參加過入侵格瑞那達、海灣戰爭等。不過,硫磺島級沒有裝備塢艙,更多屬於「直升機航母」的類型。現在該型艦已經基本全部退役。
美國「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
緊隨其後的美國「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則成為世界上第一艘「通用兩棲攻擊艦」,即同時搭載登陸艇、兩棲車輛、直升機,還兼有運輸艦的能力。該艦是美軍結合越南戰爭教訓研發的。在越戰中,由於遭到炮火和反艦導彈的襲擊,由船塢登陸艦、直升機航母和運輸艦組合形成的登陸編隊,往往一艘船受創,任務就無法完成。因此在1969年美軍開始建立這種綜合三種艦隻特色的通用登陸艦。首艦塔拉瓦號於1976年服役,四年中一共服役5艘。
「塔拉瓦」級長254.2米,滿載排水近4萬噸,航速24節,船員930名。其可以搭載最多6架垂直短距離起降飛機和20架左右的武裝直升機,還裝備了2座127毫米炮,2座6管20毫米炮,6座MK38型25毫米機關炮。該艦能一次搭載1703名海軍陸戰隊隊員,4艘LUC1610通用登陸艇,或17艘LCM6機械化登陸艇,或45輛履帶式登陸車,1艘LCAC氣墊登陸艇,4艘LCPL大型人員登陸艇和1232噸航空燃料。塔拉瓦在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均有扮演重要角色,不過已於2015年全部退役。
面面俱到:兩棲攻擊艦的威力
兩棲攻擊艦之所以成為現代戰爭中的明星,與它全方位的能力分不開。
兩棲攻擊艦首先在登陸作戰中擁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面對敵軍佔據的海島和海岸,兩棲攻擊艦可以出動搭載的垂直戰機或直升機進行轟炸、襲擊,然後再以登陸艇、氣墊船、水陸兩用坦克或突擊車等發動搶灘戰鬥,也可直接用直升機空降到敵後要點夾擊。雖然是海上的戰艦,卻擁有覆蓋陸地乃至空中的能力。對於海洋強國來說,擁有這種戰艦,便有了揚威外洋,在全球捍衛本國權益的力量。
其次,兩棲攻擊艦本身噸位大,能夠承載大量的人員、裝備、物資,也適宜配裝功效更強大的通信、數據傳輸和計算機系統,因此在沒有航母的編隊中,往往被旗艦使用,擔負起指揮協調的任務。
其三,兩棲攻擊艦依靠其龐大的人員物資運載量,以及擁有登陸沿海和空中運輸、偵查的能力,還能夠在諸如撤僑、救災、特殊建設等非戰爭任務中起到重要作用。
家族譜系:兩棲攻擊艦類別
「兩棲攻擊艦」這個概念本身已經有數十年歷史,但隨著現代軍事科技發展,大家對兩棲攻擊艦的定義和外延也缺乏統一,造成網路上提到相關艦種時,稱呼不一。
從詞義上說,兩棲攻擊艦的兩棲,指的是水陸兩棲,也就是從海面向陸地發動攻擊的大型艦隻。它區別於那種只負責運輸的運輸艦,也區別於體型較小,直接向海岸衝擊的「登陸艇」或者「氣墊船」。一般來說,現代兩棲攻擊艦噸位肯定在萬噸以上,最大的可達四五萬噸。從廣義上說,凡是具備這種兩棲登陸的艦隻,都可以稱為兩棲攻擊艦。而根據兩棲投放兵力的手段,又可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主要用直升機投放的,稱為「攻擊型兩棲直升機母艦」,或「直升機登陸運輸艦」,或簡稱「直升機母艦」。這類艦隻主要依靠運輸直升機將搭載的人員、車輛等投放到海岸上,特點是具有長長的飛行甲板。比如美國60年代的硫磺島級就是直升機母艦。
第二類是主要用登陸艇、氣墊船或水陸坦克投放的,稱為「船塢登陸艦」。這類艦隻特點是設有巨大的塢艙,處於半沉浮的狀態。士兵和裝備可以在塢艙中裝載上小艇,然後小艇再駛出塢艙,搶灘登陸。
第三類,兼有較長的飛行甲板和塢艙,能同時進行大範圍的直升機和登陸艇投放,往往同時還具有較大運輸艙的,稱為「通用型兩棲攻擊艦」。顯然,它的能力更加全面,持續作戰性能更優良,適應性更廣,噸位也更大。
上述三個概念只是理論的劃分。廣義上說,三種都可以稱為兩棲攻擊艦。
有的地方,將船塢登陸艦與兩棲攻擊艦並稱,那麼這裡的兩棲攻擊艦就僅指直升機母艦和通用型兩棲攻擊艦。
還有的地方,又把純粹的直升機母艦排出在外。再則,三類登陸艦的概念劃分本身也並沒有精確的標準。比如直升機實際上是海軍艦隻的標配,船塢登陸艦多少也會搭載幾架直升機,只是通常認為不如「通用型」的飛機多。但到底多少算多,其實也並沒有一條線的。總之,其實沒必要糾集一種艦船的名稱,重要的是它的功能到底如何,能否適應我們國防的需求。
巨蜂劈浪 美國黃蜂級:世界最大最先進
美國黃蜂級
美國黃蜂級,是當今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兩棲攻擊艦。黃蜂級是美軍為取代硫磺島級,而在塔拉瓦級的基礎上改進的,1989年-2009年一共服役了8艘。
黃蜂級長253米,滿載排水4.1萬噸,略大於塔拉瓦。其船員1108人,航速24節,裝備海麻雀短程防空導彈、密集陣近迫武器系統、拉姆短程防空導彈和近防機關炮、機關槍,還有先進的雷達、航電、電子戰和指揮系統。其配備的船塢能運載3艘LCAC氣墊登陸艇或2艘LCU通用登陸艇或6艘LCM-8機械登陸艇或數十輛LVTP-7兩棲突擊戰車。此外根據不同作戰模式,還能承載多達數十架的運輸直升機、攻擊直升機、垂直起降攻擊機、傾斜旋翼機等。
黃蜂級具備完善的C3I系統,能夠在一線指揮兩棲作戰,還擁有完善的醫療設施。當登陸部隊出發後,艦上空間能立刻轉換成為擁有600張病床和4間手術房的野戰醫院。
在美軍戰略規劃中,除了常用來嚇唬人的大殺器航母編隊,還有一種「遠征打擊群」,包括一艘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為核心,2艘船塢運輸艦或船塢登陸艦,一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一艘伯克級驅逐艦、一艘佩里級護衛艦以及一艘攻擊核潛艇,搭載約兩千名陸戰隊員。這個配置,已經足以打贏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靠兩棲攻擊艦頂起大梁,美軍便可把航母騰出來用於更加重要的區域。在2005年的新奧爾良颶風救災和2006年的中東撤僑中,黃蜂級起到了很大作用。如今,美軍正將五代機F-35B搭載上黃蜂級,使得美軍「遠征打擊群」的實力進一步提升。
三面沿海 胡安卡洛斯一世與堪培拉級:傳統還在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兩棲突擊艦。
西班牙在數百年前曾是威震全球的第一海軍強國,如今早已淪落為歐洲二流國家。
儘管如此,海軍傳統還在。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兩棲突擊艦便是他們的成果。這艘巨艦被稱為戰略投送艦,同時又在西班牙海軍中起著航母的作用。該艦於2002年立項,2008年下水,2011年正式成軍。全艦長231.8米,滿載排水2.7萬噸以上,最大航速20.5節。
艦上裝備了防空機炮、機關槍和防空導彈系統。202米長的飛行甲板以下是一個多用途的大型庫房空間,能容納12架中型直升機或8架垂直起降戰鬥機,坦克車庫可容納46輛豹2坦克或100輛輕型車輛。塢艙能容納兩艘LCAC氣墊登陸艇或四艘LCM-8/LCM-1E登陸艇。編製243名船員,還編製空勤人員172名,另可搭載140名兩棲指揮人員以及一個320人的海軍陸戰隊營。最多則擁有搭載超過1200名登陸部隊的實力。
對於西班牙這樣一個三面沿海的國家來說,即使不搞全球霸權,單是為了維護本國的海岸線安全,有這麼一艘戰略投放艦意義也是非同小可的。比如說,近期西班牙和英國為爭奪直布羅陀就險些擦槍走火,有沒有這艘近三萬噸的巨艦,對西班牙的底氣還是頗有影響。
西班牙這款戰艦還得到了澳大利亞的青睞。2006年的招標中,西班牙人拿著胡安@卡洛斯一世號的設計,贏得了澳洲政府的訂單。2014年和2015年,兩艘兩棲攻擊艦在澳大利亞海軍服役,被稱為「堪培拉級」。澳大利亞的經濟實力比西班牙更強,堪培拉級比西班牙自己的船在一些細節方面得到優化。可能搭載的,還包括美國的F-35B五代機。
長風凌冽 法國西北風級:被賠錢轉賣過
西北風級。
在歐洲軍事上獨樹一幟的法國,不但擁有當前全世界美國之外的唯一一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在兩棲攻擊艦方面也有建樹,那就是西北風級。該艦在1997年擬定計劃,2006年首艘服役,目前法軍共有3艘在列。西北風級長199米,滿載排水量2.15萬噸,船員160,最高航速19節,裝備防空導彈、機炮和機關槍。其可運載最多900名士兵(短期內),或最多運載16架直升機,也可運載2艘LCAC/氣墊登陸艇,或者4艘LCU/LCAT登陸艇。
同時,艦內最多可以容納40輛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或13輛勒克萊爾搭配46輛其他裝甲車,或者超過230輛輕型輪式裝甲車。艦上醫院總共擁有兩間手術室、20間病房和78張床位,必要時可以擴充到120張。
法國過去在非洲擁有面積最大的殖民地,至今依然保有諸多利益。而要在環繞非洲的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沿線投放兵力,西北風級的意義巨大。在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中,西北風級便參與了對卡扎菲的打擊。法國計劃在2020年前建造第四艘西北風級。
除此之外,其他國家也對西北風級青睞有加。俄羅斯原本在2011年和法國簽約,購買兩艘西北風級,價值12億歐元,艦上配備俄羅斯國產作戰裝備。但因為烏克蘭危機,法國方面在2014年爽約。2015年在賠付12億歐元後,法國將這兩艘西北風轉賣給了埃及。
獨島級 對韓國很關鍵
獨島級是韓軍的全通甲板式兩棲攻擊艦。
韓國的經濟實力和海軍實力均已進入全球前十,獨島級是韓國韓軍的全通甲板式兩棲攻擊艦。該艦於2007年7月3日服役,同時二號艦正在建造中。
獨島號設計仿造美國的塔拉瓦級和黃蜂級,但尺寸小得多。艦長200米,滿載排水19000噸,船員320名,裝備近迫武器系統和防空導彈發射系統。其艦內塢艙可容納兩艘美國軍規的LCAC氣墊登陸艇或12輛美國新一代的AAAV兩棲運兵車,另可搭載600~83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標準為720人)及其登陸作戰的相應裝備與物資,包括10輛主戰坦克和10架大中型運輸直升機。按照韓國海軍的評估,獨島號能以5至8架直升機,在30分鐘內將登陸部隊輸送完畢。
獨島號極大增強了韓國海軍的兵力投放能力,這對一個半島國家意義重大。此外,在和周邊國家爭奪海上權益的鬥爭中,獨島號對韓國也很關鍵。尤其「獨島」這一艦名,本身就是日韓之間的爭議領土。同時,獨島號還為韓國參與海外事務(如撤僑、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維和等)提供了有力的戰略平台。
落日餘暉 英國海洋號:全世界最便宜
海洋號兩棲攻擊艦。
英國曾經是稱霸全球,擁有最強海軍的日不落帝國,如今已淪落為美國的跟班,海軍實力也大幅度滑坡。英國目前擁有的海洋號兩棲攻擊艦也是一樣。這艘艦1993年立項,1998年服役。當初製造的時候為了壓縮成本,採用全民用商規建造,造價僅16950萬英鎊,只相當於一艘護衛艦,也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兩棲攻擊艦。
該艦長203.4米,滿載排水2.07萬噸,最高航速18節,沒有防空導彈,但裝備了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和機關炮,還有各型雷達與電子對抗系統。全艦船員255人,空勤206人,最多可運載800名海軍陸戰隊和40輛裝甲車,一般配備18架直升機,也可配備海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值得一提的是,海洋號基本是一艘純直升機航母,沒有塢艙,只是在艦側配置了4艘Mk-5 LCVP人員車輛登陸艇。搭載的車輛登陸,一般也是用直升機吊運上岸。同時,海洋號的運輸空間有限,不能載搭額外補給品,需要得友軍兩棲運輸艦、補給艦的支援才能持續作戰。
儘管實力不算太強,但海洋號還是參加過諸多行動,包括救災、維和,以及入侵伊拉克。在最後幾年,它是英國唯一的一艘航母(雖然還是直升機航母),擔任著皇家海軍旗艦。隨著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在2017年底服役,海洋號終於得到解放,在2017年7月進行最後一次航行後,於2018年退役並轉交給巴西海軍。
推薦閱讀: